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浙江”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2017-01-26 16:51张蕾沈满洪李植斌
浙江经济 2017年17期
关键词:环境质量经济带浙江

□张蕾 沈满洪 李植斌

“美丽浙江”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张蕾 沈满洪 李植斌

“美丽浙江”建设的目标生动而具体,鲜明地阐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是对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一体化的具体表现,更是“美丽中国”在浙江的具体实践。浙江省具有“美丽浙江”建设的思想优势和制度优势、经济优势、实践优势等诸多优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美丽浙江。当下,浙江正迎来建设“美丽浙江”的大好机遇:

国家推动:“五位一体”和“一带一路”顶层设计推动美丽浙江建设。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国家的顶层设计下,国务院依次颁布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大气十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水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5)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推动在空气、水质、土壤等生态领域的改善。国家“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推动美丽浙江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G20杭州峰会向世界全方位展示了浙江,把浙江带到了国际化新高度。以“一带一路”统领新一轮对外开放,加快城市国际化,在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建设中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和绿色贸易。同时,在国家主体功能区的战略规划下,强化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发展,构建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和美丽经济的良性发展。这为美丽浙江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区域联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及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联动美丽浙江建设。长江经济带是一条以长江为纽带的中国经济核心地带,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轴,事关整个中国的经济命脉;同时,长江流域经济带也是一条以长江为纽带的关键生态带,是中国的生态中心轴,事关中国南北的分界,事关半个中国的生态安全。而长三角地区作为长江流域经济带的核心区,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长三角经济区在深化区域合作,联动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环境保护一体化建设,必将成为全国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示范区。在区域交通高速化、网络化,可达性水平全面提升的交通一体化下,美丽浙江的建设成果将更为快速和便捷地扩散和推广。

在把握好机遇的同时,也要正视“美丽浙江”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区域经济的过度竞争导致“稳增长”的挑战。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可概括为养好“两只鸟”(习近平,2006):一个是“凤凰涅槃”,另一个是“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是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摆脱对粗放型增长的依赖,建设科技强省和品牌大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和企业的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腾笼换鸟”是拿出勇闯天下的气概,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积极参与全国的区域合作和交流,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起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这是习总书记对浙江经济发展困境给的出路,更是对全国遭遇“成长中烦恼”的地区开出的一道良方。美丽浙江建设需要地方政府在激烈竞争中顶住稳增长的压力,做好短期与长期利益的决择,勇于接受挑战,塑造美丽浙江。

民众生态需求增长速度超过环境质量改善速度的挑战。由于环境污染存在累积效应,环境质量的优劣不是取决于当年废弃物排放的“流量”,而是取决于历年累积在环境中的污染物“存量”。而且由于水环境容量、大气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即使某些环境指标已经好转,政府的环境质量供给与居民的环境质量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十分尖锐。如何提高环境质量改善速度,更好更快地满足民众生态需求的增长,是美丽浙江建设中的挑战。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健全完善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本研究获浙江省社科规划“省‘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专项课题(14QQGH10Z)、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LQ14G03002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YJC630174)和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6C35006)的资助。

作者:张蕾,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沈满洪,宁波大学校长,教授;李植斌,浙江理工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环境质量经济带浙江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北京地铁环境质量问题调查与对策分析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湘乡市:努力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