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克胜
(舒城县千人桥中学,安徽舒城 231320)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且正在影响着各行各业,推动着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互联网+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在悄然改变教学模式,颠覆着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及评价模式等带来巨大的挑战与冲击。因此,新时代的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维,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革新教育理念,以适应“互联网+”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在这场教育变革中,信息技术作为与互联网联系最密切的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和信息技术教师在技术、观念等层面的优势,理应充当这场教育改革的领头雁。
为此,面对凶涌而至的“互联网+”浪潮,笔者凭借二十多年高中一线信息技术教学经验与体悟,顺应时代潮流,开放教学思维,转变教学方式,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以寻求在“互联网+”时代,适合学生发展,利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模式。现将其总结如下,与同仁们商榷。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大多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都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因此,这为“互联网+”时代新技术、新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带来了契机,这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为主,一般都是“教师先教,学生再学”。在“互联网+”时代,教师通过QQ群、课堂教学微博、微信或教育云平台等,把课堂教学内容(如微课、教学课件、任务单、测试题及相关教学资源等)推送到网络空间,供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尝试开展课内翻转教学模式。即把信息技术课堂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学生自主观看教师提供的微视频或教学资源,后一部分供学生边学边练、小组讨论、完成任务。教师可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或任务单,适时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教师也由课堂知识的传授者、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活跃了课堂氛围,实现了个性化教学,真正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主人”的新课程理念。
在“互联网+”时代,不仅教师“教”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学”的形式也将发生重大转变。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混合学习、在线课程学习等将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枷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
在传统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课外通过巩固练习等形式内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此方式的弊端是学生在“内化”知识时如果遇到困难,则很难得到教师及时而有效的指导、帮助。
“互联网+”时代,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翻转教学流程,转变教学观念,转换师生角色等,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此外虚拟现实、物联网、学习分析等技术的不断涌入,必将会为学生提供更加智慧化的育人环境,个人定制学习将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需充分尊重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在课堂上,师生协作探究、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将课堂时间的运用发挥到极致。同时,教师依据课前预习数据,进行个性化指导,设计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既扩大了学习的内涵和外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更丰富的优质资源,让学习变得“无处不在”。在课堂外,学生则通过移动学习方式,以网络为平台,即时学习,营造了一种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环境氛围。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材上有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不仅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也不利于开拓学生思维,实现个性化学习。
在“互联网+”时代,将打破传统的“唯教材”观念,让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发生重大转变。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呈现大多依赖于文本,而“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内容则更丰富,呈现方式也更多样化。
例如:笔者在教授粤教版必修第四章第2节《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这一课时,在课前即将制作、整理的相关教学资源通过QQ平台发送至学生,资源涵盖微课、任务单、教学视频(如《霍金谈人工智能》、《机器人舞蹈》、《物联网未来的高科技生活》)等。在课堂上,学生可下载QQ群中的教学资源,自主观看学习,完成任务单,并将完成的任务及时上传至QQ群或单独发送至教师。
此教学方式的应用,打破教师“一本教材教终生”的模式,将“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整个世界”转变为“整个世界都是学生学习的教材”,这不仅扩大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利于学生个性化培养,也符合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互联网+”时代,由于新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不断应用,如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教学评价方式的变革与更新提供了新的契机。这些技术应用于教学,能够对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进行全程记录,适时反馈,即时互动交流,从而更全面、客观、真实的对学生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做出科学而准确的评价。对教师改进教学策略,开展个性化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帮助,也能使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
例如笔者所在学校,每年都开展电脑制作比赛活动,以往这项活动的评比形式为学校组织专家对学生的作品开展评价,此评价的科学性值得商榷。在2016年评比中,笔者建议学校将入围决赛的作品放至学校微信公众平台,鼓励全校师生、家长参与评价过程。此评价方式的转变,让评价不再局限于少数人,评价过程更加公开、客观、多元,也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了解活动的意义及内容。
此外,如教育云平台,大多都设置了“学、练、管、测、评”的功能,借助大数据技术,能够轻松实现评测,使得课堂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合理,且通过这些评价数据,推送更加科学的学习方案,可实现个性化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因能施教。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教育”给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当然,在看到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面对“互联网+”时代开放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方式,要警惕对“学困生”自尊心的伤害,防止学生间差距越来越大。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变革下,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创新教学思路,力求能够探索出提高学习效率且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利的课堂教学新形式。
[1]曹培杰,王素.未来学校:“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05):9-11.
[2]韩鹏松.对“互联网+”时代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7,(03):38-39.
[3]王心雨.新媒体时代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几点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4):127.
[4]金庆莲.网络时代下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J].中文信息,2015,(06):42-42.
[5]缪克萍.网络时代下如何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J].中小学电教:下,2016,(07):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