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视域下学习型社区创建研究——基于宁波市的调查

2017-01-07 08:06冯国红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宁波市学习型

冯国红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 终身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浙江 宁波 315000)

终身教育视域下学习型社区创建研究
——基于宁波市的调查

冯国红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 终身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浙江 宁波 315000)

近年来,在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我国社区教育取得较快发展。通过对宁波市居民终身学习认知、学习需求、社区教育参与度、社区学习资源建设和社区教育满意度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当地学习型社区建设现状及居民学习需求,找出学习型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建议,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

终身教育;学习型社区;社区教育;调查

随着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是21世纪我国经济、文化和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要求。发达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就开展一系列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实践活动,拉开创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的序幕。创建学习型社区是我国创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最基础的一环,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全面创建小康社会的基本要素。2015年3月1日,《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在终身教育背景下宁波市顺应时代潮流的一大选择。探索宁波市终身教育立法成功的背景,了解宁波市学习型社区创建的现状,找出学习型社区创建存在的问题是本研究的着眼点。基于此,笔者就宁波市社区教育现状展开调查与分析,旨在全面了解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型社区建设现状,使学习型社区建设更能满足全民需要。

一、问卷设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由华东师范大学叶忠海教授团队和宁波电大“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课题组共同制定,问卷数据来源于《宁波市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调查报告》。问卷向宁波11个县市区随机抽样发放,共发放13 000份,回收10 860份,有效回收率达83.5%。

问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和居住情况等,第二部分是学习型社区建设情况调查,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居民对学习型社区的认识与了解情况;居民参加社区教育的情况;居民学习偏好;社区的学习资源建设情况;居民对社区教育服务的满意度。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性别分布较为均衡,女性占比稍多,约为55.5%,男性占比约41.2%;从年龄结构来看,样本覆盖各个年龄段,18-50岁的青壮年人群居多,占73.5%;从学历来看,样本覆盖各个学历层次,初中、高中及大专人群居多,占75.3%;从职业来看,样本的职业分布较广,企业职工人数最多,占28.5%,在校学生、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及自由职业者次之,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从月收入来看,样本涉及各个收入层次居民,中低收入者(月收入在8 000元以下)占91.3%,高收入者占比较少;从居住情况来看,调查对象城乡分布较为均衡,常住居民占84.4%,临时居民占比较少,具体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二)居民对学习型社区的认识与了解情况

1.居民的终身学习观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没有科学认识的指导,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实践。居民对终身学习的认识水平是反映居民素质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学习型社区实践的一大指标。受调查者中,74.1%的居民认同“终身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13.4%的居民表示“不清楚”,9.0%的居民表示“还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2.4%的居民“不认同”终身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看出,约有24.4%的居民不能认同“终身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理念,这说明终身学习的理念还没有被充分接受。通过对不同群体差异的相关分析发现,文化程度、月收入与居民的终身学习理念的P值都为0.000<0.01,由此可见,文化程度、月收入与居民终身学习理念显著相关。文化程度越高、月收入越高的人群认同“终身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比例越高,具体见表2和表3。

表2 文化程度与终身学习理念的相关性

表3 月收入与终身学习理念的相关性

2.居民对社区学校的了解情况

居民对社区学校的了解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情况。调查显示,80.4%的居民知道本区域的社区学校在哪里,由此不难看出社区学校在居民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表4 文化程度·社区学校知晓情况

表5 居住情况·社区学校知晓情况

另外,通过不同群体差异的交叉分析发现,文化程度、居住情况与居民对社区学校知晓度相关。居民文化程度越高,对社区学校的知晓度越高,具体见表4。另外 ,居民对社区学校知晓度的城乡区别明显,常住居民与临时居民的区别明显。知晓度从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城镇常住居民、农村常住居民、城镇临时居民和农村临时居民,具体见表5。这从侧面说明,要提高居民对社区学校的知晓度,需从提高文化程度、缩减城乡社区教育水平差距、提高临时居民的社区学习积极性入手。

(三)居民参加社区教育的情况

居民对社区教育的参与程度可以反映居民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型社区的创办情况。问卷通过“您是否参加过社区学院(校)的学习活动”和“您是否参加过社区团队的学习活动”两个问题作为判断社区教育参与情况的依据。

1.社区学校的参与情况

从总体上来说,在对该项作出选择的居民中,60.6%的居民参与过社区学院(校)的学习活动,37.8%的居民没有参加过相关学习活动。通过交叉分析发现,居民社区学校的参与情况与性别、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存在相关关系。在性别方面,男性的参与情况较好于女性(见表6),这可能与男性承担较大社会压力和自我提升压力有关系。在职业因素方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参与度最高(见表7)。在居住情况方面,常住居民的参与度高于临时居民,城镇居民高于农村居民,排序依次为城镇常住居民、农村常住居民、城市临时居民和农村临时居民,具体见表8。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提高社区学校参与度,要注意关注女性群体的需求与积极性的提高,加大社区教育在非公职业中的宣传力度,注重城乡差距的缩小。

表6 性别因素·“您是否参加过社区学院(校)的学习活动”

表7 职业·“您是否参加过社区学院(校)的学习活动”

选项基本信息 人数百分比总数百分比没参加职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4823.7%3.2%在校学生81741.3%7.6%企业职工122139.5%11.3%农民44341.3%4.1%社会团体工作人员12424.8%1.1%自由职业者68446.7%6.3%待业失业人员7651.4%0.7%其他32735.2%3%

表8 居住情况·“您是否参加过社区学院(校)的学习活动”

2.社区团队的参与情况

表9 “您是否参加过社区团队的学习活动”

据表9可知,受调查的居民中,参加过社区团队学习活动的比例为54.5 %,44.0%的居民没有参加过社区团队的学习活动。可见居民参加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参与水平较低,提高他们参与社区团队学习的任务较为艰巨。

宁波市社区教育的参与情况不是特别乐观,虽然参加社区学校学习的居民占到一定比例,但是社区团队学习活动的参与情况差强人意,因此,社区教育如何提高居民的参与积极性是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四)居民学习偏好

学习型社区建设离不开对居民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调查,根据居民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有针对性的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是建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标志。

1.学习内容

图1 学习内容

据图1可知,居民对学习内容的需求呈现多元化,40.6%的居民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33.7%的居民关注保健养生,22.4%的居民关注文化修养,20.7%的居民关注生活休闲知识。

2.学习目的与途径

调查显示,居民的学习目的多种多样,其中37.4%的居民学习目的是提高知识和技能,31.0%的居民学习目的是丰富业余生活,30.8%的居民学习目的是自我完善,16.6%的居民学习目的是交友或其他。另外,调查显示,目前有57.7%的居民主要通过报纸、书籍、电视和学习等途径进行学习,有37.1%的居民通过网络学习,有31.0%的居民选择学校教育。可见,传统学习媒介和新兴网络是居民学习的喜爱手段,具体见图2。

图2 学习途径

(五)社区的学习资源建设情况

学习资源建设是学习型社区创建的重要一环,学习资源的可获得性以及获得的便捷性是衡量学习型社区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图3显示,大部分居民有条件利用电脑和网络进行学习(占54.2%),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网络资源现在基本成为居民的标配,融入到每个居民的现实生活。另外,52.7%的居民方便借阅到自己需要的图书,41.8%的居民周边有较多可供学习的场所,这说明图书馆等社区学习资源的配套设施已较为成熟,学习资源已经有了一定的开放性和便捷性。

图3 您是否拥有以下学习条件?

(六)对社区教育服务的满意度

调查显示,有59.4%的居民对自己所在区域提供的教育服务“满意”和“比较满意”,5.0%的居民对自己所在区域提供的教育服务“不太满意”和“不满意”。另外有28.8%的居民认为“一般”,具体见表10。值得一提的是,城镇常住居民对社区教育服务的满意度最高,农村常住居民次之,城镇临时居民和农村临时居民略偏低,具体见表11。因此,在学习型社区建设过程中,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常住居民与临时居民之间社区教育服务的差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居民对学习型社区建设的满意度。

表10 您对自己所在区域提供的教育服务满意吗?

表11 居住情况·“您对自己所在区域提供的教育服务满意吗?”

三、调查结论

(一)学习型社区建设总体发展较快

近年来,宁波市终身教育一直发展较快。目前宁波市有市级社区大学1所,11个县(市)区建立社区学院,153个街道和2 684个社区分别建立相应的成人学校和市民(村民)学校等,基本构建起市、县、镇、村四个层级的终身教育体系。《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对宁波市终身教育的指导思想、领导和管理体制、终身教育内容、保障措施、监督与惩处措施予以规范,是宁波市终身教育的行动指南。社区教育四级网络的建成和终身教育法规的落地是宁波市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结果和学习型社区加快发展的前提,是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另外,近年来宁波市经济一直高速发展,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基本得到保障。各县(市)区基本按户籍人口人均2元的标准设置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其中海曙、江东、北仑、慈溪等地按人均10元及以上的标准设置社区教育专项经费。社区教育四级网络的建成、终身教育法规的制定、社区教育专项经费的设置是宁波市学习型社区建设得以高速发展的强大保障。

(二)“互联网+教育”成为学习型社区快速发展的助力剂

“互联网+教育”的飞速发展使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使学习型社区的建设超越时间、空间、资源的限制,得以迅速地广泛展开。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势力,正融入每个人的生活,成为居民学习的重要途径。以宁波市为例,2009年3月由政府投资4 000多万建设的宁波数字图书馆正式开通,这一举动使广大社区居民的网络学习、终身学习成为现实。2013年11月8日,宁波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开通,这为更多的人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作出了贡献,促进了全纳、包容的学习型社区的建立。2015年,宁波市教育局投入300万经费用于终身学习资源的建设。该项目根据市民的个性化需求,专门定制具有宁波市特色的终身教育课程资源,致力于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需要,成为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强大载体。终身学习平台的搭建和终身教育资源的丰富大大促进了学习型社区的发展。

(三)居民终身学习理念和学习意识的城乡差距明显

如上所述,居民的终身学习理念与居民文化程度、收入水平有显著相关关系。文化程度越高,居民的终身学习观念认同度越高;月收入越高,居民的终身学习认同感越强。宁波市民总体的终身学习理念较强,然而仍有一部分文化程度低、月收入低的农民学习意识较差,终身学习理念的认同感较低。如农村社区学院的J老师表示:“我镇地处山区且人口较少,百姓学习意识落后,参加学习的兴趣不足,特别是有关的技能培训,很多百姓是奔着补贴来参加的。”乡镇社区学院的K老师提到,“农民学习意识不强,他们总感觉学习没什么用”。

终身学习意识和理念的群体差距明显,落后地区学习意识滞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地方政府对社区教育工作的认识不足,对偏远地区社区教育的硬件和经费配置较差。另外,社区教育或培训的内容没有真正切合农民的实际需求,社区教育活动流于形式,也是导致偏远地区、农村地区学习型社区建设推进缓慢的重要原因。如何提高农民的学习积极性,是政府相关部门、社区教育工作者以及农民自身需要深思的问题。

(四)居民学习需求广泛,参与度不甚理想

调查显示,居民对学习需求内容较为广泛,保健养生类、专业知识和技能类、文化修养类、生活休闲类、时政新闻类、金融投资类等都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关注。居民利用传统的报纸、网络、电视、书籍等进行学习,但是总体上来说社区教育的参与度却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从客观方面讲,可能与社区教育或培训的内容不具有针对性、相关学习内容宣传不到位、社区学习设施和资源不够便捷有关。如何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学习内容是社区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的。目前,居民对专业知识和技能、保健养生的内容比较感兴趣,相关社区在开展培训时可以对这方面内容加以侧重。如何提高居民的终身学习意识和学习行动力,如何使终身学习成为居民生活中的习惯,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五)农民工的学习不容乐观

农民工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特殊现象,一方面,城乡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使他们从农民转化为工人;另一方面,国家的户籍制度又严格限制“农转非”,使他们法定地保留着农民身份,即使常年在城镇从事第二、三产业劳动并以此为谋生手段,但户籍在农村,仍不能改变其就业身份。因此,他们成为兼有工人与农民职业特点的一个特殊阶层。[1]调查显示,居民的社区教育参与度、满意度都与居民的居住情况显著相关。城镇临时居民、农村常住居民和农村临时居民已经成为学习型社区建设中的弱势群体,而这些弱势群体的结合者就是农民工。如何提高农民工的学习积极性,如何保障农民工的学习,这是应该引起关注的。

四、学习型社区的创建策略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以“人”为最终目的

如上所述,农村居民和农民工群体是学习型社区建设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学习需求广泛,但学习参与率较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社区学习活动组织者对社区教育活动不够重视,没有把“为人民做实事”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另外,社区提供的学习内容、学习设施等学习资源不符合居民的学习需要,学习资源获取不够便捷等问题也导致社区学习的参与率不够理想。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指出,“人有权反对一切异化,也终究有能力克服一切异化,因为所有这些产物及其异化的发展的最终根源就是人本身。人只有回到人自身是目的这个社会出发点和中心上来,才能真正实现其主体性,成为真正的人,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或受奴役的物一样的存在”。[2]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切实解决学习型社区建设的思想导向不正确问题,着力使学习内容切合居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使学习资源更加便捷地为居民服务,以“人”为最终目的,学习型社区建设将沿着科学发展的路线持续前进。

(二)发挥社区教育示范区和品牌项目的引领作用,提高居民的学习积极性

目前,宁波市有5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2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1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2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68个市级社区教育示范乡镇(街道),这为学习型社区的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要发挥社区教育示范区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扩散,并利用具体的社区教育品牌项目做好社区教育宣传工作,引领居民参与其中,切实提高居民的终身学习意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除了示范区的带头示范作用,近年来,宁波市还形成了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社区教育品牌项目。这些品牌项目由街道、社区、学校、社会单位等机构定期、持续组织,旨在推进居民有计划、有特色、示范性、公益性的终身学习服务活动。如海曙的“海之梦”青少年暑期社会实践、江东的“四点钟学校”、镇海的“海田阿姨”月嫂家政培训、慈溪的“学分银行”等。这些特色项目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根据居民的学习需求确定特色学习内容,既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又提高居民的素质和学习水平。

(三)注重新市民素质培训,提升农民工的社区教育满意度

城镇临时居民和农村临时居民对社区教育服务的满意度最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临时居民的社区学习需要没有得到保障。据统计,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 261万人,占农村人口的40.9%,这是除农村务农农民之外的第二大农民群体。这一群体已经完成从农村向城市的地域转移,也完成从农民到职工的职业转换。他们本应属于城镇中的一员,但是由于户籍仍为农民,导致身在城镇却不能算作城镇的一员,无法与所在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待遇。[3]近年来,宁波市外来人口总量已居全省首位,2015年已达540万人。农民工的生活幸福感和社区教育满意度关系到整个城市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大力发展新市民培训,不仅传授农民工知识和技能,还要帮助他们培养城市适应能力。此外,要做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保障工作,促进全纳、包容、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社会建立。

(四)加强资源整合,促进社区学习资源的融通

学习型社区建设中城乡差距、常住居民和临时居民差距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社区学习资源的整合机制存在一定问题。加强资源整合,促进社区教育发达地区与社区教育落后地区学习资源的融通是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宁波市建立市级“终身教育讲师团”,这个师资库包含600多个不同区域、不同研究方向的高级学者,各个社区学院通过“约课”的形式将“终身教育讲师团”的专家请到社区进行集中授课,为本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学习讲座。这是不同社区之间整合学习资源的一种较好的方式,应扩大“终身教育讲师团”规模,提高质量,吸引志愿者教师加入,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另外,加强不同学校之间的师资共享、学生交流以及学习资源共享也是促进社区学习资源整合的可行之路。

(五)以终身学习平台为载体,促进“市民终身学习学分银行”建设

学习型社区建设离不开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终身学习载体。只有充分发挥终身学习平台的优势,才能使真正便捷、高效、丰富的学习资源呈现给每一个需要学习的人,“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学习型社区才能真正地建设起来。目前,宁波市终身学习公共平台有课程7 768门,涵盖科学知识、职业技能、生活休闲、文化修养、宁波特色等方面的课程,学习视频达26 066讲,选课达27 081人次,用户数达894 749人,页面访问量突破1 900万人次。如何充分发挥学习平台优势,扩大平台影响力,提高市民利用平台学习的积极性是我们思考的逻辑起点。另外,加快“市民终身学习学分银行”的建设,使目前市民在学习平台的积分能够兑换成实物奖励、相应的文凭或者职业资格证书等,切实提高市民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认可度,对市民的学习行为给于及时的评价和鼓励,是我们下一步应该努力的方向。

[1]陆学艺.社会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6:194.

[2]缪建东.教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4.

[3]范晓静.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70

(责任编辑:刘奉越)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Commun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long Education——Based on the Survey in Ningbo

FENG Guo-hong

(Lifelong Education Development&Research Center, Ningbo Radio & TV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315000, China)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lifelong education, community education in China 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learning community and local residents’ learning needs,find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and discuss the ways that overcome problems in constructing learning community,We conduct a survey in Ningbo about residents’ learning cognition,learning needs,participation of community education,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resources and satisfaction on community education.Hoping to make some contributions to the prosperity of community education.

lifelong education; learning community; community education; survey

G720

A

1008-6471 (2016) 04-0031-09

10.13983/j.cnki.jaechu.2016.04.005

2016-08-23

2016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终身教育背景下学习型社区创建研究——以宁波市为例”(编号:2016SCG104)

冯国红(1991-),女,山东济宁人,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终身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助教,主要从事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宁波市学习型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宁波市中城小学
我国终身教育制度建设的创新方向
宁波市采取“三学”“三访”“三个结合”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