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关切
■央行银监会发文支持消费金融
2016年3月24日,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意见》从积极培育发展消费金融组织体系、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加大对新消费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改善优化消费金融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新消费领域的细化政策措施。《意见》提出探索养老服务机构土地使用权、房产、收费权等抵质押贷款的可行模式。大力发展专利权质押融资,支持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智能终端技术研发和推广。探索开展旅游景区经营权和门票收入权质押贷款业务。
《意见》明确,推动专业化消费金融组织发展,鼓励有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新消费领域设立特色专营机构、完善配套机制,推进消费金融公司设立常态化,鼓励消费金融公司针对细分市场提供特色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网点布局,在各类消费集中场所通过新设或改造分支机构作为服务消费为主的特色网点。
《意见》提出,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运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开展远程客户授权,实现消费贷款线上申请、审批和放贷。合理确定消费贷款利率水平,优化绩效考核机制,突出整体考核,推行尽职免责制度。创新消费信贷抵质押模式,开发不同首付比例、期限和还款方式的信贷产品,推动消费信贷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加大对养老家政健康消费、信息和网络消费、绿色消费等新消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
《意见》明确,经银监会批准经营个人汽车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办理新能源汽车和二手车贷款,可分别在15%和30%最低要求基础上,按照审慎和风险可控原则,自主决定首付款比例。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在向消费者提供购车贷款(或融资租赁)的同时,根据消费者意愿提供附属于所购车辆的附加产品融资。
《意见》要求,改善优化消费金融发展环境,通过金融债券发行、同业拆借、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消费金融机构多元化融资渠道。改进支付服务,优化信用环境,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建立消费领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信贷风险识别、预警和防范机制,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税务总局全面推进国税、地税办税服务厅合作共建
为贯彻落实《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及《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合作工作规范(2.0版)》要求,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国税、地税办税服务厅合作共建的指导意见》,对全面推进国税、地税办税服务厅合作共建工作进行部署,力求2016年底前实现办税业务“前台一家受理、后台分别处理、现实办结反馈”的服务模式,着力解决纳税人办税“多头跑、跑多次”的问题,不断提升纳税人获得感和满意度。
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国税、地税办税服务厅合作共建,是税务部门转变职能、提高效能的必然要求,是回应纳税人需求、优化纳税服务的重要举措,是整合服务资源、提高办税效率的具体体现。
《意见》明确共建工作坚持需求导向、便捷高效、厉行节约的原则,采取国税地税互设窗口、共建办税服务厅、共驻政务服务中心三种方式。采取国税、地税互设窗口方式的,派驻窗口和工作人员负责办理派出单位的税收业务,并接受所驻办税服务厅的日常管理;采取国税、地税共建办税厅方式的,重在适度整合资源和深度挖潜提质,实行双方共管、共用,实现国税、地税业务一窗通办;采取国税、地税共驻政务服务中心方式的,办税窗口能够办理主要涉税业务,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联合办税。各地可以结合实际,选择一种或多种方式实现合作共建的目标。
《意见》要求各地国税、地税机关统一思想、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联合制定合作共建办税服务厅人员管理、办理流程、岗位职责、绩效考评、应急处理等各项制度,共同搭建合作平台、协商合作内容、拓展合作方式、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国税、地税合作共建办税服务厅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工商总局: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信息将统一公示
日前,国家工商总局公布《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简称《监管办法》)规定,工商部门应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进行抽查检验,及时向社会公布结果,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相关行政处罚信息。
《监管办法》共五章三十九条,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从事商品经营的销售者义务进行了具体细化。《监管办法》明确指出,工商部门应当按照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有关规定开展抽查检验工作,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科学确定线上线下抽查检验的重点,制定抽查检验计划和实施方案,不得随意抽查检验。抽查检验结果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监管办法》还指出,工商部门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投诉、举报、其他机关移送、上级机关交办等途径发现、查处商品质量违法行为,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行政处罚信息。
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负责人表示,《监管办法》要求工商部门加大与相关部门的信息通报和执法协作力度,加强商品质量源头治理,形成监管合力,共同促进商品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升,切实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发改委将制定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管控意见
2016年3月29日,据发改委官方消息称,发改委联合环境保护部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定工作调研,将组织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对各地产业负面清单进行审查,并研究制定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管控意见。
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的重要任务。为确保负面清单制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发改委发展规划司联合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组织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等科研机构和部分专家,于3月16日至23日分两组赴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7省(区)开展实地调研。调研组结合现场考察,对各省(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的产业发展情况、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编制产业负面清单把握原则等进行了沟通对接。
调研组提出,各地要结合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四种类型,根据所属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发展方向和开发管制原则,针对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提出更有针对性的禁止和限制产业目录。负面清单范围要涵盖各地现有的和可能发展的产业,限制类产业清单还要明确具体的限制条件。
■苏宁投资集团落户上海计划5年内资管规模超300亿元
2016年3月30日,苏宁投资集团在上海成立,定位于“专注中国业务的国际一流产业投资集团”,重点关注“中国市场的技术进步与消费升级”,计划未来3~5年内实现300亿元~500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这也标志着苏宁五大产业布局逐步成型。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提出,在上海建设苏宁第二总部以来,苏宁投资集团是首个落户上海的产业集团。在互联网分析师独孤依风看来,借助上海国际金融都市大环境,利用资本力量推动其在文创、电商、体育等板块的生态布局,将催化其商业生态整体向前发展。2015年6月,张近东率决策层到上海调研,宣布将成立“苏宁上海第二总部”。经过几个月的筹备,“苏宁上海第二总部”的战略规划已经变成现实。苏宁投资集团的成立是苏宁在上海进行第二总部建设的重要落子。张近东表示,要充分发挥上海“金融之都”的优势,把上海作为苏宁全品类、全渠道、全产业拓展的重要战略区域,尤其在互联网零售、文化娱乐、金融投资等产业上,加强多元产业在上海的融合、集聚发展。
目前,苏宁在上海已经布局了零售、置业、金融、文创、投资等多个产业,拥有员工超过8000人,2015年销售金额近200亿元。“2016年,上海作为苏宁引领五大产业发展的先行先试区,将在上海整合互联网零售、置业、PPTV新媒体、文化娱乐、金融投资、信息研发等综合产业,推进线上线下全品类发展和国际化战略,探索商业新模式,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实现综合产业的提速发展。”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表示,依托投资集团,将更加有效地借助资本的力量,加快对外投资的步伐,完善产业生态圈的构建,提升苏宁整体竞争力。
随着上海办公室的启用,苏宁投资集团完成了团队在上海、南京、北京、香港、硅谷5地的布局。未来苏宁希望立足于上海这个金融中心,通过投资纽带,对苏宁开放生态形成资源的有效整合,在持续加强苏宁生态圈核心能力的同时,反哺生态圈内的企业。对于外界关心的苏宁投资方向,苏宁投资集团副总裁杨洋称,苏宁投资主题将紧跟业务演进,重点关注能够创造新型消费场景,提升用户消费体验,提供优质消费内容的企业,为用户提供“健康快乐的品质生活”。
■魅力惠与天猫紧跟中国消费升级携手打造奢侈品闪购电商平台
2016年4月1日,国际奢侈品电商魅力惠与天猫在上海联合宣布,魅力惠天猫奢品闪购频道正式上线,标志着随着中国消费市场转型升级,众多国际品牌通过电商平台,正在深入开掘中国高档消费市场。
据介绍,相关国际品牌的天猫旗舰店,如今不仅代表相关国际品牌官方,是消费者了解相关国际品牌并展开互动的窗口,更是中国消费者不出国门获得相关品牌售后服务线上途径。2015年7月,阿里巴巴战略投资魅力惠,双方提升信息技术同步水平并打通后台库存,开设了奢品闪购模式的专门频道。
天猫服饰总经理刘秀云表示,天猫将针对不同阶段消费需求,打造立体奢侈品电商体系,魅力惠闪购频道即为一种尝试。魅力惠首席执行官及创始人韦亦博认为,通过奢品闪购频道在天猫上线,为魅力惠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打下了良好基础,并且激发了时尚人群追踪国际设计师及商品购买渠道的动力,有望稳固魅力惠在中国奢侈品和设计品牌电子商务的领导地位。魅力惠集团总裁史习羽认为,魅力惠与天猫携手打造奢品闪购频道,是中国奢侈品消费行业意义深远的战略布局。“中国消费正在转型升级,谁以独特的品质服务快速增长的新中产人群,谁就可能成为未来奢侈品电商平台的领导者”。
据了解,魅力惠目前与3600多个国际奢侈品和设计师品牌合作,其中近300个奢侈品牌授权魅力惠为其在中国电商的独家合作伙伴,包含服饰、鞋包、配饰、美妆、家居、婴童等多个类目。值得关注的是,时尚买手团队在奢侈品电商平台中扮演着特殊角色。他们一方面观察国际时尚趋势,选择引领时尚潮流的最新设计和商品,并确保相关价格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电商平台与消费者一起分享时尚和生活方式理念,激发每位消费者追求格调生活的灵感和兴趣。
■一年内超两千亿元投入:新能源汽车投资热
在过去一年时间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风起云涌般的投资热潮几乎每隔几天即发生一次。新能源汽车的投资热潮远远超乎业内预计。从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据并不完全的统计显示,在过去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全国各地新建的新能源整车投资项目就多达30个,投资总金额超过1000亿元,而总规划的产能超过300万辆。这些整车项目,除了十多家自主乘用车企发力新能源车,还有更多的商用车企、一直存在争议的“低速电动车”以及更多尚未取得生产资质的新能源车项目在国内各地疾速扩张。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种改装车、低速电动车项目,这些项目由于技术要求较低,成为地方政府追捧的对象。
整车项目只是狂热的投资热潮下的冰山一角,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更多的投资还在持续而夸张地进行。“据我考察了解,(正规企业的)产能过剩现象并不多,但是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投资过热现象已经非常明显。”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表示。
据统计,仅2016年前两个月,国内动力电池已经累计有70亿元的新增投资,而在去年可查的信息中,也有约超过千亿元资金进驻了这一领域。仅此两项,就已经有超过两千亿资金投入,“这种投资速度前所未有,目前不仅是传统车企,更有大批业外资本蜂拥而入。”一位投资圈人士说。另外,海量的资金还进驻新能源车产业链下游的充电桩等领域。由于数量太多,目前还无法统计出具体的数字。“电池的过剩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国内铅蓄电池龙头企业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说道。实际上,他也对不断扩大的电池行业投资感到担忧。但过去的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呈现爆发式增长,而持续向好的政策点燃了投资者的热情,毫无疑问,一场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正在全国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