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站互动模式下高职机电类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7-01-11 10:12崔玲玲
职业技术 2016年11期
关键词:培训中心职业技能岗位

崔玲玲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11)

三站互动模式下高职机电类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崔玲玲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11)

为了解决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学生不适应企业岗位的问题,构建了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即三站互动、分段交替教授高职学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岗位素质的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共育、质量共管、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人才培养机制,本文系统介绍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色和应用。

三站互动;分段交替;人才培养

0 引言

随着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及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对机电类专业人才的职业教育质量、规格以及内涵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劳动者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更注重专业的职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高职人才培养必须尽快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以解决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知识体系与生产过程之间存在差距,用专业知识技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能力较差;二是高职学生自身对基础知识、实践技能消化、吸收、改造、创新能力薄弱,学生在企业岗位出现“水土不服”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院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心理结构和职业发展规律,以培养具有企业需要的综合职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让学生在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和生产岗位三站分段交替接受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岗位素质培养。在模块化递进式教学体系(即知识结构体系、技能培养体系、素质提升系统)的基础上,延伸高职学生的教学工作链,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为出发点,提出三站互动培养模式,提升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学生“学中思、思中做、做中创”提供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岗位实践平台,拓宽了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的综合职业技能和创新实战能力,既解决了机电类专业技能与素养的培养,又解决了校企合作不深入而导致教学知识(链)与真实岗位(群)脱节的实际问题。

1 三站互动人才培养内涵

1.1 以“技能性、实践性、创新性”为主线,明确人才培养路径

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以“技能性、实践性、创新性”为主线,由学校和企业作为共同主体,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让学生在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和生产岗位三站互动模式下接受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培养。基于本院机电类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建立了由政府、学校、企业、行业为主体的董事会管理跨企业培训中心,下设教学指导委员会、培训管理委员会和考试委员会,分别负责教学标准制订、教学过程管理和培养质量评价,倡导企业融入教学全过程。

图1 三站互动运行模式

1.2 以“行动法+模块化+递进式”为理念,构建人才培养训练体系

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具备专业能力的技术工人早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机电类专业职业技能培养已转向 “技能+素养”的培养,这要求劳动者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从业能力。围绕学生职业技能发展目标和企业岗位目标,形成“行动导向”教学过程,构建“模块化递进式”课程训练体系。

1.3 以“技能训练”为突破,提升品牌专业影响力

学校、企业和培训中心三方共同商讨对“技能训练”体系进行协同设计,主要针对“课程结构与内容”、“企业工作流程”与“岗位的能力要求”的关联机理共同开发训练项目,最终的目标是让学校按照企业相关的职业标准,嵌入德国职业资格标准培训课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导向的专业课程大纲,从而解决传统教育课程与就业需求之间的脱节问题,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和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学校课程技能训练体系与企业工作岗位需求链的无缝对接,有效提升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力度,提高了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提升了机电品牌专业影响力。

1.4 以“岗位确定、利益驱动”为原则,确保人才培养长效发展

学生与企业签订职业技能培训协议,以校企合作的利益驱动为前提,以校企深度合作为支撑,以校企二元育人机制为保障,以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企业岗位标准和职业规范为基准,实现了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培训师的联合传授,探索出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

2 人才培养创新特色

2.1 构建嵌入德国职业资格标准的“模块化递进式”职业技能训练体系

学校负责专业理论课程,培训中心负责职业模块培训课程,企业负责专项岗位技能课程。学生在三站互动模式下通过学校的理论学习、培训中心技能培训、企业岗位实习的任务,嵌入德国职业资格标准,构建“模块化递进式”的训练体系,体现了工学的充分结合,理实的有效融合。

2.2 构建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双元全程融合的职业技能培养创新路径。

政、行、企、校共建跨企业培训中心,构建了“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元”人才培养路径,学校负责专业理论课程、培训中心负责职业模块培训课程和企业负责专项岗位技能课程。围绕学生职业发展目标和企业岗位目标,形成“三站互动”培养模式,提高了校企合作的结合度,学生不但岗位匹配度高,更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2.3 构建三方“共育、共管、共享、共担”的技能培养运行机制

基于三站互动模式实现“人才共育、质量共管、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技能培养机制,为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整合、课堂教学与车间实训对接、教育属性与职业属性融合、弥补企业培养教育性不够、学校教学职业性不强的先天不足,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学生进入企业岗位做好职业准备。

3 三站互动模式的应用成效

在三站互动模式下进一步加强企业与学校间校企合作,学生的职业技能显著提高。在2016 年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自动化学会等联合主办的中国机器人大赛公开赛上,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获得医疗服务机器人规定动作赛亚军、机器人医疗与服务机器人创新设计与制作赛二等奖;在2015、2016 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了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二等奖、三等奖和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三等奖。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企业一致好评,目前本专业合作企业已达39家,其中包括博世集团、舍弗勒集团、乐高集团等一批世界知名的欧洲企业。据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调查出具的《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半年后就业竞争力在学院内部排名位列第2位,月收入3681元,在学院内部排名位列第3位,高于本省高职学生约500元。本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吸引了大量优秀学生填报本专业,每年的学生录取人数均在200人以上,占全院27个专业招生总数的八分之一,机械类招生总数的二分之一,近三年平均报到率达到95.48%。

4 结语

建立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的三站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从而有利于实现学生零距离对接企业工作岗位。

[1]周晓刚.“定岗双元、三站互动、分段轮换”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64):1-2.

[2]韩树明.基于“双元制”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2012(35):5-9.

[3]孙彩霞. 新学徒制在中国的职业教育中的可行性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12):43-44.

(编辑 文新梅)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Electromechanical Talent Cultivating Based on the Mode of Three Interactive Stations

CUI Lingling

(Suzhou Chien-Shi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aicang 215411, China)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students can not adapt to enterprises’ posts in the proc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 cultivating. Three interactive stations and segments rotation among schools, cross-enterprise training centers and enterprises are built, which is the cultivating mode that students can lear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ost quality. The talent cultivating mode can achieve the talent cultivating system of“cultivating talents together, managing quality together, sharing resource together, and shouldering responsibility together”.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feature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alent cultivating mode.

three interactive stations;segments rotation;talent cultivating

2016-08-04

江苏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资助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编号:PPZY2015B188。

崔玲玲(1983.2—),女。讲师,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及职业教育。

G718.5

B

1672-0601(2016)11-0018-03

猜你喜欢
培训中心职业技能岗位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首都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简介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森浦上海展示培训中心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五行真经(9)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北京市劳保所培训中心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