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 梁勇满 许亮 谢明 夏凡 刘欣
中药贯众的本草考证及近缘药用植物研究※
朱琳 梁勇满 许亮*谢明 夏凡 刘欣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大连116600)
通过对历代本草典籍及现代相关文献记载中的贯众原植物形态特征、产地变迁、功效等方面的考证,认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可能是中药贯众最主要的原植物来源,应与其他市场常见商品药材加以区分,而对于其他贯众的近缘药用植物是否具有临床疗效应展开独立的药理和活性成分鉴定实验;同时结合全国各地贯众的使用品种分析了贯众近缘药用植物的分类研究,发现除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以外,紫萁、荚果蕨和狗脊蕨也较为常用。
贯众;本草考证;植物分类
2015版《中国药典》中记载绵马贯众和紫萁贯众,其中绵马贯众[1]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的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紫萁贯众[1]为紫萁科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贯众性味苦,微寒,有小毒。有驱虫、止血、清热解毒的功能,临床上用于虫积腹痛、热毒疮疡、痄腮肿痛、崩漏及防治流感等[2]。然而,全国各地的贯众药源植物构成却极为复杂。据文献[3]统计全国中药贯众的原植物不少于35种,分属于6科12属,夏成光[4]等通过文献资料的整合发现曾用作贯众的原植物有11科18属58种(含2变种1变型)之多;艾铁民[5]等80年代的调查结果表明,仍然有27种植物被用作贯众的药源植物,在《中药大辞典》[6]中记载贯众的原植物有7种,杨纯瑜等[7]通过调查整理出贯众原植物达到38种,其中18种广泛作为贯众收购入药。我们的研究发现,不仅现代文献中对贯众原植物的记载各异,历代本草专著对贯众原植物的描述、功效等记载也是各不相同,故对其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及功效等方面的考证很有必要,本次考证还将结合中国各地区贯众近缘药用植物的分类研究,为贯众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1 名称及别名考证贯众的记载始见于《神农本草经》[12],曰:“一名贯节,一名贯渠,一名百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13]中对贯众一名称解释曰:“此草叶茎如凤尾,其根一本而丛枝贯之,故草名凤尾,根名贯众。”另外,贯众在本草记载中别名甚多,如在《名医别录》[14]《吴普本草》[15]《本草图经》[16]《滇南本草》[17]《植物名实图考》[18]《中国药材学》[19]《现代中药商品通鉴》[20]中记载的贯众别名如表1所示。
表1 中药贯众别名
从上表看出历代古籍对贯众别名的记载各异,有的为贯众的谐音名称如贯中、贯钟,有的是以形命名如虎卷、凤尾草、草鸱头等,也有的是因成节,呈渠,名为贯节、贯渠。如此多的贯众别名体现出中药贯众的使用非常广泛,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一些贯众的信息,这些也是导致中药贯众从古至今用药混乱,来源难断的原因之一。
1.2 原植物考证贯众原植物的描述如《吴普本草》[15]记载:“贯众,叶黄,两两相对,茎,黑毛聚生,冬夏不老,四月花,八月实,黑聚相连,卷旁行生。”《新修本草》[21]、苏颂《本草图经》[16]、兰茂《滇南本草》[17]、《本草纲目》[13]、《本草乘雅半揭》[22]、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18]、《中国药材学》[19]等历代专著及当代典籍对贯众原植物的考证如表2所示:
表2 中药贯众原植物
1.3 贯众原植物图
图1 《本草图经》[16]、《证类本草》[24]贯众图
图2 《滇南本草》[17]贯众图
图3 《中华大典》[23]之淄州贯众图
图4《植物名实图考》[18]贯众图
图5 《本草纲目》[13]贯众图
综合表2及各医药著作对贯众原植物的附图,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贯众的草叶如凤尾,根一本而众枝贯之,故名为贯众。但观察其贯众附图发现并非如描述所示,而是模糊粗糙的,说明李时珍看重了描述而轻描淡画了附图,《本草图经》中记载其似狗脊骨而命名之,然而观其附图也很难做出判断。因此根据历代本草著作的文字叙述及原植物附图,很难判断出贯众的原植物确为何种蕨类植物,故导致贯众药材商品出现多种来源混乱的现象。但观察《证类本草》中贯众的附图推测可能为鳞毛蕨属(Dryopteris)或其近缘药用植物,而《本草纲目》的附图又类似狗脊属(Woodwardia)类植物。
1.4 产地变迁李时珍《本草纲目》[13]云:“贯众多生山阴近水处。”陶弘景在《名医别录》[9]中记载贯众生玄山及宛朐少室。兰茂《滇南本草》[17]、《中国药材学》[19]、《现代中药商品通鉴》[20]、《中华药海》[25]中有关贯众的产地出处如下表所示:
表3 中药贯众产地变迁
综合以上看出贯众为喜阴喜湿植物,多生活在山阴近水处,且分布地区至少为东北、华北、华南、华东、西北、西南等地,符合以上文献所述条件的药源植物推测为鳞毛蕨科植物绵马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和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三种。
1.5 功效考证李时珍《本草纲目》[13]曰:“强肝肾,健骨,治风虚”,陶弘景《名医别录》[14]中记载贯众的功效为“破癥瘕……令人泄。”其他古今典籍如《神农本草经》[12]《新修本草》[21]《本草图经》[16]《滇南本草》[17]《中国药材学》[19]《现代中药商品通鉴》[20]《中华药海》[25]记载贯众的功效如表4所示:
表4 中药贯众功效
综合上表可知在古典文献中记载中药贯众因其味苦微寒,有毒,而具有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破癥瘕,止金创等功效,现代文献中则记载其具有预防流行性感冒、湿热斑疹等也可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遗尿等,符合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即中药材绵马贯众的功效特点,另一方面也可看出中药贯众药用价值丰富,值得进一步细致研究。
2.1 贯众近缘药用植物艾铁民等在北方产贯众生药学的研究[5]、西北产贯众生药学的研究[26]、华东产贯众生药学研究[27]、西南产贯众生药学的研究[28]和中南产贯众的生药学研究[29]中曾提到粗茎鳞毛蕨、紫萁、荚果蕨、狗脊蕨等多种贯众近缘药用植物具体描述如表6所示:
表5 贯众近缘药用植物
续表5贯众近缘药用植物
2.2 贯众药典标准考证1977年我国发行的第一版《中国药典》中对贯众相关近缘药用植物的记载为绵马贯众和紫萁贯众两种,其他版次《中国药典》对贯众相关近缘药用植物的记载如表6所示:
表6 贯众药典标准考证
从上表可知,贯众首次记载于1977年版《药典》中,并收录为绵马贯众和紫萁贯众两种,但由于贯众药材来源复杂,考证困难,因此历代药典收录不一。从侧面也可证明目前绵马贯众和紫萁贯众既具备良好的用药疗效又具备原料易采集获得的优点,为主流药材。然而根据药典的历史沿革不难发现绵马贯众一直被收录其中,而紫萁贯众却有所变动,说明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可能是中药贯众最主要的原植物来源。
图6 粗茎鳞毛蕨
图7 绵马贯众
1)虽然历代所用贯众品种甚多,来源广泛,与当今所用贯众的现状相似,但本文通过对历代本草典籍及现代相关文献记载中的贯众原植物形态特征、产地变迁及功效等多方面的考证,认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是中药材贯众最主要的原植物来源,中药绵马贯众为贯众的正品,应与其他市场常见商品药材加以区分;2)对于其他市场常见商品药材如:紫萁、荚果蕨和狗脊蕨应展开独立的药理和活性成分鉴定实验;3)同时结合中国药典的历史沿革及全国各地贯众近缘药用植物的研究,发现中药贯众的植物分类比较混乱,若想更近一步对贯众药材及近缘药用植物种类进行准确鉴别及分类,应结合DNA条形码、HPLC指纹图谱等先进技术。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6):331,342.
[2]刘克海,吴纯洁,万军,等.贯众的生药学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 (10):1806.
[3]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50.
[4]楼之岑,秦波.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9.
[5]艾铁民,张定媛,付桂芳,等.北方产贯众生药学的研究[J].中药通报,1934:17.
[6]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484-1488.
[7]杨纯瑜.中药贯众的资源及原植物调查[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3,17 (3):202.
[8]ChenS,Pang X,Song J,etal.A renaissance in herbal medicine identification: frommorphologytoDNA.[J].BiotechnologyAdvances,2014,32(7):1237-1244.
[9]辛天怡,雷美艳,宋经元.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5,17(2):170-176.
[10]程希婷,王爱民,顾志峰,等.DNA条形码研究进展[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1,30(6):748-758.
[11]任保青,陈之端.植物DNA条形码技术[J].植物学报,2010,45(1):1-12.
[12](清)孙星衍辑.神农本草经[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131.
[13](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390.
[14](梁)陶弘景.名医别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51.
[15](魏)吴普.吴普本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53.
[16](宋)苏颂.本草图经[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64.
[17]兰茂.滇南本草[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
[18](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375.
[19]徐国均,何红贤,徐珞珊,等.中国药材学(上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500-501.
[20]张贵军.现代中药商品通鉴[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422-423.
[21](唐)苏敬.新修本草辑复本[M].2版.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51.
[22](明)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352.
[23]郑金生.中华大典·医学卫生典·药学分典药物图总录部(彩绘图卷)[M].成都:巴蜀书社,2007:130.
[24](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683.
[25]冉先德.中华药海(精华版)[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1068-1069.
[26]艾铁民,张定媛,付桂芳,等.西北产贯众生药学的研究[J].中药通报,1987:7.
[27]艾铁民,李燕立,傅桂芳,等.华东产贯众生药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39:7.
[28]艾铁民,张定媛,付桂芳,等.西南产贯众生药学研究[J].中药通报,1987: 6.
[29]艾铁民,张定媛,付桂芳,等.中南产贯众生药学研究[J].中药通报,1987: 5.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566,589.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292.
[3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271.
[3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51.
[3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10,321.
[3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331,342.
张仲景使用梓皮情况
仲景用梓白皮,仅见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一方。用量一升。
仲景云:“伤寒瘀热在里,身心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方中梓白皮清热利湿。正如黄元御所云:“梓白皮苦寒清利,入胆胃而泄湿热,湿热消则黄自退。”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解:“生梓白皮苦寒清热除湿以退黄……惟梓白皮药肆不备,可代以桑白皮,或再加茵陈。”此说不妥,易造成后学者误解。桑白皮和梓白皮基原、性味、归经、临床性效迥别,梓白皮在我国资源极为丰富,苦寒,清热除湿退黄,决不能用桑白皮代替。《订正伤寒论》指出:“无梓白皮,以茵陈代之。”其说可取。
——摘自祝之友教授《解读神农本草经》
Research on Materia Medica of Cyrtomium rhizome and Relatives Medicinal Plant
ZHU Lin,LIANG Yongman,XU Liang*,XIE Ming,XIA Fan,LIU Xin
(College of Pharmacy,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aoning Province,Dalian 116600,China)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the change of the origin and the effect of the original plants in the ancient books and modern literature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lant of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 is probably the most important original pla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source,it should be distinguished with other markets common commodity medicine, for other Guanzhong close to whether the medicinal plants have clinical efficacy should start an independent pharmacological and active ingredient identification experiments.At the same time,combined with the use of varieties across the country Guanzhong analysis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medicinal plants Guanzhong close study,and found that in addition to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Osmunda japonica Thunb,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L.)Todaro and Woodwardia japonica(L.f.)Sm are also more commonly used.
cyrtomium rhizome;research on materia medica;plant classificat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7.12.066
1672-2779(2017)-12-0150-04
:李海燕本文校对:王冰
2017-02-07)
国家商务部项目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名贵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建设【No.2060302】;“我国水生、耐盐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项目【No.201407002】;辽宁中医药大学杰出青年基金【No.20121228】;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No.LJQ2014101】
*通讯作者:86136405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