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
包头市青山区民族路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张娜
包头市青山区民族路小学
新课程标准指明,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学生通过交流的形式可以激发内心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进而展示自我,提升创新能力,进而强化学生整体的素养。本篇文章主要通过对于小组学习的组建形式、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能力等为出发点,进行深刻的讨论和举例分析,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希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一)常见的合作学习方式
合作的学习方式,是建立在学生独立个体的层面上,学生在处理学习问题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然后进行小组合作,才可以增强学习的价值。在具体的教育环节,当教师提出问题时,不予以学生思索的时间,便开始进行小组合作。这种情况下,思维比较缓慢的学生没有一个反应的过程,极易形成优生一言堂的情况,造成合作的目的只存在于形式。若老师给予充足的时间使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之后再进行小组合作,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使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合理的小组学习模式能够使学生之间养成开放、自由的学习状态,使组员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帮助,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高效的学习效率,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在新课改的实施下,不只应当提高小组的学习,更应当增强合作的效率。
(二)如何组建好学习小组
小组学习作为课堂上的一种环节存在,应当组织好小组间的合作,其中最关键的一种形式是组建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经常看到的小组形式是:教师提供问题,使学生之间前后两桌的四个学生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但是现在的课堂上,座位的排列多数是通过身高、学习成绩所排列,明显有其不合理的成分。怎样组建小组也成为了比较突出的问题,经研究发现,可以通过组与组之间同质,而组内成员异质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人数控制在3到6人,小组之中应当设立组长,进行组织与协调;一个操作员,实施具体的操作程序;一个记录员,对小组的分析、交流结果进行记录。各个小组成员都应尽职尽责,通过一次合作,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教师在教学当中也会比较轻松,不必担忧小组成员之间出现内部矛盾。各个小组之间的角色分工应当定期的进行变更,保证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各个职位的不同和难度。这样会使得学生会推己及人、转换立场去考虑同学的处境,使得小组之间的学生关系更加融洽。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交流能力,使沉默寡言的学生去热爱交流、喜欢交流。教师应当创造必要的沟通条件,使不善言谈的学生拥有主动学习、交流的空间。例如,在涉及一个问题的时候,应先留有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进行讨论。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准确的表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了解小组学习的基本条件。教师运用各种形式的活动与实践,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是相对的个体而存在,必须与人交流,融入这个大集体;和同学的交流过程应当是一个愉快的事情,每个同学都是学习上最好的伙伴。
(二)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在当前的社会中,独生子女越来越普遍,其性格特点相对比较独立,不乐于倾听和欣赏别人。所以,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与习惯。令学生认识到,倾听别人的言论是一种尊重他人、礼貌的行为。并且在倾听环节,可以学习一些自身所欠缺的东西,从旁人的言论中得到提升、学习和启发。实施小组成员一人讲述,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学习氛围。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融入小组,引领学生去倾听。比如,一个成员讲述完毕后,让另外一个学生重复或者说明自身的观点,并且使学生懂得去提问“为什么”、“有什么样的意义”等等,来对小组的交流产生良性的互动,在想法的差异之间相互摩擦,碰撞出良好的学习火花。
(三)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
在小组学习的实践的环节中,可以增强小组学习的集体智慧,也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是学生之间形成良好氛围的一种有效方式。例如在讲述“长方体体积公式”时,使学生主动的去一起搭积木,并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利用1立方厘米的积木去组合成有区别的长方体,并分析计算出长方体的体积,并在表中列举出来,如下表所示。
通过上述的数据,让学生去分析各个不同长方体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推算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加深合作的兴趣。使得课堂不只是教师的一言堂。通过合作的方式,真正实现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性质的活动,全面的展示了小组学习的优点,并且使学生更具有学习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上的学习策略,需要教师的全面配合、积极的实践、正确的引导,小组学习也是一种学习的兴趣,需要通过教师进行教学的指引和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小组学习的合理性和全面性,作为教师而言,应当认真的去研究和探索,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也应当积极的去配合老师的要求,提升学习能力。在学习当中,只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动手操作能力、互相交流合作,才可以使学习的有效性发挥到最大,使得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更富有活力。
[1]郭淑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06).
[2]朱静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15,(12).
[3]张朴.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技巧[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
[4]钱芳华.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亚太教育,2015,3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