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华, 储著源
(1. 安徽医科大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2; 2. 安徽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2)
习近平论毛泽东历史地位的思维范式
周小华1, 储著源2
(1. 安徽医科大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2; 2. 安徽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2)
正确评价毛泽东历史地位问题集中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自觉构建的科学思维范式。 习近平论述毛泽东历史地位问题时, 正确地运用了静态与动态、 两点论与重点论、 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辩证思维范式, 科学地建构了特定历史阶段与整体历史阶段、 历史必然性与历史偶然性、 中国历史视野与世界历史视野辩证统一的历史思维范式。 坚持习近平构建的思维范式, 可以使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正确评价毛泽东历史地位, 永远铭记毛泽东历史功绩。
毛泽东; 习近平; 辩证思维; 历史思维
新时期, 正确评价毛泽东历史地位问题始终是一个国内外高度关注的重大历史与理论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论述毛泽东历史地位的系列重要讲话全面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体现了习近平分析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形成了一系列正确认识毛泽东历史地位问题的新观点。 因此, 深入学习习近平论述毛泽东历史地位问题的思维范式, 有利于提升我们分析和解答重大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 对于指导我们全面正确总结历史经验和汲取历史智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毛泽东历史地位问题”具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 既包括毛泽东个人生涯及其思想理论的历史地位问题, 又包括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问题, 同时具有个体与集体意境、 理论与实践意境、 成功与挫折意境, 涉及到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以及毛泽东和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等重大问题。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 中共党人立足于时代背景对毛泽东历史地位做了四次全面、 客观、 公正、 权威的认识和评价, 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1年)、 《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993年)、 《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03年)、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 四次评价分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 坚持和发展的四个重要历史时期做出的, 彰显了正确解答毛泽东历史地位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战略性意义。 因而, 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历史地位问题是党和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特殊范式, 这实质是一个自觉反思“举什么样的旗帜, 走什么样的道路”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具有范式特征的毛泽东历史地位问题, 影响和决定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若将毛泽东历史地位问题看作是一个理论和实践范式, 它必然是指引党和人民前进的旗帜, 给予党和人民科学的理论指导、 道路指引和方法借鉴。 这个重要问题范式对当代中国进步和发展起到三个方面的旗帜作用, 即思想旗帜、 道路旗帜和制度旗帜。 第一, 思想旗帜让党和人民更加坚定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指导。 思想旗帜内在地规定了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还明示了我们的理论追求和实践目标。 习近平指出:“毛泽东思想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 它培养的大批骨干, 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1]第二, 道路旗帜让党和人民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开辟社会主义道路历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并提供了先进的探索方法, 奠定了今天中国进步和发展的政治前提。 同时, 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显示, 社会主义前途是光明的, 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定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道路是曲折的, 我们要结合中国客观实际创造性地探索, 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前进, 即边建设边探索。 习近平指出: “道路决定命运, 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 ……一切向前走, 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走得再远、 走到再光辉的未来, 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1]第三, 制度旗帜让党和人民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毛泽东带领党和人民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和发展。 简言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永远是社会主义的, 是党和人民的共同理想, 始终指引着党和人民前行。 总体审视, 习近平将毛泽东历史地位问题看作是分析和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以及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历史的重要立足点, 他辩证地运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论述了毛泽东历史地位和思考现实问题, 充分展示了他把握历史、 立足现实和展望未来的开阔历史视野和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 就是承认矛盾、 分析矛盾、 解决矛盾, 善于抓住关键、 找准重点、 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2]179习近平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 始终抓住解答毛泽东历史地位问题的关键和重点, 对毛泽东历史地位问题作出了立足当代的创造性解答。
第一,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 既敢于承认错误失误又突出历史功绩, 科学建构了关于“功与过比例”的“静态—动态”辩证思维。 习近平认为, 敢于承认、 正确分析和坚决纠正错误失误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应有的态度和品质。 同样, 客观分析历史成就和美好前途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高度理论自觉和制度自信的本质体现。 因此, 对待历史人物, 我们既要客观分析个人错误失误, 更要全面展示个人的历史贡献。 习近平指出: “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 是衡量这个党是否真正履行对人民群众所负责任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1]然而, 如何辩证地看待毛泽东同志“功”与“过”之间的逻辑关系?一是静态地论述毛泽东已经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所取得的巨大历史贡献, 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等。 同时, 相对于毛泽东历史贡献, 其错误只是一小部分, 贡献是第一位的, 错误是第二位的。 二是动态地将毛泽东历史贡献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过程中界定。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越来越大, 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奠基者, 毛泽东历史贡献也就显得越来越大。 只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始终向前发展, 毛泽东历史贡献在历史发展大潮中就会趋向“无穷大”, 错误失误趋向“无穷小”, 甚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发达阶段, 他的错误失误可以忽略不计。 实际上, 这种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范式是在习近平基于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逻辑论述毛泽东历史地位的辩证思维方法中凸现出来的。
第二,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 体现个体和集体统一的辩证思维, 提倡领袖与集体相得益彰、 共存共荣。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 个人价值蕴含于人民群众的各种历史创造活动中; 脱离人民群众的个人, 既无法实现自身价值, 也不会实现社会价值。 习近平曾强调, 评价任何历史人物的得失、 功过是非, 既不能脱离时代背景, 更不能脱离与领袖紧密相连的集体, 不能简单、 片面地将功过是非与领袖个人和集体链接、 挂钩, 要严谨地基于集体视野评价个人的历史贡献。 如此, 习近平构建了一种立足集体、 突出个体以及个体和集体功过是非密不可分的辩证思维范式。 习近平指出:“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 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1]习近平这种辩证思维的独特意义在于: 毛泽东作为伟大领袖, 领导一个伟大集体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这更加突出了毛泽东的伟人魅力和历史地位。 习近平指出, 毛泽东同志“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1]。
第三, 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的辩证思维, 建构了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统一的分析范式。 习近平认为, 评价毛泽东历史地位首先要从历史发展的普遍性规律着手, 个人作用必然受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习近平指出: “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 综观世界历史, 任何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发展, 都会跌宕起伏充满曲折。”[1]其次, 要从历史发展的特殊性规律着手, 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然会遭受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挑战。 “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 没有先例, 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 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 开通道路。”[1]再次, 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机械评判历史人物的错误失误, 要客观分析历史人物出现错误失误的社会历史条件。 习近平指出: “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 发展水平、 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 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1]最后, 坚决反对用形而上学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受到客观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每一个时代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都是有限的, 包括时代伟人也是如此。 所以, 只要是人的主观努力和实践活动就会有不足之处, 就会有需要改善之处, 关键在于用全面的、 发展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评定。 习近平指出: “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 ……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 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 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 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 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1]
总之, 透视习近平论述毛泽东历史地位的辩证思维, 其具有主次分明、 功过明晰、 静动统一、 通俗科学的方法论特征, 这为党和人民渡过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深水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
历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是把握今天和展望美好未来的客观依据。 珍视历史、 尊重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具有的历史态度和基本品质。 通常, “历史思维能力, 就是以史为鉴、 知古鉴今, 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 把握前进方向、 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2]178。 习近平对毛泽东历史地位问题的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立足历史、 把握历史和借鉴历史的历史思维能力。
第一, 坚持特定历史阶段与整体历史阶段辩证统一的历史思维, 坚决反对僵化的历史眼光。 习近平指出: “历史、 现实、 未来是相通的。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 现实是未来的历史。”[2]179习近平从中国近现代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中共党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等视角全面深入地解读和界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以此逻辑论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 坚持和发展的历史依据。 习近平指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党史国史“这门功课不仅必修, 而且必须修好”[2]。 首先, 从中华民族复兴历史进程和“中国梦”历史逻辑的视角解读毛泽东历史地位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的历史唯物主义视野和眼光。 习近平指出: “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 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 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 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1]其次, 用历史阶段论的视角评价毛译东的功绩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 坚持和发展的历史依据。 习近平认为, 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贡献之一就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 坚持和发展奠定了根本前提、 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第二, 坚持历史偶然性和历史必然性辩证统一的历史思维, 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对毛泽东历史地位问题的探讨, 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行客观公正地认识和评价, 否认错误失误、 忽视经验成就都是严重的错误。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忽视错误、 掩盖错误是不允许的, 这本身就是错误, 而且将招致更多更大的错误”, 但是, “忽视或否认我们的成就, 忽视或否认取得这些成就的成功经验, 同样是严重的错误”[3]14。 对此, 习近平坚持运用历史偶然性和历史必然性的历史唯物主义范畴和思维方法解读毛泽东历史地位。 习近平认为, 关于毛泽东历史地位问题, 既要正确把握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趋势指引下毛泽东带领党和人民取得巨大历史成就的必然性, 也要正确认识到毛泽东同志是一个伟大的领袖而不是神, 他的个人思想和实践活动必然受到客观历史的影响和制约, 他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在实践中也有过或多或少、 或大或小的错误失误, 导致这些错误失误既有偶然性因素也有必然性因素。 习近平指出: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 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 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 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1]
第三, 坚持中国历史视野与世界历史视野辩证统一的历史思维, 坚决反对狭隘的历史视野。 习近平指出: “毛泽东同志属于中国, 也属于世界。 他不仅赢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敬仰, 而且赢得了世界上一切向往进步的人们敬佩。”[1]毛泽东的历史贡献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 而且随着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也大大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毛泽东个人的努力和贡献, 不仅指引党和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 国家富强和人民当家作主, 而且提升了世界人民追求独立和富强的勇气, 中国革命道路为世界人民革命提供了一种经典的参考, 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简言之, 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开创的革命道路、 建设道路和理论道路成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范式和实践范式, 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历史进程。 因此, 毛泽东历史贡献不仅是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财富, 也是世界其他国家共产党和世界人民的财富, 更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宝贵财富。
第四,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坚持运用历史发展眼光、 以历史为出发点和依据客观认识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奋斗历程, 永记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指出: “一切向前走, 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走得再远、 走到再光辉的未来, 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面向未来, 面对挑战, 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4]今天, 党和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是继续完成毛泽东同志进京开始的、 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赋予的伟大“考试”。 总之, 正确认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要立足于中国共产党和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人民群众的期待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要始终以历史思维科学评价毛泽东时代党和人民的共同事业。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关键在于掌握他的创新思维方法, 学会运用他的创新思维方法观察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当前, 学习和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是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和提高党员干部思维能力的重要路径与方法。
第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敢于正视历史, 善于汲取历史经验, 科学构建实施重大决策与基本战略的历史依据。 习近平指出“历史就是历史, 历史不能任意选择,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 “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 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 目的是以史为鉴、 更好前进”[1]。 当前, 我们最重大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它的形成和提出不是一下突现出来的, 是具有一个历史过程的。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时期的“中国梦”是实现国家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 赶超世界发达国家, 集中体现在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时期的“中国梦”是实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立小康社会,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集中体现在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时期的“中国梦”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实施“新三步走”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集中体现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开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的境界。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时期的“中国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集中体现在建设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 生态“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因而,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基础上, 在许许多多中共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持续追求梦想的努力奋斗下,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基本形成, 实现“中国梦”机遇凸现。 于是, 习近平总书记依据历史、 立足现实, 及时准确地提出了“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本质内涵。
第二, “高举旗帜, 坚定道路”历史思维方法和“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辩证思维方法让我们少走弯路、 不走弯路, 着力保障我们在圆梦的道路上“不动摇、 不懈怠、 不折腾”。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 “‘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 这是我们党必须采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永远是我们前进的根本动力和方向。 中共党人高度重视毛泽东历史地位的认识和评价问题, 本质地体现了党在任何时候都保持了清醒的政治头脑、 政治意识, 保持了高度的道路、 理论和制度的自信, 保持了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地位的自觉, 并以此内在地要求全体中共党人切实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持续奋斗。
第三, 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 我们仍然需要继续深化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认识。 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深化认识, 是一个重大的中共党史问题, 是一个重大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 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对此, 面临新的挑战、 新的机遇, 党必须树立问题意识, 带着问题和挑战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中探寻方法、 汲取营养。
第四, 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必须掌握科学的、 务实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方法。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坚决反对形式主义, 切实做到内容优先、 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 既要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更要掌握总书记讲话蕴含的思想方法, 既要理解总书记讲话中理论创新之处更要学习总书记推进理论发展的科学范式, 既要学习总书记的理论功底更要学习总书记的务实态度。 在全面深化改革之际, 党和人民应切实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 活学活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在建设实践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1]习近平.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2-12-27(2).
[2]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 北京: 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14.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3.
[4]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07-02(2).
Xi Jinping’s Thinking Paradigm on Mao Zedong’s Historical Status
ZHOU Xiaohua1, CHU Zhuyuan2
(1. College of Second Clinical Medicine,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2, China;2.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2, China)
The correct evaluation of the historical status of Mao Zedong represents a scientific thinking paradigm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Xi Jinping, in his comments on the historical status of Mao Zedong, has correctly used the dialectical and unified thinking paradigm that is both static and dynamic, and integrates both the Doctrine that everything has two aspects and the Doctrine that everything has its key point with a focus on both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Meanwhile, Xi Jinping has scientifically built a historical thinking paradigm that is not only dialectical but also unified, which involves the historical views on both some particular periods and a totality of history, both contingent and inevitable, and by using both Chinese and global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Xi Jinping’s thinking paradigm is helpful for the Party and people to assess Mao Zedong’s historical status, and bear Mao Zedong’s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in mind.
Mao Zedong; Xi Jinping; dialectical thinking; historical thinking
1673-1646(2017)03-0029-05
2017-02-03
安徽医科大学博士科研资助基金: 主流思维与主流话语视野下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建设研究(XJ201424);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中国梦视域中的习近平世界责任思想研究(SK2016A0471)
周小华(1983-), 女, 讲师, 硕士, 从事专业: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
A841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7.0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