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榴
摘要:在当代信息化社会,大众传媒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媒介行为。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缔造的文明成果,它不仅仅在信息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领域,它也在信息的流通和共享等方面积极促成科学化、系统化和高速化。本文在对媒介素养的概念及其基本观点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几个观点。
关键词:信息;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
从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到近代的视听媒体,通讯卫星的使用,再到今天的信息高速公路,新媒体的出现和由此带来的信息生产方式的变化无不与人类教育和学习活动的每一次进步息息相关,媒体已不仅仅在影响着我们的文化,它已经成为我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与盛行,接触媒介成为当代青少年自由时间的主要活动内容。
中国媒介素养教育自1997年发端以来,至今已经历了16年时间。当我们回首这段发展历程时,不能不感谢这一领域的先驱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卜卫和宋小尉研究员。2008年以后,研究这一领域的国内学者逐渐增多。2011年中国国内掀起了一个不小的媒介素养教育的热潮:一月,中国传媒大学申请设置的传媒教育硕士点得到批准。六月,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办的《媒介研究》媒介素养教育专辑出版。七月,《光明日报》公布了国家教育部的重点招标课题“媒介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复旦大学中标。十月八日,全国首届媒介素养教育国际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十一日闭幕时,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院长蔡帼芬说,中国的媒介环境日益变得丰富,公民面对的信息越来越多,使得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工作势在必行。这种素养的培养应该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全国首个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网站在复旦大学开通。十二月,由国家七部委联合召开的“2011媒体与青少年论坛”在上海召开。我国第一本针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著作《新闻·传媒·传媒素养》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上述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已经开始从最初的酝酿时期进入启动和发展时期。
一、媒介素养及其实质
目前对媒介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各大组织和研究机构对此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对媒介素养要领的理解为我们全面认识这一概念提供了广阔的视角和素材。
加拿大电影管理委员会对媒介素养的定义是:以提高个体对如下过程和原理的认识和使用为目的的教育:媒体如何工作,如何产生意义,如何组织,如何构建现实。
加拿大人巴里·邓肯认为媒介素养关注的是帮助学生对如下事物形成广泛而有批判性的理解:大众媒体的本质;这些媒体所用的技术;这些技术对他们的影响。更具体而言,就是增加学生对媒体如何工作,如何产生意义,如何组织,如何构造现实等问题的理解,并自然的运用这些知识。此外,媒介素养的另一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媒体产品的能力。
美国媒介素养协会在其主页上对媒介素养的定义是:媒介素养使人们在面对用图像、语言和声音呈现的范围逐渐宽泛的信息时,成为一个有鉴别和批判能力的人,一个有创造力的生产者或制作者。它是人的文化修养在媒体信息和技术中的熟练运用。包括使用各种媒体获取,分析,评价,交流的能力。
加拿大媒体教育专家Trent Think Tank于1989年在国际媒体教育会议上提出媒介素养是指通过各种方式解释,分析,评价和产生交流的能力。这个定义十分全面的概括了前面几个定义的内容,对媒介素养一词的界定简洁而准确,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定义。
关于媒介素养,著名的加拿大媒体教育家Father John Pungente提出了媒介素养的八个基本观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媒介素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各类媒体信息的批判性解读,二是利用各种媒体对信息进行创造性生产的传播。而以上所牵扯至各种能力都是为达到这两个目标而服务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理解各种媒体运作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是媒介素养的这两个方面都有需要的,只有具备媒体运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才能够通过各种方式解释,分析,评价和产生交流。
二、媒介素养教育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
媒介素养教育主要内容是把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电子网络、手机短信等各类媒体的权利交给少年儿童,帮助他们理性地辨别各类信息的意义,辨别媒体真实与社会真实,形成对媒体性质和功能的正确认识,提高对负面信息的辨别能力,并学习如何使用传媒、如何利用传媒发展自我。媒介素养教育被誉为“信息社会的公民基本素质”、“媒介世界的防身术”。相对于欧美国家及港澳地区,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理论探讨及实践运作的初始阶段。但目前来看,国内学界对此大致达成共识:媒介素养教育一般针对的是受者。因此,把传者素养和受者素养区分开来似乎没有这个必要。归纳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媒介素养的内涵应该包括认识大众传媒、参与大众传媒和使用大众传媒三个部分。
可以概括地说,媒介素养教育就是一种关涉掌握传媒知识、获取传媒技能、提升传媒素养的一种活动。它是针对在校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其中,传媒素养的提高是传媒教育的核心目的和最终结果。
(二)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媒介素养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素质教育,所以对于接受这项教育的人来说,可以提高他们的自身修养。它使普通人掌握媒介传播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从而知道怎样运用媒介更好地为自己的劳动、学习、生活以及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服务,使自己真正成为媒介的主人,让其真正享受到信息社会的便捷与乐趣。
在中国,随着各种媒体的普及和空前繁荣,尤其是互联网在中国的兴起,青少年能够接触和使用的媒体日益增多,名种媒体信息更是良莠不齐,因此培养青少年对媒体信息的批判性解读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相关调查显示,自由时间经常从事与大众传媒有关的活动的(看电视、阅读书刊杂志、玩电脑、听广播等)青少年的比例高达75.2%,青少年网民占了网民总数的82.1%,北京、广州等地中小学生上网比例高达81.3%。这些数据表明,当代青少年媒介接触行为非常频繁,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的社会学习和社会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有学者甚至认为,目前青少年对于社会的基本认识,对游戏规则的把握,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90%以上的影响是来自传播媒介。
在信息的海洋中,如何去认识、识别、取舍、利用、反馈和生产媒介信息成为必备的社会素养。尤其是青少年更需要这种媒介素养,因为他们缺乏成熟的认知能力,在海量信息前容易成为信息的奴隶,从而惰化自己思辨和梳理的能力;面对色情、暴力等负面消极的东西,容易被导入误区,受到腐化,影响身心健康。“媒体素养”教育就是培养学习者正确地读懂媒体,正确地使用媒体。
(三)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
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批判性的解读各类媒体信息并能够创造性的利用各类媒体为自己的信息传播服务。围绕这一中心,学生必须首先深刻理解媒介素养的八个基本观点,进而了解各类媒体的编制,特点等方面的知识,理解各类媒体的运作过程,在具备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一些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并浓度用适当的媒体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可以让学生从学会问问题入手,通过问题进一步的挖掘媒体信息更深层的内涵。在这一点上,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的Elizabeth Thoman 提出了适用于一切媒体的五个基本问题:(1)是谁编制的这条消息,他们为什么要发送这条消息?(2)他们使用了什么技术和技巧来吸引我的注意力?(3)这条消息代表了或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思想观点?(4)别人理解这条信息跟我理解会有什么不同?(5)这条信息的哪些内容被省略了?学习者可以在这此问题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取得对某条消息的进一步认识。
媒介素养教育在大、中、小学校的普遍实施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是具体操作问题,包括传媒教育课程标准与教材编写,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与中小学已有课程在内容、任务、时间上的衔接与配合,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特色,传媒教育的质量评价等;另一方面是思想认同问题,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在政策层面、管理层面、实践层面也还未引起行政领导、校长、教师以及家长的重视。
加强学校媒介素养教育应该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第一、了解媒介信息的制作规则和制作形式,如了解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区别以及报纸、广播,电视的制作流程,能熟练地使用电子传播媒介与同伴、专家和公众进行交流与协作,会使用各种媒介形式与不同的群体和个人进行信息和思想的交流;第二、引导学生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学会利用媒介收集、整理和评价各种来源的信息,加工处理数据和报告结果,能够为完成特定的任务评估和选择新的信息资源和技术成果,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媒介资源解决问题和进行决策,并能将其发展为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策略;第三、引导学生欣赏、评价媒介产品,引导他们对媒介产品作美学的欣赏和社会学的评析,使他们能正确选择、解释、分析媒介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第四,了解媒介的性质,学习信息传播技巧,知道怎样监督媒体信息的传播,怎样向媒体反映意见;第五,帮助学生了解受众与媒介的关系,怎样根据需要选择媒介,如何利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重在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求达到高度的自律和对媒介的有效利用,这对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在信息时代,媒介素养教育向现代公民提供生存于信息时代的技能。通过媒介素养教育,能促成一种开放的、健康的、有效的免疫机制,使人们与媒介、信息之间形成平等、互利的关系。当前,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成为一种通识的素养教育,这种素养是全体公民都应该具有的基本品质,只是在不同人群中的要求有水平层次上的不同而已。对学生而言,通过传媒,尤其是通过现代传媒技术来接受传媒信息、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已经是越来越便捷、频繁和有吸引力了。只是学生的年龄特征又决定了他们还缺乏对外界信息的自觉识别和判断能力,从而易受传媒信息的暗示和牵制,甚至被一些不良传媒信息所误导而走上歧途。所以,广大学校实施切实有效的媒介素养教育是必需的。
综上所述,在当今信息时代下的社会,良好的媒介素养是每个合格公民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更是目前的基础教育中亟待加强的一个环节和要素,但目前国内对培养学生这方面素质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媒介素养教育应借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之东风。充分利用住处技术所提供的多种媒体手段,渗透到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整合的过程当中,为学生顺利步入信息时代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传媒,现代潘多拉宝盒》,《解读受众:观点、方法与市场》.喻国明.河北大学出版社
[2]《传播学引论》.李彬.新华出版社
[3]《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