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秋玲
关于天津市东丽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定位的思考
◎文/韩秋玲
摘要:天津市东丽区物流业在观念上仍处于“传统物流”的水平,大多数企业对物流的概念仍停留在运输和仓储的集成上。物流企业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运用能力、物流的专门知识,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能力都明显不足。东丽区物流行业要认真研究未来物流发展战略定位,制定符合物流自身特点的发展规划。本文针对东丽区物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相应的阐述对策。
关键词:物流业;发展现状;升级战略定位
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到终点及相关信息流动的全过程。它也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构成,被认为是国民经济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快速发展对于降低区域经济成本、改善区域经济环境、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一)东丽区物流业发展特色
1.发展规模
目前东丽区注册物流企业有91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5家,车辆3505部、26105吨,有7家物流企业被评为A级物流企业,安达集团、丽兴物流园为AAAA级物流企业,天津市东环物流有限公司、天津市联合运输有限公司、天津益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大无缝物流发展有限公司、魏王仓库四家为AAA级物流企业。东丽区现有纳管车辆13000部、9.5万吨。全区注册的三家船务公司,拥有散货轮7艘,水上运输能力2.9万吨。
2.发展阶段
东丽区正处于从传统的物流服务向现代化物流社会的转换阶段,大量的传统物流服务和“类物流”服务企业依然存在,但数目正在减少,第三方物流企业正在增多。一些传统的大型仓储与运输企业纷纷放弃过去的单一服务模式,向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转轨,并已经逐步发展成为能够提供综合性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3.自给式物流
自给式物流服务在企业中依然普遍存在。许多生产和流通企业拥有并保留着自己的运输、仓储装卸服务物流设施,自我物流服务依然是工商企业获得物流服务的重要来源。
4.综合性物流
能够提供综合性全程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是少数,东丽区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物流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这是制约东丽区物流社会化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多数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务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因素就是能否提供综合性的全程物流服务,其次才是物流服务的质量以及收费高低等因素。
(二)东丽区物流业发展存在问题
总的来看,东丽区物流产业受观念、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诸多因素限制,整体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与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1.管理体制
从管理机制看,表现为“杂”,即职能管理部门杂,整体功能受限制。目前东丽区物流业职能管理部门基本上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划分为铁路、交通、民航、邮政、海关、商贸等部门分部门管理,从中央到地方也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使得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分割开来,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
2.经营主体
从经营主体看,表现为“多”,即功能单一的经营用户多,专业化程度较低。通过调查分析,东丽区物流产业链条单一,大部分处于简单的货运咨询,长短途货物运输和仓储服务,服务范围小,并且近年来各行各业根据自身业务,单一、封闭式的物流发展滞后,造成东丽区整个物流业处在一个各自为政、自我管理、自生自灭、无序经营的状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
3.发展规模
从发展规模看,表现为“小”,即经营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不高。东丽区物流经营主体处于分散、割裂、单一、低效的状态。在调查的物流企业中,大部分为传统的货运代办模式,80%以上物流企业的车辆为挂靠或其他合作方式,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小,没有固定的货物和仓储,有的只是一间门店、一部电话的“货物代办点”,且经营地点分散,“小、散、差”的问题严重。
4.服务功能
从服务功能看,表现为“弱”,即信息获取能力弱,专业人才奇缺。目前全区现有的物流企业,技术含量较低,普遍缺乏现代物流所必需的网络信息设施,不少企业仍停留在使用传统通讯工具上,制约了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适应现代物流与发展要求的各层次和专业的管理人才,尤其是物流流程设计、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管理等高中级专业人才更为匮乏,严重影响了东丽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5.经营效益
从经营效益看,表现为“差”,即成本控制能力差,市场竞争力不强。目前,东丽区物流行业整体上处于低水平价格竞争阶段,信息资源不共享,第三方物流企业缺失,物流信息共用平台实际应用性不强、使用成本高、可操作性不强等,供需双方获取信息的成本较高,效率较低,全方位监控物流尚未建立,货物运输的安全性、时效性和不履行合同司法解决成本高的现实隐患,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标准来控制物流成本,经济效益差,阻碍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充分借助滨海新区的繁荣发展的势头,充分利用传统物流业基础雄厚的先发优势,依托东丽区商贸物流企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以提升供应链管理商水平为核心,以优化提升物流产业架构和层次为出发点。
(一)东丽区物流业应积极向品牌化发展
一是管理部门应优化行业管理,着力推动建设东丽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不断适应市场信息化发展需求,提升东丽区现代物流业管理层级。二是行业主管部门需要推动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推广使用电子商务的信息交换行业标准、物流企业信息网络的规范化标准,加强信息技术与专业业务知识的培训和推广,组织企业交流学习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经验。
(二)以现代物流观念为指导,通过更新改造、资产重组等方式把一批仓储型物流企业培育成为有特色、规模大、实力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政府主管部门应针对当前仓储企业发展的经营状况,积极引导企业扭转经营观念,发展多种经营,鼓励扶持涉及规划调整的企业,异地再建扩大规模,招商引资扩大经营,针对部分经营效益不好、经营项目单一的企业,根据市场发展需要,扶持企业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改扩建,发展物流配送经营,从而达到提升仓储企业整体发展水平的目标。
(三)发挥优势,促进物流业发展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
物流企业可紧紧抓住滨海新区服务支点,重点推进物流行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以滨海新区为中心,以临空产业园区、泰达西区、空港物流区三个市级功能区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全国及东北亚的物流网络建设,由政府引导和扶持企业整合物流资源、提升经营层次,以安达物流等具备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为依托,搭建东丽区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同时鼓励传统运输企业拓展业务范围,依照市场机制整合资源,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向综合物流企业转化,提升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经济服务化水平。
(四)依托东丽区大型特色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企业的升级换代
一是依托华北地区最大的冷冻物流基地—天津鑫汇洋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扩大冷冻食品的流通领域,带动东丽区冷冻食品物流的升级换代。二是丽兴物流园等新兴仓储企业应积极发展“仓储—加工—配送”为一体的经营运作模式。三是借鉴位于机场货运路“天运通津工生鲜配送中心”和宝坻区“天津劝宝物流配送中心”的成功经验,结合东丽区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利用闲置仓储资源发展农产品物流配送,方便百姓生活。
(五)在全行业内进行人员培训,积极培训专业人才,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积极对全行业的干部员工进行关于现代物流的宣传和培训,使他们建立起现代物流观念,提高企业融入现代物流的紧迫性和主动性。同时与专业院校结合,尽快培养一批既懂现代物流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各物流企业。另外,还要引导企业做高水平专业物流人才的引进工作。
(六)政府主管部门应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市场乱象的管理,取缔不正当竞争行为,规范市场运作,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物流市场,为物流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一)实施物流产业品牌化、精品化战略
大力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使其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的示范者和中小物流企业的整合者,引导扶持传统运输、仓储企业拓展业务范围,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服务经营网络。支持大型优势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对分散的物流设施资源进行整合,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联盟合作,创新合作方式和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物流业发展方式转变。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共同配送,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支持物流企业加强与制造企业合作,全面参与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或与制造企业共同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
(二)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
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重点支持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物流信息平台、知能交通、物流管理软件、移动物流信息等关键技术攻关。适时启动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快先进物流设备的研制,提高物流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加强物流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促进物流标准的贯彻落实。鼓励物流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政府对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要积极给予支持。调整完善物流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具备条件的物流企业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政策。
(三)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
政府要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投资的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重点物流企业的运输、仓储、配送、信息设施和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积极引导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推动适合物流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积极探索抵押或质押等多种贷款担保方式,进一步提高对物流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完善融资机制,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四)优先发展农产品物流业
要把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建立畅通高效、安全便利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着力解决农产品物流经营规模小、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的问题。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业对接”等产地到销地的直接配送方式,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主产区大型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促进大型连锁超市、学校、酒店、大企业等最终用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发挥供销社和邮政等物流体系在农村的网络优势,积极开展“农资下乡”配送和农产品进城配送服务。鼓励大型企业从事农产品物流业,提高农产品物流业的规模效益。
责任编辑:张希源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255-(2016)04-0016-03
作者简介:韩秋玲(1971—),天津市东丽区交通运输管理局。邮编:3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