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教育初探(1956~1966)
——以农业学大寨为个案的历史考察

2017-01-25 07:13王雯雯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大寨榜样精神

王雯雯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8)

榜样教育初探(1956~1966)
——以农业学大寨为个案的历史考察

王雯雯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8)

榜样教育可以产生强大的示范和鼓舞作用。中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各行业均涌现出大量的榜样。在农业领域,山西昔阳大寨全体社员积极投入到农业生产劳动中,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顾全大局的大寨精神,树立起了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党和政府以报纸宣传、文艺作品、参观展览、领导人号召等方式为媒介,通过树立榜样、宣传榜样和学习榜样,对大寨精神进行了深入广泛地宣传学习,使得更多先进集体和先进干部相继出现,有力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开展。不过,由于特定政治环境的影响,这个时期一些“左”的错误也在不断滋长,阻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顺利进行。

榜样教育;农业学大寨;总结评析

榜样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它通过对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组织、单位的行为、做法、思想、成就、精神等进行深入广泛地宣传影响他人,使人们产生发自内心地向榜样学习的动力。作为一个系统的过程,榜样教育包括树立榜样、宣传榜样和学习榜样。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全国上下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并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有力地促进了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寨是积极参与农业生产建设的典型代表,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勇于奉献的大寨精神。大寨精神是该时期榜样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极大调动了人民群众参加生产建设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深入开展。

一、大寨榜样教育的过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寨精神是榜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体现。党和政府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农业学大寨的榜样教育活动。农业学大寨先后经历了树立大寨、宣传大寨和学习大寨的历程。对促进大寨精神传播,调动各行各业生产建设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1.树立榜样。树立榜样,塑造典型,是榜样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榜样教育顺利推进的必要前提,因而,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树立榜样。《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其所宣传和报道的事件蕴含的精神品质,恰恰是党和国家大力提倡的思想方向。追溯《人民日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话语主题,可以了解党和国家在当时阶段的大政方针。《人民日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对山西昔阳大寨进行了长达六年的报道,作为党和国家政治话语体系的传达者,《人民日报》是名副其实的大寨的宣传者和组织者,《人民日报》树立了农业学大寨这个光辉典范,使农业学大寨成为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1961年5月24日,《人民日报》第3版发表了一篇题目为《顶着困难前进——大寨生产大队抗旱春播散记》的文章,文中详细讲述了记者们访问太行山区连续十一年增产的山西省昔阳县大寨人民公社大寨生产大队的事情,将大寨善于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抓紧时机、抢墒播种,边劳动边指挥生产等事迹详细而准确地记录下来,由此开始了连续不断的对于昔阳大寨的宣传和报道。1963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第2版发表了题为《奋发图强 自力更生 以国为怀 顾全大局 大寨大队受灾严重红旗不倒 中共山西省委号召各级党组织学习他们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和高尚风格》的文章,文中讲述了大寨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放弃了国家给他们的救灾物资和贷款,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的领导下,依靠集体力量,用自己的双手不仅医治了灾害所造成的创伤,夺得了较好的收成,而且还积极向国家交售余粮的事迹。1964年1月31日,《人民日报》第6版发表了《赞陈永贵和大寨人的精神》一文,再一次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山西省昔阳县劳动模范、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同志领导大寨生产大队战胜灾害的事迹。1964年9月16日,《人民日报》第1版发表《大寨大队自力更生迅速治好自然灾害的严重创伤 革命精神更加发扬 集体经济更加巩固》一文,大力赞扬“大寨人是不屈的,他们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一年的艰苦劳动,不仅医治了自然灾害创伤,而且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集体经济”[1]。1964年10月1日,《人民日报》第10版发表文章《大寨又一年》,文章详细讲述了大寨社员通过钱自己出,工自己投,工具也自己搞的路径,战胜了自然灾害,展现了大寨自力更生、勤俭创业,努力创办集体经济的可贵精神。《人民日报》的连续报道,使得大寨这个集体榜样逐渐被树立起来,成为全国各地人民群众争相学习的对象。

2.宣传榜样。榜样的宣传是榜样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文艺作品、展览活动和领导人的号召都可以起到宣传榜样的积极作用。因而,在学习大寨精神活动中,党和政府通过文艺作品的创作、典型展览展出、领导视察和接见、国际交流和访问等方式,广泛深入地向群众宣传,起到了良好效果。第一,通过出版书籍、创作文艺作品,进行榜样宣传。一是出版反映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专著,展现大寨人民热爱国家、热爱集体、顾全大局、相互协作的高尚风格。这一时期出版的主要书籍有《大寨之路》《大寨精神大寨人》《大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建设山区的旗帜》《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大寨》《大寨英雄谱》等。二是文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创作了一些宣传大寨的歌曲、快板、电影等作品,这些歌曲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真实地反映了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并传唱。1964年3月10日,《人民日报》第6版发表了一首歌曲《学大寨赶大寨》:“学习大寨呀赶大寨,大寨红旗迎风摆,它是咱公社的好榜样啊,自力更生改变那穷和白。坚决学习大寨人,敢把那山山水水另呀么另安排。干起来,干起来,大寨的红花遍地开。干起来,干起来,大寨的红花遍地开……”这首歌曲将歌颂大寨和号召人们学习大寨融为一体,歌词韵律优美,旋律激昂向上,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学习大寨的热情和信心。1966年1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巩志伟作词谱曲的《大寨红花遍地开》:“大寨的红花遍地遍地开呀,红花开在那阳光下,十年辛苦培育了它……”这首歌曲通过大力赞美大寨的苦干实干精神,有效地唤起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鼓舞了人民群众的生产斗志。此外,曲艺杂志社编的快板《学大寨》、纪录影片《在生产高潮中》、唐耿良创作的评话《大寨人的故事》等一些文艺作品也深受群众欢迎。第二,运用典型展览展出,进行榜样宣传。大寨农业典型展览,于1965年11月1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始展出,接待观众。这次大寨农业典型展览,是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直接关怀下举办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预展期间先后参观了展出,全国各行各业以及多个地区组织参观了此次展览。通过参观展览许多单位和群众进一步了解了大寨的先进生产事迹、感受到了大寨推动农业生产的干劲儿,促进了大寨精神在各行各业的学习与传播,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指出的“通过这些宣传活动,大寨精神逐步传遍平原和山区、内地和边疆,许多地区做到了家喻户晓”[2]。第三,加强国外交流和访问。一是国际组织之间的交流。1965年5月21日,由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斯皮罗·科列加,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部长会议副主席科乔·蒂奥多西率领的阿尔巴尼亚政府经济代表团,在周恩来总理及李先念、罗瑞卿副总理陪同下,参观访问了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大寨大队。1965年10月19日,阿尔巴尼亚人民军歌舞团由中共山西省委秘书长史纪言、山西军区副司令员曹玉清等陪同,从太原到达大寨大队参观访问,并且和大寨大队的社员们举行了洋溢着兄弟情谊的联欢。二是国外媒体的大力宣传报道。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联盟的机关报《民族主义者报》在1965年8月20日,用差不多一整页的篇幅登载了题为《大寨村——自力更生的典型》的长篇文章,介绍了中国大寨人民坚决走自力更生的道路所取得的伟大成就[3]。1965年11月17日,阿尔巴尼亚《人民之声报》在第3版以整版篇幅发表了一篇阿尔巴尼亚新闻工作者访华代表团团员、《人民之声报》编辑阿列克西写的题为《劳动中的英雄榜样》的通讯,并刊登了四张大寨人热情劳动的照片。在这篇通讯中,作者高度评价了大寨人自力更生的劳动精神。

3.学习榜样。学习榜样,就是教育对象通过观察和模仿榜样,学习榜样的事迹、思想、品质、精神等。为了推动大寨精神在各行各业、各个地区的学习与传播,有力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开展了大寨精神的学习活动。学习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学习大寨人那种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胸怀全局、“公”字当头、为革命种田的崇高风格等展开。学习大寨人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定社会主义信仰,坚定对党中央和政府的忠诚,认真贯彻党和政府促进农业生产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支持人民公社的完善和发展;胸怀全局,就是学习大寨人以农业生产促进工业建设、以农村富裕促城市发展、以地方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观念、互助精神和整体意识;“公”字当头,就是学习大寨人在农业生产、大队生活中始终不怕吃苦、甘于吃亏、乐于奉献的集体主义,学习大寨人以小我成就大我、以家庭奉献促进公社发展的精神;为革命种田,就是学习大寨人积极参与大队生产活动,不惧寒暑、不畏落后、不辞辛劳,时刻想着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支援城市和国防建设,以革命般的热情和精神参与到社会主义农业建设当中去。“各地干部和农民为了把大寨精神真正学到手,认真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农业生产,也有利于工业建设,对于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大寨,珠江流域、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川西平原等地区的人们,把大寨的经验和推广本地经验密切结合起来,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华北、东北和西南一些原来生产比较后进的地区,向大寨学习革命种田的风格,逐渐追赶了上来。山西、辽宁等省的一些社、队,学习大寨改造经营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广大社员勤奋种田的积极性,使得当地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日益迅速。榜样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出通知,要求学习大寨精神。中共山西省委向本省各级政府和各个公社下发通知,要求全省农村和城市的各级党组织学习大寨大队藐视困难、敢于革命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们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坚强意志和以国为怀、顾全大局的高尚风格。中央相关部门也在全国范围内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学习大寨精神,将大寨精神作为各地建设的重要动力。第二,召开各种会议,开展榜样学习活动。农业部于1965年10月举行推广盂县学大寨现场会议,要求太行山区各县学盂县,赶盂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迅速改变山区面貌。山西省也召开了多次会议,组织全省各公社和企业学习大寨生产精神。第三,领导人发出号召,开展榜样学习活动。山西省主要领导人在多种场合多次号召全省人民学习大寨精神,促进了大寨精神的传播。毛泽东发出的“农业学大寨”号召,进一步促进了学习大寨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一个群众性的学大寨运动就在全国各地逐步兴起”。领导人的号召成为大寨精神被广为传诵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二、对大寨榜样教育的评析

榜样可以产生巨大的示范力量。这一时期对大寨精神的逐渐学习与传播,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农业生产、进行工业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对于工农业发展、交通国防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这一时期“左”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加,榜样教育逐渐偏离了学习大寨的合理轨道。

1.涌现了许多农业先进集体。大寨精神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和建设热情。在大寨精神的鼓舞下,全国各行各业涌现出了昔阳、平山、盂县等许多先进典型,进一步传播了大寨精神,促进了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深入开展。昔阳县大寨公社大寨大队,“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山西省千百万的集体农民。晋中、晋南平川,雁北高寒地区,以及太行、吕梁等山区,各地都有不少公社、生产队在学大寨,赶大寨”[4]。南方北方,山区平原,县县有大寨;国营农、林、牧生产单位也有大寨。在学大寨的高潮中,农村广泛开展比学赶帮超运动,既促进了人的思想革命化,也促进了治山治水和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河北省平山县宅北公社南滚龙沟生产大队,也是一个学习大寨的先进典型,大队“十年来治山治水,在高寒山区建设高产稳产田,同时发展林、牧业生产,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又一面大寨式的先进旗帜”[5]。山西省盂县也开展了大规模的学大寨运动,并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人民日报评论说,盂县“以大寨精神建设山区,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农业学大寨的一个先进典型,被誉为‘大寨之花’”[6]。这些先进典型的涌现,不仅进一步促进了大寨精神在各个行业的深入传播与发展,还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的整体高涨,为这一时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2.培养了大批农村优秀干部。学习大寨精神的深入开展也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干部的思想革命化,涌现了许多在工作中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中能够突出政治、密切联系群众、善于指挥生产的好干部。陈永贵和郭凤莲是这一时期农村优秀干部的典型代表。陈永贵是大寨支部书记,积极乐观、不怕吃苦、因公忘私,带领大寨人民引水筑渠、修凿堤坝、开辟林田,为大寨生产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1963年8月,大寨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洪灾。山洪滚滚,水到之处山塌、路断、地冲、庄稼倒,把大寨10年来造地的成就一冲而光。“139亩梯田变成光板,41亩庄稼陷进泥浆,全村270孔住人的窑洞坍塌了190孔,有危险的63孔,能住人的只有十几孔”。以陈永贵为首的大寨党支部为了重建家园,自力更生、自己动手、艰苦奋斗,不仅带领大寨人度过了生产难关,还取得了新的成绩。郭凤莲也是大寨生产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干部。郭凤莲因其年轻、朴实、能吃苦、肯动脑、有主见,很早就被大寨党组织作为陈永贵的接班人来培养锻炼。1963年,身为“铁姑娘”队队长的郭凤莲,也积极参与了大寨的抗灾建设。她和男青年一样肩挑背扛,不怕手脚肿裂,不叫苦、不喊累,为大寨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之后,她又陪同周总理和阿尔巴尼亚的柯列加参观访问大寨,还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并多次出国考察农业生产经验,多次被选为全国先进劳动模范。在这些先进典型的影响下,大批干部深入农村,狠抓政治思想工作,积极参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运动,大力开展一帮一,一对红;一带二,一片红。农业领域的先进事迹,也鼓舞了其他行业和部门的干部,从多个层面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发展。

3.“左”的错误也在不断滋长。196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规定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在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尽管这一时期各地农业学大寨运动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左”的错误也在发展,人们对大寨经验的认识逐渐加入一些不切实际的政治元素。1965年4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大寨经验“主要是正确地坚持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蔑视困难、尊重科学,依靠集体力量、大搞群众运动,国家利益第一、热心帮助别人,干部参加劳动、力求又红又专,以及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对待成绩和缺点、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革命、彻底革命”。同年9月19日,《人民日报》又刊登了题为《大寨之花》的通讯,在介绍大寨成就时,把大寨经验归结为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毛泽东思想、提高党支部战斗力、抓基本农田建设。强调了其政治意义,弱化了其生产作用。11月1日,《人民日报》又发表《农业靠大寨精神》的社论,指出“大寨精神就是毛泽东思想挂帅,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彻底革命、不断革命的精神;就是依靠人民公社集体力量,穷干苦干巧干实干、吃大苦耐大劳的自力更生的精神;就是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精神”。其中也暗含了“左”的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出现了不当的冒进。例如,广东普宁县一些公社没收社员自留地、开荒地,新疆一些公社把社员自留牲畜收归集体。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大寨逐渐由生产典型向政治典型转变,进一步偏离了对大寨精神学习的合理轨道。

大寨精神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榜样教育的突出代表,也是新中国榜样教育乃至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典范。学习大寨精神的深入进行,不仅传播了大寨人不畏艰苦、奋力生产、响应党的号召的生产热情,促进了全国各行各业生产与建设的发展,也使得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得到了进一步贯彻,对于当前调动人民群众落实“四个全面”战略积极性仍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不过,由于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环境的影响,在学习大寨过程中出现的“左”的错误,将人民群众不断高涨的参与生产建设的积极性导向了不合理的轨道上,对当时的农业和工业生产以及政治社会发展都产生了不良影响。这也为我们如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榜样教育促进生产发展提供了教训与启示。

[1]范银怀.大寨大队自力更生迅速治好自然灾害的严重创伤 革命精神更加发扬 集体经济更加巩固[N].人民日报,1964-09-16(01).

[2]亿万农民热烈响应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 大寨精神在广大农村开花结果 大寨式的典型单位大量涌现,农业生产出现新的跃进局面[N].人民日报,1966-09-25(01).

[3]大寨精神传到了东非 坦报介绍大寨人自力更生的榜样[N].人民日报,1965-08-24(05).

[4]高举自力更生的革命旗帜 引导农业生产积极稳步发展 各地农村涌现一批大寨式先进单位[N].人民日报,1965-10-05(01).

[5]南滚龙沟大队——又一面大寨式先进旗帜 十年治山治水建成高产稳产梯田[N].人民日报,1965-09-17(01).

[6]学大寨自力更生革命精神 走大寨艰苦创业革命道路 盂县——农业学大寨的一个先进典型两年来在千沟万壑筑起石坝,出现近二十万亩“大寨式”农田,粮食连年大幅度增产,今年干部社员顽强抗旱秋庄家仍然较好[N].人民日报,1965-09-19(01).

[责任编辑 张敬燕]

G40

A

1671-6701(2017)01-0095-05

2016-12-25

王雯雯(1988— ),女,河南登封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大寨榜样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过去的苹果
大寨精神新启示
郭凤莲:我是大寨的女儿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