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尚之
2013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宏伟构想,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响应。四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全面展开,文明互学互鉴不断加深,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各国民心相通。出版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推动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经贸合作之路,更是一条文明交流互鉴之路。离开文化交流,“一带一路”文明之路建设就会行之不远,民心相通就会失去人文基础。
近年来,中国与沿线各国出版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有效推动了中国与沿线各国出版业共同发展,为建设“一带一路”贡献出版人独特的智慧与力量。
版权贸易日趋活跃。自2014年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版权贸易量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幅20%,占中国版权贸易总量比例由2014年的5%提高到2016年的15%。据初步统计,2016年中国与沿线各国版权贸易总量近5000种,比2014年增加2300种。同时,版权贸易内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反映各国当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进步的图书成为版权贸易的主体。此外,版权贸易区域、语种结构不断优化,在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保持版权贸易密切往来的基础上,与阿拉伯、中东欧国家版贸数量规模、内容质量不断提升。
政府间互译项目进展顺利。通过图书互译计划和相关文化协议,推动相互翻译对方国家经典著作的出版。中国与沿线29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政府间互译协议。其中,中俄经典与现代作品互译出版项目已推出经典图书57种;中阿典籍互译出版项目完成29种图书的翻译出版。实践证明,由政府间签订并组织实施经典互译项目,是推动出版合作、文化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互学互鉴。
国际书展作用更加重要。目前,中国出版每年参加沿线国家国际书展或举办图书展销周等40多个。中国主宾国活动作为国际出版交流的品牌活动,已在斯里兰卡、印度、罗马尼亚、阿联酋等沿线7个国家书展上成功举办。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已成为中国出版与世界出版、世界各国出版之间交流合作的大舞台,沿线国家参展数量累计超过40个,沿线国家参展出版机构累计300多家。本届图博会成功举办了伊朗主宾国活动。此前,沙特、阿联酋、中东欧16国先后担任主宾国。
合作出版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出版机构联合开发选题、合作翻译出版图书,逐渐成为新趋势,成为继版权贸易之后推动出版交流的主渠道。目前,中国实施的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等项目,向沿线各国出版机构开放,吸纳50多家沿线国家出版机构,主动与中国出版机构合作翻译出版图书300多种。同时,中国图书走出去基础书目库首批入库图书200种,通过集中推介,引起沿线国家出版机构的浓厚兴趣。
人员交流更加频繁。近几年,中国与沿线各国把加强高层人员互访、出版界人士往来作为深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出版机构、行业协会每年有近百个代表团访问沿线国家,与各国出版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商谈图书合作出版、课题研究等,探索合作新模式。33位沿线国家的汉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作家先后获得了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受中国政府邀请,来华参加颁奖仪式及系列出版交流活动。阿拉伯出版商协会主席率领13个阿拉伯国家的出版商协会主席,以及中东欧16国10位部级官员率69家出版机构200多人参展图博会,与中国出版机构举办系列出版交流活动。
出版机构合作更加深入。目前,中国与沿线各国出版机构在资本合作、技术合作、渠道合作等方面不断加强,取得优异成绩。在资本合作方面,中国出版机构在俄罗斯、波兰、土耳其等国家新成立出版分支机构20家。在技术合作方面,中国出版机构与沿线各国出版机构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合作更加广泛,共同开发了相关的数字图书传播平台。在市场合作方面,中国与沿线各国共同开发出版发行市场,中国书架已在沿线国家落地4家,尼山书屋海外落地25家。
中国与沿线国家出版合作丰硕的成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民情民意,具有广阔前景。2017年5月,中国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深刻阐述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描绘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未来发展蓝图,为推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出版合作指明了方向。
当前,中国出版业的繁荣发展为“一带一路”出版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和空间。2016年,中国新闻出版产业营业收入超过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中国图书出版业持续增长,结构优化,效益提升。2016年图书出版50万种,其中再版图书23.8万种,比上年增长10%,图书利润比上年增长7%。此外,数字出版营业收入5700亿元,比上年增长29.9%,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我们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积极谋划和推动沿线各国出版业的交流与合作。
建立合作长效机制。“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宏大长期的事业,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出版合作,也需要各国出版业共同努力、久久为功。当前,我们要着力加强合作顶层设计,注重沟通协调,对接各国出版业发展实际和趋势,建立合作长效机制。其中,加强政府及行业间合作是关键。各国相关政府部门和出版行业协会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引导,搭建合作平台,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推动各国出版机构积极参与,深化合作。
提升合作内容质量。民心相通是互联互通的基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各国读者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阅读习惯。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出版合作的出发点要立足于促进沿线各国人文相通,带动民心相通,满足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为此,我们要着重推出一批深入阐释、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读物,出版一批反映沿线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文历史、文学艺术、语言教育、自然地理方面的精品图书。同时,要积极克服语言翻译方面的困难,培育翻译专业人才,提升出版物的翻译质量。
拓展合作渠道平台。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出版合作的快速发展,开拓领域宽广、层次丰富、持续运行的合作渠道至关重要。要鼓励各国出版机构开展版权合作、实物出口等出版对外贸易;发挥好各国重要国际书展平台的作用,扩大出版交流规模;建设一批互利共享的营销渠道,拓展国际营销网络;支持出版机构加大对外投资,推动资本合作。
推动合作项目对接。目前,沿线相关国家正积极开展以推动本国图书对外翻译出版为主的各类项目,如俄罗斯实施“俄国文库”,每年资助国外出版机构翻译出版俄国现当代文学和经典名作。土耳其文化旅游部和罗马尼亚文化院分别实施翻译出版资助项目,支持各国出版机构翻译出版本国作家作品。近年来,中国也在组织实施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中外图书互译计划等。下一步,沿线各国在推进本国组织实施的重点出版项目的同时,更应开放视野,延伸合作链条,推进各类项目有效对接,实现资源有机融合。同时,在政府合作项目的引领下,各国出版行业协会、出版机构之间也要共享资源,做到互通有无和优势互补,使本国出版资源价值最大化。
创新合作方式方法。当今世界正处在信息技术和传播格局深刻变革的时代,出版业面临“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机遇。一方面,我们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快传统出版转型升级,实现出版内容资源的多种呈现,多元传播;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移动阅读、在线教育、知识服务等新兴出版业态。为此,沿线各国出版机构应加强创新协作,借鉴新技术应用成果,分享出版融合发展经验,在内容资源合作开发利用、数字出版技术研发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共同开创“一带一路”出版合作的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