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钢作者单位:110300 沈阳,沈阳市中医药学校
卫生事业管理
乡村医生培训工作中的思考
王钢
作者单位:110300 沈阳,沈阳市中医药学校
乡村医生是我国医疗卫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调研发现,辽宁省乡村医生队伍人员严重老化,亟待补充和更新。如何尽快培养一大批中专以上学历,愿意在农村为农民服务的乡村医生,是我们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乡村医生;培训;思考
乡村医生,最初叫“赤脚医生”,是在农村基层从事一般诊疗和相关预防保健服务的卫生人员,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目前,全国约有乡村医生130万人,几十年来,国家一直重视乡村医生培训工作,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开展乡村医生业务培训和学历提高工作,截至2013年,乡村医生中中专以上学历者已近60%,初步完成了预定的目标。但人员年龄老化带来的更新换代问题也成为乡村医生队伍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笔者作为一名医类中职学校的高级讲师,一直参与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2016年对我省大连、阜新、葫芦岛、丹东、沈阳地区的8个县进行了乡村医生现状调研,经调研得知:以上地区的乡村医生中,41~50岁占19.5%,≥51岁占41.2%,而≤40岁的群体仅占39.3%,乡村医生年龄老化现象严重。十年后,占乡村医生比例为41.5%的≥51岁的男乡医和>45岁的女乡医将退休,人员亟待补充。同时,由于医学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回村就业者仅占乡村医生数量的0.3%,而中职学校从2006年开始又不允许开设临床类专业,毕业生无资质从事乡医工作,因此未来十年我省乡村医生数量将急剧减少。十年后我省农村每千服务人口拥有乡村医生数量将从现在的1.42人锐减到0.84人,低于国家标准,并将逐年持续降低。
调研还发现,我省乡村医生的学历结构经过不断的培训,已有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中专以上学历者占75.53%,大专以上学历者占5.84%,本科学历占0.31%,由此可知,乡村医生虽经多年培训,但学历仍然偏低,因此今后乡村医生培训要加强本、专科的学历提高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学历优势、能力优势的年轻人进入乡村医生队伍已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也是关系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一件大事。
2.1 学历层次提高中职教育应作为乡村医生人才培养的基础。80年代开始,我校即开始承担乡村医生学历提高工作。乡村医生经过多年来的培训,学历层次已得到明显提高,但十年后将有41.5%的乡村医生按政策退休,根据2004年国务院发布施行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医学中专学历是乡医从业的底线,因此,省内的部分中职学校有必要开设中专层次的农村医学专业,来补充未来乡村医生的数量不足,否则十年后我省乡村医生就会出现断档。
大专及以上学历教育应作为乡村医生人才培养的发展目标。卫生部《2001—201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中要求:“到2010年底,在经济或教育发达地区,30%以上的乡村医生接受专科以上的高等医学教育……”因此,我省在乡村医生学历教育中应大力发展大专学历教育。2008年开始,我校开始承担乡村医生学历再提高工作,几年来共培训本、专科层次的乡村医生1 000余人。未来应继续增加乡村医生本、专科层次学历教育的招生计划,以提高乡村医生的学历层次。
2.2 人员数量补充在部分医学类中职学校开设定向委培性质的农村医学专业。2011年开始,我省本溪和丹东市卫生学校开设农村医学专业,每年两校共招生100人。省内其他学校未获批开设农村医学专业。而根据预测,十年内我省乡村医生缺口近万人,因此省教育主管部门应在省内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医学类中职学校批准开设农村医学专业,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生,经过四年的系统学习通过国家考试成为乡村医生,以补充乡村医生数量上的缺口。
在部分医学类高职学校开设定向委培性质的农村医学专业。目前,我省医学类高职学校未开设农村医学专业。之所以要在高职学校开设定向委培性质的农村医学专业,首先是乡村医生学历层次提高的需要,其次是农村医学专业具有完整的专业内涵和服务于农村的专业属性,第三是农村医学专业只有定向委培才能保证人员毕业服务于乡村。
将部分具备条件的中等卫生学校升格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或高职院。根据国家有关文件,“具备条件的中等卫生学校在合理布局并有利于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原则下,可申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提高办学层次,为农村培养高等医学专科人才”。因此,省教育主管部门可将部分具备条件的中等卫生学校升格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定向培养乡村医生,以补充数量上的不足。
综上所述,曾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络、合作医疗制度并称为中国农村卫生工作 “三大支柱”的乡村医生队伍,是9亿农民的健康“守护人”。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使之尽快更新换代,对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社会公平,让农村居民获得便捷、价廉、安全的基本医疗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当前需要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R19
A
1672-7185(2017)03-0029-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7.03.011
2017-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