《茶经》英译与茶文化传播研究

2017-02-05 05:14郭华东乔亮
福建茶叶 2017年1期
关键词:茶经英文翻译典籍

郭华东,乔亮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河北秦皇岛066311)

《茶经》英译与茶文化传播研究

郭华东,乔亮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河北秦皇岛066311)

《茶经》是中国著名的茶文化典籍之一,而它的英文译本不仅可以较好地实现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和弘扬,还可以增强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不可忽略的重大意义。为此,本文从典籍《茶经》的英文翻译策略的角度着眼,说明典籍《茶经》的内容并加以全面的、具体的分析,以更好地使外国人民感受和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茶文化。

《茶经》;中国传统茶文化;英译;策略;传播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而由陆羽所著的典籍《茶经》是最早的中国传统茶文化作品,也是中华民族茶文化的独特表达。在《茶经》的英译之中,对于促进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极大地增强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知名度,更好地推动我国茶文化的有效译介和传播。

1 典籍《茶经》综述

在中国著名茶文化典籍《茶经》之中,陆羽的这部茶学专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极为详尽地描述了中国传统茶文化内容,并主要分为十个章节,涉及了极为宽泛的茶文化内容,可谓是“茶叶百科全书”,涵括了茶叶种植生长方式、茶文化渊源、茶器具、茶水烹煮方式、品茗之意趣、茶文化名人趣事等,内容极其丰富而全面,对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茶风茶俗等内容都有极为详尽的文学表达。在这部茶文化典籍《茶经》之中,充分体现出文化与文学的融合价值和意义,对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茶经》作为世界最早出现的茶学专著,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茶学的研究和发展,并促使了茶文化在中国民众的广泛普及,同时还描述了茶文化相关的内容,如:“禅茶一味”的思想内核、“茶德”思想等,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

2 《茶经》英译中的翻译补偿理论的重要性分析

2.1 《茶经》英译的茶文化传播意义

《茶经》是中国陆羽所作的茶文化典籍,对这部典籍进行英文翻译,可以更好地借助于英语这个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使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充分认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历史和渊源,要认识到中国尽管是茶叶生产大国,然而却并非是茶叶强国,我国传统茶文化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显现出一些传承与发展的问题,这就使中国的茶业经济和传统茶文化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处于令人忧心的发展局面。为此,我们要借助于典籍《茶经》的英文翻译手段,使中国传统茶文化更为宽泛地传播于世界各个区域,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2.2 运用翻译补偿理论的《茶经》英译重要性

在典籍《茶经》的英文翻译过程中,可以采用翻译补偿理论,对于汉语和英语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辨析不同语言体系中存在的思维差异和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性,采用翻译补偿理论和策略,以弥补在英文翻译中可能出现的文学流失现象,使“译入语”和“源语”达到尽量一致的“信”与“达”,更好地保留典籍《茶经》原文的本真意味,更好地映射出中国茶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核和东方茶道美学。

3 典籍《茶经》英译的策略研究

3.1 词汇英译

典籍《茶经》是在中国古代盛唐时期的重要文献和资料,其文体主要是采用古代的文言文形式,具有东方语言的神秘意蕴和色彩。在对其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讲求严谨和完整性,对于典籍《茶经》中所涉及的大量专业术语,如:“风炉”、“筥”、“炭挝”、“交床”、“甑”、“芘莉”等茶器具,要运用专业化的词汇英译方式,进行补偿翻译,以更好地使外国人深入了解和把握。例如:在对《茶经》中的专业术语“炭挝”进行英译的过程中,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和手法,将其直接翻译为“charcoal mallet”,这样,会使国外读者感觉云里雾里,不明究竟,无法深刻地理解《茶经》中的文化内容。这就需要翻译人员进行补译,根据英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将这个专业词汇进行外形的描述、用途的表达和特征的归纳,从而使国外读者充分理解这一专业术语。

3.2 语音音韵英译

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之中,音韵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音韵对于语言文字的意蕴表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用。由于不同的语言体系有其自身独特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语音的表达自然也会不同,这就会在翻译时产生语音音韵不一致的现象和矛盾,引发国外读者的阅读障碍,难以真正对典籍《茶经》中的茶文化进行了解。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和冲突,需要翻译人员采用补译的策略和方法,使国外读者能够准确而完整地理解相关内容。例如:在典籍《茶经》中的“二之具”章节之中,描述有两种古代的茶具:“棨”和“扑”,其中:“棨”的说法主要是指“锥刀”,刀柄是用坚硬的木质做成。而“扑”则主要是用竹器制作而成的物件,用于“穿茶”。这两种茶具对于国外读者而言,极为陌生,他们根本无法理解这究竟是什么物件。这时,翻译人员就要尽量保持目的语的押韵,挖掘语句中的结构形式特征,更好地表达出原文的优雅意境。

3.3 修辞英译

汉语和英语是分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其修辞手法并不完全等同,这与不同国家的思维习惯和文化背景相关联。在典籍《茶经》之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格,而比喻这种修辞方式是极为普遍的修辞手法,如:“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有如霜荷者,至叶凋”,在这两个表达之中,可以看到作者就形象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技巧。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之下,中英文化的比喻喻体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需要翻译人员在翻译《茶经》的过程中,对于比喻这种特殊的修辞格,要明晰喻体,不要出现翻译时的歧义,避免国外读者的误解。

3.4 文化英译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翻译过程中,要注重语言对于茶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要通过合理的、适宜的英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描述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并对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茶事活动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还要通过文化的英译传播方式,更好地传递出东方的茶学哲理思想,提炼出中国东方的茶道精神、“茶德”精神、“天人合一”的茶文化内涵、“禅茶一味”哲理等。同时,翻译人员要充分关注中国传统茶文化在传播到国外时的差异性文化特征,不能将中国传统茶文化与国外茶文化相等同,而应当运用补偿翻译的策略和方式,对于典籍《茶经》之中涉及茶文化历史背景的内容进行翻译,使国外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渊源。例如:《茶经》的“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一句中,言简意赅,然而对于国外读者而言,却不明所以,无法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真正起源,无法明了茶文化背后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典故,这就需要翻译人员运用补偿翻译的策略,让国外读者理解到中国传统茶文化与神农氏的关联性,更好地感受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典籍《茶经》是世界最早的茶文化著作,其中涉及丰富而深邃的茶事活动、茶文化典故、茶风茶俗,还包涵有深刻的茶学哲理思想,展示出东方古老茶文化内涵,在对其进行翻译的时候,要运用翻译补偿的理论,更好地使国外读者理解中国茶文化。

[1]王永建.接受理论视域下茶文化在《茶经》英译中的传播[J].福建茶叶, 2016,(03):326-327.

[2]龙明慧.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茶经》英译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5, (02):98-106.

[3]刘艳.从《茶经》章节标题的翻译看文化传播中的适应选择——兼评大中华文库《茶经、续茶经》[J].民族翻译,2015,(01):53-57.

[4]姜晓杰,姜怡.《茶经》里的中庸思想及其翻译策略探讨[J].语言教育, 2014,(03):61-66.

[5]邱慧.典籍《茶经》及其英译本词汇衔接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14.

郭华东(1970-),男,山东菏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茶经英文翻译典籍
晚清来华德国人的中医典籍译介及其学术影响
古诗词英文翻译,一起领略中国文化之美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Digest
《茶经》:世界现存最早的“茶叶百科全书”
营养学中看《茶经》
径山寺、径山茶陆羽和《茶经》的故事
万物皆有灵
接受美学理论在陶瓷会展宣传册英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