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蠡县中学 黄银蒲
农村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
河北省蠡县中学 黄银蒲
黄银蒲,河北省高中英语特级教师,河北省高中英语骨干教师,全国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保定市骨干教师培训主讲教师,保定市高考分析研讨会讲座教师,保定市名师,保定市英语学科名师,保定市魅力教师,保定市高中首届英语学科教学标兵。
本文提出要转化学困生,教师应承认学生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提升英语学困生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转变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以小组形式带动英语学困生的学习;转变观念,走进学困生并做好心理疏导。
英语学困生;参与意识;激发兴趣;小组竞争;心理疏导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这里的“全体学生”既包括优等生,更包括学困生。英语学困生往往是教学中容易被忽略的群体。
学困生成因分析:农村英语教学资源较城市相对贫乏,英语科班教师较少,语言培训机构更少,学生缺乏相应的语言学习环境。英语是一门语用学科,但是课堂上教师往往无法创设一种真实的交际环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更是少有。由于在生活中没有实际运用的机会,缺乏英语学习的动力,部分学生随着年级递增,学习英语的热情反而呈现下降趋势,最终失去兴趣成为学困生。虽然农村家长重视英语教育的程度不够,但是面对不理想的成绩又爱抱怨,失败的信息不停地刺激学生的脆弱神经,这又进一步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作为农村高中英语教师,要达到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全体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成就感和自信心,就必须处理学困生的问题。
2.1 承认层次,转化英语学困生
高中入学伊始,学生英语层次差异就非常明显。在转化工作中,首先教师必须承认差异,了解差异所在,并因材施教,才能提升学困生参与英语学习的意识。如果不管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要求全体学生每天对所教知识必须全部掌握,天长日久,学困生接受不了的知识就成了他们学习的障碍,即产生认知障碍,差距会越来越大。教师产生的失望情绪也会反馈到学生身上,形成不良循环。其次关注英语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必要时对英语学困生适当降低难度,努力让其参与其中。再有必须运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这类学生。英语学困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在学习英语知识方面遇到一些暂时的挫折和困难,既不等于他们不可能掌握英语知识,更不等于他们在英语学习上一无是处。
2.2 提升英语学困生参与英语学习的意识
教师的教只有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时才能达到目的。然而英语学困生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意识也没被唤起,因此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至关重要。在传统的班级授课中,英语学困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得不到其他同学的帮助和支持,在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在课下不敢与人用英语交流,参与英语活动意识差。所以让学困生跟上进度的当务之急是改进英语课堂,激励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具体实施中,让英语学困生参与课堂的方法就是将全班合理分组,班级小组划分实行分数能力均衡制,对每项活动实行量化,期中期末加以汇总予以奖励。小组长根据本组成员表现进行组内分工。每节课创设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和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较量的机会,而且规定同一小组内每一成员只有一次参与机会。这样一来,像课文朗读、听力复述、作文团队展示等稍微轻松的任务就自然放到了学困生的肩上。
2.3 改进英语课堂,让学困生参与其中
英语课堂应创设丰富的、多层次的语言情境,让学困生参与其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做,让英语学困生也有代表小组进行竞争的机会,在丰富的活动中学困生会逐渐获得学习的动力,对英语的畏惧感会渐渐消失。尤其是在与“同一重量级选手”比赛的情况下,学习效率会有很大提高。通过有效的小组竞争、个人得分等形式进行有效的刺激,让学困生为了本组的利益积极开动思维。在小组活动评议过程中,教师要“戴上放大镜”来看待英语学困生在活动中的点滴进步。教师一句真诚的赞扬,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鼓励的笑容,一句“Well done!”,有时可以产生扭转乾坤的力量,可能就会让他们爱上英语。
2.4 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情动力
定期考核,严格监管。“希望来吧”作为我省关爱农民工子女的重要阵地,在建设好的基础上,如何管理好、使用好至关重要。在管理运行规范上,由团省委把握方向,各地因地制宜规范各“希望来吧”的组织结构、运行制度和档案记录。在管理运行效率上,健全竞争和激励机制,制定《“希望来吧”考核管理办法》用以日常活动考核和季度考核,采取打分末位淘汰制,由团省委统一进行年度总体考核监管。此外,通过不断协调需求和供给平衡、完善交流与合作机制,确保“希望来吧”管理运行有序高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动力是指情绪、情感形式表现出来的非智力心理因素的学习动力。而这种非智力因素又常依附其他的心理现象发生作用,成功可以激发出更大的情感力,而挫折和失败则会使情感和动力降至零。在我们的教学中,就要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找寻学生的闪光点,努力消除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学困生英语作文中的好句子、好词、漂亮的书写……,都可以成为和他们谈心的焦点。然后适时补充一点重要的语言知识,学生在心绪比较兴奋的状态下,接受起来会有成效。当学生发现自己对英语不是一无所知的时候,学习英语的信心会逐渐增强,此时再加进一些他们能理解的简短的英文文章比如《新概念英语II》加以背诵,学生的兴趣便慢慢得以提升。
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困生的情况,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指导,让学生领会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使其能力有所提高。
3.1 望闻问切,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高高在上,需要俯下身来走进学困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原认知结构。有这样一个案例,2014年高三学生林某,其期末各科测验成绩依次为:数学149分,理综276分,英语39分,语文112分。很明显英语学习属于其软肋。该生的学习能力没有问题,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经过“望、闻、问、切”,情感沟通一系列过程,最终打开了其心结。原来该生是因为高二时和教师的一次小小的不愉快经历导致了蝴蝶效应使他无法安心听课。英语成绩下滑到自己都无法接受时,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时英语课已经彻底听不懂了。了解病因后便可对症下药。由于该生的学习能力很强,加以正确方法指导,该生很快就追了上来了。
3.2 走近学困生,做好心理疏导
帮助英语学困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能及时而正确地处理好种种矛盾,使被偏见等因素淤塞的心理渠道畅通,产生如释重负之感,从而缓解心理压力。曾经有一名男同学觉得自己的发音不好怕人嘲笑,所以英语早读时间拒绝朗读,英语课上拒绝回答问题。因为没有朗读的过程,导致其听力辨音能力不高,听力成绩一直上不去。在某次作业批注上,笔者写下这样一段话,“你肯定知道世界级著名演讲大师卡耐基吧?但是你可能不知道他曾患有口吃。既然每天都有崭新的可能,我们就要勇敢去面对新的一天的到来。要想得到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先让世界看到最好的自己。”渐渐地,他改变了漠然的样子,愿意在课上跟读音频和教师的发音,课下开始和教师有了短暂的交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渐渐地爱上了读英语。作为教师应练就一双慧眼,体察学生的细微改变,抓住一切机遇帮助他们提升,这样可以及时避免消极悲观等情绪的堆积。
3.3 成功源于持久的坚持
教师和学生都要客观理智对待学习成果,不可急于求成。学科性质决定英语学习需要大量的积累,英语学困生在经过一段时期的拼搏后不一定能立即成功。在这时作为指导教师应及时与之进行沟通。真正的胜利者是那些失败的可能性高达70%以上的人。居里夫人从数吨沥青中提炼出1克铀,爱迪生经历多次实验的失败才寻找到合适的钨丝。关键是他们在失败或遭受挫折时,还要继续不断尝试,跌倒了爬起来。不要奢望“立即奏效”,如果认为一次小的努力都能收到效果,那么就很容易在事情遇到困难、进展缓慢时感到疲倦而放弃努力。不断提醒英语学困生努力不一定能让他成功,但是努力的过程一定会让他们成长。每一个单词和短语,每一篇文章的积累都是通往成功路上的小台阶。
3.4 宽严有度,融洽师生关系
优等生的优秀是相似的,学困生的弱项又是千差万别的。作为教师要厚爱学困生,让学困生生活在充满爱心的环境中,通过采取严中有爱、爱中有严的宽容态度,有分寸地容忍学生犯错误,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因为许多学困生的转化开始于教师的动之以情。“亲其师,信其道”的古训,就是要求教师将关注学生生活和心理放于学习之前;对于学困生,如若先提学习,则会让其反感和更加自卑。教师的热情、亲切和蔼,会使学生乐意接受帮助。
目前,在农村英语教学中,英语学困生较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遵循语言的学习规律,缺乏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而“精心谋划”面向每一位学生的技能课、实践课。学生缺乏兴趣,没有主动积极投入学习,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4.1 转变课堂
在高一阶段,教师应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初中语法集中讲解,分散回顾夯实。改变过去初中已学、高中忽视而学生确实存在知识漏洞的现状。学习高中词汇的同时,把初中词汇以不同的形式呈现,课堂采用联想记忆法,不断回顾初中词汇,以保证高中词汇的有效积累,弥补学困生语法和词汇存在的断层,夯实优等生的基础。
4.2 授之以渔——帮助学困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单词记忆是学困生学习的最大障碍。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自编故事,依托语境,潜移默化记单词。学生在编写文章的过程中,由于多了一份趣味性,记忆单词就不再枯燥乏味了。开始阶段应降低难度允许学生犯错误,甚至可以中英结合。由于有了语境的烘托,记忆单词就变得简单了。学困生学习的信心会逐渐增强。以后逐渐增加课前自编文章记单词,单元结束自办手抄报归纳语法,课后练习自我纠错练习写作等形式,从而渐次提升学困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3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新课程理念把文章视为信息的载体,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充满正能量的文章来与学困生分享人生哲理、多给予他们鼓励,最大程度激发英语学困生的潜能。有时看似简单的小文章,却能挖掘出大的道理。比如讲了袁隆平以后,联想前面学过的宋庆龄、林巧稚这些人的寿命比较长,想一想其中的道理,学生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长寿是因为他们都勤于思考、讲求奉献、执着追求、心胸开阔、不求利己……
笔者多年来通过对英语学困生进行降低难度、小坡度、慢节奏的帮扶,并结合因人施教的方式,努力使他们融入课堂,全面参与英语学习,改变了部分学生随着年级升高而学习英语的热情逐步下降的状况,消除了班级里面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卡尔威特. 2001. 卡尔威特的教育[M]. 北京:京华出版社.
黄济,王策三. 1996. 现代教育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苏霍姆林斯基. 1984.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7.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