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暴力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与对策

2017-01-25 07:13苏道敬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亚文化暴力犯罪

苏道敬

(河南检察职业学院 侦查系,河南 郑州 451191)

浅析网络暴力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与对策

苏道敬

(河南检察职业学院 侦查系,河南 郑州 451191)

近年来,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人类已全面进入网络时代。但是网络环境复杂,网络暴力频发,由此引发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网络暴力亚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如何改善网络环境,如何引导、规范青少年上网对于减少青少年犯罪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暴力亚文化;青少年犯罪;影响;对策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手机、电脑的普及,人类进入了高科技信息时代。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以往的学习、工作模式,也给青少年的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模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12月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网民已达2.77亿,占全国青少年总数的79.5%,其中16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约1亿至1.2亿,6岁以下的小网民占比也达到了3.3%,上网年龄低龄化明显。丰富的网络资源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中同时存在大量的不良信息,对于认知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影响很大。特别是近年来网络暴力频发,网络暴力亚文化在网上日益流行,其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网络暴力与网络暴力亚文化

(一)网络暴力

对于什么是网络暴力,目前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概念。但大家普遍认为网络暴力是建立在网络的虚拟性之上,施暴人以道德的名义使得受害人最终得到现实中的惩罚。《人民日报》曾指出,网络暴力有借道德名义恶意裁判、通过网络暴力进行语言群攻、使受害人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威胁等三个特点。通过研究分析,笔者认为网络暴力是指网络环境下,人们借助互联网平台,以语言攻击、散布传播个人隐私或者煽动暴力行为等形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网络暴力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虚拟性,发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而非真实的现实世界;二是过度性,利用网络发布的言论超出正常合理的范围;三是盲从性,很多人所作出的行为是在无意识状态下的盲从。这些网络暴力不仅在网络中侵害受害人的合法权利,更会给人们带来现实中的伤害。

(二)网络暴力亚文化

亚文化是同主流文化相对的概念,正如张筱薇教授所言,“亚文化指的是一种从属于社会主导文化的、次级的或者低等的文化”。网络暴力亚文化是指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功能,在网络中传播消极的或者具有反社会倾向的文化。网络暴力亚文化常以文字、视频或者游戏的形式存在,要么有侮辱性、低俗的语言,要么具有打架斗殴甚至凶杀的镜头,特别是一些网络游戏,其中充斥着武力打斗的痕迹。

二、网络暴力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一)扭曲青少年的价值取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正处在价值培养期,如果长期接触网络暴力亚文化,价值取向就会与主流文化的人文主义、与人为善等价值理念相背离,青少年在对各类信息进行选择吸收时,就会向暴力文化方向倾斜,埋下暴力犯罪的隐患。再加上一些媒体一味追求关注度,片面报道社会阴暗面,青少年在网络中过多地接触社会的消极面,极易影响他们的价值观,特别是当自身发生和网络相似的事件时或者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就可能会效仿网络暴力行为,以暴力行为解决生活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本来青少年就处于年轻气盛、容易冲动的年龄,再受到网络暴力亚文化的影响,极有可能将内心的不良情绪通过暴力形式发泄出来。

(二)提供暴力犯罪模板

当前许多网络游戏和影视剧中充斥着大量的暴力画面。一些网络游戏中刻意宣扬恐怖、暗杀、黑社会等行为。这些对暴力犯罪的详细描述无形为青少年提供了犯罪模板。这些暴力文化不仅会扭曲青少年的价值取向,而且传播了犯罪技巧,为青少年实施暴力犯罪提供多样的参考形式和犯罪技巧。

(三)引发从众心理

在网络中有时会形成一些“主流观点”或行为,如果某些观点与之相左,就会受到攻击。青少年为了在网络中找到“组织”和归属感,往往会放弃自己原有的观点,附和网络中的“主流观点”。青少年受这些亚文化思想的影响和控制,慢慢失去自我。青少年原有的健康文化被网络暴力亚文化所取代,慢慢接受网络暴力亚文化的影响。青少年接触网络越多,越容易受到网络暴力亚文化的侵蚀,混淆网络与现实,不自觉地在现实社会中实施网络中学到的暴力行为,从而引发犯罪。

(四)诱发新型犯罪

开放的网络使任何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发布信息,这使得信息的传播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一方面为青少年接触新事物、学习新知识创造了平台,另一方面也使青少年接触到更多的犯罪暴力亚文化。网络暴力亚文化不仅加剧了传统的青少年犯罪,而且诱发了大量新型犯罪,即犯罪分子以互联网或者网络资产为犯罪客体,利用网络空间,借助网络技术和知识实施的犯罪行为。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提高,网络犯罪手段不断翻新,社会危害性愈来愈大。

三、预防网络暴力亚文化对青少年不良影响的对策

当前网络暴力亚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非常严重,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仅仅用删除或者禁止模式治理网络暴力亚文化,已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要想达到好的效果,必须从立法、行政、技术和教育等多方入手,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发力,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上网习惯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以抵御网络不良环境的侵蚀。

(一)构建网络暴力亚文化的监管防御体系

1.完善网络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的法律法规是青少年健康上网的有效保障。目前,我国互联网管理松散,法制不健全,青少年在上网时很容易接触到不良信息,因此,首先要完善互联网相关立法,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另外,应建立分级制度。为了更好地保护青少年,必须尽快完善关于青少年上网的管理措施,使他们不受网络暴力亚文化的危害。建议采用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和分级,不同年龄段的人浏览不同级别的网络资源。同时严惩向网络传播不良信息人员和网络运营商,从根源净化网络环境,这样,青少年既能上网学习有用的知识,又能保护他们不受网络暴力亚文化的侵蚀。

2.加强网络内容监管。青少年受网络暴力亚文化影响引发的犯罪新动向,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重视,纷纷采用不同措施予以治理。许多国家都通过加强网络内容的监管,加强网络建设、净化网络环境。我国应尽快研发出能够为个体家庭使用的技术措施,对家用网络数据予以控制,避免青少年接触不适合年龄的暴力信息。同时鼓励研发机关研发出更多的适合青少年的健康游戏,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内心坚定力,杜绝网络暴力亚文化的侵蚀。

(二)增强青少年心理素质,抵御网络暴力亚文化的侵蚀

1.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对孩子的养育和看护,更重要的是给予孩子最早的教导和培育。从小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阅读习惯,远离电视和网络。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孩子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同时因现在应试教育的影响,青少年学习压力偏大,家长应做好学习与休息娱乐之间的平衡。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生活方式,青少年才能自主抵御网络侵蚀。

2.重视学校教育。青少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青少年能否养成健康的人格,学校教育至关重要。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抓成绩,更应当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一个品德健康的青少年,才能够自觉抵御网络侵蚀,而品德差的人更易受到网络不良文化的侵蚀。同时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邓小平同志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有很多人没有受过普法教育,当面临刑罚时不知所措,这都是不知法、不懂法的原因。因此,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在开展法制教育时,应注意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开展不同的教育形式。

(三)净化社会环境

净化社会环境,这个环境包括网络环境和现实社会环境,只有使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健康干净的社会中,才能有效减少青少年犯罪。为此必须多部门联合,共同参与,积极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并落实到位,加大对网络不良信息的监管力度,遇到情况要依法处理,绝不手软。在治理过程中,除了政府机关的参与,社会参与也必不可少,比如志愿者协会等,要通过各种活动宣传健康向上的优良文化,带领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勇于与社会不良文化做斗争,为青少年做出表率。只有减少和消除社会不良文化,才能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

现在的青少年已离不开网络,一方面是网络科技的发达带来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就是他们的业余闲暇生活过于单调或者闲暇生活已经被网络亚文化所侵蚀。因此要想让青少年摆脱网络,必须有丰富健康的业余生活,这样才能转移青少年关注网络的注意力,减少网络暴力亚文化对他们的影响。

[责任编辑 张彦华]

C913.5

A

1671-6701(2017)01-0057-03

2016-12-10

2016年度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社科联专项调研课题(青少年工作研究)(编号:QSNYJ2016120)阶段性成果

苏道敬(1983— ),女,河南滑县人,本科,河南检察职业学院侦查系讲师。

猜你喜欢
亚文化暴力犯罪
公园里的犯罪
反性别暴力
亚文化视角下青年干部懒政现象危害与治理路径
第二章 暴力原则
亚文化,不可怕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暴力”女
Televisions
环境犯罪的崛起
把脉“腐败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