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春麗
胡介,初名士登,字彦遠,號旅堂,浙江仁和人。
胡介《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曰:“彦遠胡姓,初名士登。”
孫治《孫宇台集》卷一五《亡友陸彦龍、趙明鑣、胡介合傳》:“胡介,字彦遠,仁和人。”
吴慶坻《蕉廊脞録》卷四:“胡介,初名士登,字彦遠,號旅堂,錢唐諸生。”
錢林《文獻徵存録》卷六:“胡介,字彦遠,初名士登,錢塘人。”
乾隆《杭州府志》卷九四:“胡介,字彦遠,錢塘人。”
其先出於胡瑗,已遷錢唐,家世中衰。
胡介《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曰:“其先系出安定,已遷錢唐,家世中衰。”
少穎異,父督之甚嚴。
胡介《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曰:“父静庵公讀書不過,督彦遠甚嚴。彦遠少特穎異,殊常兒。”
乾隆《杭州府志》卷九四:“幼穎異,爲博士弟子。”
國變後,棄諸生,更名介,自河渚徙宅一畝田,以教授養父。
胡介《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曰:“久之,江上兵起,則並謝諸生。入城僦居西北偏一畝田,以教授博修脯供静庵公甘旨。更其名曰介。”
爲詩自成一家,不屑效西陵派。
朱彝尊《静志居詩話》卷二二“胡介”條:“其詩不屑效西陵派,謂吾盡吾意,免俗而可矣!”
與高兆、丘象隨、陸嘉淑爲莫逆之交。
孫治《孫宇台集》卷一五《亡友陸彦龍、趙明鑣、胡介合傳》:“其交遊最盛,晉安高雲客兆、鹽官陸辛齋嘉淑、山陽丘季貞象隨爲尤莫逆。”
胡介《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曰:“交季貞、雲客爲最晚,其相得最歡。”
妻翁桓,汝遇女,能詩,有賢名,著有《秋水堂稿》。
孫治《孫宇台集》卷一五《亡友陸彦龍、趙明鑣、胡介合傳》:“介娶於翁,名少君,閨中唱和,又往來贈答,頗有秦嘉、徐淑之風。”
胡介《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曰:“娶同郡翁憲副汝遇女桓,字少君。”
潘衍桐《兩浙輶軒續録》卷五二:“翁桓,字少君,錢塘人。汝遇女,胡介室。著《秋水堂稿》。”
乾隆《杭州府志》卷九四:“與其妻翁氏笑傲溪山間,翁賢而能詩,夫婦倡和,欣欣自得。”
有妾二人:唐山、鳳姬。
蔣薰《留素堂詩删》卷一《夢胡介》詩中注曰:“妓唐山與鳳姬皆胡子妾。”
無子,以從子映璧爲後。
孫治《孫宇台集》卷一五《亡友陸彦龍、趙明鑣、胡介合傳》:“介無子,以從子映璧爲後。”
女一:胡蕙,知書,適汪棨,亦能詩。
胡介《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曰:“女蕙,季貞以妻汪定武棨,知書。”
孫治《孫宇台集》卷一五《亡友陸彦龍、趙明鑣、胡介合傳》:“有一女慧哥,適汪生棨。汪生故奇才。”
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丙辰(1616)一歲
二月初六日,生。
胡介《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盖彦遠生丙辰。”
按,《詩餘》之《芳草渡二月六夜大醉,讀歐陽永叔芳草渡詞,亦宋廣平梅花賦也,知情之所傷,不獨在我矣。是夕,適予初度,漫次其調》,《旅堂詩集》(以下簡稱《詩集》)七言古《二月六日醉中作兼寄程二、丘四》有“二月六日雞初鳴,胡介襆被淮南行。是月是日介始生,春帆細雨難爲情”句,知先生二月初六日生。
是年,親友年歲之可考者:
王猷定十九歲,吴穎二十七歲,王崇簡十五歲,萬壽祺十四歲,江浩十三歲,林嗣環十歲,梁以樟九歲,紀映鍾八歲,吴偉業八歲,陸世儀六歲,黄機五歲,周亮工五歲,陸圻三歲,曹溶三歲,俞汝言三歲,龔鼎孳二歲。魏裔介生。
明熹宗天啓七年丁卯(1627)十二歲
仁和縣知縣王永吉課童子試,先生七試皆冠軍,補諸生。
孫治《孫宇台集》卷一五《亡友陸彦龍、趙明鑣、胡介合傳》:“胡介,字彦遠,仁和人。……高郵王永吉爲仁和令,課童子試,介年十二,取以冠軍。”
胡介《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曰:“年十二,以童子受知於邑令秦郵王公永吉,七試皆冠軍,遂補邑諸生。”
八月,明熹宗病死,弟朱由檢即位,是爲明思宗。十一月,宣布魏忠賢罪狀,其主要黨羽依次伏法,天下稱快。陝西白水縣農民起義。地處山海關外的後金政權屢挫明軍,虎視關内。
明思宗崇禎四年辛未(1631)十六歲
卜居城西之河渚,絶應酬賓客。
胡介《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曰:“而彦遠獨卜居城西之河渚,去城四十里,幽谷僻阻,城中人迹罕至,絶應酬賓客。”
丘象隨生。
八月,皇太極攻破明大凌城(遼寧錦縣)。是年,以洪承疇總督三遼軍務,並派太監監邊鎮。
明思宗崇禎七年甲戌(1634)十九歲
母卒。
《文集·祭江妹文》:“我生十九而痛失母。”
正月,尚可喜降清。三月,山西、河南大旱,人相食。十一月,高迎祥部入河南。是年,後金軍入宣府,威脅京師。
明思宗崇禎八年乙亥(1635)二十歲
冬,交祝鐸。
《文集·祭傅雲台先生文》:“乙亥冬,交公館甥祝鐸。”
《文集·英潭舟次記》:“余以崇禎乙亥交東海祝子。”
祝鐸,生平不詳。
春,張獻忠部農民軍攻克鳳陽,焚皇陵。明廷震動。
明思宗崇禎九年丙子(1636)二十一歲
與祝鐸掩關南湖,傅雲台過訪。
《文集·祭傅雲台先生文》:“乙亥冬,交公館甥祝鐸。……明年,予與鐸掩關南湖,公扁舟見訪。”
下帷。
《文集·英潭舟次記》:“余以崇禎乙亥交東海祝子。丙子,與下帷。”
二月,清兵攻朝鮮。四月,皇太極即帝位,後金政權改國號爲清,改元崇德,與朱明王朝形成敵國。七月,高迎祥被俘見殺,李自成被擁戴爲“闖王”。十一月二十六日,山陰、會稽地震。
明思宗崇禎十一年戊寅(1638)二十三歲
八月,祝鐸卒。
《文集·英潭舟次記》:“戊寅八月,祝子中道逝去。”
十月,自江西歸,就姻翁氏。
《文集·英潭舟次記》:“戊寅八月,祝子中道逝去。十月,余歸就姻。”
交屠爌、葉雷生、陸嘉淑。
《文集·復陸冰修》:“丑、寅以還,獲交闇伯、蕃仙與吾冰修,謂可與定心期要平生之言者也。”
明思宗崇禎十二年己卯(1639)二十四歲
二月二十七日,英潭舟次,感祝鐸共學之地,作《英潭舟次記》。
《文集·英潭舟次記》:“時崇禎己卯春二月二十七日,早發貴溪……花石奇麗,詢之長年,云名英潭。英、鷹同音,因感祝子共學之地,倚柱記之如此。”
正月,清兵破濟南,屠城六日始退。六月,北畿、山東、山西、河南旱蝗。
明思宗崇禎十三年庚辰(1640)二十五歲
周亮工中進士。
七月,清兵在錦州一帶數與明軍戰。十二月,李自成部進軍河南,災民群起依附。
明思宗崇禎十四年辛巳(1641)二十六歲
秋,徙家河渚,有詩感懷。
《詩集》五言古《前感懷十首》。
按,據《詩集》五言古《後感懷十首》序曰:“往予傷於時,會徙家河渚,乃有感懷之作,時辛巳秋也。”知《前感懷十首》作於本年。
正月,李自成部農民軍攻破洛陽,殺福王朱常洵。二月,張獻忠部農民軍攻破襄陽。七月,清兵攻錦州,圍松山。八月,陷錦州。是年,兩浙大旱,飛蝗蔽天,人相食。
清世祖順治元年甲申(1644)二十九歲
入横山,尋江浩。
《詩集》七言律《早入横山,尋江十一道闇》。
萬曆《紹興府志》卷五《山川志二》:“横山在縣北五十里。其峰列九,亦名九峰山,横枕夏盖湖左。”
民國《杭州府志》卷一四八《人物》一〇《隱逸》:“江浩,字道庵,錢塘人。明諸生。讀書舉大要,不屑事章句,同社諸子皆推重之。後隱於方外,究心禪宗。”
秋,與江浩掩關横山,江浩餉以菌羮。
《文集·戒食菌記》:“甲申之秋,予掩關横山,江子道闇偶以菌羮見餉。”
孫治《孫宇台集》卷一五《亡友陸彦龍、趙明鑣、胡介合傳》:“江道闇浩與介隠於横山,講求用世之學,絶足不聞人事。”
棄諸生,自河渚徙居一畝田,更名曰介。
胡介《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曰:“久之,江上兵起,則並謝諸生。入城僦居西北偏一畝田,以教授博修脯供静庵公甘旨。更其名曰介。”
按,旅堂,在杭州城西北。周亮工《賴古堂集》卷九《介壽以胡彦遠見慰劄子相示卻寄》詩中注云:“彦遠旅堂,在虎林一畝田中。”
三月,李自成部攻陷北京,崇禎帝自縊於萬壽山。四月,吴三桂聯合清軍破李自成部於山海關。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即皇帝位。次日,棄城西撤。五月三日,多爾衮率清軍入京,頒剃髮令。五月十五日,馬士英、阮大鋮奉明福王朱由崧監國於南京,首建南明政權,以明年爲弘光元年。六月,清廷遣官祭先師孔子,是爲入關後首次祭孔。十月,順治帝自瀋陽遷北京,恢復科舉取士制度,會試定於辰、戌、丑、未年。各直省鄉試,定於子、午、卯、酉年。
清世祖順治二年乙酉(1645)三十歲
江浩棄妻子,削髮爲僧。
孫治《孫宇台集》卷一五《亡友陸彦龍、趙明鑣、胡介合傳》:“已經變革,浩遂棄妻子,削髮爲僧。”
按,《文集·蝶庵先生傳》:“吾友蝶庵先生者,生武林之江氏,當神廟三十二年甲辰歲也。其後年四十一,逢甲申變。明年乙酉,去爲僧。”知江浩本年爲僧。
正月,豫親王多鐸率兵陷西安,移師江南。四月二十五日,清兵陷揚州,史可法殉難。清兵殘酷屠殺揚州軍民,史稱“揚州十日”。五月,清兵入南京,明弘光帝走蕪湖,被執。六月,清軍下蘇、杭。六月,李自成被殺於通縣九宫山。閏六月,南明魯王朱以海監國於紹興,統諸軍。
清世祖順治四年丁亥(1647)三十二歲
夏,爲文祭傅雲台。
《文集·祭傅雲台先生文》:“丁亥夏五,河渚胡介謹以村醪雞黍之奠爲文以告於雲台先生之靈。”
正月,清兵陷肇慶、梧州,永曆帝走桂林,又奔全州。三月,張獻忠部將孫可望、李定國從四川退入貴州、雲南,聯明抗清。十一月,南明軍大破清兵於全州。清兵在近京府、州、縣内大規模圈地,被圈之民,流離失所。
清世祖順治五年戊子(1648)三十三歲
秋冬之交,渡揚子江,次山曉晳禪師韻。
《詩集》七言律《月下渡揚子,次山曉晳禪師韻》。
乾隆《鄞縣志》卷二〇:“本晳字山曉,號嘯堂,蜀長壽魏氏子也。母夢梵僧授如意而生。參木陳忞於雲門,得契,遂結茅東海郁州山中。忞再主天童,招充首座,傳以衣缽。康熙十年,繼席天童。”
渡江涉淮,訪朱日升於山陽、萬壽祺於公路。
《文集·張胎簪先生六十壽序》:“介猶記戊子之役矣,秋冬之交,渡江涉淮,訪桐軒於山陽、年少於公路。”
《文集·宋射陵詩序》:“介以戊子渡江,薄遊淮揚間。”
宣統《續纂山陽縣志·山陽藝文志》卷七:“朱日升,字君旭,號蓼庵,字桐軒。崇禎癸未進士,官烏程縣。”
同治《重修山陽縣志》卷一五《人物五》:“萬壽祺,字年少,徐州人。崇禎三年,舉於鄉。甲申,京師陷,壽祺被執,有救之者,得脱。攜妻子居山陽,再徙清江浦,號所居曰隰西草堂,曰南村。嘗自負甕,妻徐子睿荷鍤隨之,灌園自給。晚被僧服,自稱明志道人…… 黄冠紫衣,蕭然物外,每與遺民避人嘯歌,泫然泣下。……所爲詩最工,與陳子龍、夏允彝相上下也。卒殯南村,或曰歸葬於徐州。著有《隰西草堂集》。”
萬壽祺作詩贈之。
萬壽祺《隰西草堂詩集》卷三《贈胡大介》。
與萬壽祺、朱日升、王猷定飲沈嗣宗園。
《詩集》五言律《與萬大年少、朱三蓼庵、王二于一飲沈嗣宗園》。
沈德潛《清詩别裁集》卷七:“王猷定,字于一,江西南昌人。選貢生。著有《四照堂集》。”
在淮陰,得康范生信。
《詩集》五言律《淮陰得吉州康小范信》。
康熙《江西通志》卷七十九《人物》:“康范生,字小范,元穗子。明崇禎鄉舉,下筆千言立就,海内知名。慷慨重然諾,遇通邑大利弊,侃侃議論。……性孝友,撫教諸弟,每以先世忠厚相勸勉。”
有詩和萬壽祺韻。
《詩集》七言律《和萬大年少》。
夜雨,初聞江警,同萬壽祺作詩志感。
《詩集》五言絶句《夜雨初聞江警,同萬大年少作》。
遇蔣同庵,作詩贈之。
《詩集》七言律《贈蔣同庵》。
蔣同庵,生平不詳。
將歸,有詩贈别蔣臣。
《詩集》七言律《贈别蔣誰庵》。
光緒《重修安徽通志》卷一七九:“蔣臣,字一個,桐城人。崇禎時舉賢良……范景文、倪元璐前後皆薦之,授户部司務。明亡,自經,爲人所救,遂間道歸史可法……史欲以監軍薦,固辭。歸里,鬱鬱而卒。”
將歸,以詩留贈朱日升。
《詩集》七言律《留贈朱三桐軒》。
十二月二十日,江浩卒。
《文集·蝶庵先生傳》:“吾友蝶庵先生者,生武林之江氏……年四十五,以疾殁於皋亭之佛日寺,歲戊子十二月二十日也。”
二月,永曆帝以部下互訌,奔南寧。江西總兵金聲桓以江西歸桂王。四月,廣東提督李成棟以廣東歸桂王。八月,永曆帝還肇慶。年底,鄭成功與魯王分兵攻擊閩沿海。時湖南農民軍連勝清兵,進圍長沙;山西、陝西農民軍亦紛紛發動進攻。是年,清廷禁民間養馬及收藏兵器。
清世祖順治六年己丑(1649)三十四歲
早春,張璵若過訪河渚。時先生有吴興之行。
李漁《尺牘初徵》卷一〇胡介《答彭城萬年少》:“早春,伯玉見訪河渚。……時弟適有吴興、檇李之役。”
光緒《淮安府志》卷二八:“張璵若,字伯玉,郭允觀之甥。幼負才氣,曾以白衣參某閣部軍事,後辭去,鏟名匿跡,而吟諷不衰。”
三月,寓吴興光孝觀,晨起理髮,作《理髮記》。
《文集·理髮記》:“己丑辰月一日,寓吴興光孝觀。早起理髮。”
父至吴興,即往烏戍,憮然有作。
《詩集》五言古《客吴興,喜家大人到寓,明日即往烏戍,憮然作》。
吕潛過訪,作詩贈之。時吕潛流寓吴興桑苧村。
《詩集》七言律《吕半隱過訪賦贈》題下注曰:“諱潛,遂寧人。弱冠成進士,授太常博士。是時流寓吴興桑苧村。”
張庚《國朝畫徵録》卷上:“吕潛,字孔昭,號半隱,遂寧人。崇禎癸未進士,官行人。善花草。……入國朝,遂不岀,以詩畫娱老。有《懷歸草堂》、《守間堂》、《課耕樓》三集。”
與吕潛、彭賓小集郭奎先撫軍亭。
《詩集》七言律《與吕半隱、彭燕又小集郭汾又撫軍亭賦贈》。
嘉慶《松江府志》卷五六:“彭賓,字燕又,華亭人。前明崇禎庚午舉人,入國朝,選授汝寧府推官,爲周端臣屬吏,仍以舊時名紙投之,端臣怒,因免歸。”
同治《長興縣志》卷二六《寓賢》:“郭奎先,字光宸,四川羅江人。少攻詩文,復閑騎射。流寇薄羅江,與鄉人拒守,應弦斃數賊,賊遁去。崇禎間以拔貢授松江府通判,立修水利。署華亭知縣,有能聲。會鼎革,避地苕霅。”
登蘇公臺,次彭賓韻,兼柬吕潛。
《詩集》七言律《登蘇公臺,次彭燕又韻柬吕半隱》。
彭賓還華亭,作詩送之。
《詩集》七言律《飛英塔院送彭燕又還華亭》。
在吴興,得妻翁桓詩,作詩和之。
《詩集》七言絶句《吴興得婦詩,有“數到春歸又夏除”句,用以和之》。
初夏,自嘉興歸里。
李漁《尺牘初徵》卷一〇胡介《答彭城萬年少》:“及初夏歸自檇李,而伯玉行矣,悵惘欲絶。”
仲夏,積勞成病,掩關不見客。
李漁《尺牘初徵》卷一〇胡介《答彭城萬年少》:“仲夏,遂以積勞成病,因病掩關,不見一客。”
與諸友葬江浩,爲作傳。
《文集·蝶庵先生傳》:“吾友蝶庵先生者,生武林之江氏。……其弟之淅、其友胡介、其門人陳參、其方外交習欲與同社建塔五寺橋之西,葬以僧禮,之淅爲狀,老友仁庵義銘之,而屬介爲之傳。”
有書答萬壽祺。
李漁《尺牘初徵》卷一〇胡介《答彭城萬年少》:“早春,伯玉見訪河渚,展讀手書及所惠詩,惘然如一見故人耳。”
清世祖順治七年庚寅(1650)三十五歲
仲春,與公和尚入天台,索先生詩爲别。
《詩集》七言絶句《詶别與公入天台》。
《文集·書巖客扇後寄與公》:“庚寅中春,與頭陀入天台,索詩爲别。”
與公,無考。
春,掩跡河渚,史可程相期爲河渚遊。
《文集·張胎簪先生六十壽序》:“庚寅之春,胡子掩跡河渚,薊門史赤豹相期爲河渚遊。”
徐世昌《晚晴簃詩匯》卷二二:“史可程,字赤豹,號蘧庵,大興人。明崇禎癸未進士,改庶吉士。有《浮叟詩集》。”
吴景旭、朱儉過訪。
吴景旭《南山堂自訂詩》卷一《同朱君儉過胡彦遠》。
光緒《歸安縣志》卷三七《人物傳五》:“吴景旭,字旦生,號仁山,歸安人。明諸生。耆德篤學,由前丘移城内之蓮花莊,築堂名南山,即趙子昂故宅。景旭於此嘯詠終日,有詩集。著《歷代詩話》八十卷。”
朱儉,生平不詳。
秋,葉青陽七十,爲文賀壽。
《文集·青陽翁七十壽序》:“庚寅之秋,信安石唐里青陽葉翁年七十,錢唐陳參、胡介與翁子艮爲友,率其同學遥頓首以介曰……”
葉青陽,生平不詳。
八月,鄭成功取金門、廈門。十一月,清兵陷桂林,破廣州,明督師瞿式耜被俘,不屈死。永曆帝奔南寧。十二月,清攝政王多爾衮病逝。
清世祖順治八年辛卯(1651)三十六歲
與陸嘉淑交,作詩酬之。
《詩集》五言古《酬陸大冰修》。
阮元《兩浙輶軒録》卷一:“陸嘉淑,字冰修,號辛齋,海寧人。著《辛齋遺稿》。”
冬,金漸皋計偕北上,作詩送之。
《詩集》五言古《送金夢蜚北上》。
阮元《兩浙輶軒録》卷三:“金漸皋,字夢蜚,仁和人。順治壬辰進士,官漢陽知縣。有《怡安集》。”
正月十二日,順治帝親政。三月,張獻忠舊部孫可望、李定國聯合永曆政權抗清,永曆帝封孫可望爲秦王。九月,清兵陷舟山。
清世祖順治九年壬辰(1652)三十七歲
花朝,萬壽祺至自淮南。
《詩集》七言律《花朝,喜萬大年少至自淮南》。
按,萬壽祺卒於本年五月。據孫治《孫宇台集》卷二五《祭萬年少文》:“君之去予輩而歸也,不過三旬,抵家不過七日,而竟溘焉以死。”知萬壽祺本年春遊杭。
爲萬壽祺隰西草堂題詩。
《詩集》七言律《題萬大年少隰西草堂二首》。
有詩答萬壽祺過訪,兼作詩贈行。
《詩集》五言古《答萬大年少見訪四詩,兼以贈行》。
與萬壽祺遊西湖,相與聯句。
《詩餘·望江南·湖上同萬大年少聯句》、《詩餘·西江月·再同萬大年少湖上聯句》。
與萬壽祺、陳參宴飲,賦如意牡丹。
《詩餘·望江南·即席與萬大年少、陳大平遠聯句賦如意牡丹》。
按,孫治《孫宇台集》卷一五《亡友陸彦龍、趙明鑣、胡介合傳》:“有陳平遠者,家故高貲,與介同學,兩人相爲引重,資介用費,故得不乏。”知陳平遠爲胡介同學。
按,陳參,字平遠,錢唐人,胡介友。生平不詳。
屠爌母六十,爲文賀壽。
《文集·屠母六十序》:“客之過河渚者,輒言禾有隱君子曰屠爌,性忠孝,有貧賤之節。家梅里,以授經養母,母志安之,其母固禾所稱節孝屠太君也。……介貧賤人也,于君子也貧賤之交也,故敢以貧賤爲太君壽。”
按,陳確《乾初先生遺集》卷一《復蕭山徐徽之書》:“歲壬辰,鴛水屠闇伯之母壽六十。”知屠母本年六十,胡文當作於本年。
夏,掩關旅堂,惕道人請胡先生爲邵母作壽文。
《文集·姚江邵母六十序》:“壬辰夏,胡子掩關旅堂,惕道人渡江來再拜堂下,岀姚江邵子書並其爲母求文。”
惕道人,生平不詳。
五月三日,萬壽祺卒,年五十。
王猷定《四照堂文集》卷五《祭萬年少文》:“維歲在壬辰夏五月,萬君年少卒於清江浦之邸舍。”
孫治《孫宇台集》卷二五《祭萬年少文》:“今兹壬辰,君又何逃?”
羅振玉《萬年少先生年譜補正》附録亦載。
聞萬壽祺卒信,與陳參、葉雷生爲位草堂哭之。
李漁《尺牘初徵》卷一〇胡介《與萬道心》:“訃到,即與平遠、蕃仙爲位草堂哭之。”
有書覆萬壽祺子道心。
李漁《尺牘初徵》卷一〇胡介《與萬道心》:“介頓首道心賢侄足下,僕自五月接足下所寄訃音,直使五内摧裂。……今年,辱令先子千里見訪,留敝廬者彌月。聯床深話,每每達旦,或至泣下,覺心理冥合,又有進焉。方期嗣後作伴行遊,結茆偕隱,豈憶笑言如昨,遂永隔泉壤。……今他無所望,唯足下知持身擇交,能杜門讀父書,善繼述先人平生之志,足矣!父執如祖命、伯玉、公狄、師虞諸君子,定能古道相勗。”
蔣臣卒。
正月,鄭成功收復澄海。二月,孫可望迎永曆帝至安龍府。七月,李定國攻復桂林,清定南王孔有德自殺。十一月,李定國收復衡州,清廷震動。
清世祖順治十年癸巳(1653)三十八歲
夏,接葉雷生書,覆書答之。
李漁《尺牘初徵》卷三胡介《復葉蕃仙》:“今夏,又接故人上巳書並惠詩,讀之。……秋冬之交,擬重渡江,一看朱、萬。”
阮元《兩浙輶軒録》卷四:“葉雷生,字蕃仙,山陰人。著《遊滁草》。”
九月,吴偉業被徵入都,作詩贈之。
《詩集》七言律《吴宫詹梅村被徵入都,奉投四首》。
按,顧師軾《吴梅村先生年譜》卷四“十年癸巳四十五歲”條:“九月,應召入都,授秘書院侍講。”介詩當作於本年。
乾隆《江南通志》卷一六六:“吴偉業,字駿公,太倉人。明崇禎辛未會試第一,殿試第二,授編修。……入國朝,薦授祕書院侍講,遷國子祭酒。會丁嗣母憂,歸。益肆力於學問,家居十餘年乃卒。偉業以文學負重名,尤好引掖後進,詩文弘麗。所著有《梅村集》、《綏寇紀略》等書。”
晚秋,赴京投奔恩師王永吉。時永吉官兵部尚書。
孫治《孫宇台集》卷一五《亡友陸彦龍、趙明鑣、胡介合傳》:“一日與少君詔曰:‘身既隱矣,無買山之資,奈何?’少君曰:‘君第如北遊,公卿貴人重君,此區區者不予□乎?’於是之燕臺。而舊令王公又已膺卿貳,登三事。”
李漁《尺牘初徵》卷三胡介《與婦》:“旅人介再拜少君夫人妝閣,是日十月廿四日,舟次黄河之第八閘韓莊,記别少君四十有二日。”
途經太倉,訪陸世儀、郁存齋,相得甚歡。
陸世儀《桴亭先生詩集》卷八《西安葉静遠訪道過予,招同學諸子集尊道堂小飲即事》:“癸巳,彦遠過婁東,訪予與郁子存齋,信宿静觀樓,相得甚歡。”
乾隆《江南通志》卷一六四《人物志》:“陸世儀,字道威,太倉人。少穎悟,尤究心先儒語録及經濟諸書。順治間,督學張能麟聘輯《儒宗理要》。後嘗講學於鍚山東林書院,説《易》於毘陵大儒祠,受業者數百人。著有《思辨録》、《論學酬答》。”
郁存齋,生平不詳。
過江陰,休夏敔山庵,睹村人食菌而亡,作《戒食菌記》。
《文集·戒食菌記》:“癸巳,游澄江,因休夏敔山庵。敔山雨後,其村居僮婦率提筐合沓穿林躡嶺而去,詢之敔老,云拾菌也。……諸山之食菌毒而死者不下百餘人,至有盡庵而死委屍數日者。”
十月,過淮安,有詩酬朱日升。
《詩集》五言古《酬朱三桐軒》。
十月十四日,至公路哭萬壽祺。時萬家已扶柩還東徐,先生作文祭之。
《文集·祭萬隰西友兄文》:“癸巳十月十有四日,隰西之故人錢唐胡介再拜隰西堂下。”
李漁《尺牘初徵》卷三《與婦》:“旅人以十月五日渡江,爲淮揚舊遊淹留十日,中間詩酒唱酬。旅况未惡,獨恨至公路哭萬大哥,其家已扶柩還東徐,比造隰西,已爲異姓。”
過淮安,宿胡從中宅。
《文集·贈程婁東序》:“癸巳之冬,旅民遊河朔,道過楚,主於宗人師虞氏之家。”
馬麟《續纂淮關統志》卷一三:“胡從中,字師虞,明崇禎壬午舉人。爲人内和外介,嘗避跡鄉里,不以仕進爲榮。其詩磅礴縱横有真氣,書法絶類蘇長公。……晚年築舍缽池山側,繞屋種棟,顔其居曰楝居,即以自號,年八十餘卒。”
介胡從中識程淞、程淶、程軒三兄弟。
《文集·贈程婁東序》:“程子遊學吴會,匿其姓氏而爲王潛也,與吴國旅民交,旅民兄事之,吴人士亦争下潛也。……癸巳之冬,旅民遊河朔,道過楚主於宗人師虞氏之家,師虞氏曰:‘子識程婁東乎?’予謝不識。師虞笑曰:‘子交滿天下,率名下士而何不識吾婁東?……’而婁東直入,再拜,則固吴客王潛也也。……予宿其館下,見其孟維東、季扶東,飲三日而去。”
北渡河,發故園書,題詩其上。
《詩集》七言絶句《北渡河,發故園,書題椷上》。
宿河口,有懷萬壽祺。
《詩集》七言絶句《宿河口,懷萬大年少》。
再發故園書,題詩其上。
《詩集》七言絶句《再發故園書題椷上》。
渡河,有詩抒懷。
《詩集》七言絶句《黄河口號》。
守閘望滕縣諸山,有詩寄弟會。
《詩集》七言絶句《守閘望滕縣諸山寄會弟》。
清源道中,有詩志感。
《詩集》七言絶句《清源道中》。
南和道上,憶旅園。
《詩集》七言絶句《南和道上憶旅園》。
歲末,抵京。
《文集·爲戇叟書有字詩跋尾》:“此巳、午之歲與戇叟同客燕市時作也。”知胡介本年末抵京。
二月,孫可望忌李定國功高,定國走廣西。前所復州縣先後失陷。三月,張名振以鄭成功之師入長江,破京口。四月,清廷嚴科歲考,定“崇儒重道”爲基本國策。十一月,清廷封鄭成功澄海公,鄭拒受。十二月,張名振、張煌言敗清軍於崇明。
清世祖順治十一年甲午(1654)三十九歲
初春,客燕邸,有詩抒懷。
《詩集》七言律《燕邸三首》。
立春夜,龔鼎孳招韓詩、紀映鍾小集。
《詩集》七言律《立春夜,龔侍郎芝麓招同韓舍人聖秋、紀大伯紫小集》。
龔鼎孳《定山堂詩集》卷二三甲午《長安初春,同諸子賦》。
嘉慶《合肥縣志》卷二四:“龔鼎孳,字孝升,生時庭産紫芝,因號芝麓。前明崇禎癸酉、甲戌聯捷成進士,出爲蘄水縣知縣。……行取入覲,拜兵科給事中。……本朝以原官起吏科右給事中,升禮科都給事中……旋擢太常寺少卿。丁父憂,服闋,擢爲刑部右侍郎,轉刑部左侍郎,未匝月,又特簡都察院左都御史……補上林苑監署丞,量移太僕寺主簿,再移上林苑丞,補國子監助教。丁繼母憂,服闋,仍起左都御史,歷刑、兵、禮三部尚書。庚戌、癸丑兩主會試,即以癸丑九月卒。”
在京師,結識韓詩,作詩贈之。
《詩集》七言古《贈韓舍人聖秋》。
嘉慶《餘杭縣志》卷二八《寓賢傳》:“韓詩,字聖秋,號固庵,陝西涇陽籍,三原人。舉孝廉,官兵部職方司郎中。嘗住餘杭石盂山,著書兼參禪學,有《石盂山寺記》。”
暴病燕邸,王永吉爲深夜延醫,作詩酬謝。
《詩集》五言律《燕邸暴病欲絶,遣僕馳告王鐡山先生,時深夜,延醫枉看,奉酬》。
阮元《淮海英靈集》丁集卷一:“王永吉,字修之,號鐵山,高郵人。明天啓進士,官薊遼總督。本朝順治二年,順天巡撫宋權薦授大理寺卿。四年,奏請遣官往直省恤刑,尋擢工部右侍郎。旋罷歸,復起户部右侍郎。……十年,擢兵部尚書。十一年,轉都察院左都御史。四月,授秘書院大學士,尋罷,補總督倉場户部侍郎。十二年,仍授國史院大學士,加太子太保,兼管吏部尚書事。……十五年四月,以侄樹德私通科場關節事發,降補太常寺少卿,遷左都御史。十六年二月卒,贈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諡文通。”
在京,晤曹溶。
《詩集》五言古《答曹太僕秋嶽》。
光緒《嘉興府志》卷五二:“曹溶,字潔躬,號秋嶽。……本朝以御史視學畿内,歷户部侍郎,出爲廣東布政使,左遷山西陽和道。……三藩叛,從征福建。丁母憂,歸。己未,以博學鴻詞徵,復薦修《明史》,因疾不赴。”
春夜,過龔鼎孳龍松館夜話,有詩贈龔鼎孳,兼示曹溶。
《詩集》七言古《春夜龍松館醉歌,贈龔侍郎芝麓,兼呈曹太僕秋嶽》。
龔鼎孳《定山堂詩集》卷一〇《彦遠過龍松夜話》。
晤吴偉業,有書寄之。
李漁《尺牘初徵》卷三胡介《與吴駿公先輩》:“昨坐對竟日,見先生神意不佳。……介以十日行矣……唯萬萬審時珍重。”
晤張王治,有詩贈之。
《詩集》七言古《黄門酒歌爲張敉庵賦》。
嘉慶《直隸太倉州志》卷二八《人物》:“張王治,字無近。幼從兄溥學,弱冠貢入太學。順治四年成進士,授桐廬知縣。……擢工科給事中……會江南通賊案起,多所株連,王治引例陳乞,保全甚衆,卒以峭直爲衆所忌,削籍歸里。居十八年,卒。”又吴偉業《梅村家藏稿》卷二四《清河家法述》:“王治無近,一號敉庵,官刑科右給事中。”
妻翁桓寄詩相訊,作詩答之。
《詩集》五言律《答婦用來韻》。
思歸,有詩志感。
《詩集》五言律《懷歸》。
移寓慈仁寺,雨坐,有詩抒懷。
《詩集》五言律《移寓慈仁寺,雨坐》。
夢大雄老人,作詩懷之。
《詩集》五言律《夢大雄老人》。
寒食,與馬之瑛同寓慈仁寺,作詩贈之。
《詩集》五言律《酬桐城馬倩若,時同寓慈仁寺》。
道光《陽江縣志》卷四《官師志》:“馬之瑛,字倩若,江南桐城人。庚辰進士。崇禎十四年,知陽江縣事。”
養疾慈仁寺,有書寄曹溶。
李漁《尺牘初徵》卷一〇胡介《與曹秋嶽先輩》:“麋鹿之性,淹迹京華,自應發病而病發不已。……飽飯後,經行松下數周,顧影自笑,竟似慈仁寺一掛搭僧矣。”
在京,結識吴穎,作詩贈之。
《詩集》五言古《詶吴比部見末》。
乾隆《江南通志》卷一百六十六:“吴穎,字見末,溧陽人。順治壬辰進士,授刑部主事。……出知湖州。所著有《蓴羮堂集》、《湖州志》、《溧詩閭史》。時有瀨江文獻之目。”
魏裔介以詩贈之,作詩答之。
《詩集》五言古《答魏給練石生》。
民國《柏鄉縣志》卷六:“魏裔介,字石生,號貞庵,又號崑林。……壬午舉於順天,清順治三年進士,選庶吉士,改授工科給事中。……改吏科……陞太常少卿,方三月,擢副憲。……丁酉,擢總憲。……康熙御極,復居御史臺。踰年,復宫保,晉冢宰,拜保和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入贊機政。……辛亥,亟以病請,情辭懇切,優詔許之。……優遊林泉者十餘年,潛心理學,著作等身,不下數千百卷,以疾卒於家。”
有詩贈王崇簡,兼贈王熙。
《詩集》五言古《酬王學士敬哉,兼贈胥庭太史》。
陶樑《國朝畿輔詩傳》卷七:“王崇簡,字敬哉,宛平人。明進士。國朝歷官禮部尚書,諡文貞。有《青箱堂集》六十六卷。”
雍正《畿輔通志》卷七一:“王熙,字子雍,宛平人,崇簡子。順治丁亥進士,改國史院庶吉士,授檢討,歷遷春坊諭德。十三年初,置日講官,熙首膺選,進翰林院掌院學士,加禮部尚書。時熙父崇簡方以尚書長禮部,父子皆大宗伯,朝士榮之。十八年,世祖章皇帝疾大漸,召入養心殿,撰遺詔。……聖祖仁皇帝即位,改弘文院學士,仍兼禮部尚書。康熙五年,拜左都御史。……尋轉工部尚書,改兵部,以丁父艱,家居,特拜保和殿大學士。……蓋居相位者二十餘年,恩眷始終如一,君臣際遇,尤爲漢唐以來所僅見。……後以疾篤,特加少傅,致仕。康熙四十二年,卒於家。賜諡文靖。”
暮春,將歸,有詩留别紀映鍾,紀作詩送之。
《詩集》五言古《留别紀大伯紫》。
陳維崧《篋衍集》卷二紀映鍾《送胡彦遠南歸》。
吴偉業作詩文送之。
吴偉業《梅村家藏稿》卷九《題河渚圖送胡彦遠南歸》、同書卷一五《送胡彦遠南還河渚》、同書卷三五《送胡彦遠南歸序》。
有詩答别龔鼎孳,龔作詩送之。
《詩集》五言古《答别龔侍郎芝麓二首》。
龔鼎孳《定山堂詩集》卷二《胡彦遠歸武林,吴梅村、紀伯紫各有詩贈别,步原韻二首》、同書卷四《雨集慈仁海棠花下,再送彦遠同伯紫作》。
有詩答别黄機。
《詩集》五言古《答别黄侍讀次辰》。
阮元《兩浙輶軒録》卷一:“黄機,字次辰,號雪臺,錢塘人。順治丁亥進士,由庶吉士歷官至文華殿大學士。諡文僖。著《浥露堂詩文集》、《樞鏡録》、《黄氏家鑑》。”
曹溶作詩送行。
曹溶《静惕堂詩集》卷一一《送胡彦遠還錢塘歌》、同書卷四《酬胡彦遠兼以送别四首》。
以詩贈别韓詩。
《詩集》五言古《别韓舍人聖秋》。
途經定州,遇雨。
《詩集》五言律《定州道上遇雨》。
鄗南雨行,有詩寄故人。
《詩集》五言律《鄗南雨行,寄故人二首》。
在鄗南,有詩寄陳參。
《詩集》五言律《鄗南寄陳大平遠》。
至邢州,題金漸皋署壁。時金官邢臺知縣。
《詩集》五言律《南還邢州,題金夢蜚署壁》。
逢盧奉若,作詩贈之。
《詩集》五言律《酬永年盧奉若》。
盧奉若,河北永年人,生平不詳。
雨夜,懷張遂辰。
《詩集》五言律《雨夜懷張卿子》。
阮元《兩浙輶軒録》卷一:“張遂辰,字相期,號卿子,又號西農,仁和人。有《白下》、《蓬宅》、《衰晚》、《湖上》四編。”
邢州度除夕,有詩志感。
《詩集》五言律《邢州除夕》。
正月,張名振、張煌言率師抵江寧近郊,望祭明孝陵,旋退。九月,清廷嚴隱匿逃人事。十月,李定國收復羅定、新興等縣,攻新會,尚可喜飛書告急。十二月,李定國爲清兵所敗。
清世祖順治十二年乙未(1655)四十歲
遲陳參,適侯浤過訪,共飲。
《詩集》七言律《雪邸遲陳平遠,適侯六研德見過,留共小飲,限字》。
張維屏《國朝詩人徵略》卷五:“侯涵,初名浤,字研德,後更名涵,字中德,江南嘉定人。諸生。有《掌亭集》。”生平詳汪琬《堯峰文鈔》卷一三《貞憲先生墓誌銘》。
立春夜,與陳參過金道庶小飲。
《詩集》七言律《立春夜,同陳平遠過金道庶小飲,還寓有懷》。
金道庶,生平不詳。
春,與韋人龍同客邢臺知縣金漸皋署,遇蔣薰。
蔣薰《留素堂詩删》卷一乙未《道出邢臺,飲金明府署中》,詩中注曰:“座間韋人龍、胡介皆知。金解任將南還。”
阮元《兩浙輶軒録補遺》卷二:“韋人龍,字劍威,武康人。諸生。”
阮元《兩浙輶軒録》卷二:“蔣薰,字聞大,號丹崖,海寧人。由縉雲教諭遷知伏羌縣。著《留素堂詩集》。”
南還,有詩留别金漸皋。
《詩集》五言古《南還留别金夢蜚》。
途經洺州,訪申涵光。
《詩集》五言古《洺州訪申鳬盟》。
錢林《文獻徵存録》卷一〇:“申涵光,字和孟,一字元孟,號鳬盟,一號聰山,永年人。節湣公佳允之子。博學能文,尤長於詩。……以父殉難,遂絶意仕進,日事詩文,晚年名益重。”
有詩酬馬之驦、房循艧。
《詩集》七言古《酬馬旻徠、房擴原二廣文》。
同治《元城縣志》卷之四:“國朝馬之驦,字綿徠,雄縣人。由拔貢任元城教諭。少年博學,與諸生爲詩文之會。所著有《古調堂集》行世。國朝房循艧字擴原,安州人。由拔貢任元城訓導。前太宰素菴公之子也,家學淵源,博通淹雅,稱一代著作。且課士有法,不屑屑爲卑近之習。陞浙江淳安知縣。著有《致遠齋集》行世。”
五月,抵淮陰,爲文祭亡友朱日升。
《文集·祭朱桐軒友兄文》:“乙未之歲,錢唐胡介南還,道過淮陰,以屈大夫沉汨羅之後二日,與同人某某謹將隻雞斗酒呼亡友朱桐軒兄之靈。”
二月,李定國敗走南寧,舊所收復諸地皆失。五月,張名振克舟山。十一月,張名振病卒,張煌言領其衆。
清世祖順治十三年丙申(1656)四十一歲
之吴,逢陳廷會,作詩酬之。
《詩集》七言律《吴門逢陳際叔奉酬》。
阮元《兩浙輶軒録補遺》卷一:“陳廷會,字際叔,一字瞻雲,錢塘人。”
過吴,始識袁駿,爲其《霜哺篇》作序。
《文集·霜哺篇序》:“介自弱冠遊於吴,即知吴有袁生者以傭書養母稱於士大夫間,士大夫争爲袁生賦《霜哺》,以相誇重。介心異之。又二十年,介重遊於吴,袁生與客過邸舍,始識所謂袁生者。是時袁生之頭已蒼矣,所謂袁母者已七十又二矣。……袁生名駿,字重其。”
同治《蘇州府志》卷八八《人物十五》:“袁駿,字重其。早喪父,傭書養母。以貧甚,母節不能旌,乃徵海内詩文曰《霜哺篇》,多至數百軸。凡士大夫過吴門者,無不知有袁孝子也。”
陳孝則歸還雲間,作文送之。
《文集·送陳孝則還雲間詩序》:“是日,孝則且還,吴之諸君子祖道集送,復有飲酒賦詩之事,屬介爲之序。”
陳孝則,生平不詳。
在吴,有詩贈宋德宜。
《詩集》七言古《揖客行贈宋太史右之》。
同治《蘇州府志》卷八八:“宋德宜,字右之,學朱子。順治乙未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遷司業,累官至左都御史。……進兵部尚書……尋轉吏部。康熙二十三年,拜文華殿大學士,加太子太傅。二十六年,以疾卒於官,年六十二。……與兄德宸、弟德宏蚤著文譽,一時有‘三宋’之目。”
遇梅磊,作詩贈之。
《詩集》七言古《贈梅杓司》。
沈德潛《清詩别裁集》卷八:“梅磊,字杓司,江南宣城人。著有《響山齋集》。”
梅磊與陳維崧過訪。
《詩集》七言律《梅杓司與陳其年過從述懷》。
秦瀛《己未詞科録》卷二:“陳維崧,字其年,號迦陵,江南宜興人。諸生。明左都御史諡恭定于廷孫,副貢貞慧子。由都御史宋德宜薦舉,授檢討。著有《迦陵集》二十卷、《湖海樓集》三十卷、《兩晉南北史集珍》六卷、《陳檢討集》二十卷、《烏絲詞》四卷、《陳迦陵詞集》三十卷、《陳檢討四六》二十卷。”
吴下逢紀映鍾,互有詩贈答。
《詩集》七言律《紀大伯紫訪予錢唐不遇,還過吴門,賦詩見贈,次韻奉答》。
爲紀映鍾有字詩跋尾。
《文集·爲戇叟書有字詩跋尾》:“此巳、午之歲與戇叟同客燕市時作也。其後二年,遇叟於吴下。風雨信宿,重屬書是詩。時楚黄萬康留、宣城梅杓司、宜興陳其年、吴門施又王、袁重其皆來集邸舍。明日,叟與杓司去京口,予亦隨家大人南還。”
與魏耕、陳維崧、朱朗詣、陳三島看花含緑堂。
《詩集》七言律《吴門同人招集含緑堂牡丹花下分韻》。
魏畊《雪翁詩集》卷一〇《含緑堂牡丹盛開集胡介、陳維崧、朱士稚、陳三島諸子作二首》。
按,陳維崧《湖海樓詩集》卷五《侯六丈宅看牡丹五首》詩中注曰:“丙申春,同吴門諸子看花于薛偉楚含緑堂。”介詩當作於本年。
温睿臨《南疆逸史》卷四五:“魏耕,字雪竇,慈谿人。國變,棄諸生服,交豪俠士,以起義敗,亡命江湖。……與歸安錢纘曾習爲詩歌,一時吴越士人翕然宗之。又與張近道、朱士稚交善……耕上書鄭成功,請乘南風入京口。己亥夏六月,成功果以戰艦千艘入江南,既而師潰。頃之,耕復上書張煌言,備陳金陵虚實,請以舟師再舉。有孔孟文者……以耕所言上煌言書告耕及纘曾,被執,俱死於獄,妻子田宅没官。其友祁班孫亦坐戍瀋陽。耕所著有《息賢堂集》。”生平詳魏霞《明慮士雪竇先生傳》、全祖望《鮚埼亭内編》卷八《雪竇山人墳版文》。
嘉慶《山陰縣志》卷一四:“朱士稚,字朗詣。……與同邑張宗觀朗屋交最善,號‘山陰二朗’。遭亂,散千金結客,宗觀死於盜,士稚往來吴越,以詩古文稱於時。卒年四十七。”
沈季友《檇李詩繫》卷四一:“陳三島,字鶴客,長洲人。有《雪圃遺藁》。”
有詩寄侯汸。
《詩集》五言古《述舊寄侯二記原三首》。
嘉慶《直隸太倉州志》卷四〇《人物》:“侯汸,字記原,岐曾之子。崇禎十五年順天副榜貢生。少好學,博極群書,究心經術。……甲申後,屏跡園居,學道張能鱗以高士旌其廬。”
梁以樟貽書見招,作詩寄之。
《詩集》五言古《梁四公狄貽書見招卻寄》。
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七二《人物志》:“梁以樟,字公狄,清苑人。明崇禎己卯舉鄉試第一,庚辰成進士。與兄以柟寓居寶應,纘言著書以老。有《忍冬軒集》。”
渡江訪祝文震。
《詩集》七言古《渡江訪祝兵備天虞》。
民國《杭州府志》卷一三五《人物四》:“祝文震,字稚明,海寧人。順治九年進士,累官淮海兵巡道。”
在揚州,遇李楷,作詩贈之。
《詩集》七言古《河濱叟行贈李叔則》。
錢林《文獻徵存録》卷四:“李楷,字叔則,陝之朝邑人。少讀書朝萊山中。天啓甲子舉人。入國朝,爲寶應知縣。解職,居揚州,與江西李明睿著《二李珏書》。久之,歸里。工書畫,通釋典道藏。嘗修《陝西通志》,又著《河濱全書》一百卷。”
在淮,交宋曹,作詩贈之。
《詩集》七言律《贈宋大射陵》。
光緒《鹽城縣志》卷一〇:“宋曹,字彬臣,一字邠臣,號射陵。……曹少受業於樂大章之門,福王時,由辟薦授中書舍人。……鼎革時,年甫二十有六。不樂仕宦,退隱射陽之瀕,號耕海潛夫,築蔬枰養母。……舉山林隱逸、博學鴻詞,俱以母老固辭。工詩,善書法。高才絶學,炳耀一時。文長於論事,客遊四方,多識遺民故老。……康熙四十年卒。所著有《杜詩解》、《會秋堂詩文集》、《真草書石刻》行世。”
爲宋曹詩集作序。
《文集·宋射陵詩序》:“丙申,介再渡江,客淮,始得見所謂宋生射陵者於淮陰市上。短褐蕭條,退然若處子。宋生亦從隰西道人、桐軒子識介生平甚悉。是日,南北知名士數十人會食丘生季貞家,兩人從賓筵廣座中對揖階下,神意相射,翕然而親。時宋生以歲暮將還鹽,重解裝爲予留二十七日始去。……故平生獨好爲詩,瀕行,出其平生所著詩命介爲之序。”
宋曹母八十,作詩祝壽。
《詩集》七言古《有客行贈宋大射陵,兼壽其母八十》。
與楊三開述别。
《詩集》七言律《與楊三開兼述别》。
按,楊三開,生平不詳,據曾王孫《清風堂文集》卷二《留别楊三開司李》,知其官掌刑獄。
訪靳應升,留飲,作詩贈之。
《詩集》七言律《訪靳茶坡留飲即贈》。
同治《重修山陽縣志》卷一三《人物三》:“靳應升,字璧星,號茶坡。歲貢生。博學工詩,與張養重、閻修齡相倡和。有《渡河集》行世。”
張養重贈詩見懷,先生作詩酬之。
《詩集》七言律《酬張虞山見懷》。
同治《重修山陽縣志》卷一二《人物二》:“張養重,字斗瞻,號虞山。國變後,不復應試,與里人靳應升、閻修齡相唱和。晚年家益困,遂客遊,北極燕雲,南踰瓊海。其詩纏綿淒悱,有風人之遺。著有《古調堂集》。”
曹溶赴粤東布政使任,作詩送之。
《詩集》七言古《君不見贈别曹侍郎秋嶽赴粤東布政》。
按,道光《廣東通志》卷四四《職官表》:“曹溶,浙江人,進士,十三年任左布政使。”胡詩當作於本年。
閻若璩有詩相贈,作詩答之。
《詩集》五言律《酬閻百詩見贈》。
道光《太原縣志》卷一〇《人物》:“閻若璩,字百詩,號潛丘,修齡子。僑淮安。若璩生有異稟,讀書一過目,終身不忘。十五補諸生,益肆力經籍。……康熙戊午,舉博學弘詞科,不遇,歸太原。……成《四書釋地三續》共五卷,《重校困學紀聞》二十卷,《孔廟從祀末議》一卷,《孟子生卒年考》一卷。晚年名動九重,世宗在藩邸,手書延請,復至京師。”
結識閻修齡,作詩贈之,兼爲其眷西堂題詩。
《詩集》七言古《青溪行爲閻再彭賦》、《詩集》五言律《題閻牛叟眷西堂》。
道光《太原縣志》卷一〇《人物》:“閻修齡,字再彭,世科子。僑淮安,爲郡學生。性篤孝……甲申後棄諸生,以詩名江淮間,自號牛叟,寧都魏禧雅重之。”
阮葵生《茶餘客話》卷二二:“眷西堂在新城東門。”
同程淞訪丘象隨,不值,戲題壁上。
《詩集》七言絶句《同程二婁東訪丘四季貞不值,戲題壁上》。
同治《重修山陽縣誌》卷一三《人物》:“丘象隨,字季貞。年十四,工詩,與兄象升有‘淮南二丘’之目。父殁,廬墓三年。康熙十八年,以拔貢生□□□學鴻辭授翰林檢討,纂修《明史》,歷司經局洗馬,卒。”
沈光裕隱於淮,以教授爲生,先生作詩贈之。
《詩集》五言律《贈沈司李仲連》。
按,此詩題下注曰:“名光,庚辰進士,燕人,隱於淮,以教授自食。”
康熙《大興縣志》卷五下:“沈光裕,字仲連,大興人。崇禎庚辰進士,授贛州推官。……國變,又喪子。無後,乃遨遊南北,無常居,多隱跡江淮間。年七十六卒於海鹽,歸葬於北。光裕好奇負氣,晚年轗軻雄談縱飲,目光如炬,發爲詩歌,奇氣勃勃不可遏。尤篤志字學,手不釋卷。”
十一月,程之璿由陝西督糧道參政遷福建按察使。
王先謙《東華録》:“(順治十三年丙申十一月)以程之璿爲福建按察使,由陝西督糧道參政遷。”
至日,范良招李楷、徐振芳、沈光、方文、顧萬祺、靳應升、陳台孫、嵇宗孟、閻修齡、張養重、程淶、程淞、丘象隨、趙朗、胡天仿分韻賦詩。
《詩集》七言律《至日,范眉生招同李叔則、徐大拙、沈仲連、方爾止、顧庶其、靳茶坡、陳階六、嵇淑子、閻再彭、張虞山、程濰東、婁東、丘季貞、趙天醉、家師虞分韻》。
范良《幽草軒詩草》卷二《淮瀆敕》注曰:“同沈仲連、李叔則、方爾止、胡彦遠、顧庶其、徐大拙、程穆倩、靳茶坡、胡天仿、陳階六、程維東、婁東、張虞山、閻再彭、百詩、馬圖求、丘季貞、趙天醉社集賦。”詩云:“丙申子月逢長至,哀雁横天雪照地。同人懷古過荒祠,淮瀆祀典原敕賜。中有道書三百篇,頒來乃自神宗年。煌煌天語群瞻仰,龍鳳盤旋猶儼然。同人讀罷色慘澹,朔風蕭條白日暗。歸來對酒悲如何,仰天不飲空長歎。”
宣統《續纂山陽縣志》卷一〇:“范良,字眉生,歙人。嘗以五日招同人於淮之珠湖舟中,舉社事曰舟社,唱予和汝,歌管聲聞數里,岸上觀者如堵牆。”另據李聖華《方文年譜》卷四,范良,一字糜生,寓淮安,築幽草軒,廣交隱逸,著有《幽草軒詩草》。
光緒《日照縣志》卷八:“徐振芳,字大拙,樂安人。明貢生。幼負異才,工詩。……詩初學竟陵、公安,久之,乃折衷於李、杜,獨闢堂奥,由是海内多知振芳名。”另據李聖華《方文年譜》卷四,徐振芳於北都亡後,起義旅淮上。變亂後,徙家安東。順治十四年卒,年六十。有《徐大拙詩稿》三卷。
道光《續修桐城縣志》卷一五:“方文,字爾止,又名一來,字明農,號嵞山,大鉉少子。明季諸生。遊歷南北,詩名震天下。……晚年居樅陽以終。”
沈德潛《清詩别裁集》卷八:“顧萬祺,字庶其,江南吴江人,諸生。”
同治《重修山陽縣志》卷一三:“陳台孫,字皆六。進士,知富陽縣,積官禮科給事中。抗直敢言……詩古文皆有名。”
乾隆《江南通志》卷一六六:“嵇宗孟,字淑子,山陽人。天資穎異,善屬文,詞采壯麗。由乙榜歷守杭州郡,乞歸。未久,薦舉博學鴻儒,堅以疾辭。著有《立命堂集》、《楚江蠡史》諸編。”
道光《歙縣志》卷七之二:“程淶,字維東,荷池人,山陽籍。辛丑進士,平谷知縣。”另據李聖華《方文年譜》卷四,程淞字婁東,號寓庵,山陽人。
李聖華《方文年譜》卷四,趙朗字天醉,一字天民,休寧人。流寓淮安,從范良遊。書畫皆妙。有《古冥齋詩》、《嘯虹日記》。
顧萬祺南還,作詩送之,兼訊顧有孝等。
《詩集》七言律《送顧庶其南還,兼訊茂倫諸子》。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三丙申《送顧庶其歸吴江》。
宋曹還鹽城,與丘象隨作詩送之。
《詩集》七言律《送宋大射陵還鹽城》。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三丙申《與錢唐胡彦遠送宋射陵歸鹽城》。
丘象隨過客舍,與方文、李楷飲。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三丙申《過胡彦遠客舍醉同方明農、李叔則作》。
除夕前二日,與方文、程邃留淮安守歲。
方文《嵞山集》卷九丙申《除夕前二日柬胡彦遠、程穆倩》。
除夕,與方文守歲丘象隨西軒。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三丙申《除夕與方明農、胡彦遠西軒守歲二首》。
除夜,有詩寄韋人龍,兼柬祝天震。
《詩集》七言律《除夜,寄韋大劍威兼柬祝兵備天虞》。
清世祖順治十四年丁酉(1657)四十二歲
初春,與方文、顧萬祺飲宿西軒。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三丁酉《初春,胡彦遠、方明農、顧庶其飲宿西軒》。
正月十四夜,丘象隨作感舊詩,先生作詩慰之。
《詩集》七言絶句《慰丘四季貞正月十四夜感舊》。
正月十五夜,丘象隨病中贈詩,先生和其原韻。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三丁酉《燈夕,病中與胡彦遠》。
《詩集》七言絶句《和丘四季貞燈夕寄答原韻》。
正月十六夜,同徐雲吉、方文宿徐梁瑞家。
方文《嵞山集》卷六丁酉《十六夜,同徐雲吉、胡彦遠宿徐梁瑞家》。
按,徐雲吉即秦同五。方文《嵞山集》卷九《喜徐雲吉至》詩中注曰:“雲吉改姓秦,字同五。”
正月,方文聞母訃還樅陽,作詩送别。
《詩集》七言律《送方爾止聞訃還樅陽》。
淮陰僧舍訪徐雲吉。
《詩集》七言律《淮陰僧舍訪秦同五》。
丘象隨赴漢陽省親,先生作詩送之,丘有答詩。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三丁酉《答别胡彦遠二首》、同書同卷丁酉《贈胡彦遠》。《詩集》七言律《送丘四季貞漢陽省父二首》、《詩集》七言絶句《追和丘四季貞紀别送答詩》、《詩集》七言絶句《再送丘四季貞入楚》。
妻翁桓寄詩,作詩答之。
《詩集》七言絶句《答婦寄詩》。
杜首昌遊吴門,作詩詞送之。
《詩集》七言絶句《送杜湘草遊吴門二首》、《詩餘·送杜湘草渡江二闋調寄如夢令》。
同治《重修山陽縣志》卷一三:“杜首昌,字湘草。……首昌篤嗜書史,不計生業,家爲之耗。工詩詞,善草書。著有《杜稿編年》數十卷。”
龔鼎孳適嶺外,以詩留别先生。
龔鼎孳《定山堂詩集》卷二五《留别彦遠》。
淮陰郊行,有詩寄懷龔鼎孳、曹溶。時兩人俱在嶺外。
《詩集》七言律《淮陰郊行,奉懷龔芝麓、曹秋嶽俱在嶺外》。
客路,丘象隨有詩寄懷。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三丁酉《客路寄胡彦遠》。
淮陰逢金漸皋北上,作詩志感。
《詩集》七言律《淮陰逢金夢蜚北上,詩以識感》。
陳台孫被徵北上,作詩送之。
《詩集》七言律《送陳階六被徵北上》。
唐允甲還里,作詩送之。
《詩集》七言律《送唐大祖命還太平》。
夏,將返里,有詩留别張璵若、胡從中。
《詩集》五言古《留贈張大伯玉、胡四師虞》。
有詩留别程淶、程淞兄弟。
《詩集》七言古《留别程濰東、婁東》。
歸里,方文作詩送之,兼壽父六十。
方文《嵞山集》卷九丁酉《送胡彦遠歸杭州並壽其尊公》。
父六十,陸世儀作詩賀壽。
陸世儀《桴亭先生詩集》卷六丁酉《壽胡彦遠尊人静庵先生六十長歌》。
山曉晳禪師還天童,作詩送之。
《詩集》五言古《送山曉晳禪師還天童》。
程之璿過訪旅園。
《詩集》七言律《程觀察仲玉見訪旅園卻贈》。
孫治、梁以樟、吴鏘、陳晉明集旅堂。
孫治《孫宇台集》卷三六《胡彦遠齋集同梁仲木、吴聞瑋、陳康侯》。
阮元《兩浙輶軒録》卷七:“孫治,字宇台,錢塘人。著有《鑒庵集》。”
阮元《兩浙輶軒録補遺》卷一:“陳晉明,字康侯,一字德公,錢塘人。”
同牧雪上人夜坐湖上,懷龔賢。
《詩集》五言律《同牧雪上人湖上夜坐,懷龔半千》。
牧雪上人,無考。
牧雪上人渡江,作詩送之。
《詩集》五言律《送牧雪上人渡江》。
九月,之閩,孫治作詩送行。
孫治《孫宇台集》卷三六《胡彦遠之閩》。
雨發九牧,有詩志感。
《詩集》五言律《雨發九牧》。
初行建溪,有詩抒懷。
《詩集》五言律《初行建溪》。
泊信安,有詩寄懷侯汸。
《詩集》七言律《泊信安寄侯記原、研德》。
度僊霞嶺,有詩志感。
《詩集》七言律《度僊霞嶺》。
客劍州,有懷金漸皋。
《詩集》七言律《劍州懷漢陽令金夢蜚》。
入閩,訪其前身。
孫治《孫宇台集》卷一五《亡友陸彦龍、趙明鑣、胡介合傳》:“介嘗夢二浮屠至其牀前,嘑而詔之曰:‘子欲知而前身乎?’介曰:‘諾。’曰:‘子前身在福建某府某邑某村,姓吴,爲監司者,是而前身也。’已而入閩,訪求其處,果有吴姓爲監司者,計其去世,正與介之年歲相等。所存遺筆,又與介書法無異,於乎奇矣!”
與周亮工集飲。
《詩集》七言律《集飲周司農櫟園》。
錢林《文獻徵存録》卷二:“周亮工,字元亮,一字減齋,號櫟園,學者稱櫟下先生。金溪人,籍祥符。……櫟園嗜飲喜客,客日滿坐,坐必設酒,談諧辨難,娓娓不倦。……崇禎庚辰進士,授濰令,以守城功擢御史,十日而京師陷,間道歸里門。入國朝,順治二年,以御史招撫兩淮授鹽法道,請削舊餉……升淮揚海防兵備道副使。……四年,遷閩臬。……六年,擢右布政使。……踰年,升右轄,尋轉左。又權督學及兵備海道,以才能稱,遷都御史。上章言閩事,輒報可,驟擢少司農……督糧江淮間,四方之士慕之者争願見司農,舟車輻輳,道路爲隘。……康熙二年,起青州海防道,轉江安糧道,再被論,事白而卒。有《賴古堂集》,又有《讀畫録》四卷、《印人傳》三卷、《因樹屋書影》十卷、《同書》四卷、《鹽書》四卷、《字觸》一卷。”生平事蹟詳《賴古堂集》附録錢陸燦撰《墓誌銘》、姜宸英撰《墓誌銘》、黄虞稷撰《行狀》及周在浚撰《周櫟園先生年譜》等。
葉灼棠出巡泉州,作詩送之,兼訊韓詩、鄧叔奇。
《詩集》七言律《送葉函公出巡泉州,因訊韓聖秋、鄧叔奇》。
乾隆《泉州府志》卷三二:“葉灼棠,字函公,江南六合人。順治十二年,以中翰隨定遠大將軍征閩,委署興泉道事。時瘡痍未起,灼棠務與民休息。未幾,還京改授。十五年,復爲興泉兵備。……踰年,丁父艱去郡。……著有《興泉政略》六卷。”
與遊漢叟遇於閩,即送其入楚。
《詩集》五言律《送遊漢叟入楚二首》。
按,游漢叟,生平不詳,周亮工《賴古堂集》卷五《送遊漢叟入楚》亦作於此時。
十二月十八夜,道山月下寄周亮工。
《詩集》七言律《十二月十八夜,道山月下柬周司農櫟園》。
福州度除夕,有詩志感。
《詩集》五言律《福州除夕》。
十月,順天鄉試科場弊案發。十一月,江南鄉試科場弊案發。十二月,河南鄉闈事發。
清世祖順治十五年戊戌(1658)四十三歲
正月四日,與許友、高兆、陳叔舉、陳季均集道山亭。
《詩集》七言律《戊戌四日,同許有介、高雲客、陳叔舉、季均集道山亭》。
周亮工《賴古堂集》卷九《雨中聞有介攜具過彦遠道山亭子,彦遠初至,有介亦甫自秣陵返》。
乾隆《福州府志》卷六〇:“許友,字有介,號甌香,侯官人。爲詩清新俊逸。……又工書畫。”
民國《閩侯縣志》卷七二:“高兆,字雲客,號固齋,崇禎間邑諸生。恬澹有大度,海寧陸水修,西陵汪魏美、沈甸華、應嗣寅諸名勝皆推爲當世士。嘗著《六經圖考》。”
陳叔舉、陳季,生平不詳。
爲高兆《續高士傳》作序。
《文集·續高士傳序》:“吾友高子雲客,閩南高士也。天才至性,篤於人倫,讀晉玄晏先生《高士傳》而有感也,爲傳繼之。其文雅馴,其事核,其義嚴,其取予慎,其寓意遠。”
早春,偶過陶瓶齋,值周亮工、葉欣攜妓妙音宴集,遂飲盡夜。
《詩集》七言律《早春,偶過陶瓶齋,會周櫟園、葉榮木攜妓妙音先後俱集,遂小飲盡夜,得醒字》。
周亮工《賴古堂集》卷九《偶過陶瓶,值胡彦遠小飲,得酸字》。
爲程之璿南郭草堂題詩。
《詩集》七言律《遥題程仲玉南郭草堂》。
上元,王顯祚、程之璿、蕭雲律、耿介過訪道山亭,夜分,王顯祚重邀諸人過東白堂看燈。
《詩集》七言律《上元,王襄璞方伯,程仲玉觀察,蕭含之、耿逸庵兩副使過訪道山亭,留飲,夜分,襄璞重邀諸公走馬過東白堂看燈》。
王昶《國朝詞綜》卷一一:“王顯祚,字湛求,曲周人。官至山西布政使。”
光緒《重修安徽通志》補遺:“崇禎壬午科蕭含之,蕪湖人,蕭雲從弟。……三人雲從、雲律、雲倩,含之其即雲律字。”
民國《大名縣志》卷一三:“耿介,字介石,號逸庵,河南登封進士。康熙五年,授大名道。……未幾,丁内艱去。”
弘治《八閩通志》卷七三:“道山亭在烏石山之西,宋熙寧中郡守程師孟建。以其前際海門,回覽城市,可比道家蓬萊山,故名。曾鞏爲記。”
花朝,周亮工登煙雲過眼樓,有詩簡先生。
周亮工《賴古堂集》卷九《花朝,登煙雲過眼樓簡彦遠初荔》。
春,程之璿以春燈分寄,先生報以詩。
《詩集》七言絶句《程觀察仲玉以春燈分寄,率成二絶句報之》。
同許友、高兆題妙音妓壁。
《詩集》五言律《同有介、雲客題妙音妓壁》。
清明,雨中得耿介近詩,未竟讀,夜還,馬上口占報耿介。
《詩集》七言律《清明雨中得耿逸庵近詩,未竟讀,程仲玉諸公見過,即邀集王逸庵公廨,夜還,馬上口占報耿》。
四月,程之璿由福建按察使遷浙江右布政使。
王先謙《東華録》順治三十:“(順治十五年夏四月)以程之璿爲浙江右布政使,由福建按察使遷。”
周亮工被逮北上,作詩送之。
《詩集》七言律《送周櫟園被逮北上》。
得韓詩書,酬其見訪不值之作。
《詩集》七言律《榕城得韓舍人聖秋書,酬其見訪不值之作》。
將歸,高兆榷其歸槖,約有數千。
孫治《孫宇台集》卷一五《亡友陸彦龍、趙明鑣、胡介合傳》:“當其自閩而歸也,高雲客兆榷其歸槖,約有數千。”
舟次,寄别許友、高兆。
《詩集》七言律《舟次,寄别許有介、高雲客諸子》。
玄妙觀前坐月,懷周亮工、程之璿被逮。
《詩集》七言律《玄妙觀前坐月,懷周櫟園、程仲玉被逮》。
以詩慰周亮工,周有詩寄先生。
周亮工《賴古堂集》卷九《介壽以胡彦遠見慰劄子相示卻寄》。
鐔州道中,有詩寄懷高兆。
《詩集》五言律《鐔州道中寄懷高大雲客》。
在建州,有詩酬龔鼎孳。
《詩集》七言律《建州酬龔中丞芝麓二首》。
早度梨嶺,自傷頻年旅行,有詩抒懷。
《詩集》七言律《早度梨嶺,自傷頻年旅行作》。
中秋,還家,病起,有詩抒懷。
《詩集》五言律《中秋病起》。
七月,明張煌言、鄭成功會師,下浙東數城,遭風,退舟山。十月,吴三桂攻雲南。十二月,清兵取安隆、曲靖,永曆帝出走永昌。
清世祖順治十六年己亥(1659)四十四歲
春,有詩答山曉晳禪師,兼寄鄒叔夏、張辭奇。
《詩集》五言律《答山曉晳禪師,兼寄鄒叔夏、張辭奇諸子》。
鄒叔夏、張辭奇,生平不詳。
同鄒叔夏、張辭奇龍歸塢看梅。
《詩集》五言律《同鄒叔夏、張辭奇龍歸塢看梅》。
夏,丘象隨久不得先生消息,有詩寄懷。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己亥《久不得胡彦遠消息》、同書同卷己亥《寄懷胡彦遠五十韻》。
夏,方文遊杭州,訪先生於旅堂。
方文《徐杭遊草·訪胡彦遠》。
犀公見訪旅堂即還西巖。
《詩集》五言律《犀公見訪旅堂,即還西巖》。
冬,妻初度,作詩贈之。
《詩集》七言絶句《己亥冬,贈婦初度四首》。
除夜,丘象隨得先生丁酉閩南除夜見懷詩,以原韻寄懷。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己亥《除夜,得胡彦遠丁酉閩南除夜見懷詩,愴然,即用來韻奉寄》。
是年,張煌言與鄭成功會師北上,幾下江陵,江南半壁震動。
清世祖順治十七年庚子(1660)四十五歲
正月一日,沈允升母華氏六十,爲文賀壽。
《文集·沈母壽序》:“歲庚子端月之元日,同里沈母華孺人六十初度,其子允升造旅堂胡介之廬。”
二月初一,孫山臒七十,爲文賀壽。
《文集·贈孫山臒處士七十序》:“庚子二月之朔,吾友山臒先生七十初度。”
春,爲楚攸陳母江氏誌墓。
《文集·楚攸陳母江孺人墓誌銘》:“庚子春,有頭陀敝衣楚音直入旅堂。……孺人生萬曆戊戌六月二十五日,殁天啓辛酉五月十九日。後一月,葬於青陽鄉重興橋祖田上月形。其後四十年庚子,錢唐胡介始補之志並書銘。”
林嗣環攜周亮工詩過訪。
《詩集》七言律《林學使鐵厓攜周櫟園詩見訪奉贈》。
民國《杭州府志》卷一七〇:“林嗣環,字鐵崖,福建泉州人。順治六年進士,仕至海南副使,攝學政。……歸田後,慕武林山水,僑居湖上,卒,葬西湖白沙泉。”
爲周亮工《獄中倡和詩卷》題詩。
《文集·爲周少司農題獄中倡和詩卷》:“少司農周子櫟園繫司寇獄三歲矣,客自都門來者,司農必緘詩見寄,且傳寫司農獄中他詩古文詞甚盛。”
林嗣環還里,作詩贈别。
《詩集》五言古《贈别林副使鐵厓》。
遊蘇州,喜逢丘象隨。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庚子《喜逢胡彦遠》。
《詩集》五言律《吴門喜遇丘四季貞》。
與姚佺結識於丘象隨舟中,悲感百集。
《詩集》五言律《酬姚大辱庵》。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庚子《姚山期、胡彦遠聞聲相思垂三十年,是日,始相見予舟中,悲感百集,因紀以詩》。
光緒《嘉興縣志》卷二五:“姚佺,字仙期。……佺著有《歷代詩選》及《國朝詩古文源》。”
金漸皋招丘象隨、姚佺遊支硎山。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庚子《金夢蜚道庶招同姚山期、胡彦遠遊支硎》。
與丘象隨、姚佺遊楞伽。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庚子《同姚山期、胡彦遠遊楞伽作》。
晚同姚佺、丘象隨過訪顧有孝,即招朱鶴齡、吴鏘共飲盡夜。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庚子《晚同姚山期、胡彦遠過訪顧茂倫,即招朱長孺、吴聞瑋共飲盡夜》。
朱鶴齡《愚庵小集》卷三《茂倫席上晤胡彦遠、丘季貞、姚仙期漫賦》。
同治《蘇州府志》卷一〇六:“顧有孝,字茂倫。少任俠,遊華亭陳子龍之門,子龍死國難,有孝亦謝諸生,隱去。……長身玉立,善談論,喜交遊。家釣雪灘。陋巷蓬門,四方賓至無虚日,有孝傾身攬接。”顧有孝有“窮孟嘗”之稱,薦博學弘詞,不就。有《雪灘釣叟集》。生平詳徐釚《南州草堂集》卷二五《雪灘頭陀傳》、潘檉章《松陵文獻》卷一〇《人物志》、乾隆《吴江縣志》卷三三等。
錢林《文獻徵存録》卷三:“朱鶴齡,字長孺,吴江人。明季諸生,國變後屏居著述。……與同邑陳啓源善。其《毛詩通義》頗采啓源説,蓋與啓源相對定也。鶴齡説經鏗鏗,長於箋疏之學,又練習史事。”
丁紹儀《國朝詞綜補》卷五:“吴鏘,字聞瑋,吴江人。”
與姚佺、丘象隨泛舟石湖,兼懷侯月鷺、歸莊、陸世儀。
《詩集》七言律《同姚大辱庵、丘四季貞泛舟石湖,兼懷侯月鷺、歸玄恭、陸桴亭諸子》。
侯月鷺,生平不詳。
同姚佺、丘象隨笠澤舟中,各有詩。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庚子《同姚山期、胡彦遠笠澤舟中用山期起句》。
嘉興舟中,與丘象隨讀高兆手書。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庚子《禾城舟中,從旅堂讀高雲客手書感寄》。
閩南諸人送先生竹枝詞,丘象隨以詩和之。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庚子《和閩南諸子送胡彦遠竹枝詞》。
丘象隨抵旅堂。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庚子《抵胡彦遠旅堂二首》。
嚴沆招同顧宸、丘象隨、朱升等飲湖上。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庚子《嚴灝亭招同顧修遠、胡彦遠、朱方庵、徐子宗飲湖上》。
乾隆《杭州府志》卷八二:“嚴沆,字子餐,錢塘人。順治乙未進士,授庶吉士,改給事中。丁酉,典試山東。……康熙初,擢吏科掌印給事中。……歷陞太僕少卿、僉都御史,擢副都御史。踰年,任總督倉場、户部右侍郎。……乞養母,歸,卒。”
乾隆《江南通志》卷一六六:“顧宸,字修遠,無錫人。明崇禎己卯舉人。有文名,蓄書尤富。晚輯《宋文選》、《杜律批註》。”
阮元《兩浙輶軒録》卷二:“朱升,字方庵,海寧人。順治己亥進士,授東昌府推官,以裁缺,改峨嵋知縣。著《蜀中草》一卷。”
丘象隨、孫治宿旅堂。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庚子《與孫宇台同宿旅堂》。
丘象隨有詩贈先生妻翁桓。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庚子《爲旅堂贈翁少君六首》。
與丘象隨、弟胡會晚宿湖上。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庚子《同胡彦遠、懋遠兄弟晚宿湖上二首》。
招同丁耀亢、張揔、孫治、李漁、毛先舒、諸九鼎、僧南雲暨弟會泛舟西湖。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四庚子《胡彦遠招同丁野鶴、張僧持、孫宇台、李笠翁、毛馳黄、諸駿男、僧南雲暨懋遠泛舟西湖二首》。
沈德潛《清詩别裁集》卷一四:“丁耀亢,字西生,山東諸城人。由貢生官惠安知縣。”
乾隆《江寧新志》卷二一:“張揔,字僧持。爲諸生,棄舉子業。翱遊名山,恣情詩酒。”生平詳張潮《虞初新志》卷一六《張南邨先生傳》。
阮元《兩浙輶軒録》卷八:“李漁,字笠翁,蘭溪人。著《一家言》。”
乾隆《杭州府志》卷九四:“毛先舒,字稚黄,一名騤,字馳黄,錢塘諸生。六歲能辨四聲,八歲能詩,十歲屬文,十八著《白榆堂集》,鏤之版。陳子龍爲紹興推官,見而諮嗟,赴省城,特詣之。先舒感其知己,師事焉。劉宗周講學蕺山,先舒執贄往問性命之學。”先舒另著有《韻學指歸》、《東苑文鈔》、《東苑詩鈔》、《思古堂集》等。生平詳毛奇齡《西河合集·毛先舒墓誌銘》、《清史列傳》卷七〇《文苑傳一》、谷輝之《毛先舒年譜》。
阮元《兩浙輶軒録》卷八:“諸九鼎,字駿男,錢唐人。”
王岱《了庵文集》卷一三《南雲和尚遺詩引》:“南雲,號拾殘,俗姓陳,諱五簋,字逸子,長沙攸縣人。少補弟子員。……剃髮爲僧,行腳四方。兼工詩。”
秋,還旅堂,尋遊江西。
《文集·吴母節壽序》:“庚子三夏,胡介掩關龍淵十一峰。入秋,還旅堂,尋擔簦杖將遊匡廬。”
秋,吴母節壽,爲文賀壽。
《文集·吴母節壽序》。
八月十四夜,酌酒與家人别,時妻病未愈。
《詩集》七言律《八月十四夜,酌酒與家人别,時婦病未愈》。
十五夜,至江上。
《詩集》五言律《十五夜,至江上作》。
宿岑山寺,有詩抒懷。
《詩集》五言律《宿岑山寺》。
途經軒駐溪,有詩寄孫治、陸嘉淑、陳晉明、江爾慈。
《詩集》七言律《軒駐溪寄孫宇台、陸冰修、陳康侯、江爾慈諸子》。
江爾慈,生平不詳。
龔鼎孳以詩寄懷,先生有答詩。
《詩集》七言律《答龔中丞芝麓見懷》。
九月,至饒州司理章國佐署,章招同陳晉明、潘梅臣集月波樓。
《詩集》七言律《九日,章司李翊兹招同陳康侯、潘梅臣集月波樓》。
蔣薰游江西,與之重逢於章國佐署,幾不相識。
蔣薰《留素堂詩删》卷三庚子《章司理署中逢胡彦遠》:“憶昔邢臺日,逢君又七年。聞聲一見後,半面竟茫然。邢臺金令署中遇胡子,今各不相識。南北人云老,風霜路幾千。隨陽江上雁,來去總堪憐。”
蔣薰有詩贈先生。
蔣薰《留素堂詩删》卷三庚子《贈彦遠》。
與蔣薰登淮王宫中山。
蔣薰《留素堂詩删》卷三庚子《同胡彦遠登淮王宫中山》。
蔣薰索箋,贈之。
蔣薰《留素堂詩删》卷三庚子《與彦遠索箋》。
十月初八,在章國佐署中,對月有懷。
《詩集》五言律《章司李翊兹署中十月初八夜對月》。
十月二十五夜,大雷雨,有懷章國佐、陳晉明。次日,得章國佐書。
《詩集》七言律《芝山十月二十五夜大雷雨,懷章翊兹、陳康侯,明日得翊兹書》。
識史簡,作詩贈之。
《詩集》七言律《贈史孝廉簡》。
同治《鄱陽縣志》卷之一一:“史簡,字文令,乘古第三子。幼負大志,湛深經術。崇禎己卯舉於鄉,時年甫弱冠,兩上春官不第,遂絶意進取,杜門著述。選教諭,不赴。……所著有《書經旨要》六卷、《越芝堂日記》二卷。”
與史簡、蔣薰登月波樓。
蔣薰《留素堂詩删》卷三庚子《同史文令、胡彦遠登月波樓》。
冬,遊芝山,有詩志感。
《詩集》五言律《芝山寺》。
遊康山,謁忠臣廟。
《詩集》七言律《康山謁忠臣廟》。
遊滕王閣,有詩志感。
《詩集》七言律《滕王閣》。
閻若璩入都,遂還山西,作詩送之。
《詩集》七言律《送閻百詩入都,遂還太原故里》。
潘崍卒,作詩哭之。
《詩集》七言絶句《哭潘崍》。
潘崍,生平不詳。
陳晉明東歸,作詩送之。
《詩集》七言絶句《饒南送陳四康侯東歸二首》。
雨中,懷陳晉明東歸。
《詩集》七言絶句《雨中懷陳四康侯東歸》。
與蔣薰集章國佐署中,聞雁,章先有詩,蔣薰與先生有和詩。
《詩集》七言絶句《聞雁,同章司李翊兹作二首》。
蔣薰《留素堂詩删》卷三庚子《聞雁》注云:“冬日,同胡子彦遠集饒陽章司理署中聞雁,章先有作,續以四題,屬余與胡子賦之。”
蔣薰有詩贈先生妻翁桓。
蔣薰《留素堂詩删》卷三庚子《爲胡彦婦少君賦》。
十一月,蔣薰歸里,有詩贈别先生。
蔣薰《留素堂詩删》卷三庚子《鄱陽歌别彦遠》。
程之璿卒,作詩哭之。
《詩集》五言律《程觀察仲玉諱日酬之酒,而哭以詩》。
爲蔣薰《留素堂詩》作序。
《文集·留素堂詩序》:“庚子之冬,與予同客芝山,見予方删定三唐詩,丹厓亦且揶揄去之……既與予登高臨流,俯仰陳跡,徘徊舊宫,分題紀遊,間有所作。丹厓見而奇之,始稍稍就予論詩,則又奇之,於是盡出其《留索堂詩》屬予芟定。”
饒署度除夕,有詩。
《詩集》五言律《饒署除夕》。
五月,清軍攻廈門,鄭成功卻之。
清世祖順治十八年辛丑(1661)四十六歲
元日,有詩寄弟胡會。
《詩集》五言律《辛丑元日,寄舍弟會》。
人日,臥病。
《詩集》五言律《人日,臥病》。
元夕夜,病起,有詩寄妻及妾。
《詩集》五言律《試燈夜,病起,寄婦兼示二姬》。
渡章江,有詩寄姜圖南。
《詩集》五言律《雨下渡章江,率簡姜侍御真源》。
阮元《兩浙輶軒録》卷二:“姜圖南,字滙思,山陰人。順治己丑進士,官至御史。”
雨中滕王閣,有懷章國佐、陳晉明。
《詩集》五言律《雨登滕王閣,懷章翊兹、陳康侯》。
上巳日,喜章國佐過客舍。
《詩集》五言律《上巳日,喜章翊兹過客舍》。
寒食,客舍有詩寄李以篤。
《詩集》五言律《寒食,客舍柬李雲田二首》。
廖元度《楚詩紀》卷二〇:“李以篤,字雲田,自號老蕩子,漢陽人。”
有詩贈陳弘緒。
《詩集》七言古《章貢讀書樓歌贈陳徵君士業》。
康熙《江西通志》卷七〇:“陳弘緒,字士業,新建人。道亨子。性警敏好學,家集書萬卷,兄弟友朋日夜講習,以任子薦授晉州守。……謫湖州經歷,署長興、孝豐二縣事,有惠政。尋爲巡按劾罷,後屢薦不起,移居章江。輯《宋遺民録》以見志。”
客江西,交周令樹。
《文集·題丘龍標册》:“辛丑,客豫章,以此意交河朔周郎。……河朔周郎字計百,名令樹,今司李贛州者也。”
魏憲《百名家詩選》卷三四:“周令樹,字計百,延津人。”
有詩留别周令樹。
《詩集》七言古《贛水行留别周司李》。
清明,有詩抒懷。
《詩集》五言律《清明旅懷》。
丘象隨以詩寄懷。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五辛丑《行春橋寄胡彦遠》。
夏秋之交,從南昌歸,張丹贈以詩。
張丹《張秦亭詩集》卷八《喜胡彦遠歸自南昌,予去秋先還》。
七夕,周亮工棲西湖昭慶寺,招袁于令、陳伯璣、余懷、嵇仲舉、魏耕舟集。
許楚《青岩集》卷三《辛丑七夕,喜逢周櫟園於西湖昭慶寺,是夜,櫟園呼舟命酒,集諸君話舊達旦,即席屬和龔芝麓送歸白門之作,同搦管者吴門袁籜庵,南州陳伯璣,建業余澹心、嵇仲舉,武林胡彦遠,四明魏雪竇》。
梁廷柟《曲話》卷三:“袁于令,字令昭,號籜庵。……于令官荆州知府。”
爲丘象升、張養重《嶺海詩》作序。
《文集·丘曙戒、張虞山嶺海詩序》:“子、丑之間,侍講左遷瓊州司馬,而處士從之遊。”
《文集·張丘同調集序》:“壬寅之秋,胡子疽發於膝。……張子客歲從丘侍講遊瓊……有丘、張《嶺海集》,僕序之。今年復與季貞南渡吴宫、宋苑,窮東南之勝,又爲序《同調集》。”
弟胡會卒。
《旅堂詩文集》卷首丘象隨序:“同父弟懋遠亦能詩,先旅堂三歲而没。”
正月,玄燁幼齡登基,四大臣同秉國政。三月,清遷界封海,海上大困,鄭成功移兵外向,逐荷蘭人,取臺灣自立。十二月,吴三桂率清軍入昆明,明桂王被執於緬甸,南明永曆政權滅亡。
清聖祖康熙元年壬寅(1662)四十七歲
過陸嘉淑池館,作詩贈之。
《詩集》五言律《過陸冰修池館有感》。
二月一日,同俞汝言訪曹溶,曹溶留飲倦圃。
《詩集》五言律《二月一日,同俞右吉過曹侍郎秋岳,留飲倦圃二首》。
與陸嘉淑宿俞汝言館。
《詩集》七言律《同陸冰修夜宿右吉館》。
曹溶補陽和兵備道,信宿旅堂。
《詩餘·賀新郎·曹侍郎秋嶽備兵陽和,信宿旅堂》。
按,據朱彝尊《曝書亭集》卷五《送曹侍郎備兵大同二首》,介詞亦當作於本年。
訪曹溶,時先生將渡江。
曹溶《静惕堂詩集》卷四二《胡彦遠見訪云將渡江》。
發揚州,有詩寄丘象隨、宋曹,兼傷萬壽祺、朱日升。
《詩集》五言律《發邗上,寄丘四、宋大,兼傷萬大、朱三》。
有詩懷高兆、丘象隨。
《詩集》五言律《懷高大雲客、丘四季貞》。
過揚州,訪龔賢。
《詩集》五言律《蕪城訪龔大半千二首》。
陳田《明詩紀事》辛籤卷二七上“龔賢”條《胡介再過邗上》。
二月六日,再遊淮南,作詩寄程淞、丘象隨。
《詩集》七言古《二月六日,醉中作兼寄程二、丘四》。
上巳,集張新標東溪草堂。
《詩集》五言律《上巳,集張考功鞠存東溪草堂》。
將歸里,丘象隨作詩送之。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五壬寅《上巳,東溪席上送胡彦遠歸西陵》。
丘象隨送之河干。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五壬寅《河干疊前韻送胡彦遠》。
移居門張藥肆,曹溶作詩戲之。
曹溶《静惕堂詩集》卷四二《胡彦遠移居門張藥肆,作此戲之》。
有詩贈孫枝蔚。
《詩集》七言古《贈孫八豹人》中有“我年四十七,忍恥人間覓衣食”句,知作於本年。
乾隆《江都縣志》卷二六:“孫枝蔚,字豹人,陝西三原人。幼爲諸生,遭流寇,與其鄉少年奮戈逐賊,落深塹,得不死。乃走江都,從賈人遊,三致千金三散去。既而閉户讀經史,肆力於詩古文辭,名噪海内。康熙己未,以博學鴻儒徵,授中書舍人,歸。著有《溉堂》前、後、續集。”
秋,疽發於膝。
《文集·張丘同調集序》:“壬寅之秋,胡子疽發於膝。”
九月,丘象隨過訪,宿旅堂。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五壬寅《雨中訪胡彦遠》、《宿旅堂》。
與程震雨招丘象隨泛舟西湖。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五壬寅《胡彦遠、程震雨招泛西湖》。
程震雨,生平不詳。
爲張養重、丘象隨《同調集》作序。
《文集·張丘同調集序》:“壬寅之秋,胡子疽發於膝。……乃丘子季貞與張子虞山渡江偕來,平生好友,千里在門,驚喜而起,欲忘其痛。明日,因扶舁上籃輿,與二子泛舟湖上。”
秋,丘象隨渡錢唐江,以詩留别,先生作詩送之。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五壬寅《留别彦遠渡錢唐江》。
《詩集》五言古《送别丘四季貞至唐棲,用子建贈白馬王彪韻》。
冬初,丘象隨再宿旅堂。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五壬寅《再宿旅堂》。
丘象隨歸里,作詩留别。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五壬寅《既别彦遠次唐棲卻寄》。
丘象隨作詩吊弟胡會。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五壬寅《吊胡懋遠》。
周令樹與丘龍標遊杭,因交丘龍標。
《文集·題丘龍標册》:“辛丑,客豫章,以此意交河朔周郎。其後一年,又見琅琊丘子。丘子讀書成進士,年未滿三十,與周同以司李佐郡,與周同乘軒擁盖而來。”
丘龍標,生平不詳。
周亮工南還,作詩贈之。
《詩集》五言律《喜周司農櫟園南還二首》。
陸圻以明史案繫獄,胡介與丘象隨竭力營救。
《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曰:“麗京晚罹無妄以北,彦遠、季貞相去千餘里,不謀而合爲營救。”
阮元《兩浙輶軒録》卷一:“陸圻,字麗京,又字景宣,號講山,仁和人。著《從同集》、《威鳳堂集》、《西陵新語》。”生平事蹟詳見全祖望《鮚埼亭集》卷二六《陸麗京先生事略》、《清史稿》卷四八四《文苑一》等。
四月,永曆帝被吴三桂殺害於雲南。五月,鄭成功卒於臺灣,子鄭經嗣主臺灣。
清聖祖康熙二年癸卯(1663)四十八歲
夏,陸嘉淑、高兆、孫治同客旅堂,孫治作《三子詩》。
孫治《孫宇台集》卷三二《三子詩》。
按,王簡可編《陸辛齋先生年譜擬稿》“康熙二年癸卯”條:“癸卯之夏,與孫宇台、高雲客共坐胡子旅堂,宇台作《三子詩》。”
陸圻脱禍,視胡介於病榻之前,相向慟哭。
《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曰:“麗京既脱禍患,拜彦遠於病榻之前,相向慟哭。”
病中,孫枝蔚過訪。
孫枝蔚《溉堂前集》卷六癸卯《胡彦遠病榻蕭然相對有贈》。
清聖祖康熙三年甲辰(1664)四十九歲
二月初六日,作詩自壽。
《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先是中春生日,爲詩自壽,有曰‘四十九年人,意愴焉不懌’,投筆而罷。”
春,孫治病,先生數往視其病。
孫治《孫宇台集》卷一五《亡友陸彦龍、趙明鑣、胡介合傳》:“先是甲辰春,余病甚,介時亦病,然數數乘輿視我,相慰勞不已。”
病篤,囑陸嘉淑定其詩文。
《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彦遠且易簀,招余屬定其詩文。”
夏六月,卒。友陸嘉淑襄治喪事。
《旅堂詩文集》卷首陸嘉淑傳:“自是且病,病竟不起,甲辰夏六月也。……迨易簀後二日,余始至,爲襄治喪事。事粗畢,求其遺稿,入皋亭山,編次甲乙,歸彦遠方外友山曉晳禪師,令郵寄季貞。”
卒後,方外友天童桂公葬之佛日山右。
孫治《孫宇台集》卷一五《亡友陸彦龍、趙明鑣、胡介合傳》:“介之方外友,則天童桂公。介死而葬於佛日之右者,桂公也。”
民國《杭州府志》卷三九《塚墓一》:“處士胡介墓,介字彦遠,死無子,其方外友天童桂公葬之佛日山右。”
山曉晳禪師馳書告丘象隨先生卒信。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五甲辰《山曉晳禪師馳書告胡彦遠凶問四首》。
丘象隨之旅堂,作詩哭之。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五甲辰《登旅堂哭胡彦遠四首》。
丘象隨書詩旅堂壁,贈先生妻翁桓。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五甲辰《書旅堂壁貽翁少君》。
丘象隨有詩贈先生女胡蕙。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五甲辰《示蕙女》。
丘象隨、林嗣環、姜圖南、沈甸華、諸駿男晚集旅堂。
丘象隨《西軒詩集》卷五甲辰《與林鐵崖、姜真源、沈甸華、諸駿男晚集旅堂》。
孫枝蔚作詩哭之。
孫枝蔚《溉堂前集》卷七甲辰《挽胡彦遠處士》。
葉雷生作詩哭之。
魏憲《百名家詩選》卷八一葉雷生《哭胡大彦遠》。
歲暮,方文作詩哭之。
方文《嵞山再續集》卷三《歲暮哭友》其三《胡彦遠高士》。
康范生卒。范良卒。錢謙益卒。
七月,張煌言在南田懸嶴島被捕。十月,被害於杭州。
參考文獻
胡介: 《旅堂詩文集》,清康熙刻本
孫治: 《孫宇台集》,清康熙二十三年孫孝楨刻本
龔鼎孳: 《定山堂詩集》,清康熙十五年吴興祚刻本
吴偉業: 《梅村家藏稿》,《四部叢刊》景清宣統武進董氏本
蔣薰: 《留素堂詩删》,清康熙刻本
周亮工: 《賴古堂集》,清康熙十四年周在浚刻本
朱鶴齡: 《愚庵小集》,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萬壽祺: 《隰西草堂詩集》,民國八年明季三孝廉集本
吴景旭: 《南山堂自訂詩》,清康熙刻本
陸世儀: 《桴亭先生詩集》,清光緖二十五年唐受祺刻陸桴亭先生遺書本
魏畊: 《雪翁詩集》,民國四明叢書本
許楚: 《青岩集》,清康熙五十四年許象縉刻本
朱彝尊: 《曝書亭集》,《四部叢刊》景清康熙本
陳維崧: 《湖海樓詩集》,清刊本
丘象隨: 《西軒詩集》,清稿本
孫枝蔚: 《溉堂前集》,清康熙刻本
方文: 《嵞山集》,清康熙二十八年王槩刻本
陳確: 《乾初先生遺集》,清餐霞軒鈔本
陳維崧: 《篋衍集》,清乾隆二十六年華綺刻本
曾王孫: 《清風堂文集》,清康熙四十五年曾安世刻本
范良: 《幽草軒詩草》,清康熙刻本
王猷定: 《四照堂文集》,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
張丹: 《張秦亭詩集》,清康熙石甑山房刻本
曹溶: 《静惕堂詩集》,清雍正刻本
王岱: 《了庵詩文集》,清乾隆刻本
弘治《八閩通志》,明弘治刻本
萬曆《紹興府志》,明萬曆刻本
康熙《江西通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康熙《大興縣志》,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傳鈔本
雍正《畿輔通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乾隆《杭州府志》,清乾隆刻本
乾隆《江南通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乾隆《江都縣志》,清乾隆八年刊、光緒七年重刊本
乾隆《泉州府志》,清光緒八年補刻本
乾隆《鄞縣志》,清乾隆五十三年刻本
乾隆《江寧新志》,清乾隆十三年刻本
乾隆《福州府志》,清乾隆十九年刊本
嘉慶《松江府志》,清嘉慶松江府學刻本
嘉慶《合肥縣志》,清嘉慶八年修、民國九年重印本
嘉慶《餘杭縣志》,民國八年重刊本
嘉慶《直隸太倉州志》,清嘉慶七年刻本
嘉慶《山陰縣志》,民國二十五年紹興縣修志委員會校刊鉛印本
道光《廣東通志》,清道光二年刻本
道光《太原縣志》,清道光六年刊本
道光《續修桐城縣志》,清道光七年修、十四年刻本
道光《歙縣志》,清道光八年刻本
道光《陽江縣志》,清道光二年刊本
同治《鄱陽縣志》,清同治十年刻本
同治《重修山陽縣志》,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同治《長興縣志》,清同治修、光緒增補本
同治《元城縣志》,清同治十一年刊本
同治《蘇州府志》,清光緒九年刊本
光緒《鹽城縣志》,清光緒二十一年刻本
光緒《重修安徽通志》,清光緒四年刻本
光緒《淮安府志》,清光緒十年刊本
光緒《歸安縣志》,清光緒八年刊本
光緒《嘉興府志》,清光緒五年刊本
光緒《嘉興縣志》,清光緒三十四年刻本
宣統《續纂山陽縣志·山陽藝文志》,民國十年刻本
民國《閩侯縣志》,民國二十二年刊本
民國《杭州府志》,民國十一年本
民國《柏鄉縣志》,民國二十一年刻本
民國《大名縣志》,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陳田: 《明詩紀事》,清陳氏聽詩齋刻本
李漁: 《尺牘初徵》,清順治十七年刻本
魏憲: 《百名家詩選》,清康熙魏氏枕江堂刻本
沈德潛: 《清詩别裁集》,清乾隆二十五年教忠堂刻本
廖元度: 《楚詩紀》,清乾隆十八年際恒堂刻本
張庚: 《國朝畫徵録》,清乾隆刻本
阮元: 《兩浙輶軒録》,清嘉慶刻本
阮元: 《兩浙輶軒録補遺》,清嘉慶刻本
阮元: 《淮海英靈集》,清嘉慶三年小琅嬛僊館刻本
朱彝尊: 《静志居詩話》,清嘉慶扶荔山房刻本
秦瀛: 《己未詞科録》,清嘉慶刻本
王昶: 《國朝詞綜》,清嘉慶七年王氏三泖漁莊刻增修本
陶樑: 《國朝畿輔詩傳》,清道光十九年紅豆樹館刻本
張維屏: 《國朝詩人徵略》,清道光十年刻本
錢林: 《文獻徵存録》,清咸豐八年有嘉樹軒刻本
吴灝: 《國朝杭郡詩輯》,清同治刻本
丁紹儀: 《國朝詞綜補》,清光緒刻前五十八卷本
潘衍桐: 《兩浙輶軒續録》,清光緒刻本
吴慶坻: 《蕉廊脞録》,民國求恕齋叢書本
徐世昌: 《晚晴簃詩匯》,民國退耕堂刻本
清國史館編,王鍾翰點校: 《清史列傳》,《清代傳記叢刊》本,中華書局1987年版
王先謙: 《東華録》,清光緒十年長沙王氏刻本
温睿臨: 《南疆逸史》,清傳氏長恩閣鈔本
王簡可編: 《陸辛齋先生年譜擬稿》,《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第75册,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版
吴騫: 《陳乾初先生年譜》卷上,民國刻雪堂叢刻本
羅振玉: 《萬年少先生年譜補正》,民國八年上虞羅氏鉛印本
顧師軾: 《吴梅村先生年譜》,光緒三年太倉吴氏重刻光緒印本
李聖華: 《方文年譜》,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版
江慶柏編著: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
張慧劍編: 《明清江蘇文人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朱保炯、謝沛霖編: 《明清進士題名碑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錢實甫編: 《清代職官年表》,中華書局198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