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日军攻打中国驻军第29军情况探析
——以报纸资料为中心

2017-01-02 02:19
军事历史 2017年3期
关键词:南苑丰台卢沟桥

★    

多年来,日本有一些人总是颠倒黑白地宣称七七事变是“偶然事件”,日军并无具体的对平津作战计划。事实上,自1937年7月7日制造第一枪到7月30日侵占平津地区,日军依据其战略目标和中国守军第29军的部署情况,在不同时间、地点,以多种方式发起数次攻击,最终夺取平津地区。依据当时多家报社战地记者的报道,本文拟以报纸资料为中心,将七七事变日军的进攻情况作一概述。

一、事变初期(7月7日至11日):以卢沟桥、宛平城为攻击目标

早在1936年6月,日军中国驻屯军就完成了初步调兵和部署:驻屯军司令部及直辖部队、第2联队驻扎天津,步兵旅团司令部及第1联队主力驻扎于北平和丰台,其他部队分布于塘沽、滦州、山海关、秦皇岛等地*参见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支那事变陆军作战》(1),66页,株式会社朝云新闻社,1975。。如此部署针对性极强:中国军队第29军第37师驻于北平城和西郊,第38师驻于北宁路平津段各处及天津。此时,北平已处于日军包围之下:北侧与西面,为关东军及其控制的伪军;东面,为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所辖的伪保安队;南部,日军已强占丰台为其军事驻地。这样,北平对外交通只剩下西南方的卢沟桥,“卢沟桥之得失,北平之存亡系之;北平之得失,华北平原之存亡系之;而西北、陇海线乃至长江流域,亦莫不受其威胁也”*《卢沟桥血战纪录》,7页,东北图存出版社,1937。。

1937年后,日军频繁开展军事演习。7月7日晚,日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在卢沟桥附近龙王庙实弹演习。入夜,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驻守当地的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拒绝。日军联队长牟田口廉也下令:“占领卢沟桥是驻屯军的意图,要迅速坚决实行。”*章伯峰、庄建平:《抗日战争》,第2卷,23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遂发起进攻。对此,中央社电称:“在卢沟桥演习之日军一中队约六百余人,于7日晚12时,突向29军驻卢步兵射击,双方随即开始接触,双方互有死伤,卢沟桥车站暨附近所有煤厂,俱被日军占领,宛平县城亦被日军包围,刻29军驻卢步队,仍在永定河与彼方对峙中。”*《平郊演习日军昨晨突然炮击我军》,载《中央日报》,1937-07-09。驻守在城外的排长王培文则称:“十时左右,日军开来一支队伍,朝宛平县城打枪,后来把迫击炮也拉出来了。城里二十九军驻军以小炮还击,至七日凌晨二至三时,双方仍在激战。”*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资料室:《卢沟桥事变和平津抗战资料选编》,503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1986。

7月8日3时半,日军第1联队第3大队大队长一木清直率领步兵四五百人及机枪队,携山炮4门,由丰台向卢沟桥方向增援,与第8中队汇合,占领宛平城外的沙岗。一木清直将沙岗命名为“一文字山”,日军称之为“支那事变发端之地”。约5时半,日军一面以大炮和机枪攻击宛平城墙约一小时,致使第219团第3营指挥部被炸毁,但第29军仍坚守宛平。*参见王汝丰等:《北平人民抗日斗争史稿》,167~170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另一面,日军攻击龙王庙与铁路桥,与驻守此地的第3营李毅岑排、申仲明排展开激战。*参见高鹏文、金爽图:《卢沟桥抗战》,29页,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因寡不敌众,至9时,龙王庙与铁路桥东头失守,第29军牺牲六七十人。*参见《采取正当防卫,我军沉着应付》,载《中央日报》,1937-07-09。

7月8日8时起,日使馆武官今井武夫与第29军副军长秦德纯谈判,强迫中国军队先撤兵,11时双方谈判破裂。日军再次攻击卢沟桥,至12时被第29军击退,双方处于对峙状态。*参见《屡次向我挑衅,造成恐怖局面》,载《中央日报》,1937-07-09。18时,日军再轰宛平城,专员公署及大量民房被毁。当夜,第219团团长吉星文及第3营营长金振中率领大刀队,袭击卢沟桥附近日军第8中队。同时,第110旅旅长何基沣率领西苑军队增援,于大井村一带截断日军后路,中日双方激战至9日凌晨,第29军重新收复龙王庙与铁路桥,基本恢复到事变前状态。*参见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七七事变亲历记》,16页,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

7月8日下午,日军驻天津军队1000人分四批增兵丰台。7月9日2时,中日双方达成了停止射击、互相撤退的协议,但自此至10日晨,日军屡次挑衅第29军:第一次于7月9日3时,向宛平城发炮70余响。第二次于6时,攻击石友三保安队;保安队未还击,伤亡5人,宛平县城及卢沟桥改由石友三保安队约700人驻守。*参见《卢沟桥中日军撤退》,载天津《大公报》,1937-07-09。第三次为正午,“洋枪、机关枪、迫击炮等炸裂声浪,冲暗夜之天空,传至北平,该战斗似至黎明”*《两军展开夜袭战,华疑拒绝与日交涉》,载《盛京时报》,1937-07-10。,中国军队受伤若干。第四次为当晚21时,卢沟桥附近五里店地区200余名日军未撤,并以机关枪射击,至夜始停。*参见《卢沟桥中日军撤退》,载天津《大公报》,1937-07-10。第五次于7月10日3时半,该地又闻枪炮声及机关枪声,持续半小时,第29军始终保持安静。*参见《交涉毫无结果》,载天津《大公报》,1937-07-11。

7月10日,日军由沈阳陆续调集军队一万人赶赴丰台。*参见《日方继续增兵》,载天津《大公报》,1937-07-11。10时,“回至丰台之日军约步兵一营,炮廿六门……又忽由丰台向芦沟桥前进,意欲夺取该桥”,第29军急忙“派兵一营在芦沟桥北附近拒止该敌之前进”。*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七·七事变”至平津沦陷蒋何宋等密电选》,载《历史档案》,1985(1)。11时,日军企图驱逐驻通州城外第29军驻军,双方爆发冲突。16时,来自五里店之日军百余人到达大瓦窑,通县日军300余人携带机关枪、山炮到达大井村,准备与五里店大瓦窑的日军联合进攻卢沟桥。17时半,来自丰台之日军约300人以大炮、机枪猛攻卢沟桥桥身及宛平县城,第219团加以还击,至20时结束,双方互有伤亡。*参见《日军猛攻卢沟桥》,载天津《大公报》,1937-07-11。入夜后,日军以一个中队突袭第29军龙王庙阵地,被击退后增加援军至一个大队,以山炮继续猛攻。第29军驻守兵力不足一连,计划稍向后退;日军企图继续前进渡河,最终于凌晨被击退,中方伤亡较重。*参见《东亚大局危机一发,北平附近继续激战》,载天津《大公报》,1937-07-12。日谎称:参战日军多为驻屯军第1联队牟田口廉也部队,有6人战死,10人受伤。*参见《卢沟桥案善后交涉,日华在平开始》,载《盛京时报》,1937-07-11。7月11日1时,日军500余人“又以步枪冲来,并以大炮掩护前进”。第29军“因人数过少,遂稍退”。5时,日军撤至大井村,午后“复疑继续前进”。第37师抵挡日军进攻,“宛平县城及卢沟桥上由我军固守中。”*《东亚大局危机一发,北平附近继续激战》,载天津《大公报》,1937-07-12。

总之,七七事变初期,日军鉴于卢沟桥的战略地位,始终以之及其东侧宛平县城为攻击目标,进攻驻守在卢沟石桥及铁路桥、宛平县城、大瓦窑以西至大井村以东地带之第37师。对日军而言,若攻下卢沟桥及其北侧扼守平汉路的铁路桥,则可打通平汉、平绥及北宁铁路,西进或南侵畅通无阻,为攻占平津奠定基础。日军于沙岗、大井村、五里店一带驻军,便于由丰台调兵,对卢沟桥造成直接威胁。以日军屡次进攻卢沟桥一带第37师的事实而言,日军的作战计划与企图非常明显。

二、事变中期(7月12日至18日):开始攻打北平城、南苑

日军上述进攻遭到中国第29军的坚决回击后,便谎称不愿事态扩大,愿意和平解决事端。第29军为维持现状,于7月11日晚与日军达成协定,同意“永定河以东、西山以西,不驻中国军队”*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芦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军事机关长官会报第一至十五次会议记录》,载《民国档案》,1987(2)。。但当日,日本政府就决定增调国内3个师团和关东军及驻朝鲜部队侵华。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宣称:“这完全是对华全面作战的开始。”*《中日战争回忆录摘记——香月清司手记》,《近代史资料》总85号,68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于是,日军又开始进攻第29军。7月11日22时,日军攻打卢沟桥。7月12日1时,大井村一带日军以重炮机关枪猛烈攻击北平市西郊青塔村、蒋家村、古庙等处中国驻军,激战半小时,双方死伤均较重。*参见《东亚大局危机一发,北平附近继续激战》,载天津《大公报》,1937-07-12。7月12日,关东军650余人载多尊小钢炮,分驻于密云城内和石匣等处,日军援军两千人携带车马枪炮等赶至天津;随后,分赴东局子兵营、海光寺兵营,或经由平津公路开往丰台。驻北平尤其是丰台的日军积极部署,修筑工事。同时,“日军战车十余辆,重炮车七辆,摩托车四十余辆,载重汽车三十余辆,上载钢炮、迫击炮、重机关枪多架及士兵多名,于12日21时由古北口经通州开抵平市广渠门,要求开门入城,我方未允,日军乃留一部在门外,一部似向南苑方向开进,现我南苑驻军已严密戒备,又有一部日军约二百余人于九时十分由通州开抵平市朝阳门外二里许地方”*《日本继续增兵军械,前方形势仍甚严重》,载天津《大公报》,1937-07-13。。22时,大井村日军进攻财神庙(距平市广安门约五里)。

7月13日上午,日军500余人由通州出发,乘载重汽车65辆,战车、卡车各4辆,携迫击炮、重炮多门,沿着北平丰台间铁路线,企图从永定门冲进北平城,第29军予以抗击,11时至14时在永定门外铁桥、马村附近观音堂一带展开激战,双方均有损伤,日军被炸死八九人,第29军夺获日载重汽车两辆。同时,日军进攻南苑第29军军部,并首次以飞机轰炸,中国驻军第38师予以回击。*参见《日方企图现已判明,形势紧迫大战难免》,载天津《大公报》,1937-07-14。

7月14日,在北平各地的日军多次进攻第29军。1时,日军约千人分若干股向大红门之中国驻军发炮攻击,至1时40分双方仍以机枪对峙中。*参见《日方增兵局势益危》,载《中央日报》,1937-07-14。2时半,大井村东南七里庄附近日军200余人,以钢炮、机枪猛烈进攻,半小时后撤去;10时,通县增援的日军百余人欲经过大红门,经阻拦后双方爆发小冲突,日军一辆弹药车被炸。13时,右安门现日军16人载战车两辆向城上守兵射击,双方冲突约半小时,日军向丰台退去。17时,日军骑兵200余人由丰台经团河再次向南苑第29军军部进攻,双方互有伤亡。21时,日军六七百人由天津乘车一列开丰台,经过杨村、落垡时与该地驻军冲突。*参见《我军复员日军未撤,交涉昨已移津办理》,载天津《大公报》,1937-07-15。

日军继续加紧增兵。7月14日,铃木旅团主力集结于高丽营。7月15日,日军步兵、炮兵两千人开到北平。北平通县方面,“日军若千名,均集中南门,与我二十九军遥相对峙”*《日本继向平津增兵》,载天津《大公报》,1937-07-16。。7月16日,从朝鲜、日本国内增派的援军继续抵达天津,酒井旅团抵达密云。国民党中央社电称:“已奉令开拔者有第五、第六、第十、第十二、第十六五个师团,人数约在十万左右,其中除两师团已指定开赴平津外,其余三师团暂开至朝鲜待命,预定一周内调动完毕。”*《川越奉令将返南京》,载天津《大公报》,1937-07-17。7月17日,日军援军千余人由天津开赴通州,怀柔、高丽营等北平郊外地区继续增兵。*参见《宋哲元香月昨会晤》,载《中央日报》,1937-07-19。国民党中央社电称:日本计划“动员四十万,向我国做大规模之侵略,除五个师团已奉命开拔外,尚有大批部队由日本国内外各地继续出发,现更继续征集预备队入伍,听候派遣,有大批军火及军用品向平津一带源源运送,战车数百辆已由日运出,飞机四百架已飞至台湾候用”*《大局渐到最后阶段》,载天津《大公报》,1937-07-18。。7月18日,第20师团全部抵津并占领所有北宁线铁路车站。

在此过程中,日军以小部队不断进攻第29军。7月16日晚,大井村以北的日军三次以步枪、机枪进攻第29军驻军。*参见《日国内动员五师团,平津商谈亦在进行》,载《中央日报》,1937-07-17。7月17日23时,双方在卢沟桥附近吴家村一带发生小冲突,日军死亡20余人。

7月18日开始,日军不仅继续进攻北平地区的中国驻军,而且扩大至河北地区。上午,日本军用飞机两架至高碑店站、平汉路漳河桥、河北邢台县属官庄站、及河北元氏县,以机关枪扫射列车,造成30人伤亡。16时,宛平县城外东北角之日军炮击宛平城,“击死巡警1人,伤十余人,炮声约20分钟始息。”*《大势今明日见分晓》,载天津《大公报》,1937-07-19。22时,驻丰台之日军一队、炮车10余辆、钢甲汽车10余辆,突然向卢沟桥方面进发,为日后发动进攻做准备。*参见《我决固守最后立场》,载天津《大公报》,1937-07-20。当日,日军飞机先后三次至南苑上空侦察第29军动向,驻朝鲜日军约万余人开赴华北,抵津日军也持续向丰台开进。

可见,七七事变中期,日军开始大规模增兵平津,其兵力逐渐向北平城内渗透,以至双方于各城门爆发冲突。日军实施出通州向西南经永定门大红门前进,由丰台向北前进威胁南苑的计划,作战目标由卢沟桥转移为同时针对南苑第38师及第29军军部。

三、事变后期(7月19日至30日):驱逐第29军,侵占平津

为了掩盖战略企图,同时因为“兵力单薄,需要拖延时间,等待增援部队到达”*日本历史学研究会:《太平洋战争史》,第2卷,9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于7月18日与第29军军长宋哲元会面。7月19日23时,双方签订停战协定,规定7月21日双方共同撤军。第29军不仅同意撤离卢沟桥附近军队,还同意撤走北平城内的第37师,仍希望以妥协缓和日军进攻。

7月19日,大批日军继续由天津开往丰台。7月20日晨,卢沟桥方面再增加千余日军,并有战车40辆及载重汽车。3时,日军以机枪、大炮进攻卢沟桥进攻,至拂晓时才撤回大井村驻地。14时半至21时,日军企图强渡永定河,向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发炮百余炮,第29军还击,双方伤亡均重,宛平城内发生大火,部分城墙被毁。19时半,西便门外什方院地方双方交战猛烈,处在对峙中。*参见《宛平城中,烟火障天》,载天津《大公报》,1937-07-21。

按照共同撤军协定,第37师率先于7月21日13时撤退,平西八宝山的中国驻军于19时撤退,日军乘机发炮6响,第37师未还击。*参见《北方局势急转直下,双方派员监视撤兵》,载《中央日报》,1937-07-22。7月22日,第37师驻守前门的士兵千余人向涿州撤走。然而,“卢沟桥、大井村、大瓦窑一带日军约二三千名,截至23日下午,仍无撤退准备,且于22日复增加炮队多名,当晚即在卢沟桥车站东南方之沙岗高地,将各炮架起,炮口向宛平县城、卢沟石桥、及长辛店各地瞄准”*《日军未撤局势难测》,载《中央日报》,1937-07-24。。日军宣称其“调动事极繁复,须略缓始撤退”。今井武夫诡称:“(一)卢沟桥一带向后撤之日军是否继续撤退,须视华军之撤退是否有诚意,故日军此际再向后撤尚非其时。(二)日军撤至丰台后,是否即驻扎丰台,亦再调往他处或回本国,全视中国方面能否履行一切条件而定。(三)近两日前方均极平静,双方并无冲突事件发生。(四)由关外增援之日军,是否即行复员或仍驻在国内,俟奉到陆军省命令而后定。”*《日军不撤大局严重》,载天津《大公报》,1937-07-24。7月25日,日军指责第29军赵登禹部接防部队较原防部队第37师增多,中方指出日方“显系延绥撤兵之日期,用意深刻”。*《卢沟桥日军未撤退,刻在平进行交涉中》,载《中央日报》,1937-07-26。

正是在麻痹第29军撤军、日军以种种借口而拒绝后撤期间,日军自7月22日起,“机械化部队及大量重汽车,皆极秘密向华北运输”*张其昀:《党史概要》,248页,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9。,至7月25日完成了对平津地区的包围态势。今井武夫宣称:至此,对华开战的准备已经完成,“其发动仅仅是时间问题”。

日军首先拿连接平津战略支撑点廊坊开刀,切断平津联系。7月25日晚,日军五井部队约1300人由杨村开抵廊坊,借口修复廊坊军用电线遭到中国驻军第38师113旅的攻击,于7月26日零时半发起进攻,以机枪、大炮、铁甲车攻打廊坊车站。随后,日军增援两千余人及铁甲车、大炮、侦察机和轰炸机多架。6时,日军战机8架对距廊坊20余里的采育镇进行轰炸,掷炮弹数十枚。由于兵力悬殊,第113旅向黄村败退,军民伤亡达千人,驻军营房及廊坊车站被日军侵占。

接着,日军制造广安门事件。7月26日18时,丰台日军500余人汇集于广安门外财神庙,射击城门守军。守军闭门后以手榴弹、机枪还击,冲进门内的日军向广安门内以南逃去。城外日军以机关枪、小钢炮向城门进攻,同时进攻北侧西便门。

攻取廊坊后,香月清司指责廊坊战事是由中国军队“不法射击”引起的,遂于7月26日下午向宋哲元发出最后通牒,“限卢沟桥八宝山一带我驻军三十七师,于27日午前撤至长辛店;限北平西苑我驻军三十七师于28日午前撤至永定河以西,并谓三十七师必须撤至保定以南”*《日军大举攻占廊坊,并在平郊挑衅不已》,载《中央日报》,1937-07-27。,限7月27日15时前答复。

在宋哲元尚未答复前,日军发起数次战斗。7月27日晨,丰台日军400人与广安门外日军200余人汇合,于14时至15时攻打广安门,第29军死12人,日军死伤约30余人。*参见《和平绝望准备抗战》,载《中央日报》,1937-07-28。7时,通县日军菅岛部队要求驻守珠宝寺的中国军队独立第39旅缴械投降,遭到拒后,日军发起进攻。至10时,第39旅死伤达四五百人,日军死伤者10余人。*参见《日政府发表声明,向中外阐明方针》,载《盛京时报》,1937-07-28。14时至15时,日军高木部队约1000人集结至南苑与潘家庙,向南苑第132师发起攻击。16时,高木部队又进行攻击,*参见《和平绝望准备抗战》,载《中央日报》,1937-07-28。侵占团河行宫,第132师牺牲达500人。*参见《日轰炸南苑地方,高木部队占领行宫》,载《盛京时报》,1937-07-29。此外,在平北小汤山、秦村等处,日军也向中国驻军发起攻击。在卢沟桥及宛平县衙,日军飞机一架投掷4枚毒气弹。

宋哲元拒绝接受最后通牒后,香月清司于7月28日零时发表所谓重大声明,宣称“除采膺惩手段外,别无他策”*《香月日军司令官发出安民怖告》,载《盛京时报》,1937-07-29。。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指出:“敌即调驻丰台驻军之全部围攻芦沟桥我守军吉星文团,同时按预定计划分三路侵我华北,第一路由关东军派遣铃木、酒井两混成旅团,经热河向北平北侧地区前进,第二路由朝鲜军派遣川岸之第二十师团入关,向北平南侧地区前进,第三路以平津驻屯军河边旅团为基干,在北平东侧地区,对北平包围攻击。另由敌国内派出板垣征四郎之第五师团,经朝鲜入关,会合敌海军而围攻天津塘沽”,“兵员计十万人以上”。*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5~6页,台北,文海出版社,1976。

日军遂对北平发起全面进攻。北平南面,日军主力3000人于7月28日晨,在大炮40余门、坂口飞行队掩护下猛攻南苑。经过一天激战,南苑防御工事几近全毁,南苑兵营被占,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殉国,中国驻军被迫撤退。*参见章伯峰、庄建平:《抗日战争》,第2卷,95~96页。北平西南面,日军河野部队于18时由卢沟桥占据宛平县城。北平西北面、北面,日军铃木部队由北大举南下进攻清河镇,于14时侵占;日军酒井部队进攻沙河镇第37师,于22时侵占沙河镇;*参见《膺惩攻击猛烈,到处制压华军》,载《盛京时报》,1937-07-29。北苑、黄寺等地遭遇日军飞机狂轰滥炸,中国驻军退却。西苑附近,日军精锐主力攻打驻军第37师一部,驻军向长辛店撤退。*参见《南苑西苑归日军占领》,载《盛京时报》,1937-07-29。

随后,日军以步兵、骑兵在飞机的配合下对天津发起猛烈进攻,战事集中于东局子、海光寺、新老两车站(东站和总站)、津城南市大胡同地。7月29日2时,日军由东局子、北仓东车站、总车站出动发起攻击,驻守天津的是第29军第112旅和独立第26旅等部,海光寺一带,日军进攻第38师独立第26旅保安队,中国军队死伤不下三百人。*参见《华军警夜袭津市,反被日军歼灭》,载《盛京时报》,1937-07-30。第38师于4时主动进攻日军飞机场与东兵工厂,日军在轰炸机掩护下固守。天津其他各地同时展开激战。16时,张自忠电令第38师撤退。7月30日凌晨,日军在海光寺及东车站两地进攻尚未撤走的保安队。*参见《时局已临最后关头,政府决定必要措置》,载《中央日报》,1937-07-30。战斗期间,日军战机大肆投弹,天津市政府、警察局、南开大学、保安司令部、东总二车站等均被炸,各处发生大火。同时,日军向塘沽发起进攻。7月28日19时,日军一艘战舰向驻于大沽南岸之部队发炮,驻军以手榴弹还击。*参见《北平四郊昨有激战》,载《中央日报》,1937-07-29。7月29日8时,日军海陆军联合攻打塘沽,两艘驱逐舰向大沽南岸第38师第226团驻军发炮,驻军于当晚后撤。7月30日13时半,日军侵占塘沽。*参见《大沽完全占领,华炮舰被捕获》,载《盛京时报》,1937-07-31。

综上所述,日军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攻占平津地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从中,可以看出几个基本特点:一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进攻第29军。事变前期,日军主要进攻卢沟桥、宛平城及其附近地区,以切断北平对外联系。事变中期,日军主要进攻北平城及南苑,包围北平。事变后期,日军各部调集完毕后对平津发起总攻。二是有计划地分别攻击第29军各师,避免第29军各师增援作战。在事变前期,日军主要进攻第37师。事变中期,虽然进攻了第38师,但只是攻打位于南苑的第38师一部,对于部署在廊坊、天津的第38师其他各部并未攻打。事变后期才对第29军各师发起进攻。第29军由于幻想能和平解决事变,各师未协同作战。三是玩弄一边谈判,一边增兵的阴谋手段,等待援军全部到来、足以驱逐第29军时,才发起总攻。正因为如此,双方伤亡情况悬殊。依据宋哲元8月3日所发通电,总计各次较大战斗第29军伤亡约5000余人。*参见章伯峰、庄建平:《抗日战争》,第2卷,103页。而日军伤亡较少,日本陆军省8月5日公布,自7月7日至8月4日止,“华北日军共死三百六十四人,伤八百六十九人”,中国驻屯军宣称:“总计死伤一千二百三十八人”*《日军死伤人数,日官方公布》,载《申报》,1937-08-06。。

猜你喜欢
南苑丰台卢沟桥
Hi,丰台火车站!
解码丰台
清代南苑的历史发展及其功能
让童年在游戏中精彩绽放——高台县南苑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侧记
守卫卢沟桥
康熙皇帝与南苑
东丰台年画
卢沟桥醒狮越野跑活动书画展
北京市丰台区社区治安防控中公民参与情况研究
卢沟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