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琼洁
(郑州工商学院艺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400)
舒伯特钢琴即兴曲(Op142No.3)的分析与演奏
谢琼洁
(郑州工商学院艺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400)
舒伯特生于十九世纪初,是当时奥地利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不仅具备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同时也传承了古典主义的音乐特征。舒伯特用自己浑然天成的灵感创作写下的这首即兴曲(Op142No.3),不仅旋律优美动听,在创作手法和曲式结构上也更加的丰富多彩,所以才使整首曲子把内在形式美和外在听觉美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
舒伯特;即兴曲;浪漫主义;分析;演奏
(一)即兴曲的时代特征
即兴曲出现于19世纪初,这时的浪漫主义乐派刚刚产生逐渐的替代了古典主义乐派,而即兴曲也是这个时期的产物。1789年法国资产主义革命爆发刺激了当时的整个欧洲,封建体制在战争中逐渐瓦解,新的社会体制顺应而生,人们终于从过去的压抑中逃离,开始追求着自由和平等,渴望着能够更加奔放的去宣泄个人感情,于是人们就开始尝试着根据自己的想法感受去创作音乐,浪漫主义的音乐也就油然而生了。即兴曲就是一种所谓的即兴创作,是作曲家未经任何准备仅凭借灵感在器乐上创作出的作品。而舒伯特正是这种音乐体裁的创始人,即兴曲也由舒伯特命名而来。
(二)即兴曲的风格特点
“浪漫主义”风格虽然不同于“古典主义”,但在根本创作上两者却是相辅相成的,是在继承了古典主义作曲家的传统作曲风格手法之外,更加追求形式上的突破,曲式上的创新,体裁和表现手法不再循规蹈矩,而更加的富有特色和丰富多彩。“浪漫主义”更加浓烈的宣泄着个人的情感,用幻想和夸张的手法去追求更多的自由和奔放,抒发情感,彰显个性就成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本质。舒伯特则是开创浪漫主义音乐的第一位作曲家,舒伯特的8首即兴曲,大都采用复三段式的形式,在即兴自由的同时也讲究构思严谨。在情感的表达上极富浪漫主义的华丽色彩,在结构调式上并没有脱离对古典主义的传承。即兴曲听起来旋律柔美动听,富有歌唱性,充满诗意;即像一副水墨画,篇幅短小却意境悠远,也像一首小诗,深刻并触动人心。
即兴曲Op142No3是一首变奏曲式题材的音乐作品,全曲由一个主题加上五个变奏段落构成,主题是由舒伯特在已创作的音乐剧作品《罗莎蒙德》中的其中一段歌曲上突获灵感而进行的即兴创作,主题旋律清耳悦目婉转动人极具歌唱性。变奏曲是在教堂音乐中逐渐产生发展的一种新的体裁,是在一个主题的基础上反复地进行丰富多彩的扩展或变化并按照统一的构思要领而组成的乐曲。
主题在♭B大调上进行,4/4拍子,为方整乐段,由两个乐段(a、b),四个乐句构成,是一个待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每个乐句都由基本上相同的曲调引出,第一乐段(a)是由重属和弦到属和弦的半终止构成,第二乐段(b)是由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全终止。主旋律是连跳音,左手是分解和旋式的伴奏音型,整体柔美而富有韵律。变奏一乐段为方整乐段,由两个乐段(a1+b1),四个乐句构成,待再现的单二部。变奏二也是♭B大调,方整乐段,由两个乐段(a2+b2)构成,四个乐句构成,待再现单二部曲式,不完全终止。变奏三在变奏二的基础上从♭B大调移调到了同主音调式的♭b小调,由于调性从大调转移到小调上,音乐色彩也跟着起了变化,相对前两变奏稍显暗淡,也形成一种强烈的色彩差。变奏四为♭G大调,在变奏三的基础上转至其下方大三度的降G大调,是一种近关系的转调。变奏五曲子重新回归到降B大调上,调性的回归意味着主题的再现,也将整个旋律线条收到了尾声阶段。这个段落仍由两个乐句(a+b)组成,作者在接近尾声前的最后一刻仍运用大量的音阶、切分音的形式去渲染这最后的辉煌。整首曲子已接近尾声,在结束的地方重新回到了最初的旋律,是主题部分的再现,反复出现两次,也由单音旋律演变成了柱式和旋旋律,最后由一个属七和弦衔接到主和弦的过度,使整首作品逐渐而又舒缓的进行到了尾声部分迎来一个完美稳妥的全终止。首尾的相互呼应,也给整首曲子拉下了最完美的帷幕。
舒伯特是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即兴曲更是浪漫时期的代表作品,演奏浪漫拍的作品就要求我们必须能更细致的处理作品,能更投入的表现整首曲子的感情特点。所以我们在演奏时一定要把握旋律性和个歌唱性这两个要领,才能淋漓尽致的展现整首曲子低调而华丽的美。
曲式分析我们已经看出,主题部分是四个乐句组成的方整乐段,而每个乐句的旋律线条也基本一致,都是由右手的单音旋律和左手的分解和旋伴奏而构成,节奏相对简单明了,每个乐句的后半句都采用了装饰音等手法进行了旋律的扩充,所以在演奏时,要能在尽可能相同的旋律下演奏出不同的层次效果。演奏力度上要做到弱起随后渐强最后再逐渐收弱的的感觉去弹奏。要能够做到很精致的触键,要很有控制的做到虽慢触键但声音仍不会飘的深下键的方法。踏板的装饰可以随着力度的变化去有所改变,弱的旋律可以采用点踩,随着旋律的增强踏板也可相应的变长。
变奏一乐段采用四部和声的手法,由四条旋律线条同时进行,在演奏时要把握演奏复调作品的特点,把握好整体旋律感的同时也要突出每个单独线条的进行。右手由附点节奏的主旋律和分解和弦的伴奏旋律组成,强调突出上方的附点主旋律,由于主旋律的音比较少,在弹奏时还要注意整体线条的流动性。右手的另一条分解和弦构成的旋律线,要多运用手指的控制去演奏,切不能因它旋律的密集型而掩盖了主旋律的色彩。左手的两条旋律并进构成了切分节奏,在演奏时,也要运用手臂的力量和小指的支撑突出最底部的重低音,用其他手指勾勒出切分的节奏感。演奏一定要做到旋律绵延起伏而又一气呵成,在练习时要多加强调小指的支撑和触键练习。
变奏二不同于变奏一的是它的旋律与伴奏在左右手间进行了颠倒,左手担任起了主旋律的重任,而右手则退去光芒变成了陪衬,但是不管是主或者次在整个音乐的进行中都同样重要。左手运用一连串的十六分音符的主旋律线条,要求我们在演奏时必须能做到放松的弹奏,同时也要求手指的颗粒性,要把每个音像串珠子一样串起来,干净清晰却又均匀流畅。右手采用柱式和弦的切分音伴奏,要求在演奏时要做到大臂的力量完整无误的能够传送到支撑好的和弦手指尖,音色要挺拔透亮。踏板要采用切分踏板和点踏板的合理替换,使旋律能够清晰而流畅。
变奏三不同于前两个变奏,在音乐情绪上进行了转换,也是整首曲子最富有感染力的一个段落。所以在演奏时首先要把握好音乐情绪,不再是抒情歌唱的感觉,而是铿锵有力、跌宕起伏,要能在情感表现上抓住人心。变奏三的左右手多为八度或是大的柱式和弦,要求弹奏者必须能牢固的做好手指的支撑,在支撑好的同时要能合理运用手腕的弹性去快速的放松,这样才能确保在大篇幅的大跨度弹奏下,演奏者能够轻松自如的表现音乐的宏伟性。左手在三连音的节奏型中加了连跳音,要能够有主有次,要让整个伴奏声部汹涌澎湃激荡人心。
变奏四左手旋律把附点十六分音符和同音连线构成的切分音合理的与短暂的三十二分音符融为一体,使整个乐段情绪一扫变奏三的激情和汹涌变得活泼调皮、豁然开朗,所以在演奏时要把握好乐段情绪。而整个变奏四同复调作品一样,主旋律是穿插在左右中的,要做到有应有答,游刃有余。在每个主旋律表达时要强调谱子上的重音记号,运用全臂的力量去推出旋律的高峰。突出主旋律的同时要注意收弱分解和弦的伴奏声部,给主旋律更广阔的空间能够灵活的交错在高音区和低音区,去进行意味深长的对话。
变奏五在主题旋律音的基础上进行加花装饰采用一连串的六连音音阶式的进行引出了这个段落的主旋律,悠扬而动听,如行云流水般绵延不绝,不用于变奏一二的是,整个由于织体的丰富多彩后使整个乐段情绪更加成熟,更加意味深长。而在右手一连串的旋律进行下,左手只采用了简单的切分节奏伴奏,也使整段旋律赋予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在弹奏时由于右手旋律的音阶进行更加的要求手指独立性和颗粒性,旋律清晰均匀不能拖泥带水。在清晰的基础上也要能做出整个旋律的起伏和流动感。踏板要跟着左手每组旋律切分音弹完后去切换踏板,以保证旋律的完整性和流畅性。
在尾声部分中,音乐主题再次出现,仿佛把人们渐渐地从整首曲子的梦境中缓缓带了出来,让人更加回味无穷。在演奏时要注意触键的感觉,不能盲目的下键,要控制好下键力度和速度弹出更加意味深长的感觉,踏板也要收放自如,更清晰的表达出每个乐句。在主题曲调反复出现两次之后整首曲子也在渐弱和减慢中走向了尾音,首尾呼应,完美落幕。■
[1] 张美杰.舒伯特《即兴曲Op.142》创作特点与演奏分析[D].青岛大学,2013.
[2] 赵玫.舒伯特的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及钢琴即兴曲研究[D].山西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