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云
(宁波市鄞州区横街镇中心初级中学, 浙江 宁波 315181)
借图示之法,行高效之路
——以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学为例
陈海云
(宁波市鄞州区横街镇中心初级中学, 浙江 宁波 315181)
《历史与社会》作为综合性课程,丰富的内容给师生的教与学增加了难度。本文以提高《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有效性为目的,探究图示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通过七年级的教学实例证明该教学法既能增加课堂的设计感、共情感、娱乐感,又能增强学习实效,更好地培养学生空间感知等学科核心素养。
图示法;教学有效性
就初一《历史与社会》(主要为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而言,学生感到最困难的还是对宏观知识的学习,主要原因是初一学生社会体验不足,缺乏对宏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利用图示法开展教学则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一个心中有了动机的人只是有了采取行动的准备,然而,最终如何行动仍然受他对实际情况认知程度的影响。认知过程有三种: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扭曲和选择性保留。
为适应新常态下旅游行业的发展形势,高职院校应积极打造创新平台,以不断增强旅游专业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创新平台需要高职院校与旅游企业共同搭建,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培养出符合旅游行业的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
例如在学习新疆地形特点时,学生总是记不住山脉、盆地的空间分布与相互位置关系。此时可利用汉字“疆”字开展图示教学,如图1所示。“疆”字右边部分即为新疆地形的主要特点(三山夹两盆):最上面(北边)一横表示阿尔泰山,上面(北部)一个“田”代表准噶尔盆地,中间一横表示天山山脉,下面(南部)一个“田”代表塔里木盆地,最下面(南面)一横表示昆仑山。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出“疆”字左边还有两层含义:即表示“新疆弯弯曲曲的边境线”和“用弓箭(武器)保卫祖国边疆之意”。如果再辅以形象的言语进行串联记忆效果更好,如将山脉、盆地中的一个字拿出来用谐音记忆:阿尔困,天里困(昆)。(宁波话:哪里困觉,天里困觉——意为在哪里睡觉,在天里睡觉)。
图1
这样将新疆的地形特点与汉字进行有效对接,既形象又直观,为思维的可视化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此时可从宏观角度用图示进行动态演示(图5),如都江堰的地理位置我们可以记作“都江堰,D字头”(都江堰将岷江的水分流,流经成都平原后又汇入岷江,形状像一个大写的“D”字,都江堰在D字母的最上端),并配以文字说明: 都江堰,D 字头;内外江,分四六;既防洪,又灌溉;功劳大,历史久。同时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为什么从都江堰向东南,内外江组合的形状不是成反D字形?因为岷江东北部地势相对西南部要高一些,在都江堰建造前,岷江的东北部经常发生旱灾,而西南部经常发生洪灾。D字形分流既能解决东北部的旱灾,又能解决西南部的洪灾,可谓一举两得。此图示将都江堰的主要功能分流和灌溉解释得比较到位,又浅显易懂,非常符合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将都江堰与书本地图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从它的地理位置这个角度出发,很好地体现了因地制宜的人地观思想。
如在学习区域地理时,我们可以将区域地理的相关要素进行整合,重新设计成“知识树”的形式,如图3所示:
图2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4]图示相对语言来说,具有直接、快速、简洁、震撼等特点。它能有效地传递信息,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和饱和的信息量。教学中借助图示可以扩大知识的容纳范围,建立信息间有效的联系,从而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有序化。
又比如,长江记作“V+W”;黄河记作“几”字[3];嵋公河平原的范围和相对位置则可以这样记忆:如图2,双手(左手:扁担山脉、豆蔻山脉,右手:长山山脉)捧出一个老公公(嵋公河平原)。
图3
改进后,引导学生完成三个规定动作:一是画出示意图中的一级目标(位置范围、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二是在一级目标的基础上再画出示意图中的二级目标(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三是对照课文简要概括二级目标中的内容要素(如地形主要为平原等)。
⑨Hansen B E.,“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Estimation”, Testing and Inference, 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9,93,pp.345 ~368.
在这个图示中,老师把现象的、零碎的知识梳理、整合之后,形成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内容和方法程序,用“知识树”这种独特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自主、独立、高效地学习。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如果掌握了知识内容和方法程序这“两类结构”,就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甚至教师不教,学生也能主动学的目标。
地图、地球仪等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居住的星球,了解我们生活的区域,但如何灵活运用这些工具,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是一个难题。例如东西经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对学生来说非常抽象,过于虚幻。而且众多经纬线交织在一起,头绪繁多,容易干扰思维。为此教师可以将重要的经纬线提取出来,变曲为直,化繁就简地进行判读。
如图4所示,教师可以重点选取5条经线进行重新布局。第一步先画出五条经线:0°、20°W、160°E、180°W、180°E(180°W和180°E其实是同一条)经线。第二步指明从0°经线开始,愈向东经度愈大的是东经,愈向西经度愈大的是西经。第三步明确阴影部分(从20°W到160°E)为东半球,其余部分则为西半球。
A: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VOCs治理应该从源头入手,对过程进行控制,并辅以末端治理。源头,是我们治理的重点,目前我们使用的是无醇润版液,因为不用酒精了,整个生产车间的空气质量大大改善,几乎闻不到刺鼻的气味。过程控制,主要是做好各项管理,使VOCs排放源处于管控之中。末端治理,即VOCs的收集系统,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图4
俗话说,“大道至简”。教师在遇到艰涩难懂的科学原理时也可以用相应的图示,用动态演示的方式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和分析。如对都江堰的介绍,书本对其科学原理的分析与说明过于突出专业性和学术性,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生活经验。对初一学生来说一是此科学原理太深奥、难懂,二是没有与地图建立有效的联系,从而无法从宏观上去把握和理解因地制宜的人地观思想。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像阴影部分(东半球)相当于从0°和180°(东经部分)向西移了20°,这样东西半球的划分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为什么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5],而不是0°和180°。因为0°和180°这两条线穿过很多国家,经线划分时区时会导致一些国家有两个日期,而20°W和160°E两条经线穿过的地球表面几乎都是海洋,所以选择这两条经线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可以尽量避免以上情况发生。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访谈法。访谈是一对一进行的,地点是在笔者就职学校的网络教室或办公室,访谈时只有笔者及受访者,并做了录音。事后,笔者对6段声音数据进行了转录并进行了分析。
图5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个安全有效的电力系统不仅能够保证社会居民的正常生活,还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资源。因此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尤为重要,想要做好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就必须拥有一个科学的安全生产过程监督管理体制。本文主要阐述了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其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探索和解决,以便为加强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保障电力的正常供应提出以下意见。
新颖富有创意的图示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这样的图示能降低思维难度,使学生增加获得成功的机会;另一方面,图示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内涵往往能给学生带来轻松愉悦的享受,大大缓解学习时的紧张和不安。
为此,教师可以用图示的方法来演示一个小程序(见图6),来引出“编程”这一概念,并引导学生探究英语和数学对IT产业的重要性。为了增加趣味性,教师可设计成这样的问题:根据计算机程序,乌龟爬行的路线是正方形、三角形还是圆?
应用层主要建立在三维应用开发框架的基础上。工程设计基础平台具有进行可视化三维工程设计的诸多通用功能,如构件装配、结构配筋以及地质建模等模块,具体如图2所示。
例如,在学“IT新城:班加罗尔”这一课时,“编程”这一知识对学生来说既陌生玄虚,又枯燥无味,学生们往往一看到一堆英文和数字符号头都大了。
图6 计算机程序
图7 路线图
(程序解读:Turn Left表示左转,Move表示移动,Move(100)表示移动100个单位,Turn(120)表示顺时针转动120度。)
程序中的英文单词七年级学生早已耳熟能详,“移动100个单位”和“转动120度”这些数学知识在小学已经学过,所以教师只要稍作解释,学生就能理解。从课堂实践来看,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而且能借此快速理解英语和数学在程序设计方面用途很大的道理。
教学用图中许多信息都是一次性同步呈现出来,所以干扰因素多,容易分散注意力,从而大大增加读图析图的难度。为此在用地图学习复杂问题时,可在空白地图上进行分步叠加,以判断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在学习“复杂多样的地形”时,学生们往往会被山脉、高原、盆地、平原,以及三个阶梯搞得头晕眼花,苦不堪言。根据学情,在学习此课时,教师可准备一幅空白中国地图(也可自己徒手画,如用三段弧线法,见图8),先用三段弧线法画出中国地图的大致轮廓;再画上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接着在第一级阶梯内画(1+1):一个青藏高原,一个柴达木盆地;在第二级阶梯内画(3+3):三个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三个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在第三级阶梯内画(3+1):三个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个丘陵——东南丘陵。
图8
对初一学生来说,关键不是体现地图轮廓和地理位置的准确程度,而是要能熟练有效地掌握中国地图的大致轮廓和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的大致分布情况。
这样分步叠加使不同的地理元素逐一呈现,大大增加了读图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准确性。
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中指出,“左脑”统治的逻辑、线性、计算能力为主的“信息时代”即将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以创意、共情、模式识别、娱乐感和意义追寻等“右脑”能力为主导的“概念时代”。[6]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上借图示之法,既能增加课堂的设计感、共情感、娱乐感,又能增强学习实效,更好地培养学生空间感知等学科核心素养。
[1] 郑樵.通志二十略[M].上海:中华书局,1995.
[2] 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3] 牛学文.“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初中历史与社会[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4] (美)约翰·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M].秦裕林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5]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6] (美)丹尼尔·平克.全新思维[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