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视角下的海南黎族音乐传承与保护

2017-01-29 09:59
北方音乐 2017年1期
关键词:黎族海南生态

唐 宁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艺术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海南黎族音乐传承与保护

唐 宁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艺术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是特定文化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定的文化生态孕育、助推了海南黎族音乐文化的形成。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研究和认识黎族音乐,必然会使我们在从事本土音乐教育和传承本土音乐文化时,拥有更自觉、更本能的内在创造力。本文旨在坚持文化生态学的观点,提出文化生态视角下海南黎族音乐传承与保护的实践构想,通过建立一套完整而又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海南黎族音乐文化的良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文化生态;黎族音乐;保护;发展

海南黎族音乐,是由世世代代居住在海南岛上的黎族人民所创造的。黎族音乐把黎族人民的生活风俗和艺术融为一体,并借此抒发黎族人民的情感以达到与外部世界进行沟通的一种文化生态。黎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所以海南黎族传统音乐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音乐,它是黎族文化和历史的载体,是特定文化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黎族人民生活、生长的特定文化生态,孕育和助推了海南黎族音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一、海南黎族音乐与文化生态

民族音乐文化本身即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的历史变革与具体的环境,即:自然条件、生产技术、经济发展、人文历史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海南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他们的音乐具有鲜明的风格和特色,从形态上可分为民歌和器乐。

黎族民歌是黎族劳动人民自己创作演唱,并通过口耳相传得以传播,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抒发情感的歌曲。黎族民歌曲调大约有近30种,内容和形式也是多样的:在内容上有劳动歌、生活歌、情歌、颂歌、仪礼歌、叙事歌、杂歌等,歌者即兴作词,吟唱心曲;在形式上有独唱、对唱、说唱、联唱、领唱等。由于黎族有5大方言,各个方言又因为居住的地区不同形成大同小异的地方土话,每个土话演唱出来的黎族曲调和唱腔风格也略有差异,因此形成若干支系。但是不管语音如何,只要是用黎族语言演唱同时又加上黎族歌谣唱腔的,统称为“黎谣正调”,也可以视为原生态的黎族民歌。随着海南历史上几次大的移民迁徙,民族融合、文化渗透在黎族民歌上表现十分突出,黎族歌谣中陆续出现了汉语及海南方言歌词,这种用汉语、海南方言为唱词套黎族歌谣韵律唱腔的,被称为“汉词黎调”。热爱音乐的黎族人民对于乐器的制作和使用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海南竹木资源丰富,黎族人民就地取材,手工制作竹木乐器。黎族乐器约有40余种,传统乐器主要有独木鼓、叮咚、口弓、口拜、鼻箫、灼吧等。器乐按曲式可分为独奏乐曲、合奏乐曲、歌舞乐曲、祭祀乐曲和八音乐曲 ;曲牌结构多为单曲体,即以一个曲调为基础做多次反复演奏,在反复中又有速度变化,以反复演奏的方法加深人们的音乐印象;调式音阶方面,多为五声音阶为主的徵调式和官调式,曲调大体是以同度音阶反复和二度音阶为主进行,旋律起伏不大,节奏、节拍一般较为规整 。

文化生态学认为地域性差异孕育特殊文化特征及文化模式,而人类所创造的每一种文化都是动态的,各种文化相互渗透、吐故纳新而形成不同的文化群落、文化圈、文化链。黎族音乐就是延循这一规律,历经千百年传承、发展,逐渐形成为一个不断完善的具有自身价值的文化生态,成为人类文化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为维护人类文化的完整性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

二、文化生态视角下黎族音乐文化传承保护的价值及意义

“文化生态学”主要研究文化与整个环境生物集的关系,探究具有地域性差异的特殊文化特征及文化模式的来源。文化生态学主张从人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等各种变量的相互作用中研究文化的产生、发展规律,并用来解释、探寻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的独特形貌和模式。在文化生态理论指导下将黎族这一海南原住民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具体分析这个民族在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地位、经济水平、文化状况以及它在现今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现状,进而探讨全球化背景下黎族音乐文化的变迁具有积极意义。

黎族作为海南特有的少数民族其独特的音乐文化艺术资源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活化石,是民族文化历史的沉积,是特定文化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背景下,黎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保护受到了其文化生态改变的冲击。首先,文化生态界限被打破。就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黎族音乐文化生态的平衡状态被多种内在、外在的因素打破,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其本土性和民族性逐渐流失;其次,音乐文化功能的逐渐消失。由于海南在地理位置上为远离大陆的岛屿,所以海南的黎族音乐与黎族人们当时的生活关系十分紧密,具有宗教、交际、娱乐及教育等多重社会功能。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黎族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黎族音乐以前所具有的特殊性作用也逐渐消失,渐渐演变成一种表演性的“舞台艺术”;再次,传承主体缺失。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当代的黎族儿女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普遍降低,文化主体人的音乐观念已经发生变化,这也使得黎族音乐的传承后继乏人。整体而言,海南黎族民族音乐的功能渐趋单一化,音乐文化多样性受到威胁,音乐自身存在方式与社会需求出现失衡;音乐传统与当代社会发展需要存在错位;经济效益与音乐文化内部也有着一定的冲突,无法完成原本的生态循环,从而导致整个音乐生态的贫瘠。

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变迁中如何维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只有从文化生态的视角出发,实现“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由相对变为和谐,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研究文化生存状态,将“生态”这一自然科学的概念引申到对海南黎族音乐的研究中来,认清海南黎族音乐目前存在、发展的状态,以此来分析海南黎族音乐的形态等问题,才能为黎族音乐的保护与发展带来新的切入点。

三、组建良好的新的文化生态环境推助海南黎族音乐传承与保护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文化具有民族性,黎族音乐文化是黎族人民在历史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具有不可再生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文化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文化“物种”正在消亡,必须从文化生态系统的角度全面认识黎族音乐文化的结构体系,才能为黎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正确全面的视角。

(一)树立正确的文化生态观与民族音乐传承理念

文化生态囊括了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传统文化的积累、外来文化的融合及与时俱进的不断创新。 在黎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中,我们要力争文化产品硬件生产和心灵塑造的软件建设两手抓,实现黎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的整体观念。海南黎族音乐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价值,这是它介入全球文化生态圈的优势,要正确把握这一优势,让文化生态圈变成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动力。海南黎族音乐应秉承自身独特的音乐文化价值,并在发展和创新中不断生成自我新的价值,积累发展底蕴。以发展的姿态积极介入到文化生态圈的运转之中,在运转中不但保存而且发展和提升其自身文化价值,建立健全“海纳百川”式的、良性发展的、完善的海南黎族音乐文化生态。

(二)探讨多样性文化教育研究思路

正如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重性一样,文化生态既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凝聚,又会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由构成文化生态的诸多内、外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所显现的,是多元化的。良性的文化生态要求黎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多样性,从学术研究、现代创演、地方高校教育、文化产品生产、社会经济适应度、文化旅游策略等诸多种方面来进行。在文化全球化不断加深的当下,如果把海南黎族音乐当成是一个整体的话,那么就必须要有一种更高程度的文化研究眼光来看待海南黎族音乐。因为在现代全球化趋势的当下,一切经济的、文化的因素都已经结构化到一种世界性的整体之中了。任何一种单一的研究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海南黎族音乐。

(三)以创新求发展

黎族音乐文化是黎族人民祖祖辈辈”打造”出来的,弥足珍贵。要真正保护这些文化生态,使其改变日渐式微的困境,只有走创新发展之路。鼓励专业人才和 黎族民众创作与时俱进的民歌和器乐曲;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机制,用文化推动旅游,启动生态旅游项目;大力发展文化要素市场,整合文化资源 ,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创造稀有性、知名度高、经济效益显著的文化品牌等。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新手段,实现海南黎族音乐文化在纷繁的社会现实中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必然促进发展,只有创新才能充实黎族音乐文化的内容,丰富其内涵;只有发展才能增加黎族音乐文化的要素,甚至重组传统的功能结构。要通过创新发展弘扬黎族音乐文化的精华使其在延伸深厚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营造一个全新的文化生态氛围。

(四)以商业化促进文化繁荣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全球化时代,文化是围绕着消费展开的。消费文化更多地与休闲娱乐和个人意志的张扬相关联,文化商业化 对于文化的提升作用是明显的,对海南黎族音乐传承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要鼓励优势文化产业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束缚实现融合、兼并、重组,推进文化资产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为文化商业化搭建平台;发挥地方优势,做大县域文化产业,实现产业集群,启动文化促销工程;鼓励文化单位及企业、社会参与,打造适应大众受体的高、精文化产品,形成“拳头”优势等。商业化对文化的再生产及传播文明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在满足受众主体的同时,也不断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两者相得益彰,互为因果。

(五)发挥地方高校在黎族音乐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

海南地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应积极肩负起黎族音乐的文化生态使命。海南地方高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中突出黎族音乐文化的主导地位,如在公共选修课中增加《黎族声乐演唱》《黎族器乐演奏》等方面的课程,从而使学生从文化视角宏观把握黎族音乐文化的内涵。鼓励地方高校开展黎族乡土音乐教材的编著,黎族乡土教材的编撰不仅是实现黎族音乐教育的重要工具,更是实现海南黎族本土音乐文化传承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障。同时海南地方高校还可以和企业联合。通过民族音乐走进高校课堂,实现海南黎族音乐文化高层次的传播。

海南黎族音乐作为我国传统的本土音乐,她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更是维持全球文化生态平衡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基因。对海南黎族音乐从文化生态的角度予以重视和研究,有利于增强黎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繁荣民族文化,维护民族文化安全。

[1]张贵华.简论民族音乐进课堂[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20(3).

[2]高评.如何走特色办学之路 办有特色的中国大学[N].中国教育报,2006-08-20(3).

[3]杨永国.论民族音乐文化价值的实现途径 [J].神州,2011(17).

唐宁(1982—),女,汉族,黑龙江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副教授,艺术教育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艺术教育与学科建设理论与实践。

本文依托2014年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海南黎族歌谣中的移民文化形态研究与保护》(项目编号:HNKY2014-68);2015年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海南东方、昌江村话民歌研究”(项目编号:HNSK(YB)15-105)。

猜你喜欢
黎族海南生态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生态养生”娱晚年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