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兵
说起“酒泉城”,很多人容易联想到甘肃省的酒泉城,殊不知在吐鲁番的历史长河发展中,曾经出现过一个酒泉城。阿斯塔那42号所出《唐西州高昌县授田簿》中载有“城东卅里酒泉辛渠”;“城东廿里酒泉辛渠”;“城东廿里酒泉璅渠”;“城南廿里酒泉璅渠”,①《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第六册243—269页。证实了唐代西州在高昌古城东南曾有过“酒泉”这一地名。
吐鲁番历史上出现酒泉这一地名,应与北凉残余势力沮渠无讳、沮渠安周在盆地建“大凉”政权有关。据陈国灿先生研究,承平八年(450)以后的沮渠大凉政权建制是三郡九县,即高昌郡,田地郡,交河郡,在其田地郡,下辖田地县,白艻县、酒泉县。之所以新设置酒泉县,很有可能被安置在此地居住的居民,原来自于甘肃酒泉郡,故而保留其故籍名称。②陈国灿:《吐鲁番地名的开创期——吐鲁番古代地名研究之二》,《吐鲁番学研究》2015年第2期。郑炳林认为之所以有酒泉县,是由于“北凉残部以酒泉西迁的人建立的侨治县”③郑炳林:《高昌王国行政地里区划初探》,《西北史地》1985年第2期。。王素补充说:“沮渠无讳曾封酒泉王,设置此县,纪念意义明显大于安置侨民的意义”④王素:《高昌史稿》(交通篇),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第36页。。
吐鲁番文献中酒泉城地名出现最早者,见于吐鲁番出土的甘露元年《譬喻经·出广演品·出地狱品题记》,此记云:
甘露元年三月十七日于酒泉城内斋丛中写讫。此月上旬汉人及杂类,被诛向二百人。愿蒙解脱,生々信敬三宝,无有退转①陈国灿刘安志编:《吐鲁番文书总目(日本收藏卷)》493页:东京书道博物馆藏吐鲁番文书038号。。
此“甘露元年”,原来学术界多认定为是前秦甘露元年(公元359年)②池田温:《中国古代写本识语集录》录文76页,图版2。,吴震先生依据鄯善吐峪沟所出《维摩经义记甘露二年沙门静志题记》认为,题记中的酒泉城“并非河西肃州治所之酒泉城,乃高昌地区之酒泉城。”甘露元年应是阚伯周在柔然支持下攻灭沮渠安周政权、称王高昌所建年号,时为公元460年,写经题记具体反应出此争夺政权的流血事件似乎集中发生在酒泉城。吴震氏认为酒泉城的“营建与得名可能与沮渠无讳、安周兄弟进入高昌有关。这点已被大多学者所认同。来自河西酒泉的无讳兄弟部众中当有不少原居酒泉郡者,连同无讳兄弟及其家族成员在进入高昌后,皆聚居于此酒泉城。在柔然军队攻杀安周这一战役中,酒泉城如果不是首要打击目标,也是重要攻击目标之一”③吴震:《敦煌吐鲁番写经题记中“甘露”年号考辨》,刊《西域研究》1995年第1期,第17—27页。。对于酒泉城源于酒泉郡移民聚居的推论,颇具合理性。
高昌王国建立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见酒泉城的记载,陈国灿先生认为:“阚氏政权是通过对沮渠大凉进行流血斗争而建立的,故对敌对势力据点的行政建制很敏感,酒泉县曾是诛杀沮渠势力的焦点地区,甘露元年(460)三月‘上旬汉人及杂类,被诛向二百人’④《譬喻经·出地狱品》题记,池田温《中国古代写本识语集录》,东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90年,第76页。,城内各族百姓,为了避祸,也会四处亡散,故阚氏立国后撤消了沮渠的酒泉县建制。交河曾是车师国之都,阚氏为防止其地方势力重新坐大,对其郡制也予以撤消。因此,在阚、张、马朝既不见酒泉县,也不见有交河郡。”⑤陈国灿:《高昌王国对郡县的扩建——吐鲁番古代地名研究之三》,《吐鲁番学研究》2016年第1期。
酒泉县在高昌王国重行恢复建县,依据出土文书看也比较晚,在阿斯塔那155号墓所出《高昌某年传始昌等县车牛子名及给价文书》中载有“□□岁二月廿二日,酒泉令阴世晈宣:门下校郎司空明犖、通事令史辛孟护贰人传:”⑥《吐鲁番出土文书》(图录本)第一卷,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年,第428页。酒泉令,应是指酒泉县的县令,证实有酒泉县的存在。“酒泉令阴世晈”名在同出官文书中一再出现,同墓所出文书起重光二年(621)止延寿十年(633),酒泉令阴世晈活动的时间也应与之相当。
入唐以后,由于酒泉城的居民仍然不多,(很可能与柔然军队攻杀安周战役这一历史影响有关)酒泉被改为“酒泉里”,⑦《大谷文书集成》贰,210页。大谷文书 号。归属于柳中县高宁乡下所管辖。酒泉城虽然人少,但流经酒泉的渠水有好几条,如由高昌城流来的幸渠,璅渠、⑧《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第6册,第247—251页、259页。还有检渠⑨《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第10册,第303页。都灌溉着酒泉这片土地。
酒泉也是唐代柳中县供给长行坊,禾草的基地之一,如《唐上元二年(761)柳中县城具禾草领数请处分状》载:
柳中县城 状上
长行小作禾草 叁仟玖佰伍拾捌束
叁仟 伍佰叁拾叁束县城作
肆佰贰拾伍束 酒泉作,搬到。⑩《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第10册,第250页。
2002年,陈国灿先生帮助鄯善县文管所整理洋海下村收缴的文物中,释读出了23件出自唐西州酒泉城墓地的文书,(进一步证实了在今吐峪沟乡境域内,古代曾有酒泉城的存在)其中10件有明确纪年,从唐高宗的总章二年(669)到武后时期的长安三年(703)。从文书性质看,大多属于民间经济关系方面的内容,且以契约居多,其中有租田契;佃种葡萄园契;雇人、雇车上烽、戌契;欠钱定期归还契;交纳钱、粮抄等。虽然有些残缺,仍然可以从文书内容中看到唐代酒泉城居民生活的经济状况,如:
总章二年(669)酒泉城人吕懃子 交付粮食五斛九斗,并亲自赶车牛送往高昌,除给予收条外,还给了他陆拾伍文的赏钱①陈国灿:《鄯善新发现的一批唐代文书》:《唐总章二年(669)吕懃子交粮偿铜钱抄》,载《论吐鲁番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01页。。实际是给吕懃子运粮来的脚力钱。
光宅元年(684),酒泉城人(吕懃子)槽头于十二月十日租取了一块葡萄地,约定来年以甜浆还租②陈国灿:《鄯善新发现的一批唐代文书》:《唐光宅元年(684)十二月以甜浆租田契》,载《论吐鲁番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02页。。所谓甜浆,实际也就是葡萄所榨的浆汁。吕懃子在文书中被称为槽头,显示出他是酒泉城中酿作酒的作坊主。
垂拱元年(685)九月吕懃子交纳了执衣钱肆拾贰文,并领有官府给的“抄”,即收据③陈国灿:《鄯善新发现的一批唐代文书》:《唐垂拱元年(685)九月吕懃子纳执衣钱抄》,载《论吐鲁番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03页。。
垂拱元年(685)十一月,吕懃子用麦粟各二斛五斗。从同城人田尾仁兄弟边租种常田一亩,并订立了契约④陈国灿:《鄯善新发现的一批唐代文书》:《唐垂拱元年(685)十一月酒泉城吕某租取田尾仁等常田契》,载《论吐鲁番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04页。。
垂拱三年正月(687),吕懃子用粟十斛于同城人焦伏护边租种常田二亩,并立有契约⑤陈国灿:《鄯善新发现的一批唐代文书》:《唐垂拱三年(687)正月酒泉城吕某从焦伏护边租田契》,载《论吐鲁番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05页。。
武周长安三年(703)三月,酒泉城人×××雇车一乘往方亭戍去上役,并立下契约文书⑥陈国灿:《鄯善新发现的一批唐代文书》:《武周长安三年(703)三月酒泉城人雇车往方亭戍契》,载《论吐鲁番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08-209页。。此雇车上役者的姓名已残损,推测很可能是吕懃子。
武周酒泉城人吕懃子从和行本母子边租葡萄一园契⑦陈国灿:《鄯善新发现的一批唐代文书》:《武周吕懃子从和行本边佃葡萄园契》,载《论吐鲁番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10-211页。,第二年交付浆六斛作租,第三年交浆七斗。类似约租契还有如:“某年吕致德租种时欢伯葡萄园契”等⑧陈国灿:《鄯善新发现的一批唐代文书》:《唐吕致德租葡萄园契》,载《论吐鲁番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13页。。
由上看到,唐代酒泉城的居民仍然过着与盆地其他地方百姓一样的生活。既要向官府交粮纳税;也要服府兵番上役,也是葡萄种植及酿酒业兴盛的地区之一,同城人之间,也在互佃互助地劳作。
既然在洋海下村唐墓中发现有关酒泉城的文书,说明酒泉城古遗址离此墓不远,阿斯塔那42号墓出有《唐西州高城县授田薄》,其中记载有酒泉城的方位,如“高昌城东卅里酒泉辛渠,”“(高昌)城东廿里酒泉辛渠”“城东廿里酒泉渠道”“城南廿里酒泉璅渠”①《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第6册,第243—369页。陈国灿先生根据这些记载指出:在高昌城的东南方,洋海下村唐墓西南约6公里,现存一处唐代古城遗址,“这应就是高昌国至唐代的酒泉城,亦即本墓葬主人吕懃子故里之所在”②陈国灿:《鄯善新发现的一批唐代文书》,载《论吐鲁番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17页。。
古城址位于火焰山南麓的荒漠戈壁滩上,北距鄯善县吐峪沟乡政府约11公里,西北距著名高昌故城10公里。与文献记载此城在高昌城东南二十里,③阿斯塔那42号墓所出《唐西州高昌县授田簿》中载有“城东卅里酒泉辛渠”、“城东廿里酒泉辛渠”、“城东廿里酒泉璅渠”(《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第六册,第243~269页)。璅渠,由高昌城东廿里的酒泉,流向城南廿里的酒泉,由此可证实酒泉城在高昌城东南20里的地方。高昌国时建县所吻合(图版贰-1)。城址坐落在一处地势较高荒漠的台地上,城北、东、西边现已耕种农田,南边正在推土开荒,在遗址的西侧有一条南北向的小路。南部有一条西北——东南向的坎儿井穿过遗址区,遗址的东部和南部各有一排电线杆,在遗址的东南角有一口现代机井灌溉周围新开垦的农田(图版贰-2)。遗址地表高低不平,呈东南高西北低缓坡状,覆盖有较厚的沙层。地表散落有较多的陶器残片、窑壁残块、砖块、纺轮、骨块等(图版贰-3)。
古城遗址内残存有两段城垣,一段为南北向,残长12.8、宽2、高3.4米;另一段城墙为东西向,长7.9、宽1.7、高0.7米(图版贰-4)。在城垣北面,由于开荒施工,遗址已被挖去长约53、宽39米,总面积约为1710平方米,不规则四边形一块。在断壁上可以清楚看出,有较厚的文化堆积层,文化层堆积层厚约1-1.5米(图版贰-5),东西两侧堆积较薄,中间较厚。文化堆积层内含有灰烬、红烧土块、窑壁残块和大量的陶器残片、砖块,还发现有编绳残节,以器物的口沿和底判别有陶盘、碗、罐、壶、盆、瓮、甑、陶馕残片等器物(图版贰-6)。在城垣东面83米处,发现有两处地表堆有砾石块,地表上发现有陶器残片。在城垣的西部,约27米处,发现有两座陶窑,顶部已被破坏。陶窑平面形状呈长方形,窑壁面已被烧成青灰色陶质土,外侧红烧土厚约20-30厘米。根据调查,现已确认该遗址现存东西长约210米,南北宽约130米,总面积约为27300平方米(图一)。
城址建筑形制均为夯筑,通过对夯层、夯窝的测量、比对与我们现存所发现唐代古城墙建筑形制完全一致,另外城址发现的大量陶器残片均为夹粗砂灰陶,轮制属典型的吐鲁番境内唐代遗物。两座陶窑的发现,在交河故城同样也发现有3座相似的陶窑遗址,说明各城镇都有烧窑的作坊,保证着居民生产和生活必需用品的需要。通过此次古城遗址的发现,更加明确了这就是吐鲁番历史时期文献记载中的酒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