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学
(百色干部学院、中共百色市委党校,广西 百色 533000)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的百色市精准扶贫探析
□黄启学
(百色干部学院、中共百色市委党校,广西 百色 533000)
广西百色市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是集“老、少、边、山、穷、库”“六位一体”的特殊区域。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迈开精准扶贫的新步伐。要坚持创新发展,实施“九个一批”“十个到村到户”的新路子和新举措;要整合协调政府和社会力量,造就政府、行业、大众扶贫新格局;要走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美好的脱贫发展之路;要开创开放发展、精准扶贫新局面;要谱写共享发展、精准脱贫、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五大发展理念”;民族山区;精准扶贫;广西百色
广西百色市是广西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且具有丰富的区位发展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人文发展优势,开发的潜力大;另一方面,百色市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是集“老、少、边、山、穷、库”特征为一体的特殊贫困区域,使得百色市精准扶贫与其他贫困地区相比存在的问题更多,具有难度更大、过坎更艰、任务更重的特殊性。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创新百色市精准扶贫之路。这不仅对百色市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其它民族地区深入展开精准扶贫有参考、借鉴的价值和意义。
“十二五”时期以来,百色市委、市政府坚持扶贫开发、交通发展、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发展“四个优先”发展战略,把“扶贫开发优先”摆在第一位,大力推进扶贫攻坚战,农村减贫成效十分显著,全市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69.5万人下降到2015年底的68.2万人,减贫101.3万人,减幅达到59.76%;贫困发生率从48.95%下降到20.25%,下降了28.7%[1],扶贫攻坚的成效显著。
百色市贫困状况依然严峻,2015年经精准识别之后的统计显示,全市仍有贫困村754个、贫困户172,542个、贫困人口681,669人[1]。贫困人口的总数和比例仍居广西各地市的前列,仍是广西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与主战场之一。百色市精准扶贫中面临诸多问题和矛盾:
1.长期存在难以改观的老问题。(1)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目前百色市681,669贫困人口主要是居住在石漠化严重、生产环境恶劣的大石山区、交通不便的土山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和水库移民区。(2)贫困农村基础设施滞后问题突出。目前,还有336个贫困村通往乡(镇)道路未硬化,163个自然屯未通生活用电,27.6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需要解决,13.92万户存在饮水安全问题,还有危房5.12万户。(3)贫困户农民素质普遍偏低。贫困农民“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自我发展能力很弱。(4)资金帮扶力度明显不够,产业发展支撑力不强。一方面,中央和自治区补助给百色市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包括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每年也仅有4亿元左右,按贫困人口来算人均不到500元,缺口较大。市、县两级财政基本上是解决公务人员和事业人员的“吃饭财政”,可用财力严重不足,地方财政自身扶贫资金投入仍然偏低,扶贫项目配套资金筹措难度大。另一方面,扶贫产业资金以扶持在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投向限制性较强,许多面上的贫困人口扶持没有能够实现全覆盖。集中连片开发产业难,形成规模更难。加上留守贫困村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小”的群众,劳动能力有限,进行产业开发难度很大。
2.实施精准扶贫后产生的新问题和矛盾。(1)自上而下贫困指标逐级分配与实际贫困对象识别不精准的矛盾。在我国新一轮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中,国务院扶贫办将贫困人口总量分解到各省(市、自治区),其做法无可厚非。但到了省一级,依然将贫困指标逐级分解到县、乡、村,本身就违背了精准识别的要义。由于层层分解指标,一些地方因贫困人口不多只好让部分非贫困人口“被贫困”,而一些县又因贫困人口过多但指标有限,不得不将部分贫困人口排斥在“建档立卡”之外。农民群众被贫困”与“被脱贫”的现象时有发生。(2)脱贫攻坚项目实施资金投入需求与扶贫资金投入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2016年百色路、电、水、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30亿元左右的资金,但目前中央和自治区补助给百色市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有限,市县两级财政又十分困难,用于扶贫的资金十分有限,这就形成脱贫攻坚项目实施资金投入刚性需求与扶贫资金投入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3)产业扶贫项目脱贫效应的时滞性与年度脱贫目标要求短期性的矛盾。贫困农户无论是发展种养业项目还是旅游等服务业项目,要使其发挥脱贫效应”少则需要一两年,多则需要三到四年时间。但按照现行做法,从中央到地方每年都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脱贫任务。脱贫目标的“短期行为”助长了基层的“数字脱贫游戏”,在社会上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一些群众反映,他们刚刚被列为贫困户,到了第二年(有的甚至是当年)就被宣布为“脱贫人口”,无形中产生了“被政府愚弄”之感。(4)贫困农村“空心化”与脱贫任务艰巨性的矛盾。贫困村“空心化”是指缺乏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使精准扶贫政策措施、需完成的任务难以落实到基层。(5)贫困户帮扶平均化与贫困村帮扶等级化倾向并存。贫困户帮扶平均化——产生了另外一种形式的“大水漫灌”(贫困户之间),导致极端贫困的贫困户获得的帮扶资源不足而无法精准脱贫;贫困村资源配置等级化——表现为突出扶贫亮点、打造脱贫试点村等,导致部分贫困村得到大量的扶贫资源,而不受重视的贫困村得到扶贫资源相对较少。(6)产业扶贫“三化”现象突出。一是同质化。如各地都在种芒果、核桃、茶叶、猕猴桃、火龙果等等,当这些产业逐步进入盛产期,如不前瞻谋划,很可能出现过剩滞销的市场风险。二是低端化。养猪、养鸡、养鸭成为很多贫困户产业扶贫的首选,这易损害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破解低端产业需要外部力量“智力扶贫”。三是功利化。一些地方发放给农民的仔猪、鸡鸭苗、羊等等,当年脱贫了,后续持续脱贫则无规划,这样做易助长“等靠要”思想,导致扶贫政策对贫困户的“逆向激励”。(7)扶贫资源分散难整合、整体联动较弱。目前直接参与扶贫资金分配和管理的部门有发改委、财政、农业、水利、林业、教育、卫生、扶贫办、交通、国土等10多个部门。虽然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协调和整合,但受条块分割的限制,难以得到最有效的整合,难以把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到一个产业或项目上,难以使有限的扶贫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选派驻村的一些第一书记由于长期在机关工作缺乏基层工作经验,能力参差不齐,因而发挥作用的能力有限。扶贫压力普遍落在“第一书记”肩上,而联系的领导、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和驻村农技员的作用发挥不够。社会各方力量积极扶贫,但整合协调联动力弱。(8)贫困户获得感不足、认可度不强、满意度不高。(9)金融扶贫政策体系仍不完善,落实还不到位。(10)“泡沫扶贫”的现象时有发生。(11)干部群众当中不愿担当、厌烦情绪与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增长[2]。
形成以上诸多新老困难和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本原因是违反了“五大发展理念”,这些矛盾和问题是必须克服和纠正的,否则,就无法实现贫困人口从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也难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理念,也是百色市破解上述问题和矛盾,推进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任务的指导思想。
以“创新发展”为引领,必须把创新摆在精准扶贫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扶贫经济、扶贫机制、扶贫文化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精准扶贫的整个过程和全面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扶贫中蔚然成风。以“创新发展”为引领,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撒糊椒面、“大水漫灌”的扶贫方式,创新发展路子,扎实推进“九个一批”“十大行动”“十个到村到户”等新举措。所谓实施脱贫攻坚“九个一批”工程,即产业发展脱贫一批、转移就业脱贫一批、扶贫移民搬迁脱贫一批、资产性收益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教育扶智脱贫一批、健康救助脱贫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边贸扶持脱贫一批等。要实施“十大行动”和“十个到村到户”的精准扶贫新举措,即实施特色产业富民行动,实现产业扶贫到村到户;实施扶贫移民搬迁行动,实现移民搬迁到村到户;实施电商扶贫行动,实现新型产业到村到户;实施农民工培训创业行动,实现就业扶贫到村到户;实施贫困户产权收益行动,实现资产性收益到村到户;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实现基础设施到村到户;实施金融扶贫行动,实现金融扶贫到村到户;实施科技文化扶贫行动,实现就业培训到村到户;实施社会扶贫行动,实现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实施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服务行动,实现政策宣传扶贫到村到户,争取早日脱贫摘帽奔小康[1]。
在创新发展的引领下重点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扶贫模式三个方面有新突破、新举措。
一要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要以通村屯硬化路为重点,加快贫困村屯的基础设施建设。“要致富,先修路”,这是扶贫攻坚战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目前,百色市各县(市、区)的通村硬化路已经基本完成,但通屯的路还是沙土路,经几场风雨冲刷很快就坏了。从扶贫的实际需要和贫困农民群众的热切要求来看,屯级道路硬化应成为百色脱贫的一个硬性指标。因此,要在2020年之前把百色市336个贫困村当中通往乡(镇)道路尚未实现硬化的全部硬化,把所有的自然屯道路也全面硬化。要实现163个未通生活用电的自然屯全部通电,解决27.6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和13.92万户农户存在的饮水安全问题,对存在的5.12万户农户危房进行改造。这些举措必将增强贫困农民的安全感、自信和获得感,有力地加快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步伐,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二是创新产业扶贫。要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合理布局,造就产业发展新基地。脱贫攻坚“八个一批”的任务要求中,摆在首位的是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突破口抓好了,才能有效拉动其他项目的发展,脱贫攻坚也才能根本实现,脱贫致富也才能实现可持续。在百色,经过这两年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已经成为大趋势。笔者在调研中观察到百色市的贫困村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大力发展产业,带动贫困农民参与产业开发、脱贫致富,形势喜人。同时也要注意在引导产业扶贫的过程中,要提高市场预测能力,开展可行性研究,以避免产业扶贫的同质化、低端化、功利化的问题,切实使贫困农民在扶贫产业化的过程中获得利益,增强产业脱贫的信心。
三是创新扶贫模式。要努力创新扶贫攻坚模式,提高精准扶贫的质量和效益。扶贫开发已实行多年,成效显著,但随着扶贫开发的不断拓展和深入,原有的撒胡椒面式、“大水漫灌”的扶贫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为动力,构建产业扶贫新模式。田林县于2015年5月启动,采取“飞地”和跨省区连片开发扶贫模式,组织贫困农民大力发展生态扶贫产业,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同时也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如:(1)“飞地”扶贫模式,即通过财政注资成立国有经济果木林扶贫开发公司承接基地经营权,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经营模式,由公司投资建设,本地群众以土地或劳力入股,非本地贫困户(合作社)以资金入股,年底按比例分红。(2)跨省区连片开发扶贫模式,即针对示范区地处桂黔南盘江交界特点,两省区沿南盘江两岸分别成立合作社,引进公司,将扶贫资金入股,打造观光旅游和开发农林牧产业、开展两省区交流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扶贫开发区。据测算,以田林旧州镇平林村示范点芒果基地为例,入股农户约3000户,按6000元/亩计,第四年开始稳产后年产值可达到1200万元。按照“65%(公司)+5%(合作社)+20%(农户)+10%(贫困户)”的比例联营分配收入,公司收入840万元,合作社收入60万元,土地入股农户收入240万元(人均年收入2500元以上),非本地贫困户收入120万元(人均年收入2000元以上)。通过创新这一产业扶贫模式,推进“三变”工程,即“资金变资本,土地变股份,农民变股民”,既可以使扶贫资金真正用在扶贫产业上,实现增值;又可以使农民的利益与产业扶贫项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激发贫困农民的活力;还可以使农民在产业发展行动中学到技术,增长技能;公司的利益与贫困农民的利益相统一,可以把两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合作社的集体经济也得到了扩大,实现三赢。(3)“党组织+公司+基地+农户”“支部联姻+企业出资+土地入股”等模式,如乐业县的甘田、夏福、四合、达道、九洞等村党支部,引进顾氏集团投资采取“党支部+基地+农户”模式建设万亩有机农业产业园,种植有机稻4000亩、有机小麦4000亩、有机花卉4500亩、有机茶3000亩、养羊2000只、养牛1000头、养猪1000头、鸡鸭上万羽,产业开发如火如荼,脱贫致富已成定局。农村基层党组织既发挥了支部的整体效能,也发挥了支书、党员的表率和引领作用,首先各自带头搞产业,以自己发展产业的示范作用来引领农民,指导农民,带动农民,从而把村屯产业做大做强,实现整村整屯脱贫。此外,还有“电商+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等多样的扶贫模式,可使贫困农民尽快脱贫致富。
以协调发展为引领,就是要牢牢把握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的政府、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形成协同力,造就政府、行业、大众合力扶贫新格局,推动精准扶贫的整合协调发展,实现精准脱贫的既定目标,以有效解决扶贫各自为战、扶贫资源分散难整合、整体联动弱、各方协调难的问题。
脱贫攻坚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必须加强领导,组织全社会力量,攻坚克难,有序、有效夺取脱贫攻坚决胜战的全面胜利。一是要强化领导,落实责任。要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精准脱贫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行业扶贫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逐级立下军令状,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传导压力、动力,把脱贫攻坚责任贯穿“十三五”时期全过程。切实按照“挂图作战、清单管理、滚动集成、精准摘帽、带奔小康”的精准管理模式推动和领导精准扶贫工作。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统筹协调、督促落实、检查考核的职能作用,确保各类责任主体职责履行到位,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特别要加强村两委的建设,选配好党支部书记,以解决“空心村”的问题,承担起领导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责任。二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争取上级扶贫资金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专项扶贫预算。简化资金拨付支付流程,加快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拨付进度。要用足用活全国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有关政策,完善风险补偿、奖励、贴息等具体政策工具,实施财税支持与贷款比例挂钩,引导资金流向农村。要全面开展“惠民政策宣传到村到户”扶贫行动,用足用活现有的惠民政策,聚焦各部门各战线政策措施,实行定人定向精准帮扶,让贫困群众真正享受到扶贫项目和资金的扶持,增强脱贫的获得感。三是建立健全精准扶贫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要创新精准脱贫信息管理、脱贫攻坚激励、扶贫资金扶持、利益分配、精准扶贫工作、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健全贫困退出等“七大机制”。全面实行“双承诺、双认定、双确认”的精准帮扶工作制度,即积极推进结对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共同签订《脱贫摘帽承诺书》,明确结对帮扶干部的责任,杜绝结对帮扶走过场、形式化,树立贫困群众脱贫发展信心,转变“等、靠、要”等落后思想,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四是加强督查考评。按照“目标一致、责任捆绑、考核一体”的思路,实行“一体化考核”,即实行层层签脱贫攻坚责任状,第一把手负总责,健全脱贫攻坚专项考核办法,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以脱贫攻坚成效考量干部实绩。实行脱贫攻坚专项考核与干部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相结合,同奖同罚。对没有完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的实行目标责任考核“一票否决”,要将督查考评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坚持督查督办、问责追究“两手”发力,建立脱贫攻坚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全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扶贫是一项关乎全社会的民生工程,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政府组织,引导社会各界力量的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目前我们的脱贫攻坚是靠党委政府的积极领导,层层加压来推动的,而对行业、社会各界力量的发动引导做得很不够。要充分利用深圳与百色对口帮扶之机,吸纳深圳诸多企业、爱心人士的资金扶贫,项目落到贫困村屯。要向各地敞开大门,欢迎八方客商、各界人士到百色扶贫。要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扶贫、支持扶贫”的社会风尚。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扶贫开发中,要坚持保护优先、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要采取多种形式坚持“绿色发展”扶贫。一是对石漠化严重实在不适宜人们居住的边远山区采取易地搬迁模式扶贫,把那里的农民群众搬迁到适合居住又有利于扶贫开发和就业的地方,让他们原来居住的山区生态得到恢复。二是有的地方虽然石漠化也相当严重,但还有可改造的空间,有可做的扶贫项目,也可采取改造之举措来推进扶贫产业的发展。如云南的西畴县是一个典型的岩溶山区,石漠化面积1078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73.4%。西畴县党委政府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金,分步实施”的原则,整合水务、林业、扶贫、国土等部门项目资金共9700万元,在其兴街镇三光片区实施“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试点,采取了“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搭台子、平地铺毯子、入户建池子、村庄移位子”六子登科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规模种植的烟、水果获大丰收,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成为石漠化治理扶贫的典型。西畴县的经验值得借鉴。三是在发展扶贫产业的过程中,有的项目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如南盘江流域的百色市田林县在旧州开发梯地种植20万亩芒果和经济作物,使泥土裸露,下大雨时,雨水冲着黄泥一起直接流到南盘江,使南盘江清澈的河水变黄水了。怎么解决既能开发扶贫产业又不使水土严重流失的问题,贵州毕节有个做法值得借鉴,即在种水蜜桃的果树下,间种万寿菊,既发展了水蜜桃和万寿菊产业,同时又保持水土,保护了生态。
要抓住优劣势的反转带动脱贫。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从走传统工业化道路来看处于比较劣势。但随着条件的变化,劣势正在变为优势,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拐点正在到来。一方面,按照新的发展理念,国家正在大力推动生态效益补偿,即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为贫困地区的生态产品付费、推动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比如,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推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加大退牧还草力度,以及上下游之间生态效益的横向补偿。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他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在上升,愿意以较高价格购买良好生态环境下生产的农产品。通过这种消费者付费的方式,推动实现绿水青山转向金山银山[3]。要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相互促进,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发展,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产业、生态建设与绿色修复等项目,推进绿色发展,让贫困农民既能脱贫致富,又能生活在绿色环保、生态美好的家园之中,同时也共同维护我国良好的生态环境。
以“开放发展”为引领,就是要跳出原有的封闭半封闭的自然经济状态,打开“山门”“走出去”“请进来”,融入“网络+”行动,实施开放发展战略,让资金、物质、信息、人流在精准扶贫的洪流中涌动流淌,开创精准扶贫的新局面。
一是要“跳出扶贫抓扶贫”,改变过去固守山村搞扶贫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势,把精准扶贫与招商引资搞产业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旅游扶贫结合起来。例如,巴马瑶族自治县是国定贫困山区县,2008年11月16日荣获“世界长寿之乡”和“中国长寿之乡”称号和牌匾,然后打造长寿休闲养生旅游产业,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候鸟式”寻求长寿保健的中、老年人也纷至沓来。据不完全统计,来巴马旅游和保健养生的客人从2006年的11万人次发展到2014年的319万人次,年增长29%。2016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434.67万人次,同比增长16.37%;实现社会旅游总消费37亿元,同比增长28.29%,创造了广西旅游长寿健康养生业发展史上的“巴马现象”[4],使广大贫困农民在发展农家乐、养生小商品、小旅馆中受益,脱贫致富。百色市的凌云县也是贫困县,凌云于2013年3月荣获中国老年学会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但到目前还没有充分利用这个品牌,在长寿休闲养生旅游产业方面还没有什么大动作。乐业县也是贫困县,乐业于2016年3月荣获联合国老龄事业可持续发展峰会组委会授予的“世界长寿之乡”称号,目前正在搞长寿休闲养生旅游方面的规划。百色“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把百色打造成为区域性休闲旅游健康养生中心”,很有必要吸取巴马的经验,加快制定高瞻远瞩、高质量的规划,首先打造沿凌云、乐业两县与邻近的河池市的东兰、巴马、凤山三县的长寿休闲养生旅游圈,把扶贫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与长寿休闲养生旅游业结合起来,这才是精准扶贫大手笔之作。
二是要大胆开放,走联合发展之路,吸纳各公司投资扶贫产业,实行“公司+村委+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搞开发扶贫。广西田林、贵州册亨两县联合开展沿南盘江两翼产业扶贫大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田林是广西百色市的一个贫困县,于2015年5月启动并重点推进南盘江流域扶贫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示范区位于黔桂交界处的旧州镇,要打造“以南盘江流域为依托,以沿边开发合作为定位,以精准扶贫为重点”的生态产业综合示范区,采取跨省区连片开发扶贫模式,发展扶贫生态产业,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2015年,在旧州镇平林村示范点,已投入资金500万元,流转联营土地2万亩,坡改梯开发带3500亩,完成芒果种植2500亩、油茶备耕5000亩,生态扶贫成效明显,精准扶贫新模式初见雏形。同时采取跨省区、跨地区合作开发模式在南盘江贵州册亨县八渡镇相应开发了4000亩。田林县丰裕经济果木林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对南盘江流域扶贫生态产业重点开发的公司,该公司计划2015年至2020年末实现以下目标:一是实施油茶6万亩、芒果30000亩、八度笋36000亩、用材林30000亩、珍贵树种6000亩等共计162000亩的“五大产业”基地发展规划。二是实施森林资源收蓄20万亩、灵芝扶贫产业120万棒规划。同时与贵州册亨专业合作社联营18000亩,育苗基地1200万株,吸纳贫困户数14000户,生态移民户数450户。千方百计培育示范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其他扶贫产业的蓬勃发展。
三是坚持“联产承包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并举的方针。目前,在广大贫困村实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营方式,应继续坚持。但是也要看到农村改革开放发展的新趋势,即重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暖流正在全国悄然兴起。例如,“塘约道路”就很值得学习和借鉴。塘约村原是贵州安顺市的省级“贫困村”。2014年6月遭到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更是“穷到了底”。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经过全村村民代表“公决”,建立起“村社一体”的合作社,坚决地把土地“流转”到村集体,即成立合作社。它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模式,经营所得收益按照合作社30%、村集体30%、村民40%的比例进行分红,使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3年的4万多元上升至2016年底的超过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13年不到4000元,到2016年底达到10030元,做到了村集体、村民、合作社三方共赢,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学习塘约道路的关键是要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对农业资源的规模经营,带动农民个体和家庭实现脱贫致富。要做到这一点要有一个出于公心而且是强有力和敢担当的村两委特别是村党支书;要把土地“流转”到村集体,成立合作社,土地集中经营;要选准产业,搞产业大开发;要面向市场,走向市场;加强经营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实行民主管理。这样才能使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在百色,发展集体经济扶贫的态势也在迅猛发展,所辖各县也都有范本,如德保县“五模式”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即“实体带动型”“借势发展型”“服务创收型”“农旅结合型”“村企合作型”集体经济,有力地促进精准扶贫的新发展。要让集体化与集体经济成为精准扶贫及后续发展的新走势和新生力量。
以“共享发展”为引领,就是要坚持精准扶贫为了贫困农民、依靠贫困农民,发展成果由贫困农民共享,使贫困农民在精准扶贫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民族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要坚持社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要确保贫困农户“八有一超”。“八有”是指有稳定收入来源且不愁吃、不愁穿,有住房保障,有基本医疗保障,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安全饮水,有路通村屯,有电用,有电视看;“一超”是指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这是精准扶贫要实现共享发展的最基本的目标要求和共同使命。
要共享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必须看到,通过经济发展能自发带动脱贫的那部分人已经脱离贫困了,沉淀下来的这一部分贫困人口,很难通过常规的扶贫方式来带动脱贫。这就需要在产业扶贫中创新扶贫资源使用方式。一些地方创造的“资产收益扶贫”就是一种好方式,贫困户把获得的扶贫资金入股当地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按期获得红利,增加了贫困农民的收入。
要实施共享脱贫工程。要加大精准扶贫的投入,平衡协调扶贫示范村与一般扶贫村屯的投入,共享投入资源,克服社会资源投入不均、不公平的问题。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从源头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要鼓励支持贫困农民就业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实施“雨露计划”,提高贫困农民就业创业的技能。
要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制度,加强各项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编密织牢社会保障托底安全网,形成保障扶贫合力。
要实施健康科技文化扶贫工程。通过建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健康、科技、文化扶贫行动计划,全面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健康、科技和文化素质,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健康、科技和文化保障。
总之,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必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贫困农民、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攻坚克难,加快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的步伐,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百色市人民政府.百色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Z].2017.
[2]黄启学,苏进祥.西南边疆民族贫困山区精准扶贫面临的新问题与创新举措[J].百色学院学报,2017(2):68-76.
[3]叶兴庆.精准扶贫是促进共享发展的关键[N].经济参考报,2017-06-22(A08).
[4]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巴马瑶族自治县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Z].2016.
F323.8
A
1004-1494(2017)05-0108-07
2017-05-23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贫困农户可持续生计策略优化研究》(14AMZ008)、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左右江革命老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17BJY101)的阶段性成果。
黄启学,男,壮族,百色干部学院、中共百色市委党校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民族经济。
责任编辑 陆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