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佳
(萍乡市卫生学校)
卫生行业因其研究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不仅对从业人员的技能有要求,而且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素质等方面也有要求。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强调知识的全而性和素质的综合性,而中职教育存在重知识教育、轻人文教育的问题。人文教育的弱化,势必造成人的价值困惑和道德缺失,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担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它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中职卫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医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进行初步探讨。
目前,中职卫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人文素质教育欠缺。以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为例,该校地处桂西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主要是来自滇、黔、桂西南三省区的初中毕业生,他们有部分是参加中考而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的,有部分是达到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而家境比较贫困、成绩又不特别突出的。同其他学生相比,无论是人文素质,还是其他方面的素质都是较低的。加之,他们有些是留守儿童,从不没有父母在身边管教,习惯于我行我素,因而造成一些学生自我中心主义倾向比较严重,缺乏爱心和同情心,导致其在参加工作后不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思考和处理问题片。由于当地教学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受到的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比较欠缺。
第二,在职业教育中,部分职业学校只注重分数高低、忽略对学生德育培养的倾向,形成了重视科技发展、忽略人文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良风气。学校教育只求学生能学一技之长,常常会忽略人文教育,人文基础课程一减再减,导致学生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机会更少。
第三,现行医学教育往往重视医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医学生应具有的人文精神的养成,学生带有功利主义,自我中心主义较强,缺乏团队精神、协作能力,认识、理解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不强。
语文学习过程是学生人格化和形成良好修养的过程。在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通过渗透式课程进行渗透教育,科学地开展医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可以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并把语言学习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主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医科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精神,使其对中西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在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长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可使医科学生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人格、开阔的胸襟,从而成长为富有人文关怀意识的自衣天使。因此,在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运用课文朗读方法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朗读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学生通过课文的朗读,能够更好的跟随作者的思想进行思考,并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作者的思想内容。这是一种心灵层面的理解,同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朗读,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主观意识融入到文字中的情感当中,这样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将人文思想融入到学生的思想当中。通过朗读,能够极大的丰富语言的信息,并对作品的感情进行有效的传达。
笔者发现,通过朗读,文学作品中固有的情感因素往往能激活学生的感情,这种被激活的感情一旦与作品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就会有一个理解的飞跃。这就是“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可以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汪国真的作品《平凡的魅力》是一篇优美的、充满哲理的散文,笔者在教授这篇课文时,不仅让学生朗读全文,还让学生重点朗读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让学生感悟到了一个平凡的人只要他能做到不向权贵低眉折腰,也不向所谓的哲人俯首贴耳,而是与明月为友、和清风相伴,和整个世界交融为一体,这种心态就是一种不平凡。只要在特定的环境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就是一件不平凡的事情。
通过积极的朗读,学生能够更好的感悟人生,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的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的达到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另外,我们还可以采取角色朗读的方式,甚至可以采取话剧的方式进行作品的朗读,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感受作品的文字美、内在美。
(二)加强课外的阅读
对于中职卫校学生来讲,语文课文是对其进行熏陶的一个重要课件,但是,受到课时的影响,语文课本的选择数量是相对狭窄的,但是,通过课外阅读一些高质量的语文材料,则能够加强中职学生的人文教育。通过加强课外阅读,能够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造成一定的积极影响,这还能够促进他,他们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相对于其他学生,中职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因此,他们会拥有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但是,从实际来看,真正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数量较少,大多数的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及随意性,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首先,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其次,要结合具体情况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例如,学生在课内学了一篇课文之后,教师就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相关的文章或书籍。在推荐课外读物的时候,教师可以与专业课教师讨论,以起到主副互补、共同发展的作用。再次,教师还要提供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即课外阅读要将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对于长篇名著,可“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对于短篇文章,则需反复吟读、用心品味。要教育学生在阅读中要注意体会其中的人文思想和精神内涵,以加强知识和文化的积累。总之,语文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名家名作,让学生不断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加强对学生国学经典的学习
在中职学校的课本当中,其中的文言文及诗词都是选取的一些经典,语文教师在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时,就可以充分的结合这些内容背景,并有效的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对国内历史的发展有一个更加充分的认识,同时,还能够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比如,《<论语>五则》中孔子关于对“义”和“利”应做如何选择的语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明自君子和不人的区别;而关于诚信的语录,可以让学生清楚做人的根本准则就是要讲诚信,这些内容对学生人格的养成和完善有很大的作用。二是让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学习和生活。现在有一部分中职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低,学习目标不明确,出现了畏学和厌学等消极的态度。
(四)加强课外人文教育
将课本内容与课外实际进行有效结合,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选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理论性知识是重点内容,但是,要想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其中的人文精神,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结合实际,并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才能够更好的感受到其中的精髓。
在学习现代诗《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后,组织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2008年汉川大地震后的贩灾义演,让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祖国的伟大。并在观看结束后让学生写观后感,在作文中学生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心”,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得到了前所未有地激发,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每次课前的几分钟诵读一些篇幅短不又充满人文教育意义的课外文章,让学生在教师的诵读中感受文章所传递的高尚情操、崇高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五)从学生实际出发
要想更好地加强中职学生的人文教育,就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里的实际不是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是指学生学好语文对其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卫校大专一年级第一节语文课上,教师设置了“自我合绍”这一环节,并且对“自我合绍”的内容提出了几项要求,其中一项是“说出自己本学期对语文学习的打算”学生在叙述此项内容的时候,基本上先指出自身学习语文时存在的优势,然后指出自己学习语文中的不足之处,继而希望自己扬长避短,提高语文成绩。听了学生的叙述以后,教师发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都会使用“不挂科”这个词语,以此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二学生的这种思想显然是有悖于语文课程目标的,这正是他们始终无法真正喜欢语文和学好语文的根源所在二因此,教师先宏观地向他们阐述“语文”的含义:“语”即语言(口头语言),它涉及“说”和“听”的能力;“文”即文字(书面语言),它涉及“读”和“写”的能力。“语文”,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我们的“听”“说”“读”“写”能力。那么,掌握这些能力和我们的生活实践有什么关系呢?接着,教师引导他们到生活中发现会用到哪些语文知识,如每天人们的口语交流,报纸及各类信息、等;再引导他们发现在护理专业学习中会运用到哪些语文知识,如看药方、配药时需要识字与断句,面对病人或者同事时需要说话交流,等等。将学习语文与他们将来所要从事的护理工作相结合,使他们更直接地意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而不仅是“不挂科”。如此一来,学生改变了对“语文”这一课程的认识,不再只是为了“不挂科”而学好语文,提高了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1]陈美璇.中职生成就动机现状的调查与教育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5).
[2]李云霞.谈大学生人文教育与经典阅读[J].中国成人教育,2012,(01).
[3]方翰青,谭明.中职生职业兴趣与职业价值观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