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庭宇
(西华大学,四川 成都 610039)
刍议红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性
□欧庭宇
(西华大学,四川 成都 610039)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96年的峥嵘岁月里谱写的豪情万丈之精神史诗,也是中国近代史和世界工人阶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精神财富。无论作为精神脊梁的红色精神还是作为精神支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是后者的力量源泉,后者是前者的升华创新,二者均归属于绵延不绝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力量。因此,红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共同根源、共同实质、共同目标。
红色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
红色精神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积累的精神财富,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翻开中共党史,不难发现红色精神可以追溯到最早的1919年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题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激励了广大仁人志士投身到中华民族的救亡之路,充分展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时代进步精神。与其说红色精神是先进分子的上下求索、忧国忧民而换来的财富,不如说是在96年的峥嵘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留下的可歌可泣的红色之歌。譬如,“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长征精神,“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西柏坡精神,“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航天精神。可以说,红色精神是中华儿女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它所蕴含的内涵、价值、本质和意义,鲜明地展现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力量,始终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特殊性和人类文明精神的普遍性的统一。在现阶段,深入分析红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多个维度逻辑关系具有重要价值,不仅有助于我们当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进而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从精神源头来讲,红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的根源归属于中华民族精神,都是进一步继承与发扬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民族气节、道德品质、民族习惯的“衍生品”。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于中华儿女长期多民族生活聚居和团结协作的爱国主义实践,既是各民族生活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的文化浓缩,又是绝大多数炎黄子孙普遍认同的正向价值、先进思维、高尚道德、伟大气度的总和。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精神纽带、强大支撑及力量之源。红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红色精神“见证了中国革命胜利、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兴旺发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真实反映”[2]。中华民族取得今天的辉煌离不开催人奋进的智慧力量,他们始终把握“红色史脉”、烙刻红色记忆”,不断汲取红色精神所蕴含的丰富政治营养。中华民族对未来美好世界充满憧憬和追求,始终没有忘记红色精神的丰富内涵:“忠诚于党的宗旨、信仰与组织”的井冈山精神;“艰苦创业、爱党爱军、开拓奋进、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听党指挥,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为民奋斗”的八一精神。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因延续,既延续华夏祖先遗留的优秀传统文化血脉,又突显着不断发展的革命奋战、建设发展、改革创新的文化特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既融合与发展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内核,又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意识形态指标。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战略目标,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评价标准,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个人价值原则,从不同价值层面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自信。同时,它又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的融合体,“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3]从历史根源来说,它们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成分,是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宝贵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而成的结晶。进一步地说,它们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人类解放过程中开展科学社会主义运动、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完善和健全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表达,是见证中华民族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征程的历史丰碑。
从精神内核来讲,红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本质体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过程。”[4]红色精神产生于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留下了宝贵的“三大作风”“三大法宝”等精神财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精神口粮”,这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动力。可以说,红色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红色精神开辟了新道路,开创了新境界。
红色精神具有内涵丰富、历久弥新等特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提炼和升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不竭源泉和文化根基。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既是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又是党对社会主义的执着信念,还是党对全国各族人民的深厚情感。追忆红色革命和红色文化,不断用红色精神恪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原则,激发中华民族奋发图强,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主题提供了更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撑。推进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离不开坚定信念、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红色精神,因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更不是社会主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需要在把红色精神内化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精神支柱的同时,也必须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5]
“三个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既是新时期新阶段运用革命理论、发扬红色精神的新理解和新表达,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需要的、最根本的价值导向的集中概括。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6]它作为“国家、社会与公民”的价值指向,具体表现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开创“国家独立、民族解放”革命愿望的新境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当代中国延续“敢闯敢干、团结统一”等革命目标的新追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人民对“英勇不屈、爱国爱民”等红色精神的新认同。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总结中国共产党长期坚定理想信念,追求为民谋福利的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而产生,倘若缺少了红色精神,必然会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空泛化。
从价值目标来讲,红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导向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近代历史以来中国人民最完整的梦想表达。培育和践行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就意味着弘扬红色精神,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不懈努力、勇往直前提供了精神源泉,进而促进国家振兴、民族复兴等宏伟目标的实现。
红色精神本质上是实现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思想武器。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历史的发展必然是使越来越多的人获得解放和幸福,这是生产力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之所以取得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就是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以实事求是这一“活的灵魂”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党的十八大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7],这也是红色精神最直接、最集中的凝炼体现。可以说,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与改革过程中传承下来的重要遗产,自强不息、矢志不渝、英雄主义和勇于奉献等红色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可以说,红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紧密相关。前者是后者的源泉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和发展,二者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与红色精神相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价值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最直接的助推力和支撑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与红色精神同样产生了一种鼓舞人心、凝聚人心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是新时代的精神价值标准,离不开依靠群众、忠诚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离不开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勇于奋斗精神。由此可见,红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总之,红色精神展现共产党人面对考验与挑战的博大胸怀与精神境界,是每个党员和每个公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资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8]红色精神不仅没有过时和无用,而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共同根源、共同实质、共同目标。倘若丢失红色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犹如“遗弃的孤儿”,成为一句空话。同样,唯有把红色精神融入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方能使广大党员不断继承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升华思想境界、完善思想品格,进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实现。
[1]习近平在视察南京机关时强调: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N].人民日报,2014-12-16(1).
[2]欧庭宇.四川红色资源在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应用[J].决策与信息,2016(9):81.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9.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102.
[5]南方日报评论员.党的新闻舆论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N].南方日报,2016-02-23(F02)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578.
[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2:9.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5.
B821
A
1004-1494(2017)05-0048-03
2017-07-07
欧庭宇,男,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责任编辑 陆 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