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勇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湖北武汉 430223)
随着“互联网+”技术,特别是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日渐成熟,以及智能终端的进一步普及,智慧教育这一新型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并成为专家教授及企业界IT人士研究和关注的焦点。智慧城市建设经验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案例,智慧校园建设为学生进行智慧学习提供了有力的软硬件支撑。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智慧校园的建设在一些中小学校已经落地生根,校园一卡通、无线网、无纸化办公系统、大数据资源平台、泛在学习系统等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智慧学习、移动学习、微课程建设、翻转课堂、泛在学习等在一些中小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尝试。
本文以我校建设智慧校园实践探索为例,探讨中学智慧校园的建设策略,以期为我校翻转课堂的实施、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为当前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基础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参考案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对中学校园的建设影响越来越大。自从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以后,国内不少学者提出了“智慧校园”的概念和建设思路。黄荣怀教授认为,智慧校园是一种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目前,“智慧校园”解决方案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技术方面,仍然没有统一的系统架构标准和技术规范;在应用方面,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还处于初级应用阶段,没有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角度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对一些中小学而言,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广东、江浙沿海一带,部分学校对智慧校园的建设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并对智慧校园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变革当前学与教方式进行了不断探索。这些主要是以小学居多,而对高中智慧校园建设研究比较少。我校是省级示范高中,湖北省唯一的窗口学校,智慧校园建设逐渐提上我校议事日程,我校领导特别重视信息化和国际化工作,校长把“建智慧校园、办智慧教育、育创新人才”作为学校的主要工作,我校信息化建设方面在湖北省中小学保持领先地位,学校正在从数字化校园向智慧校园迈进。
我校位于武汉光谷东湖新技术开发区,2005年搬入新校区后,数字化校园建设有了快速的发展。学校建有电信200M、100M至桌面的校园主干网,全校WIFI无线网络全覆盖,学校建有“泛在学习系统”。一卡通功能日趋完善,智能一卡通系统实现了车与学生自由进出、图书馆智能借还书、食堂就餐、超市购物、机房上网等功能,提高了师生生活的便利性。学校各教学班级建有有线电视网、全部教学班级配有触控一体机、部分教室配有投影机和电视机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室外装有具有动态功能的班级公告板。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进班上课,学校建有藏书百万的数字化图书馆,容纳300余人的多功能电影放映厅,建有多媒体教室、电视台、演播厅、学术报告厅、自动录播教室、数字化实验室、创客教室、未来教室等教学场所,为学校智慧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障。
为了统筹规划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学校专门成立了信息中心这个核心部门负责学校智慧校园整体规划、建设及协调。同时建成多间直录播教室、网络教室、学科特色教室和微课录制室等,由教育资源中心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对教师的培训以及全校校本资源的录制等。
学校提倡无纸化办公,开发出学生在线选课系统、远程招生录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后勤管理平台、校友管理平台、大数据平台建设、校园微信企业号建设等。通过开发和使用智能校园软件平台,促进办公系统的全面更新,力争早日实现校园管理数字化,做到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育人。
尽管学校对智慧校园建设在体制、机制上有所创新,智慧校园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也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更新赶不上硬件的更新速度,信息技术没有真正做到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由于教育部对所属大学和附属中小学的校舍及相关硬件维修购置进行了资金支持,我校根据校情,对智慧校园进行整体规划,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对学校相关场所的设备进行了更新和改造。比如:更新一体机代替原来的投影+幕布,购置3D打印等设备建设创客教室,装备未来教室,配备阿尔法机器人、编程机器人、空气质量测试仪、电子辐射测试仪、VR眼镜等设备,开发学校微信企业号大数据平台等,这些先进的设备为教师的创新教育教学提供了便利。但由于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更新赶不上硬件的更新速度,这些设备与设施只在一小批教师群体的课堂上运用,大面积推广与运用还有待加强。
2.因高考压力等因素,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素养、观念及培训有待加强
由于高考的压力以及家长不鼓励学生在中学校园中使用智能手机的现实要求,智慧校园在高中校园推进中遇到一些瓶颈。另外,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会加大教师前期备课的工作量,导致部分教师运用互联网+进行教学的热情不高。
3.满足实际需要的优质的中学教学资源不足,存在结构性短缺
很多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都需要好的资源相配套。由于资源没有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以及统一规划整合,有用的校本资源匮乏。大部分教师反映目前网上的资源内容庞杂,质量粗糙,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而言,内容过于简单,对有序列的微课资源的建设还有待加强。
4.一些先进的设备只能用其基本的功能,先进的自带资源没有发挥作用
由于受教师的观念及信息化素养的制约,一些设备自带的功能及资源没有充分的利用,部分设备只用到了其简单功能。如希沃一体机带有很丰富的自有资源,由于宣传及培训不到位,这些功能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很少。
5.智慧校园设施设备后期需要更多的财力和人力维护
智慧校园建设的一些设备与设施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会出现一些故障,在保修期内出现问题时,一些合作的公司会及时修复和对故障进行处理,但过保后这些故障就需要学校拿出一定的财力来进行维护,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来维护,这样就增加了现有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目前,我校泛在学习系统就面临了这样的问题。
我校智慧校园建设在学校领导及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建智慧校园,办智慧教育,育创新人才”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正按照学校顶层设计的目标稳步向前推进。笔者结合中学的实践经历,认为中学智慧校园的建设,要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的有序推进必须由一个行政部门来主抓和协调。我校在2000年左右就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处,主抓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随着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型,2015年,我校又在原现代教育技术处的基础上,成立了信息中心这个部门,负责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顶层设计、各种标准的制定、教师的信息化培训以及各种大数据平台建设等。信息中心在学校校长助理的统一领导下,协调学校各方面的关系,做好学校智慧校园软硬件建设、微课等各种资源的录制与管理、教师的信息化培训等工作,从而使智慧校园建设向纵深发展。
中学智慧校园建设,要真正做到智慧教育,必须完善智慧教育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和环境,包括泛在学习环境的搭建、大数据平台建设、配套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等。当然,这些软硬件建设必须根据学校的校情,切莫盲目攀比。同时,要加大对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的频次,制定各种奖励政策,让教师自觉地运用信息化手段来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学生的考试科目与形式都会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根据新课程教学实际,做好微课程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让学生自主学习。利用智慧校园信息化学习等系统,让学生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做到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中学智慧校园建设需要在大学等高等院校专家的引领下进行建设,毕竟这些专家不仅对智慧校园有理论研究,而且对当今智慧校园的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智慧校园软硬件建设也需要与专业的大型公司合作,因为这些公司不仅技术力量雄厚,而且在智慧校园建设的实际工作中有成熟的经历与经验,能使我们的工作少走弯路。例如:我校未来教室建设,创客教室建设、泛在学习系统建设等都是与大型公司进行合作。另外,我校大数据平台建设、学校微信企业号(手机端、PC端)建设、微课资源建设等软件开发也是与专业公司合作,目前使用效果较好。
智慧校园大数据平台能为我们提供很多关于学生和教师的信息,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个早期预警系统,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例如:可以通过学生一卡通消费记录、上网情况等大数据信息,分析出学生当前的生活状态、心理变化、品格培养等。另外,学情分析系统等学生诊断数据也可以分析出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从而给教师教育教学提供有用的科学信息,促进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进行智慧教育、真正做到智慧教学。
“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校园建设需要“学校、教师、家长”三方联动才能完成。要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校在建好智慧校园硬件的同时,要加大资源等软件建设的力度。此外还应加大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对教学方式进行变革,改变教学方式与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建智慧校园,办智慧教育,育创新人才”,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
[1]潘勇.中学智慧校园信息化学习系统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02):70-77.
[2]王峰.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路径与策略[J].教育信息技术,2015,(12):50-52.
[3]杨云超.中小学智慧校园及应用探讨[J].中小学电教,201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