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湘雄
(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5)
健康农业发展研究
□肖湘雄
(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5)
健康农业直接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国内外对健康农业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健康农业的内涵、效应等理解还没有形成共识,不利于健康农业的实践和发展。文章对健康农业的内涵进行综合定义,从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等方面分析了健康农业的缘起,并指出了健康农业发展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和创新效应,从农业生产前期、生产中期、生产后期等不同阶段提出了健康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旨在更好地推动健康农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健康农业;健康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健康农业直接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5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更大力度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把确保质量安全作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环节,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放心。”[1]2015年10月29日发布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把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来看,农业改革顶层设计已绘就,“农业产业健康化”的新格局正在形成。近几十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摆脱农业发展的困境,分别提出了循环农业、精准农业、节水农业、永久农业、绿色能源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不同形式的可持续发展模式[2]。国内学者也对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养生农业等进行了研究。健康农业尽管作为一个热词出现,但是国内外的研究都还处于萌芽状态,对于健康农业的内涵、效应等理解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新形势下如何应对农业发展的新挑战,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健康农业发展之路,亟需我们认真思考与探索。
国内外学者基于大健康理念主要提出了五种农业发展类型:一是自然农业。自然农业是指与自然秩序相和谐的农业,强调人类从事农业不应以征服手段改造自然,而要遵循农业发展的自然格局和自然过程。二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指基于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管理手段,实现生态上自我维持,经济上拥有活力,环境、伦理和审美上可接受,并能同时获得较高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其内涵涵盖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所倡导的循环、低碳、绿色、高效等多个方面。三是绿色农业。绿色农业属于广义的“大农业”,是指合理运用先进技术、先进经验,旨在促进农业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产品安全,最终达到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绿色农业主要包括绿色动植物农业、绿色设施农业、绿色观光农业、绿色环保农业等。四是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完全不采用基因技术进行生产,完全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畜禽饲料添加剂等,而是完全遵循农业的自然规律、动植物生长规律和生态学原理,种植业使用有机肥料,养殖业使用有机饲料,技术上运用可持续发展技术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五是养生农业。养生农业以中国传统养生哲理为指导,运用文化创意产业思维,整合中国传统农耕文化资源,采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集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度假、农业避暑、农业康体、农业游乐、农业修身、农业养性等为一体,在生理、心理和精神上达到回归自然、修身养性、放松身心、疗养康健、强身健体、颐养天年等多重目的的创意型农业。养生农业能够建立多层次的全景农业产业链,能够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能够提升健康农产品附加值。上述五种农业发展类型各有侧重,自然农业主要关注的是农业生产理念,生态农业主要关注的是农业生产体系,有机农业主要关注的是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农业主要关注的是农业经营方式,养生农业主要关注的是农业生产功能。这五种农业发展类型都是为了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但由于各发展类型的社会价值、文化基础、观念体系、思维方式和技术体系等存在不足,因而均难以全面正确地认识和遵循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难以很好地推动农业的发展。
笔者认为健康农业是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方向。健康农业是在农业生产前期、中期、后期全过程中始终遵循以自然之道养健康之身的理念,融合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形成农业研发、生产、贮藏、运输、销售、消费全过程健康链,实现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环境效应和创新效应相统一,提供安全、放心、营养、健康的农产品和休闲、旅游、观光、体验、康健、养生等服务的多元化综合性新型产业。健康农业的核心内容是始终遵循以自然之道养健康之身的理念,以身心健康为前提条件,以现代农业科技为辅助手段,以农业生产全过程健康链为具体形式,以促进人体健康和调节人体机能为本,以多元化和综合性农业为依托。全面把握健康农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有利于大力推进中国健康农业体系的构建,切实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有利于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农业自古有之,农业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时期。在这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并未形成“健康农业”的意识,即对农业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提高和促进人类健康的高度。20世纪以来,科技水平的提高使农业的产量得以大幅度增加,人们看到了科技力量对农业生产的好处,却忽视了科技力量对生产环境的破坏,其中包括大量地使用化学药剂造成土壤破坏等。自然环境的破坏使得农业发展受阻,也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不难发现,从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养生农业到健康农业的发展与完善并非偶然,必有其产生的深刻原因,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健康农业发展的呼唤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了农业经营结构改革和农业生产结构改革,尤其是农业生产结构改革包含了对农产品的优质化、安全化、生产的可持续性的要求。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包括以下四个内容:一是树立大粮食和大国土观念;二是促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料等种植结构协调发展;三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四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3]。要完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必须把健康农业放在首要的地位。在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的情况下,2004至2015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却出现了12年连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大量地使用化肥、农药和添加剂,使得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添加剂等,使农产品存在有害物质的残留,在生产过程中还污染了土壤,使土壤的肥力、有机质等含量日益下降。而健康农业是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生产出的产品无公害的一种生产方式,更是一种新的农业发展类型。健康农业能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能够增加健康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满足人们对健康农产品的需求,从而有效促进农业生产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
2.经济社会发展对健康农业发展的需求
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经历了狩猎与采集经济时代、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目前正处于信息经济时代。不同的经济时代诞生出不同的农业发展理论。例如,农业经济时代诞生了农业区位理论、农业“三才”理论等,工业经济时代诞生了二元经济理论、改造传统农业理论、农业生态理论、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等,信息经济时代提出了可持续农业理论、循环农业发展理论等[5]。从现代经济发展的水平来看,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人们不再担心温饱问题,转而更加关心农产品健康,希望过上健康的生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强烈并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满足。市场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促使农业发展出现了新的转型。例如,有机绿色蔬菜等有机食品的生产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健康农产品的需求。与此同时,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也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毒大米”“毒豆芽”“毒生姜”“毒黄瓜”“瘦肉精”“苏丹红”等事件不断报道出来,引起了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恐慌,人们迫切地寻找健康农产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农产品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健康农业的发展,而健康农业的发展也越来越成为健康农产品的保证,成为满足人们市场需求的保障。
3.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对健康农业发展的保障
从现有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发展趋势看,任何一种理论的创新,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健康农业是在生物学的相关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和进步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农业生产率同农业化学和农业机械的发展水平休戚相关,农业生产率随着农业化学和农业机械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农业科技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农业生产成果的数量与质量。采用先进的农业科技可以把贫瘠的土地变成肥沃的土地,也可以大大缩短牲畜的生长周期满足人们的需要。先进的农业科技可以推动农业生产率显著提高,通过先进的耕作技术、优良的品种技术等变革,使农业生产率获得显著增长。现代农业的发展,从耕种到收割,大量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例如,机械的运用、化学技术的使用。然而,大量使用化肥,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引发了人们对农业的深度思考。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开始减少对土地、水的破坏,合理利用土地、水等生产要素,逐渐产生了对健康农业的追求,出现了健康农业的生产方式。例如,作为健康农业的一种生产方式,有机蔬菜的种植形成了配套的栽植技术,即利用培育壮苗、嫁接换根、地膜覆盖、合理密植和植株调整等技术,充分利用光、热等条件,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的环境,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走健康农业发展之路。此外,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推动,农业技术不断取得进步,农业发展逐步向健康农业转型。因此,科技进步也是健康农业产生的重要条件。
1.品牌效应。健康农业可以作为一种农业的品牌,通过对健康农业进行品牌设计,并且在健康农业品牌经营中,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志,采取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品牌经营方式,使健康农业真正成为一种值得信任的品牌。
2.企业效应。健康农业可以作为企业的发展规划,目的是促进企业朝着健康农业的状态发展。企业可以根据健康农业的战略定位进行相关的人事规划和人员配置,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以健康农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
3.市场效应。市场通常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人们在市场发展中需要得到更好的产品,而健康农业符合人们的预期目标和设想。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饮食健康,希望购买纯天然、无污染的健康农产品。因此,大力开发健康农业、生产健康农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势在必行。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国外市场将对我国健康农产品产生浓厚的兴趣,许多外商都会进口我国的健康农产品。目前我国健康农产品出口较少。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健康农产品输出将出现供不应求的新局面。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迫切希望农业能够向健康农业转型发展。健康农业的提出无疑符合人们的迫切需要。健康农业的发展必然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健康农业的推行使得人们只对那些健康农产品进行追捧,而对不健康农产品坚决抵制,使不健康农产品无法在市场上立足,被迫退出流通市场。农业生产者则会在全社会倡导健康农业的压力下,及时调整生产方向,进行健康农业生产,确保自身不被市场淘汰。销售者则会对生产者进行多方考察,只销售健康农产品,拒绝销售有害农产品,使消费者接触不到或者尽可能少接触有害农产品。当全社会普遍形成一种健康农业、健康农产品的意识时,这种意识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舆论,甚至慢慢变成全社会的一种文化,对每个人的生活产生导向作用。
1.生态环境价值。发展健康农业有利于人们对环境资源内在价值的认同,促使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自觉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保证农业生产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发展健康农业有利于人们树立“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利于实现土地、水等生产要素从资源到资本的价值转化。发展健康农业有利于人们牢牢把握住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安全观,优化农业生产关系,净化农产品生产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产品生产过程,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生态文明价值。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保护美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价值观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生态环境危机实质上就是文化和价值观的危机。农业是与自然联系最为紧密的生态产业,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危机源于人们不合理的农业发展价值观和不科学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滥用化肥、农药、兽药、农膜等已严重阻碍着农业可持续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农业发展模式不可避免地遇到瓶颈。健康农业发展对于生态文明价值的形成和影响必将十分深远。只有树立正确的农业发展价值观和科学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只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健康农业发展之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扎实推进。
学术界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绿色发展、农业的科技化等研究较早,但对什么是健康农业,怎样发展健康农业的研究很少。健康农业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健康农业鼓励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业生产理念、生产体系、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生产功能等不断进行创新。健康农业不仅仅是人们生产的一种活动,还是可以提供安全、放心、营养、健康的农产品和休闲、旅游、观光、体验、康健、养生等服务的多元化综合性新型产业。传统农业属于粗放型农业,存在附加值低、农民收入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传统农业的生产者势单力薄,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力。健康农业将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研发者等多元主体协同起来,建立起创新型的健康农业长效发展机制,有利于实现多元主体利益的最大化。此外,对于健康农业技术创新而言,健康农业拒绝使用有害化学药剂,要求控制病虫害,进行有机种植、养殖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因此,发展健康农业能够产生一系列创新效应。
完善健康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在健康农业生产前期,政府应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例如,加强农民选育种子、选择土壤、栽培幼苗等技能的培训。要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要鼓励大学生去农村创业、就业,吸引大中专农业院校培养的农业人才,造就新型的职业农民队伍。加大人才培养经费支持力度,可以在农村选拔一些年轻人去农业高等院校进行短期进修,进修费用由国家补贴。形成一支专职、兼职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人才队伍,大力培育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人才[5],为健康农业发展提供专业化、职业化的智力支持和服务。
政府要提高对健康农业生产资金、技术的支持。一是需要给予健康农业生产大量的资金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健康农业生产的补贴,扩大融资渠道,政府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的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二是要加大科研投入,增强科研力量攻克技术难关。例如,土壤的肥力是有限的,长期的耕种造成对土壤的掠夺,使得耕地的土质变差,甚至出现恶化。这就需要研究新的土地改良技术,提高土壤肥力。三是高度重视种子的研发。种子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只有提高种子选育技术,培育出优质的种子,才能更有保障地生产出健康农产品。四是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骨干企业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健康农业的生产方式,让健康农业生产的顾问定期实地指导,在生产前期就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健康农业管理咨询和生产技术服务。
加强对健康农业施肥技术的研发。提高肥料的开发技术、肥料无害化处理技术和肥料的使用技术。健康农业要求选择有机肥料,包括动物的粪便、草木灰、矿物质肥料或者采用微生物进行分解的肥料,对肥料采用无害化处理。要科学使用肥料,可以通过电脑技术监测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对肥料进行评估,然后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保证每一点肥料都不浪费。要注意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病虫草害的危害。一是加强对病害的防治,通过使用特殊的化学药剂来提高农作物抵抗病害的能力。二是加强对虫害的防治,采用生物方法——引进天敌,或者进行视觉性和物理性的杀虫,即通过使用性诱剂将虫诱捕到捕虫设施中,而不是使用大量的农药来杀虫。对于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杂草要给予控制,可以采用机械进行除草,而不能使用除草剂等进行除草。
建立健康农业生产后期的农产品网络销售系统。利用好网络系统,实现集管理、技术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健康农业产销网络,促进健康农产品产销网络建设,促进农产品运输、加工、销售的市场延伸网络建设,打造完善的一体化健康农业产销体系。引进CAS(优良农产品证明标章)验证制度,确保验证农产品的质量及标章的可信度。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验,推广CAS优良农产品证明标章,建立CAS优质农产品品牌形象。对检验合格的健康农产品盖检验合格公章,人们购买农产品时,可以通过看是否有检验合格公章来确认该农产品是否为健康农产品。还可以借鉴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对出口水产品建立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等质量保证体系来加强和完善我国健康农业生产后期的监管体系。
在健康农业生产后期的监督体系中,健康农业管理者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对健康农业管理者实施绩效评定。国家对健康农业产销的法律、法规体系尚待建立和完善,管理健康农业的方法也有待改善,既要借鉴发达国家对健康农业的管理经验,又要符合我国现有的健康农业发展水平。例如,实现产销对接,要建立好信用体系,包括:建立失信惩戒制度,主要是增加生产有害农产品的成本;建立生产者失信档案,对其以后贷款、工作等都将产生负面影响。该体系可以把生产者和消费者有机联合在一起。生产者能够获益,消费者也能获益,双方共赢,即生产者按要求从事健康农业生产,虽然生产成本花费较高,但由于获得国家补贴,以及销售农产品所获的利润,还是能获益颇多,而消费者能够购买健康农产品,有利于身体健康。建立健康农产品诚信制度,减少生产者与消费者相互之间的交易成本。此外,在供需双方信任的基础上,采用“订单农业”的生产模式,通过统一生产健康农产品、统一服务技术、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收购等一系列举措,引导生产者进行健康农业生产,实现健康农业发展之路。在健康农产品集群式生产基地周围设立健康农产品加工基地,减少健康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害,提高健康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让健康农产品得到及时消费。及时加工最优质、最新鲜的健康农产品,也可以有效保障健康农产品品质,提高健康农产品的市场份额。推广健康农产品产销履历,可以帮助消费者明晰健康农产品的来源、健康农产品的生长情况及生长环境、健康农产品的施肥配方、除治病虫害、运输过程等情况,使消费者可以很好地追溯健康农产品落地日期、运输日期、装载日期、采摘收割日期等,从而实现健康农产品信息透明化。
[1]牢固树立切实落实安全发展理念 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N].人民日报,2015-05-31(1).
[2]何 琼,杨敏丽.基于国外循环农业理念对发展中国特色生态农业经济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7(2):21-25+36.
[3]孔祥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与政策建议[J].改革,2016(2):104-115.
[4]邓心安,王世杰,曾海燕.农业易相发展理论的缘起及其时代意蕴[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9):88-93+99.
[5]肖湘雄.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的思考[J].桂海论丛,2017(1):53-58.
D035.29
A
1004-1494(2017)05-0021-05
2017-07-10
湖南省社科规划办项目《县乡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能力建设研究》(16YBA342)、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开放平台项目《湖南省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评估与规划研究》(17K096)阶段性成果。
肖湘雄,男,管理学博士,公共管理学博士后,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健康农业发展战略与政策。
责任编辑 莫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