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浩 王耀帅 孙亦农 金洵 朱世鹏
浅谈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方略※
洪浩 王耀帅*孙亦农 金洵 朱世鹏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京210023)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基于古代文献理论,内容繁多,学好不易。本文旨在改善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策略,围绕经络腧穴学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选用教材、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教学形式及考核方法、教学参考资料等方面,对该课程教学方略进行探索。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使学生“学会学习”,以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经络腧穴学;课程设计;教学方法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基于古代文献理论,理论教学结合点穴实践教学,内容复杂繁多,学好不易。笔者通过近年来教学实践的积累,针对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积极探索利于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方略,围绕以下几方面抛砖引玉,旨在提高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效果,促进同行教师的交流。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经络和腧穴理论是中国古代医家对人体生理病理认识和临床实践经验总结的结果,并一直指导中医临床的实践。系统理论产生于《黄帝内经》时代,此后一直沿着既定的学术框架和轨迹丰富发展。随着中西医交融、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经络和腧穴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经络和腧穴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经络理论和腧穴理论的主要核心内容以及相互关系。(1)掌握经络腧穴的概念及其形成的理论渊源;(2)熟悉承载经络腧穴理论的主要古典专著及医家、主要内容;(3)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内容,熟悉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4)掌握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的概念和内容;(5)熟悉经络系统在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防治疾病方面的重要性;(6)熟悉经络的临床应用;(7)了解腧穴的命名方法与原则,掌握经穴标准名称;(8)掌握腧穴的分类;掌握各类特定穴的内涵和临床应用;(9)熟悉腧穴的生理功能;掌握腧穴的主治规律和临床应用;(10)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11)掌握《灵枢·经脉》经脉循行的原文和各经病候;(12)熟悉各络脉、经别、经筋的内容;(13)掌握各经及经外奇穴中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14)了解经络腧穴理论的现代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选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经络腧穴学》(刘清国、胡玲主编)教材。该教材是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1年7月北京“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体主编会议讨论确定的原则和要求进行编写。全国各地专家、教师们以“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为基础,进行改进以提高精品价值。但是该教材在校对印刷、内容前后表述、部分穴位定位等方面存在一些错漏,在教学中必须向学生指明。此外,在教学中,将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作为必要的参考,综合两部教材的优点,教研室还编写了学习手册,以方便学生理解学习。
经络腧穴学课程学习内容很多,包括绪言、上篇经络腧穴总论、中篇经络腧穴各论、下篇经络腧穴现代研究,但课时有限,教学中根据课时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进行讲解。课时分配:目前南京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针对本科生为108学时,其中包含指导性自主学习6~9课时。在教学实践中,理论课程部分占72学时,点穴实践课程部分占36学时。
目前学术界归纳的经络腧穴学教学方法林林总总,不外乎以下几种[1]:传统的讲授式(照本宣科,即L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针灸名家成长之路为案例引入导论,进而探讨取穴用穴以及操作手法等)[2],问题教学法(亦即PBL教学法,一般步骤是:①提出疑问,启发思考;②边读边议,讨论交流;③解决疑难;④练习巩固。无疑“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核心,但要注意其有别于课后作业和习题,需要设置相应的情境)[3],互动教学法(选取经络腧穴相关知识作为切入点,开展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自主性学习、直观式教学等)[4],研究教学法(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包括两部分,教师研究型地“教”和学生研究型地“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5]。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该将多种方法有机地融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课程教学分课堂教学与课后自学两部分。其中课堂教学部分又由教师主讲与学生试讲两块组成。其中理论课程部分以教师讲授为主,点穴实践教学环节则安排教师主讲、学生试讲、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对这一学习形式很感兴趣,参与热情较高,为他们顺利的走上临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也很好的促进了教学相长。互联网+教学的兴起也给传统教学形式增加了新的活力可以适当运用。
考核方法上采取综合评判的办法。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出勤、答题、试讲以及课后作业的情况,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占10%;点穴实践考试占30%;期末理论考试占60%;三者相加作为学生的期终总成绩。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表现,突出形成性评价以给出学生全面合理的成绩。
经络腧穴学作为一门教学上有较大难度的课程,加上课时有限,提倡学生课后自主性学习,因而研读一些专业的参考资料十分必要。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反馈,笔者推荐的参考资料如下:经络腧穴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http://e.njucm.edu.cn/eol/main.jsp;《腧穴名称与定位》国家标准,中国标准出版社GB/T 12346-2006;《杨甲三针灸取穴图解(彩图版)》,郭长青、刘清国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实验针灸表面解剖学》,黄龙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这些资料将《经络腧穴学》的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弥补了教材的局限,特别是对针灸经络与腧穴理论有研究兴趣与潜力的学生大有裨益。
虽然经络腧穴学课程存在内容繁多、课时有限等教学难点,但只要明确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合理选用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在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形式及考核方法等方面与课程特点结合设计教学环节,对该课程教学方略进行积极探索,就可以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使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一个单元、一节课的课程设计,设定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学习内容的导入、问题讨论、任务布置、当堂学习效果评价,环环相扣,启发学生思维,并激励他们质疑和批判,将设问答疑贯穿于交流讨论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过程的主体逐渐倾向学生为中心,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同时也更重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相长,师生互助分享,体验共同进步、共同探索知识的快乐,实现有效的教学[6]。因此,制订《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方略,有利于探索中医高等本科教育的新路径,发展学生素质培养的新模式。
[1]金洵.经络腧穴学的学习方法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 (7):117-119.
[2]殷振瑾,张树峰,闫远杰,等.《经络腧穴学》案例式教学改革的实践[J].中国针灸,2012,32(12):1129-1131.
[3]马睿杰,林咸明.基于团队导向的问题教学法在《经络腧穴学》中的应用及案例解析[J].中国针灸,2015,35(12):1315-1318.
[4]王卫,魏连海,孟向文.《经络腧穴学》互动式教学法的实践体会[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7(4):274-275.
[5]刘迈兰,袁宜勤,常小荣,等.研究型教学在针灸推拿学专业《经络腧穴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针灸,2014,34(8):821-824.
[6]赵玲,邓海平,沈雪勇,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经络腧穴学》教学实践[J].上海针灸杂志,2014(8):782-784.
Brief Description on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Theory of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HONG Hao,WANG Yaoshuai,SUN Yinong,JIN Xun,ZHU Shipeng
(The Second Clinical College,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3,China)
Theory of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is one of the required courses for students who major in acupuncture.The course is based on the contents from ancient classical literature theory,which is complicated and difficult.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this course for teachers.The strategies around various aspects include curriculum properties,objectives,teaching materials selection,teaching content and arrangements,teaching form,assessment methods,and reference materials and so on.Through reasonable guide by teachers,students will know how to learn,and to achieve the desired teaching effect.
Theory of Meridians and Acupoints;curriculum design;teaching strategies
10.3969/j.issn.1672-2779.2017.12.008
1672-2779(2017)-12-0017-03
:李海燕本文校对:卢圣锋
2017-03-13)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No.81503648,81603674,81503642】;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课题【No. NZYJG2015-06】
*通讯作者:sino_rosemar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