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

2017-01-26 16:51温州市政协
浙江经济 2017年17期
关键词:温州企业

□温州市政协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

□温州市政协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温州需加快推进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提升产业平台承载能力、加快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产业转型提升、加快促进高端要素集聚、深入推进企业“降本减负”和简政放权改革

近年来,温州大力推进工业强市建设,加快传统制造业提升发展,工业经济呈现“筑底企稳、稳中趋好”的态势。去年以来,温州以传统制造业为突破口,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抓好“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深化用地、融资、人才、创新等资源要素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提高工业发展质量效益,取得了初步成效。尽管如此,长期以来积累的素质性、结构性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要素资源错配现象仍然严重,实体经济发展面临新老动力“青黄不接”的问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为进一步发挥政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主导作用,围绕“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针对企业规模小、产业平台弱、创新建设慢、产业层次低、高端要素缺、企业负担重、审批效率低等7个方面,梳理汇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若干建议。

加快推进企业做大做强

着力推进龙头企业上市。目前企业反映在上市过程中,面临着补缴税费、五险一金、产权变更等高额费用,各地上市扶持政策均以财政资金补助为主,不仅对地方财政造成了较大负担,也难以弥补企业上市支出成本。建议要改变以往单纯以财政奖励资金为主的扶持政策,通过组建企业上市风险共担基金,依法合规处置税务、产权变更等遗留问题,对接引进专业辅导机构等途径,降低企业上市风险,促进企业上市流程提速提效。同时,针对企业上市过程中涉及的股权变更、不动产登记等审批手续,建议以“十百千”助企服务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挂钩联系助企服务员作用,特别是要发挥财政金融专业协调服务组的作用,为拟上市企业提供代办服务,减少企业上市中不必要的流程和费用。

着力推进中小企业优化提升。完善中小微企业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小升规”和“隐形冠军”企业培育,促进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针对当前温州部分中小企业资源占用高、产出效益低问题,建议要建立完善企业综合评价机制,科学合理设置亩均税费、电产比等评价指标,制定实施差别化电价、水价、地价、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等政策,引导要素资源向优质企业倾斜,倒逼中小企业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升产出水平。

着力推进风险企业市场出清。当前温州企业“两链”资金风险总体平稳,但部分地区还存在区域性、行业性风险。建议充分借鉴杭州等地经验,推进应急转贷金市场化、“僵尸”企业安置引导基金等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快企业“两链”风险化解。改革目前政府应急转贷金运作模式,成立“企业转贷引导基金”,市财政只需拿出少量的引导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按1∶3比例放大,对转贷金使用利息进行限制,发展规范的市场化转贷业务,各级政府不再深度介入,支持民间融资中介机构作为转贷业务的主体。同时,建立企业整合重组基金,吸引基金管理机构、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引导龙头开展并购重组,引导“僵尸企业”通过司法渠道破产退出市场。

加快提升产业平台承载能力

强化产业大平台配套设施建设。针对当前温州部分省级以上产业平台配套设施滞后、产城融合发展不足的问题,建议要完善产业平台配套设施,各县(市、区)建设的人才公寓、人才保障性住房要切块分配到产业平台,并通过名校、重点医院集团化办学办医模式,强化产业平台教育、医疗配套服务。

推进小微园建设提速提质。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集聚项目、高效能管理服务”的要求,加快推进小微园建设。针对当前温州小微园和搬迁改造企业之间存在的供需矛盾,建议各地要预留一定比例的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小微园建设,特别是部分“大拆大整”后原址建设的小微园,只需补齐部分边角地用地指标即可整体开发,指标占用少、见效快。围绕温州传统制造业,布局一批产业链条上不可或缺的“关键配套产业园(或产业空间)”,促进全产业链式发展。建议各地政府自建自持一批高标准的小微园,优先安排一批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入园发展。同时,制定小微园物业管理的专项支持政策,提升小微园管理服务水平。

加快企业创新体系建设

加快企业研发平台建设。针对当前温州创新要素资源集聚不足的问题,特别是鞋服等时尚产业缺少高端设计人才的实际情况,建议要加快建立与温州产业体系相匹配的研发平台创建模式。一方面积极支持企业在本地创建重点企业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另一方面鼓励企业采用“研发在外地,应用在本地”模式建立“飞地型”研发基地。鼓励温州企业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创新高地,设立研发中心、工业设计基地、创新孵化器、创新工场,把外地创新资源与温州企业对接,形成“市外研发基地研发—创新资源科技城孵化育成—温州本地放大—温州企业承接制造”的开放创新链和合作网。

加大企业品牌培育力度。目前国家正在推进工业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建议要加快引进企业品牌策划推广服务平台,加大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支持力度。建立科学完善的品牌培育和管理标准体系,发挥现有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作用,强化政策支持,建设一批区域性、行业性集品牌策划、咨询、评估、孵化、推广和人才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提升

加大新兴产业招引力度。充分发挥汽车零部件、电气传感器等优势,聚焦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电子信息等信息产业,结合温商回归和外企、央企、上市企业对接,通过产业链招商,对接引进一批对传统制造业具有提升作用的重大新兴产业项目。充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作用,围绕智能制造、重大项目招引、科技风险补偿等重点领域,加快组建一批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子基金,积极引入专业基金管理公司负责运营,引导金融、社会资金投向智能制造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重大项目引进提供全方位支持。

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提升。围绕“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传统制造业中的应用,大力推进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实施制造业企业上云计划,推动企业发展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性制造。积极谋划实施一批“机器换人”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成一批示范性的智能化生产线和行业标杆企业。建议充分借鉴宁波、杭州等地建立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的做法,组建智能制造研究院或产业技术联盟,积极对接ABB、库卡等国外知名品牌的工业机器人公司,争取来温设立分支机构,为温州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产业发展及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提供平台支撑。

深入推进“四无”整治。当前温州建成小微园入园企业已经接近饱和,厂房租金大幅上升,部分优质小微由于缺乏安置厂房,可能外迁或停产。建议要疏导并举、扶优汰劣、把握节奏,有序推进“四无”企业整治。对安全隐患大、环境污染重的“四无”企业,要依法依规予以整治到位,促进市场出清。对于部分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但缺乏发展空间的小微企业,要积极予以安置,优先引导这批企业入园。

加快促进高端要素集聚

加大制造业人才培育引进力度。针对当前温州制造业企业高端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留住难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人才落户、子女就学、医疗社保等政策。如建立完善人才名额企业自主分配制度,根据企业税收、亩产、科技等贡献情况,给予符合条件的企业一定优惠政策名额,由企业自主对人才进行认定并分配,而不是政府根据自己的标准具体分配到人。同时,建立完善“工匠”评选制度,加快推进本地大专院校教育制度改革,调整现有办学思路,合理设置课程,强化校企合作,培育适应一线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推进工业供地方式改革创新。针对当前温州产业平台和小微园建设中存在的用地指标不足问题,在继续探索推进“弹性年期”“先租后让”等新型工业供地方式的基础上,加快拆后土地利用,清理形成一批工业净地。建立低效企业退出机制,结合企业综合评价,按照亩均税费等指标,每年梳理排摸一批低效企业和多年无进展的“僵尸项目”名单,通过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责令限期整改并收取保证金、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安排节能限电、协议置换和收购储备等多种举措,促使低效企业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推进土地要素合法合理流动和节约集约利用。

深化产融对接服务。要鼓励银行根据温州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针对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重点项目,开发信贷新品种,通过监控互联网企业交易流水、应收账款、存货等信息,为企业提供授信。建立企业综合评价结果与金融机构信贷相关信息实时共享机制,完善落实差别化信贷机制,对传统制造业优质企业在信用评级、贷款准入、贷款授信和利率优惠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深入推进企业“降本减负”

针对当前企业生产经营中用工、土地、融资等要素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建议要在细化落实“降本减负”系列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税费清理力度、取消不合理收费、完善动态收费机制,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在税费清理方面,要加强对涉企收费排查清理力度,提高监管效率,避免多头收费;在不合理收费方面,要针对电力等垄断性行业的不合理收费开展专项清理,减轻企业资源要素成本;在动态收费机制方面,要加快建立动态调整收费机制,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改革

针对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体制性障碍,建议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打通制度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营造实体经济发展的最优化环境。要加大窗口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强化窗口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消除“数据孤岛”现象,利用信息代替“人跑”,以数据共享促进流程优化、业务协同。

猜你喜欢
温州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