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岩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 骨科 114000
老年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86例的临床探讨
李 岩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 骨科 114000
目的 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情况,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加以治疗,探究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骨折愈合时长为12.5±1.6周;完全负重时间13.7±1.4周。AOFAS评分为:优22例,良43例,可16例,差5例。并发症类型和例数为:失眠2例,疲劳8例,呼吸功能下降5例,疼痛6例。针对性治疗后,未对后续治疗造成影响。结论 对于老年骨质疏松踝关节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实施手法康复,可以取得满意效果,该手术治疗不良反应少,疗效好,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骨质疏松性 踝关节 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骨质疏松症为常见骨科疾病,骨量下降和骨骼细微结构受损为该疾病的主要特征。患者罹患该病后,其骨骼脆性显著增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骨折危险性[1]。中老年人为该疾病的高发人群。最近几年,该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的发生人数也有所增加。为了探究治疗该疾病的公允方式,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加以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择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诊断和病理试验检查以及医学影像证实,患者确诊,符合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关于该疾病临床诊断标准。患者知晓试验过程自愿参加试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区间为61.8~80.6岁,平均年龄为72.6±1.4岁。在进行手术前,病患均实施双能骨密度测量,DEXA值为0.54~0.81g/cm2,平均值为0.73±0.16g/cm2,证实患者存在骨质疏松。从Lauge-Hansen分型来看,垂直压缩型2例,旋前外展型6例,旋前外旋型2例,旋后内收型7例,旋后外旋型69例。合并高血压16例,2型糖尿病33例。患者符合治疗标准,无心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肝肾功能正常。
1.2 方法
1.2.1 术前评估与准备:在进行手术前,医护人员应查看其是否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评价患者在机体情况和相关指标。如果骨折位移显著或者存在踝关节半脱位现象,应当在第一时间进行跟骨牵引术或手法整复石膏固定术,等到患者全身情况稳定之后,实施内固定术[2]。
1.2.2 手术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实施腰麻。侧卧位,患侧朝上。耻骨联合与臀部位置安放支架,保留一定活动度。使用囊止血带,压力稳定在60mmHg。结合病患具体骨折类型,首先选取后外侧切口或者外部踝腓骨后缘直切口。把外部踝骨实施牵拉复位,如果进行不顺利,应尽可能的将骨折四周软组织松懈。或者对腓骨长短肌腱实施游离,朝向后方作切开处理。患者存在骨质疏松症状,因此在进行相关处理工作时,应当尽可能避免暴力复位。使用这种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骨折位置标志骨量遗失。另外也能够对内踝实施切开处理,进而起到协同复位的效果。在完成复位工作后,使用克氏针进行临时性固定。当透视满意之后,外踝使用解剖钢板进行固定,使用空心螺钉对内踝实施固定。如果内踝或者外踝的骨折块规格较小,应当使用张力带钢丝加以固定。
1.2.3 术后处理:完成手术后,对患者常规使用3天抗生素,在此同时使用50U的鲑鱼降钙素针。患者出院之后使用剂量为70mg的阿伦磷酸钠进行治疗,1周/次。连续治疗3个月,上抬病患患肢,使用弹性绷带对踝关节实施包扎。在手术后14天拆线,如果患者为粉碎性骨折,应当使用短腿石膏固定3~4周。以患者最大疼痛耐受为限,指导负重功能锻炼,后使用步行靴逐步负重,时间为3~4周。门诊X线复查见骨折线消失后,更换正常鞋,完全负重。
1.3 观察指标 术后对患者展开随访,时间为半年。对患者创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利用AOFAS评分标准,对患者的踝-后足功能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在此其中包含踝与后足排列和功能,疼痛程度。评分标准为:优:90~100分;良:75~89分;可:50~74分;差:50分以下。观察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
患者骨折愈合时长为9.5~15.4周,平均为12.5±1.6周;完全负重时间为12.4~17.6周,平均为13.7±1.4周。病患AOFAS评分为:优22例,良43例,可16例,差5例。并发症类型和例数为:失眠2例,疲劳8例,呼吸功能下降5例,疼痛6例。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痊愈,未对后续治疗造成影响。
中老年人为骨质疏松疾病的好发人群,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随之降低。骨基质减少,引致骨量下降,骨骼强度不断下降。
骨质疏松对骨折影响较大,钙缺乏、维生素D缺失为引致骨质疏松的关键性因素。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骨质疏松症,最近几年,临床上发现阿仑磷酸钠具有一定的抗骨吸收效果,这种药物不会直接对成骨细胞产生作用,在此同时能够提升患者骨密度[3]。
暴力致伤并不是引起骨质疏松者骨折的关键性原因,当该疾病患者不慎扭伤或者摔倒时,可能会发生隐性骨折。在本次试验中,因为上述原因骨折而前来就诊的人数为74例,占总数的86.05%。对于非高能损伤者,使用手法整复石膏法治疗可以取得相对满意的效果,但值得说明的是,对于骨质疏松者来讲,石膏外固定对骨折端二次移位控制力不强,且患者对于这种方式耐受性不佳,以此使用该法治疗本组患者,未必能够取得满意成效。所以说,临床上在治疗该疾病时,对于移位性踝关节骨折患者,多建议其实施手术治疗。在疾病早期,实施针对性手术方式,不仅可以令骨折位置达到解剖复位的效果,还能够令患处关节更为平整,进而恢复受伤前关节力线。
本组病患选择的内固定有如下几种:外踝为抗滑钢板,后踝关节支撑钢板等,内踝为空心螺钉或者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如果患者的外踝尖骨块规格较小,则无需在反复穿钉固定,利用克氏针张力带放钢丝固定,就能够取得相对满意的效果。对于粉碎性骨折患者来讲,解剖复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值得说明的是,术中实现精准复位难度较大。本研究在对患者实施手术过程中,尽可能降低软组织剥离,使用间接性复位法,通过骨膜及软组织牵拉作用实现复位。在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严禁暴力复位,避免压缩骨量。若完成复位,应当使用克氏针,如有必要,可实施填充植骨术,当透视满意后,使用解剖钢板固定。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骨质疏松踝关节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实施手法康复,可以取得满意效果,该手术治疗不良反应少,疗效好,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1 葛生浩.老年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医正骨,2008,20(9):66-66.
2 李洪飞,严锋合,李二虎,等.桡骨远端掌侧解剖钢板在老年骨质疏松性后踝骨折脱位中的应用[J].实用老年医学,2016,30(2):147-149.
3 顾雪平.骨质疏松性后踝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与空心钉内固定比较[D].苏州大学,2014.
10.3969/j.issn.1672-4860.2017.01.040
2016-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