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先学后教”教学策略在中职德育课堂中的运用

2017-01-17 21:24许瑾瑜
东方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德育课先学后教新思路

许瑾瑜

摘要:当前,现代职业教育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创新德育课教学方式迫在眉睫。本文在解读“先学后教”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德育课上运用以学定教、及时而教、互学深教等 “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德育课;先学后教;内涵;新思路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和落实,现代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各种新观点、新思想、新教法击荡着教学的天地。德育课作为集学习知识、能力培养、品德教育于一体的课程,有其教学特殊性,如何进一步提升课堂有效性成为了德育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极具探讨的价值和意义。

一、“先学后教”的内涵本质

何谓“先学后教”,即学生先自学,教师后讲解。“先学”,即在教师未引导、未开讲之前,学生带着由教师布置的任务、根据既定目标、运用明确方法,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自学,主动就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力争通过个人的力量独立的分析、解决问题并获取知识。先学是一堂课的起点,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色和亮点。“后教”,即教师就学生在 “先学”的基础上产生的问题进行引导、分析,强调重点、突破难点,力争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提升认识并实现教学目标。

“先学后教”教学策略一般分为准备-自学-讨论-讲解-延伸五个阶段,它的重要价值在于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而这,恰恰与中职教育注重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着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理念相契合。

二、“先学后教”的实践思路

(一)以学定教,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

在先学后教中常会出现学与教不一致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处理好倾听与总结的关系。因此,在“先学”和“后教”两个环节中教师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好引导者和讲解者。

在设计问题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先学”的时候,必须注重学生的实际。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学习材料所蕴涵的新信息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的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教师必须针对中职生的现有基础出发,设计出难度适合,有梯度的,能够衔接新旧知识点,并且在学生独立学习和发挥集体智慧后能够顺利完成的问题。具体来说,优秀生要在思维和创新上求突破;中等生要在知识和方法上求发展,要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跳起来摘果子”的目的;学困生要采取低起点、小坡度的教学策略,让他们随时能看到自己的变化、收获和进步,从而提高兴趣,增强信心。

在“后教”中,教师同样要学会倾听和总结。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教师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入手,由浅入深,这样才能让教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及时而教,让课堂有形式有内涵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以对话、互动、共同成长为核心,建立起了师生间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怀揣各自的兴趣、需要的观点,在教师的引导下,收获知识和体验。在这过程中,教师无时不起着“灯塔”的指向作用。因此,教师要懂得“及时而教”,而非“学后才教”。《学记》中强调教学要“及时而教”。因此,作为教师,要有捕捉指导最佳时机的教学敏锐性,及时指导,同时要根据学生认识的顺序指导。正所谓“于导入处点拨,引导学生了解表现目标,激发表现欲望;于吸收处点拨,促进学生吸收表现素材,生成表现表象;于尝试、体验处点拨,指导学生表现、展示、形成表现策略;于表现、反思处点拨,鼓励学生表现,不断提高表现水平。否则,教与学就会相互脱节或冲突,大大降低先学后教的效果,也容易使中职生好不容易调动起来的课堂专注度和兴趣感大大降低。

对此,“导学案”的使用能给予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导学案是以教学目标为准绳,由教师整合各种资源,自己编写,在课堂上供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学习共用的书面材料。它给了学生一个拐杖,起到导思、导练、导学的作用。教师根据导学案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但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导等在导学案中都有表述,这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先学后教”既有形式,又富内涵。

(三)互学深教,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

我国教育家杨贤江大力倡导学习上的自动自得,力图对学生进行学习法的指导。他指出:“学生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将可终身受用,且受益无穷”。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对于中职生而言,教会他们如何学习显得更为迫切和关键。因此在“先学后教”中,不应只停留在让学生懂得知识要点,更要在讲解和延伸阶段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由浅入深、由近及远,指导他们将学习方法运用到专业课的学习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在不断的变换中使得他们的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这应当成“先学后教”教学策略和德育课最终的落脚点和归宿。

例如,在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的复习课上,我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互相讨论完成知识结构图。再让学生自己说说这样设计的理由,我则将其中体现的学习方法提炼出来和学生进行探讨。这是互相学习“先学”的一个过程。最后,我结合系统思维,让学生跟着我的思路设计出新的结构图,这是“后教”的过程。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到系统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能够让学习变得事半功倍。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正在不断推陈出新。“先学后教”作为较新颖的课堂教学策略,是对现实课堂模式的重新审视,是“生本课堂”的至高境界之一。也许在中职德育课堂上探索这种方式会有一定的阻碍,也必定要经过较长的尝试阶段才能凸显其价值,但是我们深信,这种改革和探索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J].中国教育学刊,2008(11):40-46

[2] 孙斌.对“先学后教”教学策略的反思[J].中国学校体育,2009(9)38-40

[3] 刘金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彩演绎[J].江苏教育研究(实践版),2008(7):38-41

[4] 孙环元,肖秉林,高满生.“先学后教”五步教学模式略谈[J].中小学管理,1999(1):19-20

猜你喜欢
德育课先学后教新思路
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
探究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新思路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新思路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途径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评价方式探究
浅谈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应用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