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桥小脑角区病变CT与MRI的诊断对比分析

2017-01-19 11:16陈艳君张玉东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18期
关键词:脑桥诊断率三叉神经

陈艳君 张玉东

1 四川省人民医院金牛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2 成都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脑桥小脑角区病变CT与MRI的诊断对比分析

陈艳君1张玉东2

1 四川省人民医院金牛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2 成都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目的:探析脑桥小脑角区病变CT与MRI的诊断对比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患有脑桥小脑角区病变56例患者为研究资料,经病理活检,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为脑桥小脑角区病变症状,通过采取MRI和CT检查,对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情况进行比较。结果:MRI对动脉瘤位置的诊断准确率和定位诊断率情况均是100.00%,与CT检查比较相对较高(P<0.05),但比较其他脑桥小脑角区病变定位诊断率时,CT检查与MRI检查组间数据对比不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相比CT检查,采用MRI检查脑桥小脑角区病变,能取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MRI诊断 CT诊断 脑桥小脑角区病变

在颅内占位性病变中,脑桥小脑角区病变属于临床常见病变症状,由于其病变种类多样化,致使具有较高的诊断难度[1]。有研究报道显示[2],在各种脑桥小脑角区病变中,三叉神经瘤约占5%,脑膜瘤约占10%~15%,听神经瘤约占70%~80%,其他病变情况则<1%。因脑桥小脑角区的病变类型较为繁多,对脑桥小脑角区病变影像学的认知较为局限,因此采取影像学诊断可有助于对该病变症状进一步分析。为探究脑桥小脑角区病变CT与MRI的诊断对比情况,现做出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患有脑桥小脑区病变56例患者为研究资料,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2~63岁,平均年龄(36.4±3.5)岁。经病理活检,本研究被选患者均为脑桥小脑角区病变,所有都伴有不同程度的体力不支和头晕头痛、运动受限和言语不利等症状表现,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颅内压增高、呕吐恶心等情况。

1.2 检查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采取MRI和CT检查。其中,MRI检测:选用医疗专用超导成像仪扫描设备,32通道高分辨率相控阵线圈。行扫描时对患者予以横断扫描。针对病情需要者,实施矢状位与冠状位扫描,最后给予增强扫描。行扫描时选用Gd-DTPA(磁显葡胺)对比机,0.1mL/kg为应用剂量。CT检测:选用医疗专用扫描仪器,采取高分辨螺旋扫描,对患者进行持续扫描和横断面扫描,随后对成像冠状面予以重建,最后对患者实施增强扫描。行扫描时选用欧乃派克造影剂,0.2mL/kg为应用剂量。选3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对本研究所有MRI图像和CT图像进行阅览,如果出现意见不统一现象,需协商讨论后统一意见。

将病理活检结果看作本研究金标准,对脑桥小脑角区病变经MRI检查和CT检查的定位诊断率情况予以统计;其中脑膜瘤8例(5例右侧,3例左侧),星型细胞瘤6例(2例右侧,4例左侧),29例听神经瘤(11例右侧,18例左侧),淋巴瘤4例(1例右侧,3例左侧),2例三叉神经瘤(1例右侧,1例左侧),动脉瘤7例(3例右侧,4例左侧)。

1.3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对于统计学的分析可实施SPSS12.0软件进行,以χ2检验的形式对比计数数据的比较。检验结果以P<0.05说明数据间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脑角膜左侧3例,MRI诊断3例(100.00%),CT诊断2例(66.67%)(P=0.284);右侧5例,MRI诊断3例(60.00%),CT诊断4例(80.00%)(P=0.489)。神经瘤左侧18例,MRI诊断16例(88.89%),CT诊断17例(89.47)(P=0.547);右侧11例,MRI诊断11例(100.00%),CT诊断10例(90.91%)(P=0.307)。星型细胞瘤左侧4例,经MRI诊断4例(100.00%),CT诊断3例(75.00%)(P=0.284);右侧2例,MRI诊断2例(100.00%),经CT诊断1例(50.00%)(P=0.247)。动脉瘤左侧4例,经MRI诊断4例(100.00%);CT诊断1例(25.00%)(χ2=4.799,P=0.027);右侧3例,MRI诊断3例(100.00%),经CT诊断1例(33.33%)(χ2=4.799,P=0.027)。三叉神经瘤左侧1例,MRI诊断1例(100.00%),CT诊断0例(0)(P=0.156);右侧1例,MRI诊断1例(100.00%),CT诊断1例(100.00%)(P=0.247)。淋巴瘤左侧3例,MRI诊断3例(100.00%),CT诊断2例(66.67%)(P=0.272);右侧1例,MRI诊断1例(100.00%),CT诊断1例(100.00%)(χ2=0.000,P=1)。MRI诊断确诊肿瘤52例,CT诊断确诊肿瘤43例,经比较,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χ2=5.617)(P<0.05)。从上述可知,MRI对动脉瘤位置的诊断准确率和定位诊断率情况均是100.00%,与CT检查比较相对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但比较其他脑桥小脑角区病变定位诊断率时,CT检查与MRI检查组间数据对比不存在差异性(P>0.05)。

3. 讨论

在颅内病变中,脑桥小脑角区属于高发区域之一,它主要位于人体脑桥、小脑及颞骨岩部间的间隙位置。由于脑桥小脑角区具有较多病变类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脑桥小脑角区占位症候群,包括行走不稳和头痛、听力下降和耳鸣等,缺乏特异性,使其会提高临床诊断鉴别难度[3]。根据病变的发病部位可大致分为两种,即脑外病变和脑内病变。对病变位置予以确定,对诊断脑桥小脑区病变定性能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还有助于医护人员对手术方案的合理制定,使其能够对患者预后进行准确评估。所以,实施合理诊断方式,不仅对患者预后评估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还能使对病变的定位诊断准确率提高。

有研究报道显示,在脑桥小脑角区病变中,采用影像学检测进行定位诊断其效果良好,其中应用频率最高的当属MRI检查和CT检查。从上述研究结果中得出,采用MRI对脑桥小脑角区病变患者定位诊断其效果良好;然而,对三叉神经瘤和神经瘤、淋巴瘤和脑膜瘤及星型细胞瘤采取CT与MRI检查,两种检查方式的定期诊断率情况比较,组间数据对比不存在差异性,但定位诊断动脉瘤时,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所以,实施MRI检查诊断脑桥小脑角区病变,特别是动脉瘤患者,其诊断效果良好,CT诊断可看作辅助诊断法。

总而言之,由于脑桥小脑角区病变具有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的生长结构,使其易提高鉴别诊断难度,MRI在影像学检查中属于最有效和最常用的手段,临床经对脑桥小脑角区病变的形态与起源位置,形态与信号及密度,以及增强后是否强化等情况进行分析后采取诊断鉴别,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1] 欧阳鹏程,李盛祥,初曙光.常见CPA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4,23(6):629-632.

[2] 宋瑞,王铮.颅内非桥小脑角区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表现[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32(5):805-807.

[3] 张奎涛,周俊卿.浅谈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J].当代医学,2015,21(34):42-43.

1006-6586(2017)18-0073-02

R739.41

A

2017-07-21

猜你喜欢
脑桥诊断率三叉神经
影像学表现为“脑桥半切征”的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15例卒中预警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脑桥小脑束Wallerian变性的MRI表现
孤立性脑桥梗死的临床及头部磁共振特点分析
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脑池段MR形态测量研究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罕见病因分析及手术方法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谈谈萎缩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