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C思维的高校人文素质类课程改革探究

2016-12-29 02:37代金平
重庆高教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人文学习者混合

代金平,张 东

(1.重庆邮电大学,重庆 南岸 400065;2.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重庆 江北 400020)

基于MOOC思维的高校人文素质类课程改革探究

代金平1,张 东2

(1.重庆邮电大学,重庆 南岸 400065;2.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重庆 江北 400020)

交互开放是MOOC的核心理念,运用MOOC思维改革高校人文素质类课程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相对传统教学,MOOC教学一方面具有适应个性教学、改善师生关系、拓宽学习范围、实现资源共享、推进教学民主、紧跟时代前沿等创新特质和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又存在情感交融不深、学习持续不良、制度回应机制欠缺等不足。基于MOOC思维的高校人文素质类课程改革,应探索发挥传统教学和MOOC教学双重优势,构建基于MOOC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人文素质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

MOOC;人文素质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自美国推出Coursera,edX和Udacity 3大平台以来,超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MOOC,慕课)对全球高等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以Coursera平台为例,现已注册1 400万学员,与122个合作伙伴共同提供1 056门课程①Coursera的注册累计数据,详情请见http://www.coursera.org/account/profile.。同时,可汗学院(Khan academy)、人人学院(Udemy)和“Peer to Peer”纷纷跟进MOOC开发和推广。中国的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知名高校先后加入Coursera,清华大学建成“学堂在线”,40余所高校联合成立“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部分高校开始承认学生选修在线学分。基于MOOC的创新特质和运行机制的高校课程改革随之兴起。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以MOOC为抓手,发挥传统教学和MOOC教学双重优势,构建基于MOOC思维的人文素质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必将有效推进高校课程信息化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交互开放:MOOC的核心理念

MOOC具有允许开放,互动参与,自由度高,分布广、受众多、资源丰的特质。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教学平台,MOOC是基于内容、网络、任务的网络学习过程,其参与主体、资源内容、传播形式、平台载体、学习时空、教学手段等全方位交互开放。MOOC在引导学习者创造性地重组信息资源和自主探究知识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较好地支持学习者在问题场域中激发灵感和生成新知[1]。

(一)MOOC主体交互开放

MOOC主体开放是投资主体、开发主体、学习主体多元开放的统一。MOOC的投资、开发及运营是在平台供应商、风险基金、天使(公益)基金、世界一流高校、热衷教育事业的专家团队、主动参与的在线学习者等主体的彼此开放、交互合作和共同努力下形成的一种课程形态和教学模式。MOOC将分布于全球各地的教学者和成千上万的学习者通过教与学联系在一起,彼此围绕学习主题,广泛深入地开展交互活动,通过用户的增长、资源的增值、教与学的互动发展而逐渐形成大规模线上虚拟开放平台。MOOC参与规模大,学习者可轻松达到万人;参与课程设计的教学团队人员多,且人员的专业背景和学缘结构复杂多样;投资渠道和主体多元,既有专业投资公司、平台广告收益,也有学习者捐赠“微众筹”等。多元主体的开放易于形成学习者海量的行为数据,为更多主体提供开放的数据资源。同时,大规模的学习用户以及学习者海量的行为数据,为自主学习、模仿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供了开放的主体(用户)基础。

(二)MOOC的内容交互开放

MOOC通过网络和视频展现技术实施教学全过程,允许全世界有学习需求的人通过互联网学习。通过交互性论坛创建学习社区,提供视频、教材、习题集等传统课程材料,将数以万计的学习者在共同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的驱动下组织起来开展课程学习。MOOC课程内容既有预设性的课程目标、内容资源及教学流程,又有学习用户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交互过程中形成的过程性资源,同时课程模块的叠加集聚和教学过程的互动也将产生大量的课程情境资源和课程增值效果。MOOC学习者自选内容,自定学习步调,自主参与创设学习情境,内容资源面向社会开放,系统内容信息流动开放,这种“去权威、去中心、学术边界模糊、言论开放(自由)”[2]的内容形式,将形成良性的资源累积和资源互动。一方面,课程内容自由选择,计划由学习者自主设定,课程内容将随学习者的加入而得到增删优化;另一方面,课程内容来源丰富,课程内容互相借鉴、互相印证,有利于学习者主动探究课程资源,形成自主学习氛围。

(三)MOOC的网络交互开放

从根本上讲,当前互联网形态下的教育模式改变了教育的媒体形态。MOOC以免费或廉价的方式为人们提供开放、灵活、高质量的课程,降低了学习的成本,惠及了大量的学习者,但需要注意的是,MOOC并没有改变学习本身,改变的仅仅是学习内容的载体。MOOC平台数据显示退课率居高不下,也说明了学生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既有学的自由,也有不学的自由。学习者通过利用同化和顺应两种认知方式更新大脑中的知识网络,同时利用社交媒体工具的交互作用构建个体的内部知识网络和外部生态网络,从而引导学习者抛开工具化的实体网络,构建属于自己的生态学习网络,从根本上促进学习本身的改变。

(四)MOOC的表现形态交互开放

MOOC平台是信息化课程建设的一种有效载体。在“互联网+”时代,MOOC的展示形态日益多样,一切以MOOC核心理念和机制开发的网络课程均可称为MOOC课程。MOOC机制的关键在于学习者除观看教学视频之外,同样需要积极参加传统教学过程,包括课程讲解、分段测试、师生对话、小组协作、互评反馈、考核评分、学分认证等活动。因而“参与度”成为MOOC学习评价的重要指标,每个环节的参与表现都是MOOC发展的基本动力。在MOOC推行过程中,课程研发团队充分利用数据挖掘、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和语言处理技术,多维度、深层次分析MOOC教学行为数据,结合课程学习的特征和规律,优化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的呈现方式,使MOOC表现形态更加符合学习者需求,以达到动态调整学习引导策略和学习支持服务,通过智能化评估达到促进学习者成长的目的。

二、比较优势:MOOC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

MOOC来势凶猛,发展迅速,其开放性、共享性、自主性和互动性的特性充分表现了MOOC的信息特长与资源优势。教育教学技术的进步较好地满足了“以学生为主线,以学习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方式。伴随教育信息化的推进,MOOC承载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引发了课堂教学的全方位变革。

(一)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提升学习效率

高效的课程教学一直是师生的共同诉求。学术化教学团队将教学法知识、技术知识和课程(主题)内容知识高度融合,并在MOOC的情境中实践应用[3]。即通过丰富并优选、优化课程资源和内容,根据高效学习的原则,结合学生学习的注意规律,不断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利用媒体视频技术,尤其是短视频录播、媒介复制的便捷性,为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共享带来便利;采用微型课、小视频方式,主讲教师按照知识体系、任务专题来设计授课单元,从时间和内容两个方面主动适应不同学生碎片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增强课程粒度和粘着度[4]。这样,通过MOOC平台的改革,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效率[5]。

(二)改变传统学习方式,拓宽学生学习的选择范围

MOOC给大学生提供了多元、丰富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课程的范围。MOOC通过提供大量免费的课程,有的课程还有“学分”(课程结业证明),大大拓宽了学生课程学习的选择范围[6]。MOOC课程载体的多媒体通过网络的双向互动、动态化的学习体验和分享表达,使MOOC具有超强的网络聚众能力,能够快速将具有共同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的学习者联合起来开展课程学习。同时,由于资源的可复制性和可传播性,MOOC资源还具有显著的低成本、无限制的优势,学生能与全球其他地方学生共同分享世界一流大学的精品课程资源,更为便利地参与课程学习。从某种程度上讲,现代大学生是置身于信息社会生活方式的“网络原住民”,他们更关注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强调学习资源和资源呈现方式的多样。显然,MOOC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改变传统师生关系,确立学生中心地位

随着web3.0和工业4.0时代的到来,网络自媒体和智能分享平台的大量涌现,交互空间多样化互动模式改变了僵化的师生关系。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网络流量价格的大幅下降、多用途智能终端的普及,为学生进行数字化学习提供了便捷的环境和全时化学习的条件。传统的大学教学,教师居中心地位,学生被动学习课程和接收知识,即学生学教师教的有限知识。MOOC的出现将改变甚至颠覆传统大学教学的理念和模式,学生可以主动、积极地在MOOC平台选择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知识,即“学生学自己想学的一切知识”[7]。在MOOC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并不天然占有更多的知识,学生可以“后喻”教师文化,从而创新新型师生互动文化。

(四)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民主平等

从价值取向来看,MOOC倡导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递送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这是以信息化技术手段平衡教育区域差异和鸿沟的一种机制,也是当前弱势教育区域改变现状、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必要路径。国内高校资源配置并不均衡,与“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相比,地方普通高校教学资源投入较少,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能够让地方普通高校与重点工程高校在教学信息资源上实现对接。同时,在校内资源配置上,学校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的教学资源投入一般也超过一些新建学科和新办专业,但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方式(MOOC平台)则可以实现校内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五)适应时代变化,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以MOOC为抓手,课程的公开化、透明化、大众化特征,以及教学行为的可记录化、可分析化特征将会对课程开发及相应教师形成一定的动力和压力,进而推动各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倒逼教师提升信息化素养,自觉参与并推进教学改革创新。面对视频录播和学生的实时反馈,教师不可能再照本宣科、满堂灌输,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将得到大幅提高。

三、相对不足:MOOC需要借鉴传统教学的优势

近几年,中国高校被MOOC的大规模、完全在线、互动开放等优势所吸引,积极引入了大量MOOC资源。人们甚至期待MOOC能够取代传统大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让弱势高校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均衡化发展。然而,MOOC在实践推广中也暴露出诸如资金跟进困难、师生情感交互不足、学习体验深度不够、课程完成率偏低等问题。

(一)学生课程学习的持续力难以保障

宾西法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在近100万的MOOC注册用户中,仅有4%的学习者完成了课程任务,近50%的学习者仅完成课程注册,听完一节课。MOOC的高辍学率成为课程推广过程中的一个硬伤,因而受到MOOC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尽管有人认为,高辍学率不能完全表现学习者毅力不足,或是课程本身吸引力不够,同传统教学中无法选择的退学、退课不能相提并论,但在课程管理中,这一点不得不引起足够的重视。部分学生甚至在参与MOOC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找人代修等作弊方式完成课程学习。可见,高校在当前条件下大范围推广纯网络形式的MOOC教育不太现实。

(二)教学互动情感融入不深

视频交互和任务交互的MOOC形式,尽管从技术层面解决了中国学生当面交流时的“面子”薄、互动性不足等问题,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师生之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达和交互却很难从技术层面进行。传统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默许的目光、一个翻书的动作都传达着实质的情感信息。这样,传统教学中的情感互动机制、“在场”的教学智慧和情景智慧以及在情感互动中的微小细节很难通过视频传达的方式获取,人机交互始终难以替代面对面的情感交融。这也是学习者在视频课程学习中难以深度投入的原因之一。

(三)衍生的课程管理制度跟进不够

MOOC是一个外来衍生物,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在学习者自主选择、学分认定、课程质量标准、考试程序等方面尚缺乏系统设计。如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校内MOOC与校外MOOC课程选择比例、学费收取等问题,都尚在讨论探索之中;对MOOC的整体推进,大多数高校还存在管理上的制度缺失;对学习者、MOOC开发者、课程实施者等利益相关方的权益保护不力等。当然,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引进西方人文素质类课程还存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导向等方面的风险,不宜直接引进大规模的人文素质类MOOC课程。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课程建设能力,从我国本土化课程实践和各校课程特色中生长出适合本国、本校的人文素质MOOC课程体系。

四、混合教学:高校人文素质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高等教育改革是个系统工程,MOOC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性的创新效应,致使高等教育界产生了集体性焦虑。如何迎接MOOC的挑战,在原有模式基础上发挥传统教学优势,在课程体系的创新重构、数字化实验环境设计、多学科协同科研平台研发、教师团队建设、建立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创新教育文化和灵活开放的管理体系等方面加以整体推进和综合改革,无疑是应对MOOC冲击的必然选择。

(一)混合教学模式更易于为高校人文素质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所接受

混合教学模式是指超越传统面授教学和网络教学两种模式,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课程优势,促进E-learning(数字化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和F-learning(面对面授课)的相互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由学生自定学习步调进行个性化教与学的新模式。这里的混合教学也指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的共同混合支撑,显性教育资源和隐性课程文化多种教学资源的混合优化。一般而言,高校人文素质类课程改革必须符合3个合法性前提:一是促进学生人文发展,尊重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这不仅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正当性的来源,也是人文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维度和合目的性的诉求;二是对参与人文素质类课程改革并把传统课程建成MOOC的改革者予以一定的利益回报,这是课程改革的合理动力,且人文素质类课程改革往往会耗费比传统课程更多的人力物力;三是采取渐进的推进方式,这是避免资源浪费和人才培养失误的应然要求。

(二)混合教学模式中的MOOC生成逻辑

MOOC是大规模在线课程,其生成逻辑应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人文素质类课程改革的规则维度或实践性维度。MOOC的建设过程的实质是C-O-O-M,首先是基于已然成熟的Course,促进其Online,并向学生Open,分批建设后,对成效较好的才能形成Massive的使用。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文素质类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有统筹规划,不能一窝蜂式地将所有课程全部建成MOOC,更不能借网络视频公开课,取消本应在培养方案中落实的现场课程,即建立“线上线下融通,课堂课外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现全时空网络学习和面对面学习的融合。新型的混合式教学将课堂学习和MOOC相结合,其中,互联网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师生构建了一个分散式的合作环境;各课程负责人根据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类型的学生,结合本校实际以及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合作分工,并引导和促进学生在虚拟世界里衍生横向体验,突破“校园”框框,在全球性学习共同体、地球村社区中获得更多体验。

(三)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混合教学模式将颠覆传统“先教后学”的封闭模式为“先学后教”的开放模式:首先学生通过网络课程自学,然后在课堂上师生进行“面对面”合作研讨、专题教学和作业训练,最后是教师进行辅导和评价。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研究和构建学习共同体;学生从课堂学变成全时空学,教师不再是传统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和激发者。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整个流程中并未退场,依然需要关注、引导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实时向学生反馈教学信息。

在高校混合教学实践设计中,一般可以分为SWOT前端分析、翻转课堂设计和学习评价设计3个阶段:通过前端分析(包括师资队伍分析,人文素质类课程目标、资源和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初步拟定培养方案;通过对中端翻转课堂设计(包括知识单元、知识类型、知识目标等)在线上、线下呈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前做好视频、文本等相关资料的准备,再辅之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最后课程研究团队还要对混合学习方式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改进学习策略,提供学习建议(如图1)。

图1 人文素质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

混合教学模式下的课堂专题教学属于协商式探究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这里的协商既是MOOC前端网络交互选择的必然,又是混合教学模式课程计划设计的应有内容,还是MOOC平台积累学习行为数据反馈的结果。

基于MOOC视域分析当前高校人文素质类课程建设,有利于促进高校人文素质类课程应对信息时代网络课程的挑战。基于学习科学原理分析多种教学模式混合嵌入的机制,为现代高校创新教学方式提供了范例。混合教学模式通过结构化模块设计、教学环节优化、人文课程资源的呈现,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有利于在实际教学中开展混合式学习。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既是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的混合,也是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混合,还是课堂内显性教育与课外隐性文化之间的混合,且在实践上还具有易于操作和被学生接受的优势。混合教学模式既弥补了MOOC技术化课程取向和情感融入困难的缺陷,又解决了传统教学资源不足、开放交互不够的问题。

五、实践探索:基于MOOC思维的人文素质类课程综合改革

以重庆邮电大学基于MOOC思维进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为例。该校作为一所理工类高校,为解决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贫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实施了基于传统授课和网络视频课程相融合、线上线下资源有效互通、传统课堂教学与MOOC课程相互补充的课程综合改革。

学校以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切入点,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进行MOOC混合教学试点,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MOOC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基于MOOC思维的混合教学模式已推广至学校开设的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每年大约有10 000多人次选课。具体方案如下:

(一)课程改革的政策依据、指导思想与目的

为了顺应教学信息化发展趋势,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相关精神,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不强、学生参与度不够等问题,从机制上提高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思想政治保证。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分为“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3个模块。

1.网络教学: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云教学平台

依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择优推广计划”项目——“至善网”作为教学平台,实施课程的MOOC教学,并以此为基础,打造学校自己的“思政课”云教学平台,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自学,掌握相关课程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设置网络教学专职教师,主要负责向教学平台提供相关教学资料,对学生开展网络辅导、答疑、组织网络讨论等。

2.课堂教学:问题导向的专题教学

以专题形式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以系列“问题”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以案例讲解、专题讨论、辩论等方式为主,以讲授为辅。

3.实践教学:问题驱动、团队协作的实践教学

结合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和社会问题确立实践教学主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整个实践教学过程。

4.学分、学时与考核权重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教学模式下(见表1),MOOC不仅向学生呈现系统性的教学资源,还十分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MOOC教学将传统课堂的“满堂灌”模式转变为“问题导向的专题教学”模式,即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对接,注重理论的解释性,强调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同时,实践教学变成了师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场域。

表1 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教学模式学分、学时与考核权重分配表

学校为规范教学管理,加强质量监控,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网络在线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制定了《网络在线课程管理办法》。马克思主义学院据此制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管理制度及建设标准》,以制度的形式从多方面规范教学管理,加强监控。为了巩固学生线上学习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安排专任教师负责在线辅导外,还定期开展线下集中辅导,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发言、教师提问等方式组织课堂讨论和交流互动,以提高学生线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线上学习的实际效果。通过线下考核和学生作业,有效防止代学、代考等问题。

学校通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等人文素质类课程中引入MOOC教学,不仅丰富了该类课程的教学资源和手段,还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提高了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同时也有效缓解了学校人文教学资源紧缺的现状,对人文素质类课程教师教学水平、学术水平的提升以及教学团队和教学学术的发展均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MOOC的兴起和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之势,课堂成为全时空的学习场所,课堂内涵被无限拓展深化。高校在推进和建设MOOC时,也应从实际出发,理性看待传统的课堂教学和MOOC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引导和帮助教师成为理性的MOOC建设者,学生成为理性的MOOC学习者;根据学生的专业定位、人文素养的要求,科学地规划并不断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综合教学改革,既不能为强调传统课堂教学的不可替代性而排斥MOOC教学,也不能为注重MOOC教学的现代性而全面否定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理性的做法应该是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取长补短,为师生提供个性化、自主化、专业化、学术化的教学平台和条件。

[1] 约翰·丹尼尔.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发展前景——对由相关神话、悖论和可能性所引发困惑的深层思考[J].丁兴富,译.开放教育研究,2013(6):42-55.

[2] DAVID G,MARTIN F,MYLES R.The pedagogical foundations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EB/OL].[2016-03-25].http://firstmonday.org/ojs/index.php/fm/article/view/4350/3673.

[3] DAVIES R S,DEAN D L,BALL N.Flipping the classroom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a college-level information systems spreadsheet course[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13(4):563-580.

[4] RODRIGUEZ O.The concept of openness behind C and x-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J].Open praxis,2013(1):67-73.

[5] 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5-10.

[6] 李大力,杨成丽,单丹.MOOC的发展及其对大学教育的影响[J].学理论,2014(23):181-183.

[7] 余慧杰,胡莲.MOOC的发展和影响及对策研究[J].远程教育,2014(10):83-84.

(责任编辑 张海生)

Study on the College Curriculum Reform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Based on the Thought MOOC

DAI Jinping1,ZHANG Dong2
(1.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Nan’an Chongqing 400065,China;2.Chongqing Educational Evaluation Institute,Jiangbei Chongqing 400020,China)

Interactive participation and open access via the web are the key principles of 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MOOC-based reform of humanistic quality is thus profitabl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higher education.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on the one hand,MOOC reveals innovative and advantageous qualities,i.e.personalized teaching,improv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expanded scope of study,open-accessed learning resource,promoted democratic learning,and above all keeping pace with the current;on the other hand,MOOC also has some shortcomings,such as lack of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ntinuous learning,shortage of system response mechanism,etc..The present study is to explore and use respectiv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MOOC,and further build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l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course,which combines MOOC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OOC;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curriculum;blended teaching model;practical exploration

G641;G642.3

A

1673-8012(2016)06-0084-07

2016-03-29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MOOC视域下混合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高校人文素质类课程建设为例”(2014-GX-090);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MOOCs背景的研究生人文素质课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YIG143098);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需求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1QNJY12)

代金平(1964—),男,山东烟台人,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重庆邮电大学期刊社社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张东(1977—),男,四川达州人,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和教育管理研究。

代金平,张东.基于MOOC思维的高校人文素质类课程改革探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6,4(6):84-90.

format:DAI Jinping,ZHANG Dong.Study on the college curriculum reform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based on the thought MOOC[J].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6,4(6):84-90.

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6.06.012

猜你喜欢
人文学习者混合
混合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人文绍兴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人文社科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