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德育”:加强中职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有效途径

2017-01-11 22:43袁学兵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互联网德育核心素养

【摘 要】国家认同教育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一个基本要点,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中强调的首要内容,因此,在中职德育工作实践中创新性地构建“互联网+德育”体系,是加强中职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有效途径,更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

【关键词】核心素养;国家认同教育;德育;互联网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国家认同”正式被列为“社会参与”部分中“责任担当”要素的一个基本要点。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中第一条便提出作为一名中职学生要“爱祖国,有梦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志存高远,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同时,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对于学校德育工作而言,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又获得发展的机遇。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德育”,加强中职学生国家认同教育问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聚焦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和互联网发展趋势,提升中职德育水平的迫切需要。

在“互联网+”背景下,德育工作要创新思路,拓展渠道,既要坚持传统有效的德育工作手段,又要改变德育观念,更新德育方法,优化德育环境,将互联网手段有效融入到德育工作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对中等职业学校而言,“互联网+”形势下的国家认同教育应以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为基本价值取向,以深化德育课堂教学改革和加强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为着力点,构建国家认同教育的“互联网+德育”体系,使国家认同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有效增强中职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

一、深化德育课堂教学改革,增强国家认同教育的实际效果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主要涵盖《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等多个课程内容,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尤其是针对国家认同教育部分更多的是讲解国家政治制度、公民权利与责任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再加上部分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讲为主”,甚至“一讲到底”,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对德育课的学习兴趣。鉴于此,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应改变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构建“学本式”卓越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互联网教学资源和技术,通过时政演讲、体验式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德育课堂教学当中。

课前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使用互联网查询近期国内外的时政新闻、社会热点和国际形势,并制作成微视频、ppt等,利用每堂德育课的前3分钟,把时间交给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前新闻播报活动,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国家认同意识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培养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习惯。课中通过《一分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分认识中国共产党》等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微课资源,让学生先对枯燥的理论知识有初步了解,再由此提出更加深入的问题。开展情景模拟、辩论赛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探究各类重难点问题,鼓励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大胆分析、畅所欲言,在思辨中形成正确的认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VR技术开展“与马克思对话”、“与习总书记面对面交谈”等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际体验主动参与到德育课堂当中,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改变传统德育课学生被动接受国家认同教育的弊端,充分激发学生思维,使德育课堂充满活力。课后通过构建数字校园云平台,打造“云教育”这一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一方面通过师生课外的线上互动研讨,将国家认同教育内容融入到与学生共同评论时事政治、社会热点当中,激发学生参与政治学习的热情,实现从课堂灌输向“无边界”移动数据教育引导的转变;另一方面利用德育的数据云,记录和挖掘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细节,从而实现德育工作“全天候”“全方位”的目标,真正发挥中职德育课的“向导”和“灵魂”作用。

二、加强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国家认同教育的润物无声

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中职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育人作用。因此,从当前“互联网+德育”的发展趋势来看,以国家认同教育为主要目的的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尽快构建国家认同教育的校园网络宣传平台。当下学校可用借助的互联网平台主要包括学校网站、校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各类QQ群、各类微信群等。学校要根据网络特点,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将职业教育的大政方针、党的发展历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等内容及时推送到学生和家长手中,建设融思想性、职业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络文化平台,为师生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同时要重点加强对校园网电子公告栏、留言板、贴吧、聊天室等交互栏目的管理,规范上网内容,杜绝各种违法有害信息在校园网上传播。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教育师生自觉遵守网络法规及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

二是要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国家认同教育活动。一方面通过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歌唱比赛、演讲比赛等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网络了解和学习民族文化和历史知识,将中国优秀的文化播种到下一代人心中,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从而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另一方面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脱离传统较为枯燥的教学地点将知识贯穿到行动中,如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参观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等,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再现革命场景,充分调动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历史和政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11.27”等一些大型纪念日,开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利用校园电视台观看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觉增强国家认同意识,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推进“互联网+德育”,是加强中职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新形势下创新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当前,“互联网+德育”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德育课程体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平台创设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推广和探索。从长远发展来看,中职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要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呼应,不断提升层次性、完善系统性、增强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新浪网.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敲定.[DB/OL].http://edu.sina.com.cn/zl/edu/2016-09-18/11143922.shtml,2016.09.18

[2]欧阳常青,苏德.学校教育视阈中的国家认同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12(5)

[3]冯建新,周道军.当前国家认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03)

【作者简介】

袁学兵(1992-),男,现任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科研处副主任,助理讲师。

猜你喜欢
互联网德育核心素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