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亚倩,朱雪涵
(南京审计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以林业、牧业、渔业为主体的第一产业是立国之本。“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指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坚持经济性和安全性相结合,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因此,保证第一产业的发展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稳定发展的前提。《“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将基本构建起骨干网、省域网、区域网与信息平台相互交织、互为支撑、融合发展的供销合作社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到2025年,全系统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行业影响力明显提升,在国家冷链物流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近年来,随着电商企业的发展,供应商与销售终端客户可进行直接联系,这样既简化了整条供应链,又提高了物流效率。由于农产品供应链具有特殊性,为了保持农产品的新鲜度,对货物到达时间、储存条件、损耗程度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2015-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同时,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行业标准的不断规范,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据预测,至2023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7200亿元。而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冷链物流的运作遇到瓶颈,在此背景下,冷链市场规模一直稳步扩大,因此探究冷链物流运作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①运输路线和交通工具设置不合理。农产品采用冷链运输主要是为了防止农产品变质,如水果、蔬菜等保质期较短,为缩短运输期并改善储存条件,唯有采用冷链物流运输,但冷链运输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冷链物流运输对路线选择要求较高,而现代冷链运输中很多路线设置不够规范以及空间布局不合理,从而导致生鲜农产品变质。运输路线的设置的确存在很多难点,如果不实行多点运输,而是采用一点对多点的设计,路线设置就会有很多种,选择哪种路线最方便快捷需要进行测试计算。二是交通运输工具的选择问题,不同的农产品对温度的不同要求以及农产品的批量等会影响交通工具的选择,而不同的交通工具对应的路线也不同,因此冷链运输中存在着运输路线设置问题。选择小型冷库以及冷柜的方式能够保证农产品的品质以及农产品的销售工作。
②企业的组织力和数字化能力低下。农产品企业大多规模较小,数字化程度较低。而冷链物流企业需要先进的数字化能力以及时捕捉、收集和处理信息,保证供应链的运行效率。
③疫情等重大形势的压迫。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很多中小企业产生了巨大威胁,冷链物流企业也不例外,尤其是以运输为主要发展业务的公司,都到了生死关头。这也给很多企业起到警示作用,要在灾害前做好数据备份和风险预估,定期进行应急训练,做到未雨绸缪,例如2021年7月河南大暴雨,如果公司在灾害前没有备份数据导致所有数据丢失,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量。对于依赖于信息化控制的冷链物流企业,灾害前要进行企业内外部风险分类管理,加强精细化管理;灾害后更要积极总结,尽快恢复运作能力。
因此,随着线上消费如火如荼的开展,各生鲜电商平台业务量呈爆发式增长,冷链公司如何与农产品供应商做好联合,提高供应链运输效率是重中之重。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农产品销售模式大概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农产品供应商-批发商-零售超市”,批发商收集农户自产的农产品,将其卖到大型超市,最后再被消费者买入;一种是“农产品供应商-消费者”,这一模式缩短了农产品供应链,减少中间商赚取差价,但是农户需要承担农产品收取、运输、销售等一系列工作,反而提高了运营成本,因此,总体来说,其利润并未得到提高[1]。
农产品由于其特殊性对冷链物流依赖程度高,而冷链物流成本也较高,如冷库、冷藏车等冷链设施的维护费、燃料费、交通费。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资金流动密集,促进资金循环流动很重要,因此建立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有助于推动资金流转。所以改进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以促进冷链发展的措施之一就是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金融需求,以沃尔玛超市采购农产品为例,沃尔玛可作为核心企业,上游农产品供应商可依赖沃尔玛的核心企业向金融机构进行应收账款融资,获得采用冷链物流的资金,并且依托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冷链运输。这种方式可以盘活资金,让供应链上每个企业都能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核心企业利用自身的信誉优势和资信水平帮助中小农产品企业融资贷款,使中小企业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运转,并且也能使自己尽快获得售卖物资,而中小企业能够用融资贷款进行冷链物流,使农产品尽快运输到目的地并储存完好,既保证了准时交货率又保证了农产品新鲜度。第三方物流企业能使用自身特有设施即冷库、冷藏车等,既扩大了业务范围,也提高了供应链运作效率。在冷链刚开始发展的阶段,人们对于冷链的关注度不够,而冷链的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技术推动。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入到冷链供应链发展上来,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给予人才技术上的培养和支持以及高额薪资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给中小企业带来了不小的资金压力。因此,完善供应链金融体系,提高资金流转效率是改善冷链模式的重要举措。
在农产品市场需求逐步增大的情况下,为了满足客户需求,需要做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创新和整合。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三流的集成统一尤为重要,因为它们能够促进冷链物流整个行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大多农产品供应商不是大型农产品收取机构,而是散户、农民,他们缺乏渠道去售卖农产品,并且运输储存条件也达不到要求,导致很多农产品腐坏浪费。在此情况下,电商助农卖货平台应运而生。但是此模式也有一定的问题,就是农产品的季节性、周期性生产会导致需求与供应衔接不上,有可能需求太多,生产无法满足;有可能需求不够,在已经采收的情况下导致农产品无法卖出。因此促进三流合一尤为重要,需创建一个能够联系终端客户与起始端农户的平台,农户将信息上传到平台上,包括已收货物与待收农产品,平台在收到订单需求时可进行订单匹配,然后分配给每个农户,农户在有订单需求的情况下进行拣选与采摘,这样需求与供应可以一一对应,不会出现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的情况。这样就做到了信息的高效率共享,并且减少了农产品批发商等环节,缩短了供应链,提高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而这个平台可以提供额外的冷链运输服务,保证运输过程中农产品的储存效率。
在大数据、云计算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产品企业需要跟上时代步伐,提高信息技术,加强企业组织能力和数字化能力,为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发展创造条件。如何提高信息化水平可参考京东冷链物流,京东拥有高标准的冷库建设及布局,设置不同的温度层,可满足不同生鲜对于温度的要求,并且建立数字化共享信息系统,拥有冷链卡班进行固定班次、固定线路等运输服务,拥有先进的WMS仓库管理系统,全程在线可视的信息管理系统,24小时监控异常的智能温控平台等,实现流程的一体化[2]。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方面,可通过二维码溯源,确保食品供应安全。所以农产品企业也应根据本企业规模大小等建立应有的数字化信息系统。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发布的国内生鲜农产品渠道与发达国家的对比表,可以看出中国农产品生鲜十分依赖农批市场模式。而农批市场的缺点显而易见,在该模式下,冷链物流涉及的环节众多,对冷库的要求更高,产品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所花费的时间比较长。这种情况下,如果各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冷库配套不足会造成巨大损耗。当前中国农产品存在供应链保鲜程度低、损耗率高、物流成本高等问题。
尽管全国农批冷库占全国冷库总量的40%,大多农批市场的冷库保有量巨大,但冷库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首先,随着市场需求标准的不断提高,农产品冷链对冷库的要求也逐步提升,很多冷库由于设备老旧、技术更新迟缓导致耗能较高、保鲜质量差,这类冷库也存在着不小的设备隐患,种种问题加身,使之面临着无人租借、使用率低、管理费高的尴尬处境。其次,传统冷库由于信息化程度低,对市场的敏感度也相对较低,无法适应季节性业务需求,在淡季尤其容易发生空仓的情况,而在旺季又需要搭建临时冷库[3]。不仅如此,目前我国的冷库建设模式趋于单一化,无法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多元化服务,功能定位十分模糊。
对此,本文认为加入第三方物流与冷库合营会为农产品冷链带来全新的局面,理由有三:
①第三方物流加入冷库合营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冷库运营初期产生的资金风险,为流动资金链提供有效保障,同时,物流服务商也能够对冷库有所掌控,确保冷库达到冷链运输要求,降低货损率,提高运营效率。
②由于物流服务商信息化程度高、信息时效性强,可以为冷库提供信息化服务,通过零散信息的集合打造弹性冷库,这样不仅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波动,也能更好地接受小批量、多批次的分散型订单模式。
③有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助力,定制功能性冷库便不再是个难题。根据冷链运输的不同需求和保鲜期,冷库可以定制不同的功能区域,如保鲜期短的蛋奶类、需要冷冻储藏的肉类,都可以配合物流活动建立适合的冷库。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冷库的利用率和效率,还能提升招商成功率[4]。
我国冷链企业具有“多、小、杂”的特点,尤其在中小城市,没有龙头企业的带领,使得中小冷链企业的发展滞缓。在这种无规无序的管理模式下,“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成为全国冷链运输面临的最大问题。此外,全国冷链仓库现行标椎并不统一,不同地区的实施标准也有所区别,这给统一的冷链管理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在此困境下,技术革新无疑是必由之路,智能一体化科技就是通往这条路的钥匙。智能一体化可以实现三个要点,即信息及时性、分配合理性、资源节约型。再者,根据两部委《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的建议,在构建物流框架、建设物流枢纽的过程中,如若加入智能化科技元素必定会如虎添翼。
基于我国以农批市场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将信息中心建立在大型农批市场可以实时监测物流导向,保证在途过程中的有效监控,确保农产品的新鲜与安全。依靠强大的智能数据和精确的系统定位,用户可以仅凭智能终端如手机、计算机等实现远程监测与控制。与以往普通的运输模式相比,智能监控下的冷链运输优势显而易见。不仅如此,云计算服务的加入能够更好地优化物流资源的分配,减少资源浪费。在以往以订单为导向的运输模式中,时常出现因为订单过于分散而导致的无意义消耗,物流路线也大多杂乱无章,不能很好地保证冷链运输的时效性,由超时导致的农产品浪费也十分严重。而步入大数据时代,将订单与物流信息放入云端,通过一体化智能系统,在统一收集信息的同时,内置的智能AI会根据订单需求与发布情况,为物流商统筹规划合理的运输路线与配送方案,在最大程度上解决资源浪费问题。与此同时,商家和买家可以通过线上监测实时获取农产品运输情况。
我国冷链运输的另一问题就是标准不一,难以规范。借助智能化平台,制定一套统一的执行准则,使使用此系统的冷链企业做到同轨同步,在我国冷链安全保障系统还未建设完全的情况下,借助智能系统统一规范可谓省时省力,大大减少了检测岗位的人力消耗和问题冲突,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5]。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冷链物流的发展,明确提出实施城乡冷链物流建设工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对农产品的需求更大也更严格,尽管我国冷链物流已经初步建成,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我国冷链当前正面对着转型的挑战,需要“沉下去、走出来、拓展开”。在国家的积极号召下,不少龙头企业开始进军冷链物流行业,如京东、阿里都自主构建冷链物流框架,研发冷链技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开展助农增收。在国家与企业的双重助力下,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发源地得到关注,在冷链技术的加持下,这些农产品得以以最新鲜的状态与全国各地的人们相见。此外,电商的迅猛发展也为农产品冷链添砖加瓦,借助互联网,订单的时效性大大提升,有冷链物流的各个节点相互加持,甚至可以做到当天下单当天收到,在助农的同时也满足了顾客的需求。
疫情当前,发展巩固农产品供应链是必要之举,而冷链物流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快普及智能冷链技术,规范化冷链物流标准,发展供应链金融,为农产品供应商提供资金保障,确保全国农产品的正常供应,这不仅是我们现在所研究的,更是我们在不久的将来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