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
- 唐前三三七体的演变及其在早期七言体发展中的过渡意义
到两句三言加一句七言的结构。 不同于其他临时性的句式组合,这种三三七句式不仅形成了固定的诗节,而且可以通过重叠诗节来构成诗篇。 前贤已关注到这一句式的特殊性,做出了许多具有开拓意义的工作。①如支菊生《荀子〈成相〉与诗歌的“三三七言”》(《河北大学学报》1983 年第3 期)撮举了诗、词、民谣中的三三七言,并简要分析了这一句式的节奏和押韵特点,葛晓音在《论汉魏三言体的发展及其与七言的关系》(《上海大学学报》2006 年第3 期)、《先唐杂言诗的节奏特征和发展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3年4期2024-01-23
- 韩若愚
两集并出版发表。七言 . 临潼石榴作者- 韩若愚千树万枝掛红灯,石榴仙子艳妆浓。迎送东西南北客,来去难舍不了情。七言 . 听诗词课有感作者- 韩若愚惊看黑板飛银彩,喜赞白菊次第开。剥茧抽丝生妙句,煲词炼字好诗来。七言绝句 . 生日咏雄鸡作者- 韩若愚朱砂戴顶不言红,有冠无官尽所能。唱得千门万户开,不思名利唱大公。七言 . 感悟作者- 韩若愚索句元白诗韵远,深读李杜构思宽。虽知双鬓己染霜,催马扬鞭不下鞍。七言 . 焦裕禄——共产党员之典范作者- 韩若愚两袖清
当代作家 2023年9期2023-11-16
- 七言·情系边关(平水韵)
惹得诗人尽思乡!七言·咏五四五四之时话未休,红旗飘荡在神州。当年学子为家国,不惧牺牲弄急流。一片丹心天可鉴,全腔热血著春秋。前程路上没停步,赢得人间花满楼!破阵子·英豪鸟瞰大江南北,胜却风雨萧萧。万千勇士出征去,气壮山河碎贼胆,鬼哭狼也嚎。纵横长城内外,多少关隘险要,神兵天降防守牢。试问天下谁敌手,英雄永沒老!七言·七一抒怀(中华通韵)喜贺七一望碧空,心胸开阔好轻松。五星旗帜尤殊艳,万里神州疆域红。领袖引航明道路,人民奋进紧相从。肩扛使命图鸿业,锦绣江山千
当代作家 2023年7期2023-09-16
- 排律·祝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等形式。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古体诗按照时间分为近体诗出现以前的古体诗和近体诗出现以后的古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起源于南朝,定型于初唐,成熟于盛唐时期,是讲究平仄、押韵和对仗的一种诗歌体裁,对句数、字数、用韵都有严格要求,因有别于古体诗而称之为近体诗。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
浙江医学教育 2022年6期2023-01-23
- 罗振玉《三德五风》七言联
《三德五风》 七言联 罗振玉 130cm×30cm×2 上海朵云轩旧藏罗振玉(1866-1940),字书蕴、叔言,号雪堂、贞松老人,浙江上虞人,近代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语言文字学家、甲骨文学家、文物收藏家,与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并称为“甲骨四堂”,是中国甲骨学的奠基人。其甲骨文书法创作,既有浓厚的金石味,又具清雅醇正的书卷气;在用笔上,多以中锋小篆笔法为之,圆劲隽秀,紧密工稳,线条多方折、简约;在结体上,
老年教育 2022年9期2022-11-15
- 初唐应制与七言近体
典诗学研究中,“七言近体何以必要”似乎是一个关注度远低于“七言近体何以可能与如何演进”的问题。但若无法明确一种诗歌体式存在的必要,则难以解释何以不同的诗歌体式在文学史上存有文本数量的巨大差异,以及同一体式在不同历史时期影响高低的变化。一种诗歌体式可以是可能的,却不必然是能产的。以七言近体而言,其所以成体的可能,建基于四音节复合韵律词与三音节超韵律词的出现与流行以及七言近体声律规则的构建(冯胜利,《论稿》1—64)。而其必要性则指向其演进的动力问题,也即为何
文艺理论研究 2022年3期2022-07-15
- 文章学视角下明清诗话中的七言古诗评点
角下明清诗话中的七言古诗评点张 蓉(青海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0)明清时期,在“以文取士”的科举制度所引起的“文本位”思潮的影响下,明清诗话中出现了利用文章学中的具体文法和笔法对七言古诗的立意、构思、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的现象。究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明清时期的文章评点因八股文取士出现了勃兴的态势;另一方面,七言古诗的写作在唐代经历了从“乐府化”到“散文化”的转变,这也为明清诗话中从文章学的角度分析七言古诗提供了基础。明清诗话;文章学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3-18
- 猜古诗句
(5)神曲 (打七言唐诗一句)(6)白云边酒 (打七言唐诗一句)(7)大年三十 (打五言唐诗一句)(8)茶 (打五言唐诗一句)(9)不同桃李混芳尘 (打五言绝句一句)(10)才过寒食又清明 (打郑板桥诗一句)《争当智多星》参考答案猜古诗句(1)相看两不厌(2)佳节又重阳(3)春望(4)何似在人间(5)人间能得几回闻(6)此曲只应天上有(7)明日岁华新(8)草木有本心(9)凌寒独自开(10)一节复一节
作文小学高年级 2021年1期2021-12-25
- 分析汉代铜镜中七言镜铭的发展
袁方七言诗是指全诗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的古代诗歌体裁,是中国古典诗歌最有代表性的体式之一。七言诗体最早见于先秦,汉、魏之际七言诗数量少,魏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的第一首文人创作的完整七言诗。七言诗在南北朝时期至隋渐有发展,直到唐代七言诗才真正发达起来。一、汉代铜镜中七言镜铭研究综论在现有对于七言诗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讨论七言诗的起源问题,认为七言诗生成的重要温床就是“骚体诗”的盛行,与此同时民间歌谣与楚辞在传播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渗透,共同对七言诗的起源作
艺术品鉴 2021年6期2021-12-06
- 西泠皖风—安徽籍社员作品展
)吴莹 青山绿水七言联 181×33cm×2 纸本吴静初 深院曲栏七言联 150×27cm×2 纸本邵晨 尝茶饮酒七言联 140×35cm×2 纸本戴武 李白《田园言怀》 135×70cm 纸本方斌 宾老集古联 139×68.5cm 纸本王佩智 相思此时七言联 138×34cm×2 纸本董建 桃李江湖七言联 140×35cm×2 纸本闫大海 校书品画七言联 149×29cm×2 纸本
中华书画家 2021年8期2021-08-26
- 杨柳枝词
◎蜀山给七言古诗谱曲是一件难度较大的工作。七言古诗中,七律、七绝古诗文字均较短,单独给某首七律或七绝谱写旋律,即使重复演唱两遍,歌曲时长也会很短;除非再加上另外的七律或七绝诗作为第二段、第三段文字,但这样的处理过于刻意了,且诗词内容很难有统一和递进的效果。相对而言,给七言长诗谱写旋律要简单一点。本文选取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为例,谈谈自己在谱写旋律时的几点感悟,供各位老师和同行探讨。第一点,要具有民族特点。这种流传千古的古人诗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财富,因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9期2020-12-08
- 遨游语文王国趣题城
出的。要求猜半句七言唐诗。苏东坡暗自思索,一时想不出谜底。正在窘困间,只见一群觅食的山雀冲天飞去,他顿觉豁然开朗,胸有成竹地说道:“公济,我也有一谜,雀飞入高空。同样猜半句七言唐诗,把你那半句补齐吧。”袁公济一听,哈哈大笑:“佩服!佩服!”原来苏东坡不仅猜出了谜底,还非常聪明地“和”了一谜。你知道这句七言唐诗是什么吗?
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 2020年10期2020-10-22
- 浅析三三七式未直接过度至七言诗的成因
摘 要:三言句与七言句组合(即三三七式)在先秦时期便已出现,陆机在《鞠歌行》序曰:“三言七言,虽奇宝名器,不遇知己,终不见重。愿逢知己,以托意焉。”《鞠歌行》文中也是按照三三七句式(“朝云升/应龙攀/乘风远游腾云端”)进行组合,说明了三三七式不仅形成了固定体式,而且正式名为“三言七言”,但并没有因三三七式的兴起使得七言诗得到了直接的发展,这与其自身节奏韵律、语言学条件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和文人观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关键词:三言七言;三三七式;七言;发展《秦世谣
锦绣·中旬刊 2020年4期2020-10-20
- 论杜甫七言八句古诗的辨体意识
王 帅一老杜七言古诗的声调,一直为研究杜诗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王士禛《王文简古诗平仄论》、赵执信《声调谱》和翟翬《声调谱拾遗》、翁方纲《七言诗平仄举隅》等著作均将其奉为七古声律创作的典范。近代以来,王次梅曾对杜甫七古在不同用韵方式下的律句比例和声调类型分别作了研究,以具体、直观的数据展示出老杜七古声调的独特性。本文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具体分析杜甫七言八句体古诗在韵脚、平仄、格律上的特点。据浦起龙《读杜心解》统计,杜诗中七言八句古诗现存40首,在用韵方面,根
杜甫研究学刊 2019年4期2019-11-12
- 鲍照七古体制特点述论
——兼及鲍照七古的体式意义
61)唐以前,以七言名家而独步当时者,概非鲍照莫属,所以王夫之说“明远乐府,自是七言至极”[1]。这一点,从历代各种对鲍照的赞誉中,也足以印证,其中说其“如五丁凿山,开人世之所未有”者有之[2]447,说其“自开生面,余子不能望其肩项”者有之[3],说其“直欲前无古人”者有之[4],说其“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二”者有之[5],说其“独步千秋”者有之[6],证以七言诗之发展史,以上所论,洵非溢美之词。关于鲍照七古的体制特点及意义,前人所论颇为零星简单,无助
南都学坛 2019年4期2019-07-27
- 律诗不叫古体诗
“汉乐府”诗)、七言(如曹丕《燕歌行》)、杂言(如李白《蜀道难》)等。古体诗押韵较自由。近体诗大体分为两种,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所以,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以唐朝为时间参照的一对概念,如果把时间
文史博览·文史 2019年2期2019-03-12
- 小议联律对诗律的遵与不遵
近体诗』)五言、七言者,尤其是多句组对联中的五言、七言部分,它的平仄几乎都是遵循的诗律。 已故古汉语大师王力先生对诗词格律研究精到,在其力作《诗词格律概要》一书中, 总结了今体诗的平仄主要有四种形式,每一种又分为正格和变格。 即:①平仄脚句型正格:五言为:仄仄平平仄国破山河在(杜甫)七言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平仄脚句型变格:五言为:仄仄仄平仄我宿五松下(李白)七言为:平平仄仄仄平仄溪云初起日沉阁(许浑)这种变格句型五言第三字、 七言第五
对联 2018年6期2018-11-13
- 论初盛唐歌行与七言短歌的同构现象*
——兼论日本七言短歌“河阳十咏”
出现一类有声病的七言四句短歌。后世一般将这类作品看作近体七言绝句体式演进过程中的不成熟形态,并从其中择取声律、偶对较符合后世近体诗标准者,作为七绝先声。虽然七言短歌确为七言绝句的源头之一,但从唐前留存的作品来看,其自身的体式已独备一格。在近体诗规范确立之后,这种独特的诗歌体式也未被七绝取代,而是稳定地保持着自身的特点继续发展,在唐代诗歌史和域外诗歌史上仍或多或少有其回响。如果将域外七言短歌与后世中土作品综合起来审视,七言短歌与近体七绝之间的区别会变得愈发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1-19
- 论五言体裁系统在南朝七言诗体衍生中的先期范式作用
言体裁系统在南朝七言诗体衍生中的先期范式作用仲 瑶(中南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作为七言诗体生成演进史上的最关键期,南朝尤其是梁陈时期七言诗体的突破以及体制上的诸多新变如骈偶、用典、声律等与五言乐府和徒诗两大系统的先期范式作用密切相关。通过对汉魏晋宋文人五言乐府、南朝五言乐府民歌以及五言徒诗新体的体制、创作方式、题材、功能、风格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等诸多层面的平行移植,七言诗体在南朝后期呈现出一种加速式的衍生。不仅形成了包括七言歌行
中国韵文学刊 2017年1期2017-11-14
- 略论《诗薮》之诗体流变观——以七言体为例
体流变观 ——以七言体为例赵鹏程(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诗薮》一书体现了胡应麟的诗歌流变观,是明代晚期一部重要诗歌理论著作。文章以七言体为例,兼及古体七言歌行及其所影响的七言律诗,分析胡应麟《诗薮》之诗体流变观。分别考察“辨体”与“体变”、古体七言之变、近体古体七言之变,分析《诗薮》诗体流变观之复杂性与宏观性,运动性与规律性。七言体;胡应麟;《诗薮》;诗体流变观《诗薮》是明代晚期一部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该书“本着格调说的观点对历代诗歌的流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6年4期2016-03-28
- “一三五不论”之我见
节首字一般情况,七言首字(顶节首字)可平可仄,例如:“一行白鹭上青天”,依平起入韵句式,当为“平平仄仄仄平平”。而首字用仄,不影响整体安排。但五言特殊句式之“平平仄平仄”,如“无为在歧路”,头节首字必须用平声字。杜诗“昔闻洞庭水(仄平仄平仄)”,首字用仄声,就以对句“今上岳阳楼(平仄仄平平)”,将首字改为平声拗救之。七言的第三字(头节首字)在“不尽长江滚滚来(仄仄平平仄仄平)”中必须用平声字;如改用“大江(仄平)”,就会变成除韵脚外,句中“仄仄仄平仄仄平”
文史杂志 2014年5期2014-09-15
- 王渔洋《十种唐诗选》与《唐贤三昧集》成书之诱因——浅析康熙二十二年文酒之会
洋后集》之诗只有七言古诗风格比较接近韩愈、苏轼,至于其余各体诗歌,写作既认真又精到,诗歌造诣固然超越了几千年,然而王士禛诗的体裁、格调与艺术特色并没有废除唐人的尺度与标准。认真读士禛之诗便会发现,怎能冤枉士禛教门人都是尊杜、韩、苏、陆呢?徐乾学既指出汪懋麟不知诗之源流正变,自己当然要对诗之源流、正变作分析。徐乾学认为,凡文章有源有委有正有变,统论古今之诗,则三百篇为源,汉魏为盛,而唐以下为委。论唐诗,则贞观、永徽为源,开元、大历称盛,而元和、开成以下为委,
长春大学学报 2013年3期2013-08-15
- 李铎即兴书写巨幅自撰七言联
写的八尺巨幅自撰七言行书对联。2012年12月1日,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名人名家书画笔会”,来自首都各界的书画名人名家参加了笔会。中国书协顾问、解放军书法院院长、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艺术顾问李铎开笔书写了单字为六尺斗方的“美丽中国”四个遒劲有力的榜书大字,吸引了全场的目光。随后,83岁高龄的李老又即兴书写了八尺巨幅自撰七言行书对联:反腐倡廉甘作仆;迎风砥浪稳操舟。把笔会气氛推向高潮。李老还当场给书画家们解读了
对联 2013年1期2013-07-24
- 日本韵文学翻译研究拾零(之九)
原道真的173首七言四句诗,和《新撰万叶集》上下两卷里的277首七言四句和歌汉译诗做过统计调查之后,将调查对象的异同做一个比较和梳理。统计调查分两步进行,首先以每行诗的前四个字为单位,找出所有一字叠用的用例,然后再以一整行诗为单位做同样的统计。设定每行诗的前四个字为统计单位,是因为这是传统上被称为“诗眼”的地方,也是七言诗的意义节奏和形式节奏的节奏点。大多数的一字叠用也出现在每行诗的前四个字里。首先来看一看以每行诗的前四个字为单位的统计结果。《新撰万叶集》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2年9期2012-04-24
- 荀子《成相》的诗体学意义
连成长篇。三言与七言一起诵读时,七言又可分为四言和三言两部分,这样就会形成“三三四三四四三”这样的节拍,如此就使得过于单调急促的三言节奏在读到七言时得以缓冲。连续使用这样的组合,就会形成节奏快慢的交替,于整齐中富有变化。从音韵上来看,凡是“三三七四七”句式,首句不论,第二句三言和七言一定押韵,也就是说在《成相》的句式中至少要押韵三次。如《成相》首尾句:“请成相,世之殃,愚暗愚暗堕贤良。人主无贤,如瞽无相何怅怅。”(划线字同押阳部韵)“臣谨修,君制变,公察善
名作欣赏 2010年3期2010-08-15
- 瞻仰杨开慧故居
《长干行》;也有七言体,如高适的《燕歌行》。但它采用得最多的却是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体。在七言中杂以三言、五言乃至八、九、十言,这是歌行体最有代表性的体式。以李白的《蜀道难》为例,该诗主体部分为七言,但开头的“噫吁口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包括了三言、四言、五言三种句式,中间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则达到了九言。这是非常典型的歌行体。“歌行”在格律上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它不强调平仄,但讲究比较宽松的押韵。其中有逐句押韵的,如李白《
老同志之友 2009年10期2009-06-29
- 浅析宋代绝句
宋代绝句 五言 七言 演变绝句诗五言二十字七言二十八字,形式短小,节奏明快,言有尽而意无穷,既便于创作又易于记诵,因此得以广泛流传。清代的王夫之就说过:“自唐以后,不能作七言绝句,直是不当作诗。”(《姜斋诗话》)胡适也曾说:“要看一个诗人的好坏,要先看他写的绝句。绝句写好了,别的诗或能写的好。绝句写不好,别的一定写不好。”可见绝句这种诗体在作家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绝句虽是传统汉语诗歌最短小的样式,但并非是最易写的。宋杨万里说:“五七字绝,字最少而最难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12期2009-06-13
- 诗体三题
计东曰:“长句谓七言歌行,太白最擅场者。”杜甫称赞薛华的七言长诗写得好,可以和李白媲美。计东解释“长句”指七言歌行,从诗体的分类说就是七言古诗。杜甫的用意和计东的解释都是对的,但却是限制在此处而言,不能因此推衍为彼处的“长句”也必定指的是七言古诗,成为一般结论。长句是唐代诗人划分诗歌体裁的术语。今天的人由于生疏进而忽略,但学术水平很高且内容丰富全面的《唐诗大辞典》①竟然没有“长句”一条,尽管该书设有专门的“格律”部分,下列若干辞条。有的辞书甚至就以计东所解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2期2009-04-05
- “孤平”榷议
仄平仄仄仄(案,七言即为仄仄仄平仄仄仄),则为落调矣。盖下有三仄,上必有二平也。”据此,“坐地”句仅为落调,非犯“孤平”;关于“孤平”,《前谱》是这样说的:“律诗平平仄仄平,第二句之正格,若仄平平仄平,复而仍律者也。即是拗救仄平仄仄平(案,七言即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则古诗句矣。此格人多不知者,由‘一三五不论一语误之也。”对此,王力教授在其《汉语诗律学》第一章第七节“关于‘一三五不论”中也作了进一步阐述。律诗所谓“犯孤平”应是指仄平脚句子的第一字(七言为第三字
读书 1984年8期198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