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成本上升与京津冀物流业集聚*

2022-07-08 10:00:00耿立艳武泽迈张占福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平均工资区位物流业

□ 耿立艳,武泽迈,张占福

(1.石家庄铁道大学 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3;2.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1132)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国内生产总值翻了数十番,从1978年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8%快速提升至2019年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6%[1]。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我国人均收入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在此期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增大,导致我国整体收入不平等。随着各种交通设施、设备的完善和进步,我国的物流业得以迅速发展,物流业所需的劳动力也越来越多。然而,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开始出现,招工难问题时常见诸报端[2]。在研究区域物流产业集聚时,劳动力成本上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三地物流业发展更为迅速、联系更为紧密,为三地物流业的协同发展带来了新机遇[3]。与劳动力密切相关的物流业在京津冀区域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制约了京津冀物流业整体发展[4]。本文通过构建回归模型研究京津冀物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流业集聚的影响,提出弱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流业集聚影响的相关对策建议,为京津冀相关部门合理制定物流业产业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1 京津冀物流业集聚和劳动力成本现状分析

1.1 京津冀物流业集聚现状分析

1.1.1 数据来源

我国统计文献资料中没有物流业的直接统计数据,本文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代替物流业,相应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2-2021》。

1.1.2 产业集聚程度指标的选择

产业集聚程度的衡量指标主要有区位熵指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区位基尼系数等[5]。这些指数都可以用于反映区域内产业集聚的程度,其中,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通常对数据的要求比较严格,区位基尼系数的计算比较复杂,区位熵指数的计算相对比较简单,能够衡量区域内某一产业或部分产业的集聚程度。区位熵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1)

其中,LQij表示j地区i产业的区位熵指数,qij表示j地区i产业的就业人数,qj表示j地区所有产业的就业人数,qi表示i产业在所有地区的总就业人数,q表示全国所有产业的就业人数。区位熵指数越大,表示该产业在该地区的集聚程度越高,一般来说,LQij>1时,说明i地区j产业的集聚程度高于该地区的平均水平;LQij<1时,说明i地区j产业的集聚程度低于该地区的平均水平[5]。

1.1.3 京津冀物流业集聚现状

根据式(1)计算出2011-2020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以及京津冀整体物流业区位熵指数,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2011-2020年,北京市物流业的区位熵指数在2011年为4.8481,之后稳定在1.6左右,表明2011年北京市物流业的集聚程度高于北京市的平均水平,即2011年物流业在北京市的集聚程度较高,之后其集聚程度略高于该市的平均水平,即较为集聚;天津市物流业的区位熵指数在2011年为0.5253,说明2011年天津市物流业的集聚程度低于天津市的平均水平,从2012到2020年该区位熵指数均稳定在1.1左右,表示2012年后天津市物流业较为集聚;河北省物流业的区位熵指数从2011到2018年均小于1,说明该时段河北省物流业的集聚程度低于河北省的平均水平,即河北省物流业在2011-2018年之间较为分散,说明2019年后该区位熵指数略大于1,说明2019年后河北省物流业在该省较为集聚;京津冀整体物流业的区位熵指数在2011年为2.5591,表示2011年京津冀物流业的集聚程度高于此整体区域的平均水平,即2011年物流业在京津冀的集聚程度较高,2012年及以后该区位熵指数稳定在1.3左右,表示2012年后京津冀物流业在京津冀整体区域较为集聚。因此,根据区位熵指数,近十年来,北京市和京津冀的物流业均表现为集聚;天津市的物流业在2011年比较分散,2012年后则比较集聚;河北省的物流业在2011-2018年之间均比较分散,2019年之后则较为集聚。

表1 京津冀物流业区位熵指数

1.2 京津冀劳动力成本现状分析

1.2.1 劳动力成本指标选择

在我国统计体系中,有关劳动力收入的统计指标主要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等。在这些指标中,就业人员工资水平是最能反映行业就业人员劳动力成本的指标,因此,在本文分析中,选择行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作为劳动力成本的衡量指标[6]。

近年来,受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我国货币的购买力出现连续缓慢降低的趋势,从而导致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缓慢上升。因此单纯对比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无法判断劳动力要素价格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在衡量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流业集聚的影响时,可以选择物流业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与该地区所有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比值为分析指标,即平均工资相对水平W(W=物流业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该地区所有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1.2.2 京津冀劳动力成本现状

表2为京津冀物流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根据表2可知,2011-2020年,北京市物流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呈波动上升趋势,先由2011年的116755元大幅下降到2012年的65986元,之后逐年持续增加到2019年的123277元,2020年又略有减少,为122947元。整体来看,北京市物流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呈上升趋势;天津市物流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具有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从2011年的74804元增加到2020年的107113元;河北省物流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除2012年和2013年略有降低以外,其他年份均有所增长,2020年增加到89331元;京津冀整体物流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与河北省的变化趋势相似,2012年和2013年略有降低,之后逐年上升,2020年达到106464元。

表2 京津冀物流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元)

根据表2计算出2011-2020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以及京津冀整体物流业平均工资相对水平,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北京市物流业平均工资相对水平呈波动下降趋势,先由2011年的1.5468下降到2015年的0.7334,2016年有所上升,为0.7561,之后持续下降到2020年的0.6900;天津市物流业平均工资相对水平具有逐年下降的变化趋势,从2011年的1.3440下降到2020年的0.9340;河北省物流业平均工资相对水平具有波动下降的变化趋势,除2019年略有上升以外,其他年份均有所降低,2020年降低到1.1553;京津冀物流业平均工资相对水平与河北省的变化趋势相似,2019年略有上升,其他年份均有所降低,2020年降低到0.8628。

表3 京津冀物流业平均工资相对水平

2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京津冀物流业集聚影响的实证分析

受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我国货币的购买力在不断地缓慢降低,具体体现为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缓慢上升,即社会总的资本存量上升,使资本要素禀赋上升导致工资上涨,因此利用平均工资相对水平更能体现劳动力成本的真实变化情况。通过对京津冀物流业区位熵指数与物流业平均工资相对水平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判断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京津冀物流业集聚的影响。回归模型构建如下:

Y=α+βX+ε

(2)

其中,Y表示某地区物流业的集聚程度;X表示某地区物流业平均工资相对水平;α表示常数项;β表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地区物流业集聚的影响程度;ε表示误差。

利用式(2)分别对北京、天津、河北以及京津冀整体进行置信度为95%的回归分析,其中,Y1、Y2、Y3、Y4分别代表北京、天津、河北以及京津冀整体的物流业集聚程度,X1、X2、X3、X4分别代表北京、天津、河北以及京津冀整体的物流业平均工资相对水平。

2.1 北京市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流业集聚的影响

表4为北京市物流业区位熵指数与物流业平均工资相对水平回归结果。由表4可知,对于X1的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的结果为t=31.000,P小于0.05,且F=960.995。P小于0.05,证明该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自变量X1对于Y1在5%水平下显著;调整R2=99.1%,说明模型与数据拟合的效果较好。由上文可知,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平均工资相对水平的变化趋势是相反的,因此两者的变化对物流业集聚的影响也是相反的。根据表4,β=4.012,可知北京市物流业平均工资相对水平的升高有利于北京市物流业集聚,即北京市物流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升高不利于北京市物流业集聚。因此,北京市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北京市物流业集聚有不利影响。

表4 北京市物流业区位熵指数与物流业平均工资相对水平回归结果

2.2 天津市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流业集聚的影响

表5为天津市物流业区位熵指数与物流业平均工资相对水平回归结果。由表5可知,对于X2的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的结果为t=-3.361,P小于0.05,且F=11.297,P小于0.05,证明该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自变量X2对于Y2在5%水平下显著;调整R2=53.4%,表示模型与数据拟合得一般;β=-1.075,说明天津市物流业平均工资相对水平的升高不利于天津市物流业集聚,即天津市物流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升高有利于天津市物流业集聚。因此,天津市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有利于天津市物流业的集聚尚不明确。

表5 天津市物流业区位熵指数与物流业平均工资相对水平回归结果

2.3 河北省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流业集聚的影响

表6为河北省物流业区位熵指数与物流业平均工资相对水平回归结果。由表6可知,对于X3的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的结果为t=-2.621,P小于0.05,且F=6.871。P小于0.05,证明该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自变量X3对于Y3在5%水平下显著;调整R2=39.5%,说明模型与数据拟合得较差;β=-0.762,表示河北省物流业平均工资相对水平的升高不利于河北省物流业集聚,即河北省物流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升高有利于河北省物流业集聚。因此,河北省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有利于河北省物流业的集聚暂时无法确定。

表6 河北省物流业区位熵指数与物流业平均工资相对水平回归结果

2.4 京津冀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流业集聚的影响

表7为京津冀物流业区位熵指数与物流业平均工资相对水平回归结果。由表7可知,对于X4的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的结果为t=9.720,P小于0.01,且F=94.483。P小于0.01,证明该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自变量X4对于Y4在5%水平下显著;调整R2=91.2%,表明模型与数据拟合得较好;β=2.357,可以判断京津冀物流业平均工资相对水平的升高有利于京津冀物流业集聚,即京津冀物流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升高不利于京津冀物流业集聚。因此,京津冀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京津冀物流业的集聚有不利影响。

表7 京津冀物流业区位熵指数与物流业平均工资相对水平回归结果

根据以上实证分析结果可知,北京市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流业集聚存在不利影响;天津市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有利于物流业集聚有待进一步探究;河北省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有利于物流业集聚也有待进一步探索;京津冀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对物流业集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该研究能更好地说明京津冀整体物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对该区域物流业集聚产生不利影响。

3 弱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京津冀物流业集聚影响的建议

3.1 形成规模经济

京津冀需要考虑各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对物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还应考虑产业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加大物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对先进设备的投资,合理规划实现多式联运。这不仅能节约物流产业集聚的建设成本,而且有利于京津冀物流业实现规模效益,通过其他方面提高企业的效益,弱化劳动力成本对京津冀物流业集聚的影响,降低物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流业集聚的不利影响。

3.2 推动京津冀劳动力资源自由流动

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京津冀应打破三地间物流业市场分割,推动劳动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这有助于京津冀物流企业根据自身特征在三地更广阔范围内寻找相对优势区位以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7]。

3.3 推进京津冀物流业向机械自动化发展

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面临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的压力,京津冀应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特征,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研发补贴和税收减免等财税政策积极鼓励适合转型的产业进行转型[8]。同时,加大对京津冀物流业自动化机械研发的投资力度,推动京津冀物流业向自动化、数字化、智慧化发展,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有效削弱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京津冀物流业集聚的影响。

4 结论

本文利用回归分析模型从定量角度分析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以及京津冀整体物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流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北京市和京津冀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对物流业集聚产生不利影响;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有利于物流业集聚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京津冀整体物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对该区域物流业集聚产生不利影响。

猜你喜欢
平均工资区位物流业
No.6 2021年平均工资出炉
郑州:紧抓区位优势 未来发展可期
印刷工业(2020年5期)2020-03-29 06:47:00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智富时代(2019年4期)2019-06-01 07:35:00
物 流 业
江苏年鉴(2018年0期)2018-02-12 04:22:17
蒙元京畿区位论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中国制笔(2016年1期)2016-12-01 06:47:30
地理区位
乡村地理(2016年2期)2016-06-15 20:29:27
图解:数说2014年平均工资
文苑(2015年7期)2015-07-06 11:58:54
物流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3
物流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模式研究
物流技术(2010年13期)2010-01-12 01: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