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燕燕
治疗性护患关系理念融入国外护理课程的实例介绍及思考
范燕燕
(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山东烟台264003)
加大护理人文课程比重是护理学本科教育课程建设的趋势。通过介绍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将治疗性护患关系理念融入专业教学的实例,分享个人学习体会,以期能为国内护理人文教育的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治疗性护患关系;护理教育;Muetzel模型
10.3969/j.issn.1002-1701.2017.09.036
2012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护理学本科的学位授予类型变更为“理学位”,人文社会学晋升为护理学专业的主干学科之一。但是,目前国内护理人文课程设置的比例普遍偏低[1],因此,关于如何拓展该类课程并将人文理念融入护理专业学习过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014年,笔者有幸观摩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Nursing therapeutics课程中“治疗性护患关系模块”的教学实施过程,深受启发,现将学习内容及体会分享如下。
2011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Richardson博士及其团队为了充分发挥人性价值在护理工作中的潜能,并证明关心、同情心和同感心等相关技能在护生中的可习得性,故在其传统的专业桥梁课程——Nursing therapeutics中融入了“治疗性护患关系模块”的学习[2]:即将护理的人文理念渗透到护生的专业实践,让护生学习并感受“治疗性护患关系”建立对患者疾病康复和健康维护的重要性,并学会在护理措施的实施中构建良性护患关系的技巧与方法。
治疗性护患关系理念的提出,最早起源于护理学家Peplau在1952年出版的《护理的人际关系》一书:一种有益的、治愈性的、人际之间的过程[3]。随后,众多护理学家分别从实践、研究以及教育等角度探讨了治疗性护患关系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将其定义为“一种以护士和患者人际关系建立过程为基础的、有一定界限的、持续性的、照护互动关系[4]”。也就是说护患关系的“治疗性”,主要源于护士对患者的支持、尊重、鼓励、帮助或安慰[5],而并非指生物医学角度的康复和治愈。因此,伦理学家们建议可以借助人际交往的艺术来实现治疗性护患关系的构建[6]。
基于治疗性护患关系理念的内涵,Richardson博士及其团队在课程模块建设中引入了“Muetzel模型”,即用于构建治疗性护患关系的专属模型。该模型是1988年由Muetzel提出的[7],共包括合作性关系建立(Partnership)、亲密关系培养(Intimacy)和互利共赢实现(Reciprocity)等三个环节,即护士首先要通过信任、尊敬、理解、知识分享、共同参与和充分授权等方式与患者建立起合作性关系;其次通过提供支持、运用移情、同感心和倾听等技巧促进护患关系的亲密性;最后通过护患双方经验价值观的分享、真挚情感的表达以及照护互动的过程实现患者身心康复、护士自我价值实现的互利共赢局面。因此,在“治疗性护患关系模块”课程教学中,Richardson博士及其团队会首先指导学生进行治疗性护患关系理念和“Muetzel模型”的学习;随后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指导学生根据各自的专科方向选择或编写合适的情境案例,然后要求其采用循证的手段顺序解决如下问题:确定与案例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保障该护理措施得以顺利实施的人际环境以及构建该人际环境所需的核心技能等;最后要求学生以板报的形式呈现护理干预措施实施过程中治疗性护患关系构建的路径,并鼓励学生提供反映自己路径构建过程的视频资料。
(一)人文理念融入专业学习的过程为高等护理的人文教育提供了建设思路。
护理学理学位的转变要求加大人文学科在护理教育中的比重。但是如果只是单纯增加人文课程,不但会给护生本已繁重的课业和考试负担雪上加霜,还可能导致人文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脱节现象。因此,高燕等[8]建议应将护生的礼仪修养与沟通技巧的学习渗透到各项护理操作之中。卢秀梅等[9]则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上述举措的有效性,但是仍发现护生在使用沟通技能的积极性和综合运用各种沟通技巧的能力方面存在欠缺。而Richartson博士及其团队借助Muetzel模型将治疗性护患关系理念融入专业学习过程的做法,就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建设性思路,即一方面可以通过护理人文理念的引入,增强了护生对护理工作意义和重要性的理解,进而驱使学生愿意去建立和维护治疗性的护患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理念相关模型的引入,如Muetzel模型,教会学生综合运用各项沟通技能的方法,提升其融会贯通的能力。
(二)Muetzel模型的引入为良性护患关系的建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尽管护患关系被认为是一切护理工作的基础,治疗性护患关系被现代照护理论认为是护理工作的核心,但是关于如何构建护患关系却成为永久的话题。传统思路中要求护士对患者多忍耐和主动示好,实践证明其效果并不佳,反而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护士职业的尊严和权威性。Muetzel模型揭示了治疗性护患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专业性的护患双赢关系,便于护理工作者摆正职业地位,把控好护患人际关系的界线:既非普通的社交关系,也不同于亲密的友谊关系[3]。该模型将治疗性护患关系的建立系统化为三步走的路径:合作性关系建立、亲密关系培养和互利共赢实现,即以护士的主动关怀为起点,以患者高效的康复结果和健康结局为终点,同时在治疗性护患关系构建的每一步中将所需要的沟通技能进行归类和罗列[7]。Muetzel模型凸显了护患关系中护士角色的主导作用和“以患者为中心”主体地位,为良性护患关系的建立提供了循证的、科学的依据,更将单纯的沟通技能学习转变为一种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融合。
(三)治疗性护患关系理念的引入有助于护理职业队伍的稳定。
多年来,在医学一级学科的笼罩下,护理一直被视为从属的地位。而国内关于护生专业承诺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也显示,其理想承诺维度得分普遍偏低,即学生自认为该专业或职业不利于其自身价值的实现和潜能的发挥[10-12]。分析原因,可能与护理学科的学科定位不准确有关,而台湾学者林远泽也说“如果护理还单纯地将自己定位为自然科学或医学的一支,自然无法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相对的,如果要凸显护理的专业领域,就应该展现出其作为一门科学在自然科学之外的人文科学的知识基础”[13]。治疗性护患关系理念正是从人文科学角度揭示了护理工作的内涵与价值:以知情同意的共识沟通为前提,透过同情关怀的德性态度,去知觉他人在具体情境中的需求与福祉,通过代言式地对话沟通,促进患者高效率的康复过程和高质量的健康结果;或者是在医学治疗的手段已经穷尽、任何进一步的治疗都只会增加不必要的痛苦时,护理可以通过关怀照护实现对患者最大的帮助。因此,如果能将这样的理念贯穿于护理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去,必将在提升护生的职业认同和促进护理职业队伍的稳定性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1]吴玉华,赵 光,刘江恒,等.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文课程设置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91-92.
[2]Richardson C,Percy M,Hughes J.Nursing therapeutics:Teaching student nurses care,compassion and empathy[J].Nurse Educ Today,2015,35(5):e1-e5.
[3]Gastmans C.Interpersonal relations in nursing:a philosophical-ethical analysis of thework of Hildegard E.Peplau[J].JAdv Nurs,1998,28(6):1312-1319.
[4]Barnsteiner JH,Gillis-Donovan J.Being related and separate:a standard for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s[J].MCN Am JMatern Child Nurs,1990,15(4):223-228.
[5]MoyleW.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a dichotomy of expectations[J].Int J Ment Health Nurs,2003,12(2):103-109.
[6]Milton C L.Boundaries:ethical implications forwhat itmeans to be therapeutic in the nurse-person relationship[J].Nurs Sci Q,2008,21(1):18-21.
[7]Muetzel P A.Nursing as therapy[M].New York:Sringer US,1991:192-210.
[8]高 燕.《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革[J].护理研究,2009,23(21):1963-1964.
[9]卢秀梅.《人际沟通》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12(7):446.
[10]谭初花,马玉萍.护理本科生专业承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0):65-67.
[11]吴兰花,王占坤,黄飞旭.护理本科生专业承诺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8,23(4):10-12.
[12]范燕燕,于志君,徐建平,等.对口本科与普通本科护生见实习前专业承诺现状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4(1):5-10.
[13]Lin Y T.Therapeutic discourse:on the intersubjective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J].Hu Li Za Zhi,2008,55(1):14-19.
Some cases of therapeutic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in overseas nursing programs and some thoughts on it
Fan Yanyan
(School of nursing,Binzhoumedical university,Yantai,264003,Shandong,China)
The trend of courses construction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s to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nursing humanities.Therefore,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introduce the successfulexample ofhow the schoolofnursing in the University ofManchester integrated the nursing therapeutic theory into their professional teaching processand to sparemy personal learning experience.Hopefully,this paper could provide some enlightenment for the practice of nursing humanities education in China.
therapeutic nursing relationship;nursing education;Muetzelmodel
G423.04
A
1002-1701(2017)09-0074-02
2016-02
范燕燕,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护理管理。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5DSZJ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