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基层干部开展心理疏导应把握的几个要点

2017-01-19 00:58阚云松朱海腾
学理论·下 2016年12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心理素质人文关怀

阚云松+朱海腾

摘 要:军校基层干部作为一线带兵人,应着眼学员的心理需求,将维护学员的心理健康、提高学员的心理素质作为重要职责,开展好经常性心理疏导工作。心理疏导工作对基层干部的能力素质有特殊的要求,主要围绕其中的四方面要点展开论述:一是具备扎实的心理疏导知识和必要的专业技能;二是兼有心理咨询师和军校心理工作者的全面素质;三是切实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四是工作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精神。

关键词:军校基层干部;心理疏导;心理素质;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255-02

军校是培养适应未来战争合格军事人才的高地,军校学员兼有军人和大学生双重身份,接受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在校期间不但要完成科学文化和专业课程的学习,还要参加高强度的军事体能、技能训练,加之环境封闭、任务繁重、交往受限,往往承受着较强的心理压力,对心理疏导有旺盛的需求。为学员做好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是军校基层干部的职责之一。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干部应重点对照以下几方面,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疏导能力素养。

一、具备扎实的心理疏导知识和必要的专业技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厚实的知识基础是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的首要条件。具体来说,应形成三层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知识网络:一是次级层知识,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军人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二是核心层知识,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技能、心理测验知识等内容。三是外围层知识,包括邻近的人文社科知识、医学知识等。核心层知识直接服务于心理疏导工作实践,是必须具备的;次级层知识属于内容广泛的前导性知识,是心理疏导体现心理学色彩的保证,应尽量了解;外围层知识与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立身处世、品德修养有关,可以体现心理疏导的人文关怀,也应多加涉猎。

心理疏导技能往往决定工作的成败。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是发现和识别心理问题的技能。基层干部应熟悉学员常见心理问题的类型、表现、易发时节,对心理问题症候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善于用观察、访谈等方法,第一时间发现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员。

二是准确判断心理问题的技能。基层干部应能够运用心理诊断的相关理论和常用心理测验工具,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明确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三是有效解决心理问题的技能。基层干部应制定并实施疏导方案,运用会谈的参与性和影响性技术,帮助学员解决心理问题。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干部和学员双方的努力,还需要向其周围的同学、教员、亲属等“重要他人”了解情况,以便协调行动、形成合力,为学员的转变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四是倾听和沟通的技能。会谈是心理疏导中人际互动的主要方式,有效的倾听和顺畅的沟通是其中的基本要素。善听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要善于捕捉非语言信息和语言背后的深层次信息,这样才能准确把握矛盾冲突、挖掘问题根源。良好的沟通技能在解决心理问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基层干部应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熟练运用鼓励、重复、提问、反映、澄清等技巧,力求把抽象的心理学知识、双方的感觉和看法用准确、生动、入耳的语言表达出来,营造融洽友好的沟通氛围。

二、兼有心理咨询师和军校心理工作者的全面素质

心理疏导过程是疏导者的知识、技能、心理素质、职业道德、价值观、人性观等诸方面的展示,军校基层干部的自身素质是影响心理疏导效果的重要因素。基层干部应兼有心理咨询师和军校心理工作者的全面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维方式。做好军校心理疏导工作亦需知己知彼。基层干部不仅必须清楚自己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更要全面掌握来访学员的情况。否则,想当然去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必然要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对学员产生误导,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基层干部只有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才能给服务对象以正确的指引和疏导。

二是不为名利的优良品质。在地方,心理咨询是一项新兴的事业,收费较高,心理咨询师的报酬也比较丰厚。军校心理疏导却是一项不计报酬而又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工作,因此,基层干部要培养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不计名利的优良品质,否则容易心理失衡、产生抱怨,很容易在工作中流露出不满情绪,破坏心理疏导效果。

三是过硬的心理素质。心理咨询师从来访者那里所获得的信息大都是负面的,难免会影响自己的心情。基层干部必须分清角色、善于自我调适,以平和的心境开展疏导。还要善于容纳他人,以尊重、真诚、温暖的态度对待来访学员,对他们的问题表达出“共情”而不是简单的“同情”。

四是保密意识和职业道德。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难免会触及个人隐私,如来访者的家庭、身体状况、情感经历、领导战友等等,基层干部必须对此严格保密。否则,一方面因得不到来访者的信任,无法正常开展心理疏导,甚至会使疏导关系走向终结;另一方面会伤害来访者的自尊,给来访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和更深的伤害。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不负责任的心理咨询师,为了炫耀自己的工作成效,把来访者的隐私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或是向领导和单位邀功的资本。这些都严重违反了心理咨询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极大破坏了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形象。当然,保密也有限度,如果发现来访者出现自杀、自伤、伤人的极端倾向,必须果断报告,及时制止。

三、切实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

李瑞环同志曾深刻地指出:“任何人做任何工作都离不开了解情况、分析矛盾、研究对策这三个环节。”“了解情况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军校心理疏导工作也不例外,切实了解和掌握来访者的情况是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的前提。军校心理疏导的对象是军人,主要是学员,他们身份特殊,既是大学生,又是军人;任务繁重,日常学习、训练、课外活动安排饱满,空闲时间少;负担很重,表现为转变跨度大、思想负担重,学习压力大、精神负担重,训练强度大、身体负担重;大多是从地方中学到军校,社会阅历浅;年轻气盛,情感丰富,富于遐想。在环境因素、生活经历和自身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学员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希望能够得到心理援助、摆脱心理困境。而心理问题具有很强的个体性,只有真切地了解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心理疏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一)要贴近实际了解服务对象

刘伯承元帅常以他在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学习时教室里的一幅标语——“离开实际的理论是死理论;离开理论的实际是瞎实际”来警示自己,做心理疏导工作更应把这条标语作为座右铭。对学员实际情况的了解不可能仅凭蜻蜓点水式的接触和想当然地“推断”,也不是发几张调查问卷就能解决的,而应最大限度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最好是在服务对象所在单位即学员队任职,或是创造条件到这些单位去代职、兼职,只有与他们打成一片,亲身了解服务对象的学习训练任务、管理氛围、生活状况、人际环境,深入他们的生活,深入他们的思想,深入他们的心田,才能设身处地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分析他们心理压力产生的根源,从而规正心理疏导的正确航向。

(二)要与时俱进了解服务对象

人的心理健康处于动态波动中,不同时节、不同对象的问题各有特点。有的干部自以为基层经历丰富,就以为自己了解了学员的实际;还有的以为过去已经了解了学员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就以为现在所产生的心理问题的原因还是那些。殊不知,不能轻易以“过去”推论“现在”,特别是近期发生的负性事件可能是心理问题的新诱因。心理疏导不能降低标准、因循守旧、得过且过,只有不断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在偶然性中把握必然性,厘清导致心理问题的“动态因素”和“背景因素”,才能找到心理疏导的切入点。

四、工作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精神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军校基层干部也应把“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到实处,让心理疏导更暖心、更贴心、更入心。

(一)心理疏导要“心中有人”

心理疏导要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在心理疏导中倡导人文关怀,意味着尊重“人”的本性,要求基层干部站在“人”的角度考虑广大学员的特点,使学员的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彰显,使他们成为有自由意志而又全面发展的人。网络时代,军校学员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显著增强,更加渴望自我展示、获得肯定,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在心理疏导时必须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尊重学员、理解学员、关爱学员,满腔热情地对待他们,努力调动他们自我成长、自我治愈的内部动力。

(二)心理疏导要“用心育人”

军校基层干部要为学员的自身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搭建广阔平台,这也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心理服务工作者应强化“用心育人”的观念,把每一次疏导当作一次教育、一次帮带、一次解惑,不但帮助学员分析问题、理顺情绪,还要注重培养良好的认知模式、促进有效行为应对、塑造健全人格特质、挖掘积极心理资源,立足当下,放眼长远,“授人以渔”,为学员自主地决定人生发展方向、突破人生挫折困境积蓄强劲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梁修德.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思想政治工作根本转向[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6):45-48.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心理素质人文关怀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