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英语试验班2013级 金芳芳
基于浙江省高考英语阅读测试特点的英语阅读教学建议
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英语试验班2013级 金芳芳
通过对高考英语阅读测试的问题指向性分析,认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做出以下几点改进:(1)融词汇教学于英语阅读教学中;(2)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旨大意的阅读技巧;(3)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本文认为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会促进其整体英语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的提升。
英语高考;阅读测试;英语阅读教学
语言是信息和文化的载体。要获取信息、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阅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高中英语新课标的目标突出了语言技能的重要性,强调在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一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理解与表达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强调用英语思维、用英语做事的能力。这符合当今时代的社会实际需要,高考也越来越注重阅读能力的考查。新高考虽然整张试卷题型有所改变,单项选择不再列入考题,但是阅读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对文章的理解推测,因此阅读教学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浙江省高考英语阅读测试数据的分析,总结高考英语阅读的特点,再结合英语阅读测试对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提出了关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以期能够对今后英语阅读教学具有某些参考作用。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提出,充分的理解性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二语水平有决定性作用。学生只要获得充分的理解性阅读,并且阅读材料比学生现有水平高一阶段,那么学生就能提高自己的二语水平。由此可以看出,英语阅读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做好英语阅读教学,就须注重英语阅读测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反拨作用”通常指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和学习产生的影响,近年来已成为讨论的焦点。在国外,学者们对反拨作用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测试学的相关理论,而且极大地促进了英语教学的发展。但在国内,反拨作用在语言测试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相对较少,而研究高考的反拨作用,尤其是对高考单种题型反拨作用的研究更少。反拨作用有两类,其中对教学及学习产生促进作用的称为正反拨效应,反之则称为负反拨效应。测试对英语产生的正反拨效应能够促进教师完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思路、扩展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实现双向的提高与进步(陈芮2011:98)。本文是通过英语阅读测试数据分析,给出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水平的建议,因此属于正反拨效应中的信息反馈。信息反馈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使教师的教学更具针对性。
3.1 生词特点
词汇在学生英语阅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超出《浙江省普通高考英语考试说明》范围的词汇通常被称为超纲词。浙江省普通高考英语考试明确规定可以有超纲词出现,但是比例一般控制在3%左右。从最新的2015年高考阅读中可以看出,五篇阅读均有超纲词,虽然每篇阅读生词总量有变化,但是总体平均值在3%左右。另外从不同生词的比较分析来看,完全生词大体占比1%左右,而合成词、派生词在所有生词中大概占了三分之二的比重。因此,真正意义的生词较少,最主要的或是对于学生总体词汇量以及词缀等知识的考查。所以教师在教授阅读时不必特地把单词提出来做重点讲解,只需在阅读环节中使学生对重点单词掌握意义并学会使用便可。
3.2 考点分布特点
除了生词以外,了解高考英语阅读考点分布也尤为重要。通过对考点进行分析,教师可以明确阅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所应掌握的阅读技巧等。因此本文对2011年到2015年高考英语阅读的考点分布数据做了详细的解析,发现各年份英语阅读理解题型相当稳定,并且各考点分布上也没有太大变化;考查内容依据《考试说明》,考查学生对不同体裁短文的理解情况;考点覆盖较为全面,从篇章结构到深层信息推断,难度有所不同,体现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标。一般细节题和推理判断题比重较高,但是词义判断和主旨概括也会有一两题。某年高考卷一题考查了学生的猜词能力:The underlined phrase “nod off” (paragraph 1) most probably means “___”. (C. fall asleep). 学生可能知道nod是点头的意思,但不知道nod off这个短语的含义。但是根据上下文应不难猜出是想要睡觉,头一点一点在打瞌睡。再比如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的题目:In paragraph 1, the writer tells the story of the pharaoh to ___. (B. introduce the topic)。由此可以看出考点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非常全面。
然而,在如此多的考点面前,教师不可能在一节课上做到全面覆盖,必须有所取舍。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既要结合文章内容来设计学习任务,也要明确考点中是否有重点。首先可以看出,事实细节在所有题中数量最多,考查的是学生寻找细节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熟练掌握scanning的阅读技巧。但是细节题通常不会有太大的理解上的难度,学生要想取得高分,就要确保对于主旨大意以及推理判断等题型的掌握,才不会在难点上失分。因此,在阅读中对于概括全文、选择最佳的文章标题、作者的态度等题上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而词义推断题则不需太过注重,只要学生掌握词根词缀的用法,能够对文章进行正确理解,那么这种题目就不算太难。若是这样还做不出,随便选也是一种办法,毕竟词义推断一定是超纲的生词,不能保证学生一定能猜出词的意思。
基于以上对高考英语阅读测试的分析,再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本文给出以下几点英语阅读教学的建议。
4.1 融词汇教学于整体阅读教学中
每一篇阅读短文必然避不开生词,因此对词汇的处理就成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然而现在的阅读教学中,词汇处理经常走向两个极端。第一种是讲解过于详细,重视程度过高,从而影响了整体的阅读教学。有些教师会将一篇短文中重点词汇的全部意义用法都讲解一遍,包括单词的近义词反义词、搭配短语以及不同的词性等。这样的后果就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导致阅读课断节不连贯,完成不了一节阅读课所有的教学目标。另一个极端则是完全避开对生词的处理,只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练习。然而词汇是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避开生词讲解,容易妨碍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使其不能深刻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影响阅读教学的效果。因此,要将词汇教学融入阅读教学之中,避免两极化,找到平衡点。然而这样的词汇处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能又不知从何下手。因此笔者在此结合具体例子讲解如何进行词汇处理。
首先是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找出所要教授的阅读短文中的生词,自己根据文章内容对词义进行猜测,并查询资料找出它的含义。任务的布置可以做成下表。
?
其中单词所在句子可以直接在书中标记,节省时间,并且注意要让学生找到与文中意思符合的含义,有些单词可能有多个含义,要进行辨别。通过课前任务,学生对生词意思已经有所了解,扫除了阅读障碍,同时训练了学生猜测词义的技能。接下来在阅读课中,可以对本篇短文的重点词汇进行回顾。此时已经是第二遍接触生词,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同时要注重回顾单词的方法,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并且具有趣味性。比如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第四单元讲的内容是地震,那么教师就可以用图片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地震时会发生的状况,比如说水管爆裂,水喷出是erupt,建筑物在摇晃是shake等。用图片的方式增加了趣味性,也让学生生动地理解了单词意思,对文章内容起到一个预告的作用。
4.2 培养学生概括主旨大意的技巧
我们在之前的分析中已经得出,找出文章主旨、对作者态度进行推断等是提高学生阅读分数的重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概括主旨以及推断的技巧。要找出文章主旨先得清楚文章结构,才能了解主题句等信息,因此在开始要让学生具备篇章结构的概念,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段,先概括段落大意。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总结全文内容。在读后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根据上课板书内容及关键词来对文章做一个总结复述,学会抓住文章的重点,避免学生在概括主旨大意时偏离文章主旨。同时可以使用排除法,主旨必须和每个段落大意都有关联性,排除以偏概全的选项,减少答题的难度。通过技巧性的训练,学生能较容易地找到解题步骤,从而在答题时成竹在胸、有条不紊。
4.3 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许具有一定的不可教性,但是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从题目上看,其考查的思维方式也有多样性。第一,概念以及因果关系的明确。学习者要看清文章的思路,就必须在阅读的思维过程中自觉掌握思维的形式,遵循思维的规律。换句话说,必须运用明确的概念,做出恰当的判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因此,引导学生进行概念明晰以及确定问题与选项之间的关系就很重要。例如:The diversity of religious belief has resulted in ____. 原文中与此相关的句子是But the diversity of religious belief has made for religious toleration。出题句与原文中的该句几乎一样,不同之处在于原文中用了make for,出题句中是result in。两个英语词组是概念一致的同一概念关系,即我们通常所称的同义词组关系,所以在该题中选择的仍是导致的结果。因此,了解并能弄清这些概念关系的区别与联系,对于理解文章内容、辨别选择项的正误有重要作用。第二,合理推理。英语阅读理解中,很多题目是测试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它是依据已知判断得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包括前提和结论两部分,前提是推理所依据的判断,结论是推理所得到的判断,最明显的表现形式是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只要符合三段论规则,根据两个真实前提,就定能得出真实结论(邓青 2006: 111)。三段论与经验的糅合是很多阅读题的一种解题思路。因此,在阅读理解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做“infer”题型的思维方式。在阅读课中,从文章题目以及第一段来推测下面所要讲的内容也是对推断能力的一个很好的训练方式。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推理判断等一系列题目的答题正确率。
通过以上分析和建议可以看出,阅读课要根据阅读测试的正反拨效应,确定阅读教学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一些阅读技巧。同时阅读课要合理处理生词,词汇量是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因此要使用趣味性的活动将生词处理与阅读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但是教学建议的实施要考虑实际学情,可能会具有局限性。例如生词的课前任务布置,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监督检测,才能确保有效实行。总而言之,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适当的策略和活动,合理制订教学目标,设计读前、读中、读后的活动,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关键。
陈芮. 2011. 测试对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探究[J]. 岱宗学刊15(2):98-99.
邓青. 2006. 英语阅读与思维能力培养[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3):109-112.
纪炯炯. 2016.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策略的思考[J]. 海外英语(2):12-13.
张金梅. 2015. 论批判性思维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海外英语(17):80-8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5.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S. D. Krashen,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Torrar Laredo: Chapter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