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辰华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4)
分期分型辨治糖尿病肾病体会
杨辰华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4)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已显示出良好的前景,但目前辨证分型较繁杂,缺乏统一标准。因此,有必要制订一个符合临床实际、操作性较强的分期标准和中医证候分型标准,以有利于指导临床医生精准地把握患者的病情,准确分期辨治。通过梳理各家论述,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借助现代医学疾病分期,采用分期与分型相结合进行诊治,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糖尿病肾病;分期分型辨证;Mogensen分期;学术经验
糖尿病肾病(diabetickidney,DKD)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和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DKD主要表现为尿中清蛋白持续升高和(或)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性下降,其疾病特点呈进行性发展,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当临床出现大量显性蛋白尿时则表明病情进展为中晚期。中医药治疗可不同程度地改善高血糖、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衰竭等,已显示出较好疗效。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辨证分型缺乏统一标准,可操作性不强。笔者参照现代医学疾病分期,采用分期与分型结合进行诊治,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参照国际上公认的Mogensen5期分期标准[2-3],将DKD分为早期、临床期及终末期3期。
1.1 早期(微量蛋白尿期)
早期相当于Mogensen分期I~Ⅲ期。此期特点:GFR大致正常;UAE持续20~200 μg/min(或30~300 mg/24 h);血压轻度升高,降低血压可部分减少尿微量清蛋白的排出。此期患者病程多在5 a以上。中医学认为:早期多由消渴病阴虚燥热发展而来,燥热伤阴,阴损及气,致气阴两虚,气虚运血无力,阴虚血液黏稠,血液运行不畅致瘀,所以,早期中医病机以气阴两虚夹瘀血为主。
1.2 临床期(持续蛋白尿期)
临床期相当于Mogensen分期的Ⅳ期,又称为临床DKD期或显性DKD期。此期特点:GFR下降;大量蛋白尿,UAE >200 μg/min,或持续尿蛋白 >0.5 g/24 h,为非选择性蛋白尿,约30%的患者可出现典型的 DKD“三联征”—大量尿蛋白(>3.0 g/24 h)、水肿和高血压。此期多为脾肾亏虚夹瘀夹湿证:脾气虚,运化水湿失司,肾气虚气化失常,开阖不利,水流聚于体内而出现尿浊水肿。
1.3 终末期(尿毒症期)
终末期相当于Mogensen分期的Ⅴ期。此期特点:GFR进行性下降,多<10 mL/min;尿蛋白量增多或因肾小球荒废而减少,血尿素氮和肌酐增高;伴严重高血压、低蛋白血症、水肿,以及尿毒症症状。肾小球广泛硬化、荒废,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此期脾肾俱损,阴阳气血俱虚,五脏损伤,水湿浊毒内停泛滥,出现关格证。
按照《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4]结合DKD病机演变规律及多年经验,把DKD分成主证3个,即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兼证3个,即水湿证、瘀血证、湿浊证。
2.1 主 症
2.1.1 气阴两虚证
辨证要点:神疲乏力,心悸气短,手足心热;或自汗盗汗,咽干口燥,渴喜饮水,大便干结,舌红胖大,少苔有齿痕或舌淡齿痕,脉沉细或弦细。治则:补气养阴。方剂:参芪地黄汤加味。药物组成:太子参、生黄芪、生地黄各15 g,山药、山茱萸各10 g,茯苓20 g,牡丹皮6 g,泽泻15 g。1 d 1剂,水煎服。
2.1.2 脾肾气虚证
辨证要点:疲倦乏力,纳呆腹胀,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夜尿清长,或少尿,肢体浮肿,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脉沉弱。治则:健脾固肾。方剂:水陆二仙丹合芡实合剂加味。药物组成:金樱子、芡实、白术各15 g,茯苓 20 g,山药10 g,黄精30 g,菟丝子20 g,百合、枇杷叶各10 g。1 d 1剂,水煎服。亦可用补中益气汤加金樱子、补骨脂、菟丝子等治疗。
2.1.3 阴阳两虚证
2.2 兼 证
2.2.1 水湿证
辨证要点:颜面及下肢浮肿,甚至全身浮肿,伴有腹水、胸水,头晕身重,恶心呕吐,口黏口甜,纳呆腹胀,便溏尿少,舌体胖苔白腻,脉沉细或细濡。治法:温阳利水。方剂:防己茯苓汤加味。药物组成:黄芪 15 g,防己 10 g,茯苓 15 g,桂枝 10 g,木瓜15 g,牛膝 20 g,车前子 15 g,木香 6 g,槟榔 15 g。1 d 1剂,水煎服。
2.2.2 血瘀证
辨证要点:面色暗黑或晦暗,肌肤甲错,肢痛肢麻,月经色暗有块或痛经,唇暗,舌质紫暗、瘀斑,舌下脉紫怒张,脉涩或结代。治则:活血化瘀。方剂:桃红四物汤方加味。药物组成:桃仁10 g,红花15 g,赤芍 15 g,川芎12 g,生地黄15 g,丹参30 g,葛根30 g,桂枝10 g。1 d 1剂,水煎服。
2.2.3 湿浊证
辨证要点:面色晦暗,脘腹痞闷或呕吐,食欲减退,口腻或有尿臭,皮肤瘙痒,神志不清,二便不畅,舌苔浊腻,脉滑。治则:化湿泻浊。方剂:升降散加味。药物组成:陈皮9 g,清半夏9 g,茯苓12 g,紫苏叶 6 g,藿香 6 g,佩兰 6 g,当归12 g,川芎12 g,僵蚕12 g,蝉蜕 9 g,大黄 9 g,姜黄 9 g,土茯苓 25 g,薏苡仁25 g。1 d 1剂,水煎服。
临床研究[5-6]表明:现代医学分期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存在相关性,一般早期DKD患者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证,并可兼杂血瘀证;进展期DKD患者主要表现为脾肾气虚证,兼证以血瘀证和水湿证多见;终末期DKD患者主要表现为脾肾阳虚证,并出现血瘀、水湿、痰浊兼杂重症。尽管DKD证候演变呈现一定规律,但是糖尿病病机复杂,证型多变,随病情进展呈动态变化,为了提高辨证准确性,有时辨证分型可不受分期限制,譬如临床期也可出现脾肾阳虚证,因此,只要符合以上证型,不管早期、临床期、终末期即可辨证用药,正所谓“有是证用是药”。
徐灵胎在《兰台轨范》曰:“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能识病之名,而后求其病之所由生……一病必有主方,一病必有主药。”蛋白尿是肾病患者常见症状,微量蛋白尿是DKD早期且具有可逆性指标,因而对DKD患者蛋白尿的有效治疗十分重要。尿蛋白源于血浆,是水谷之精气,为至阴之精,应藏于肾。蛋白尿产生的病机不外乎本虚标实,本虚多以脾肾亏虚为主,标实则在本虚的基础上出现水湿、浊毒、瘀血。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而脾主运化、升清、统摄,脾气充则固摄水湿精微功能正常,脾气虚则运化失司、清气不升,精微下泻,则尿浊;肾主水,肾气虚衰,气化失常,开阖不利,发为水肿。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笔者总结出了治疗肾性蛋白尿的专方—糖肾宁方(黄芪、牛蒡子、大黄、积雪草、僵蚕、丹参、葛根等)。
“瘀”贯穿DKD发展及治疗的始终,瘀血既是DKD的主要病理产物之一,也是新的致病因素,大量研究[7-8]表明:活血化瘀药可以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湿热不去,蛋白不消,湿热是DKD病情加重、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湿为阴邪,其性黏腻,具有弥漫、留恋之性,湿热胶着,缠绵难去,易阻遏气机,气滞而血瘀,致使DKD病程漫长,反复发作,难以治愈。风为百病之长,易与其他邪气诸如水湿、痰浊、瘀血等相合为患,风性开泻,可致肾关的开合启闭失常,精微物质不能内藏而外泻,则出现蛋白尿。
糖肾宁方针对以上病机而设,方中以黄芪补气行血,利尿消肿;杜仲、山茱萸补肾固精,扶助正气;葛根升阳生津;丹参化瘀生新;牛蒡子疏风解毒;白花蛇舌草清湿热、化瘀毒,祛除瘀、湿、毒等病理因素;风药蝉蜕、僵蚕利用其辛散、开发、走窜、宣通之性,祛风通络。诸药合用,辛开苦降,通补齐用,共奏健脾补肾、活血祛风之效。研究[9]表明:糖肾宁有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作用。
以西医学疾病分期可以明确诊断,把握疾病的发展规律,与国际接轨;以中医症候分型可以提纲挈领,有效指导临床辨证。二者结合有利于辨证的客观化、标准化;从治疗角度分析,以病分期,能够整体把握疾病动态变化趋势,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证分型体现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更好地发挥个体化治疗优势,分期分型相结合可以有效指导临床,值得推广运用。
[1]朱炜.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10):68 -70.
[2]MOGENSEN CE,CHRISTENSEN CK.Predicting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sulin-dependent patients[J].N Engi J Med,1984,311(2):89 -93.
[3]MOGENSEN CE.Microalbuminuria predicts clinica proteinuria and early mortality in maturity-onset diabetes[J].N Engl J Med,1984,310(6):356 -360.
[4]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方案)[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7):7.
[5]王元英,张鹏,胡锡元,等.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8):1927-1928.
[6]李芮,王会玲,胡伟锋,等.2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分期中医证候特点及证型分布的临床调查[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6,17(7):599 -602.
[7]刘志红.中国肾脏病诊治三十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1):1 -4.
[8]王晓娟,王旭.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的最新综述[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1):107 -109.
[9]杨辰华,张社峰.糖肾宁胶囊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0 例[J].中医研究,2014,27(2):25-27.
R587.2
B
10.3969/j.issn.1001 -6910.2017.11.22
1001-6910(2017)11-0045-03
2017-08-04;
2017-08-30(编辑 马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