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希腊时期哲学本体论发展概况

2017-01-12 19:45谭苑苑
关键词:本原本体论亚里士多德

谭苑苑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福建 福州 350001)

浅析古希腊时期哲学本体论发展概况

谭苑苑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福建 福州 350001)

古希腊哲学初期前苏格拉底先哲们的万物本原思想: 泰利斯的“水”本原、 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本原、 阿那克西米尼的“气”本原和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都启发和影响了马克思;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本原与巴门尼德的存在论是人类探索本体论问题时抽象思维能力提升的表现;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思想为青年马克思早期本体论思想的确立奠定了直接理论基础。 古希腊哲学繁盛期柏拉图的理念论与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的本体论思考朝着更为抽象、 思辨的方向发展。 古希腊哲学晚期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共同成为青年马克思“自我意识”本体论思想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

古希腊; 本体论; 理念论; 实体论; 原子论

古希腊哲学发展是西方哲学发展的源头, 其中关于“本体论”问题的探讨从未停止过。 纵观古希腊哲学发展初期、 繁盛期以及晚期, 哲学本体论的研究随着哲学家的探索不断向前发展、 深入。 与此同时, 本体论思想的发展也在客观上成为马克思早期本体论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

1 古希腊哲学初期: 前苏格拉底先哲们的“万物本原说”

1.1 伊奥尼亚哲学家的“万物本原”思想

“本体论”思考的发轫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最早发展起来的伊奥尼亚哲学家。 随着古希腊自然科学初露端倪, 当时的人们逐渐从对自然的绝对敬畏以及神话式的迷信崇拜状态中摆脱出来, 开始对外在于自身的自然界作一些朴素、 直观的思考。

泰利斯提出了“水”是世界本原这一著名哲学命题, 这一论断使其成为古希腊哲学史上以及本体论发展史上的第一人。 “从泰利斯起, 我们才真正开始了我们的哲学史。”[1]197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也提及:“每本哲学史教科书所提到的第一件事都是哲学始于泰勒斯, 泰勒斯说万物是由水做成的。”[2]49泰利斯历史性地首次对万物本原进行总结, 试图用“水”这一具体物质去解释它以外的其他具体物质。 尽管他的本体论思想还停留在感性事物阶段, 但是这一在感性的、 复杂多变的事物中寻求并把握具有普遍性、 永恒性的“本质”的努力(即在“多”中求“一”的思考), 无疑具有开拓性和划时代的意义。

阿那克西曼德追寻着泰利斯的足迹, 继续探寻“多”中之“一”, 他摈弃了“水”这一具态物质, 将世界本原归于“无限”。 在“有限”中找到“无限”, 这是古希腊哲学本体论思维方式迈向更为抽象、 一般的体现, “绝对本质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东西, 而是一个否定的东西、 普遍性, 一种对有限者的否定。 ……阿那克西曼德取消了水这一元素的个别性”[1]216。

阿那克西米尼是米利都学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他提出“气”本原论以及“稀薄”和“凝聚”这两个概念, 他认为“稀薄和凝聚是冷、 热两种势力对立和交互变化的结果”[3]34。 罗素认为这一提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使不同的实质之间的一切区别都转化为量的区别, 完全取决于凝聚的程度如何。”[2]54而黑格尔则犀利地指出阿那克西米尼本体论思想中的缺陷:“没有把‘无形体性’、 把对象当成概念建立起来, 而把物质性的东西与非物质性的东西对立起来了。 ……‘普遍’被表示在一个特殊形态里。”[1]221-222

米利都学派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探讨, 奠定了其在人类本体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种对经验世界的理性把握, 对万物“始基”问题的解释与尝试, 是人类开始具备哲学思维的首次展示, 同时还在艾菲索学派的赫拉克利特那里得到了继续发展。

作为艾菲索学派的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 他提出“火”是世界的本原, 还强调了“火”的变化性质:“一切皆变; 这个‘变’就是原则。”[1]331赫拉克利特是“逻各斯”这一提法的首创者, 在欧洲哲学史上第一次有人将作为世界本原的“火”视为支配万物的法则和客观规律。 于此, 本体论问题与认识论问题产生了微妙关系:“智慧在于认识‘逻各斯’, 因为只有把握了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性, 人们才能按照自然行事。”[3]43另外, 赫拉克利特的本体论思考亦对黑格尔的“逻辑学开端”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关于从有过渡到变的伟大思想; 它还是抽象的, 但同时它也是第一个具体的思想, 是相反的范畴的第一个统一。 ……它的原理是基本的, 并且出现在我的‘逻辑学’的开端中——紧接在讨论有与无之后。”[1]332黑格尔还明确指出, “他(赫拉克利特)就是第一次说出了无限的性质的人, 亦即第一次把自然了解为自身无限的, 即把自然的本质了解为过程的人。 哲学的开端必须自他始……”[1]334赫拉克利特启发了黑格尔, 黑格尔又影响了马克思, 包括马克思的辩证思维方式及其早期的本体论立场。

1.2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本原说”与巴门尼德的“存在论”

就世界本原问题的探讨, 毕达哥拉斯与巴门尼德的本体论思想明确表现出了唯心主义倾向, 这有别于伊奥尼亚哲学家们感性直观的探索视野, 他们致力于在超感性的抽象之物中寻求万物本原。

黑格尔认为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思想实现了“实在论哲学到理智哲学的过渡”[1]241。 毕达哥拉斯主张“数本原说”, 其超越于感性事物之上, 将万物的生成与起源归结为“数”, 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此亦起到较大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指出:“他们(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在整个自然中数目是最初的, 数目的元素也就是所有存在物的元素。”[4]13但与此同时, “数本原说”存在的问题亦显而易见:“开始探讨是什么的问题, 并加以规定, 不过他们把事情讲得太笼统了。 他们只是在表面上作规定……”[4]17

爱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提出了“存在”这个哲学概念:“所有的东西, 将他们各自具有的特殊性都一个一个地去掉以后, 最后只留下一个最普遍、 最一般的共性, 那就是存在。”[5]2在巴门尼德眼里, 存在就是存在, 不可能是非存在, 同时存在是永恒、 唯一且不动的。 这也是与艾菲索学派赫拉克利特的观点相对立的:“爱利亚学派认为, 只有‘有’是存在的, 是真实的; ‘有’的真理是‘变’——‘有’是第一个思想, 是直接的。 赫拉克利特说, 一切皆变; 这个‘变’就是原则。”[1]331至此, 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哲学思想, 亦即其本体论思想, 彰显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显著提升: 开始在复杂多样的感性事物背后探寻稳定、 不变的本质, 这是人类具备“多中求一”哲学思维方式的明确体现。

1.3 以德谟克利特为代表的“原子论”学说

德谟克利特将万物本原归结为“原子”及其存在空间“虚空”, 即不可分的物质微粒“原子”在“虚空”中运动。 原子论者的哲学思想既包含了古希腊哲学里成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又通过抽象概括能力完成了对万物本原的探寻, 从而证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黑格尔这样评价“原子论”学说:“发现了更为观念化的原理——原子与虚空; 思想的范畴更进一步地深入客观世界——这就是关于物体的形而上学的开始; 或者说, 纯粹概念获得了物体性的意义, 思想过渡到对象的形式。”[1]362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对青年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的影响很大, 这集中反映在马克思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创作中。 文中马克思指出德谟克利特原子论思想“机械决定论”的缺陷, 由此论述了伊壁鸠鲁哲学中关于“原子偏斜运动”的积极意义, 这为马克思早期确立的“自我意识本体论”奠定了直接理论基础。

2 古希腊哲学繁盛期: 柏拉图的“理念论”与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谈起古希腊哲学的代表人物, 非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莫属, “哲学之作为科学是从柏拉图开始,而由亚里士多德完成的。 他们比起所有别的哲学家来, 应该可以叫作人类导师”[1]159。 “理念论”与“实体论”则分别成为二人本体论思想的理论旨归。

2.1 柏拉图“理念论”的哲学思想

“柏拉图的思想体系是希腊著名思想家学说的融合和变革。”[6]79他在继承前辈赫拉克利特、 巴门尼德、 毕达哥拉斯以及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理念论”。 柏拉图认为“理念”就是万物之本原, 是脱离或先于感性事物的存在, 同时又是感性事物的本质与根据。

柏拉图的“理念本原说”有以下特点: 其一, 柏拉图既继承了赫拉克利特“万物皆变”的原则来解释感性事物, 并认定其为不真实的, 又吸取了巴门尼德“存在”是永恒、 不变的思想来定义理念。 其二, 尽管柏拉图由“多中求一”得出理念论, 但是又不完全赞同巴门尼德的“存在论”。 他认为“理念”不是唯一的, 应该具有一个由下至上的等级体系, 而其中最高等级的理念称之为“善”, 这大概是受了毕达哥拉斯“数本原说”的影响。 其三, 柏拉图的理念论还可分有“存在”, 这一提法前无古人。 “理念对于事物来说, 是一个可以分有, 而不可以达到的对象。”[3]109柏拉图的“理念论”就是其本体论思想的题中之义, 亦是其所有哲学思想的理论根基, 当中就“个别” “一般” “共性” “个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但是, “理念本原说”终归成为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学说, 因为柏拉图把“共性” “一般”的问题过于绝对化、 神秘化, 将其视作独立于感性事物的存在。

2.2 亚里士多德“实体论”的哲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哲学、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繁荣的基础上, 对众多知识门类进行了认真而独立的研究, 建立了一个古希腊思想史上最庞大的知识体系”[3]130, 他还被誉为“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一个博学的天才”[6]67。 师承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在其“理念论”的基础上, 发展了自己的“实体论”哲学体系。 亚里士多德这样描述“实体”:“处于底层, 只是表面承受各种作用而变化, 人们说这就是存在着东西的元素和本原。 ……因为某种本性或自然永远存在着, 或者是一种, 或者多于一种, 其他东西都由它们生成, 而本性却持续不变。”[4]8究其本质, “实体论”就是“本体论”, 而蕴含其中的亚氏本体论思想脉络并非一以贯之, 它呈现出分阶段变化的特征。

第一阶段, “个别事物”实体论思想。 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里列出“实体”与其他九个范畴, 并强调了“实体”的首要地位。 接着, 亚里士多德对“实体”进行了分类, 包括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 他认为第一实体是根本实体, 指代个别事物, 是另外九个表示“属” “种”关系的范畴, 即第二实体的基础。 在此, 亚里士多德厘清了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的关系, 亦即分清了个别事物及其属性, “一般”与“个别”。 尽管他还未能洞见并准确把握二者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但已为未来本体论学说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待探索空间。

第二阶段, “形式”实体论思想。 亚里士多德在继承前辈哲学家们思想精髓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因说”, 将万物产生的原因归结于“质料因” “形式因” “动力因” “目的因”。 显而易见, “四因说”里不乏伊奥尼亚哲学家、 苏格拉底以及柏拉图本体思想的影子。 随着对“实体”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亚里士多德又将“四因说”发展为“形式质料说”, 正如他所言:“如果认为形式先于质料更加确定, 同理, 形式也将先于两者的组合。”[3]141所以, 他认为相对于消极、 被动的“质料”而言, 积极、 主动的“形式”则是更为基本的“第一实体”。 在“形式”实体论这一阶段, “个别事物”与“形式”和“质料”是不可分离的, 同时“个别事物”中的“形式”成为中心, 亚里士多德“实体论”哲学也就从上一阶段的“个别事物”实体论转化为“形式”实体论。 两个阶段的“实体论”思想发生了关系上的颠倒, 这说明亚里士多德仍旧未能搞清楚“一般”与“个别”的内在关系。

第三阶段, “神”实体论思想。 在这一阶段, 亚里士多德对于“实体”问题的阐释再次发生变化: 在运动变化中把握“潜能”(质料)与“现实”(形式), 而后推导出一个全新的“第一实体”、 “第一推动者”和“一个永恒的不动实体”[3]143, 即“神”。 亚里士多德的“神”本体思想依旧表现为注重“形式”, 曲解“质料”, 认为“现实”先于“潜能”, “形式”先于“质料”:“现实也是先于潜能。 而且, 在本体上它也是存在的。”[3]143至此,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多维度内涵, 既有唯物主义倾向, 又有辩证思维, 还有唯心主义色彩。

3 古希腊哲学晚期: 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学说

在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基础上, 伊壁鸠鲁发展了自己的“原子论”学说。 一方面, 伊壁鸠鲁赞同德谟克利特将万物本原归结于“原子”与“虚空”, 同时是“原子”在“虚空”中运动的结果。 但另一方面, 伊壁鸠鲁反驳并修正了德谟克利特“原子论”思想的缺陷与不足。 比如, 伊壁鸠鲁发现了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固有的内在矛盾:“并不需要存在着各种各样大小的原子, 因为这样就一定会有某些原子进到我们眼界之内, 成为看得见的, 但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3]166也就是说, “原子”是不可分的物质微粒, 同时也无法为人类的感觉官能把握, 但是德谟克利特却又强调“原子”本身具有形状大小、 体积等区别, 这就成为一种自相矛盾的说法。 还比如, 黑格尔指出:“伊壁鸠鲁以重量为原子的基本性质, 但是他不让原子做直线的运动, 而是使它沿着一种从直线稍稍偏出的曲线而运动……”[1]69这说明伊壁鸠鲁还就“重量”这一德谟克利特不曾提及的“原子”属性作出一番补充, 这为其阐述“原子”在“虚空”中做偏斜运动提供了依据。 “原子”在“重量”这一“基本性质”的作用下发生偏斜运动, “偏斜造成同其他原子的碰撞, 使一些原子结合在一起, 于是形成各种具体事物”[3]167。 伊壁鸠鲁关于原子偏斜运动的思想意义深远, 是对德谟克利特关于“原子运动绝对必然性”的一次修正, 是对“偶然性”存在地位的肯定。

4 结 语

在古希腊哲学发展史进程中, 各流派哲学家在关于“本体论”问题的探讨上呈现出百家争鸣且欣欣向荣之景。 更为重要的是, 上述古希腊哲学本体论思想的三个发展时期为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 通过文本研究发现, 古希腊哲学思想是西方哲学发展史的开端, 而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思想也是由此开始, 这一点从青年马克思在博士论文创作期间的相关文本资料即可得到佐证。 马克思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研究对象足以证明古希腊哲学思想, 特别是伊壁鸠鲁哲学思想对其产生过的重要影响。 换言之, 古希腊本体论思想直接成为青年马克思博士论文创作的灵感来源, 为马克思崇尚“个体自由意志”的自我意识本体论立场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因此, 弄清楚古希腊哲学本体论发展的大致脉络, 再在此基础上厘清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哲学本体论思想与马克思本体论思想之间的批判、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对整个古希腊哲学思想史的研究, 对古希腊哲学本体论思想发展的研究, 对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理论来源的研究, 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德]黑格尔.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M]. 贺麟, 王太庆,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3.

[2][英]罗素. 西方哲学史(上卷)[M]. 何兆武, 李约瑟,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1.

[3]冒从虎, 王勤田, 张庆荣. 欧洲哲学通史(上卷)[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2.

[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M]. 苗力田,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5]汪子嵩.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论的学说[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6][美]梯利. 西方哲学史[M]. 葛力,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

The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ical Ontology in Ancient Greece

TAN Yuanyuan

(Institute of Marxism, Parrty School of Fujian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of C.P.C, Fuzhou 350001, China)

In the initial period of ancient Greek philosophy, researches on “Principle of everything” undertaken by pre-Socratic philosophers include the Thales’s theory of “Water of Origin”, Anaximander’s theory of “Infinity of Origin”, Anaximenes’s theory of “Air of Origin” and Heraclitus’s theory of “Fire of Origin”, in which the early dialectic thinking way inspired and impacted Marx. And the Pythagorean School’s theory of “Number of Origin” and Parmenides’ theory of “Being of Origin” demonstrated the increase of human abilities of abstract and analytical thinking on Ontology. Besides, Democritus’s Atomism lai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arly ontological thoughts of young Marx. In the flourishing period of ancient Greek philosophy, Plato’s theory of “Forms” and Aristotle’s Substantialism are featured as abstract and speculative. In the later period of ancient Greek philosophy there was Epicurus’s Atomism. Epicurus’s Atomism and Democritus’s Atomism are significant theoretical bases of young Marx’s ontological thought of “Self-awareness”.

ancient Greece; ontology; theory of forms; substantialism; atomism

1673-1646(2017)03-0011-04

2017-02-0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福建行政学院资助项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闽委校科研[2014]14号)

谭苑苑(1984-), 女, 讲师, 博士, 从事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济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

B502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7.03.003

猜你喜欢
本原本体论亚里士多德
本体与超越:生活儒学的本体论问题
交错群与旗传递点本原非对称2(v,k,4)-设计
回归教育本原的生物学教学
『闭卷』询问让人大监督回归本原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对“自度曲”本原义与演化义的追溯与评议
浅议古代哲学的本体论思维方式
本体论还是非本体论
——围绕《马克思的自然概念》的若干争论
微电影本体论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