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广西中职物流教育创新改革研究*

2022-12-08 01:35刘禹璐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陆海广西校企

□ 刘禹璐

(广西物资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7)

1 前言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一带一路”政策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上的创新与落实。西部8省大山大河地域环境给当地和沿途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局限性,将物流作为解决困境的关键点,有利于改善西部社会经济落后的局面。广西作为我国唯一与东盟其他国家海陆相连的省区,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扮演着不可取代的门户角色。北部湾港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进出口贸易港,架起了东盟国家与内陆省区的沟通、合作桥梁。目前,广西已经基本完成了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基础建设,有出海出边铁路通道9条、高速公路通道18条;西江航运干线全面提升至高等级航道,满足通航1000吨级以上船舶需求,形成了海铁、海江、海公等国际化的联运方式,实现了多通道便捷出海出关的跨境模式,大大提高了西南、中南地区的贸易效率。逐步深化与重庆、四川等西南省份以及沿边国家的合作,更是为与亚洲、欧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成长期、有效的多边合作打造出了新的局面。

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于广西来说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契机,在发挥自身区域优势的基础上促使广西整合国内外市场资源,激发现有的潜能,引导各行各业对外开放,积极寻求转型和升级,实现突破。物流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开发的领头行业,与其他产业相比,面临更大挑战的同时也蕴含着更多的机会。广西的物流行业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必须要整合资源,利用海陆运输向外联通东南亚和中亚,甚至实现亚欧联动;向内打通内陆多省主要运输网络上的各个重要节点,构建起一个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的高度开放、一体化、立体式的物流经济与产业格局,争取早日铺展开一条中西部地区奔腾向西南海域的黄金干线。

2 陆海新通道背景下的物流行业用工标准发生了转变

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已经刻不容缓,归根结底,物流产业转型的根本是人才培养标准的转变。中职物流专业教育作为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需要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精、尖社会物流人才。中职物流专业教育面向职业,其培养目标与方向应该与物流行业发展保持高度一致。目前,广西物流行业正面临深化转型,现有的中职物流专业教育模式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完全适应陆海新通道的高速发展,物流中职教育的育人标准应该对接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创新办学模式,与物流企业同步实现人才培养的转型和升级。

2.1 广西物流产业的人才需求由国内型转向国际型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高歌猛进,广西紧抓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这一重大发展机遇,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点开放合作平台,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边境产业示范园、多个国内外金融企业强势落户南宁等,都表明广西物流产业正在向外布局。因此,未来的物流从业者必须要有国际化的思维和视野,从国内型物流人才转变成国际物流人才。中职物流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除了要了解跨国企业文化,熟悉国际物流运作模式,掌握国际采购、货运代理、国际贸易、国际保险、国际关税、国际物流法律等相关知识外,还需要有国际视野,对国际经贸变化保持高度敏感,具备良好的信息收集分析以及对外沟通能力。只有如此,物流从业者才能更好地适应对外开放的境况,帮助物流行业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顺应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高质量经济发展。

2.2 广西物流产业人才需求由单一型转向复合型

北部湾经济区独有的边境区域优势促使广西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盟新形态经济圈的贸易桥头堡,占据了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的战略地位。北部湾经济区涉及的物流项目繁多且复杂,除了基础的仓储、配送、运输之外,还包含船舶经营、集装箱管理、多式联运调度、海关监管、报关报检、金融保险、港区规划、物流设计、运营监控等。物流从业人员如果只掌握基础的物流知识必定不能满足自贸区多元化的需求。因此,中职物流专业教育必须改变原有的物流知识培养模式,根据物流企业发展的用工情况增设多样化的物流行业相关技能培训课程,着重培养学生沟通协调、整合信息以及管理项目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逐渐成长为多面化的技能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以便今后满足广西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的需要。

2.3 广西物流产业人才需求由单面手转向多面手

坚持“走出去、迎进来”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政策吸引了大量内外资企业涌入,促进了各个产业集聚融合,形成了全球供应链集成平台。广西自贸区推动广西经济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所有环节进行资源整合,连成一个整体的物流功能网链结构,在全局上对整个供应链进行协作运营,发挥各个节点的优势力量,共同应对变幻莫测的外部局势。目前,广西的物流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契合度和相关性正在大幅度提高,以物流为核心,跨境电商、计算机平台、大数据分析、智能化制造等多种产业正在全面开花。这要求物流从业人员必须要突破片面化的思维,具备整体化、一体化、系统化的思想格局。在掌握了专业的物流技能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职业发展规划,拓展自己的职业技能,多学习一两门与物流专业相关的专业技能。因此,在中职物流专业教育中应该要有意识地拓展学生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学好物流专业的基础上,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的技能。

3 西部陆海新通道形势下中职物流专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3.1 中职物流专业教学理念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匹配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陆海新通道项目开展推进以来,广西区内物流产业用人缺口日渐明显,但区内中职物流专业教育的规模却在逐年缩小。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中职院校的物流教学理念跟不上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培养的职业物流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目前经济形势大环境决定了中职物流专业教育不能拘泥于最原始的教育理念,需要做出调整和改变。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发展促使物流行业蓬勃发展,开设了大量的物流企业,急需大批的高素质物流人才,为社会提供了可观的就业岗位。物流中职专业教育不是淘汰式的精英教育,而是成长式的大众教育,有着大众化教育的社会责任。传统的中职物流专业教育将关注点放在如何培养能胜任一线物流工作的技能人才上,没有跳出层次教育的刻板印象,忽略了中职物流专业教育的社会服务性,没有精准地服务于物流行业所需要接受职业技能提高的在岗员工和社会普通群众,职业物流教育的类型属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中职物流专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物流行业是经济时代发展到一定水平而产生的,那么中职物流专业教育自然也会随着经济产业的升级换代而不断进步。在陆海新通道的推动下,物流产业逐步向工业化、信息化、社会化转变,岗位工种也向多层次、多结构、多变化发展。在为社会带来了劳动力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物流技术的新变革。因此,中职物流专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除了教授学生物流职业技能之外,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毕业离校后快速适应物流岗位的工作,并且能在物流岗位上不断学习、成长。只有这样,中职物流专业教育才能更好地立足于地方,服务于西南地区地方经济发展。

3.2 中职物流专业教学标准无法对接物流企业用工标准

一直以来,教学标准对接国家职业标准是职业教育培训和人才技能鉴定评价的基本依据。现如今,陆海新通道打通了西南腹地与东盟沿海的物流渠道,刺激了物流产业细分优化,涌现出多种多样的新型物流岗位,相对应的企业岗位要求和标准也有所调整和变化。国家职业标准的制定程序复杂,现行的国家物流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更新滞后于物流行业技术发展带来的职业岗位变化,跟不上陆海新通道的发展所带来的物流岗位变化速度。面对如此境况,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联合开发了能得到物流行业认可的行业职业标准,用以弥补国家物流职业标准滞后的不足。中职物流专业教育因其培养人才的定向性和专门性,必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兼顾物流行业职业标准和国家物流职业标准,找出行之有效的物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精准对接物流行业的领头企业岗位标准,融合工匠精神和敬业精神,以满足陆海新通道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

3.3 中职物流专业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增强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广西沿海沿边交通物流枢纽的集聚辐射作用,打造贯穿西部、陆海相连的综合交通体系,依靠东盟的各类合作平台,深化国际贸易开放合作。届时,广西将会被建成面向西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战略节点,大量的金融、信息、货物都会在广西集散。对于广西中职物流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窗口更便利地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前沿物流信息,接触到先进的物流技术,促使学生对其职业生涯有更加深刻的思考。中职物流专业学生来自不同经济状况的家庭,有不同的人生阅历,必定会产生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因此,中职物流专业学生的发展必然各不相同,倾向于个性化。中职物流专业教育的本质是服务于学生的,强调学生本位,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切实职业需求进行设计,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他们的多元能力,无论是就业还是升学,都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4 中职物流专业校企合作进入产教融合时代

校企合作是中职物流专业教育与企业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形式。自2005年11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将“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并列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以来,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出现了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学生实训,订单班等多种多样的校企合作方式。但是目前的校企合作大部分都停留在了表面,缺乏协调服务平台,合作效果差,质量低下,虽然学校合作意愿高,但校企合作对企业来说是一种累赘,因此矛盾重重,大部分情况下是学校联系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企业的意愿偏低,合作积极性欠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战略意义势必会带来物流产业的升级优化,物流企业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与中职物流专业教育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中职物流专业教育必须从形式化的校企合作转变成深入化的产教融合,用企业思维开展教学活动,以物流教育成果导向为指导,精准对接物流企业的人才需求,调整课程甚至创建校企共育开发的教学资源库,运用多种新型合作方式来加深校企之间的联系,深化中职物流教育的校企合作。

4 中职物流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4.1 物流课堂融入陆海新通道的知识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关键发展节点,广西背靠西南经济腹地,与珠三角经济区相邻,面向东盟,具有沿海沿边交通物流枢纽独特优势,能更好地服务我国西南、中南地区的开放发展;有利于打造贯穿西部、陆海相连的综合交通体系,把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起来,使广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服务内陆地区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这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发展契机,对于中职物流学生来说,是未来就业和发展的方向。然而,调查发现,大部分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学生并不十分了解“一带一路”政策,甚至有部分同学完全不了解。因此,中职物流专业教育必须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发展的大方向,了解广西物流的未来,极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减少学生的校园局限性和开拓学生思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了解到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背景下物流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才能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激励学生学好物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物流行业和自己的职业未来充满信心,毕业后更好地与物流市场对接,为社会经济服务。

4.2 整合物流企业资源,优化合作模式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未来物流产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已经从传统的低端劳动密集型转向高端的劳动密集型,这要求中职物流专业毕业生不仅要知晓国内物流发展状况,还要了解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甚至对沿线相关国家的语言、政治、宗教、文化以及与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都要有所涉猎。这就要求中职物流专业教育必须要与物流企业紧密结合,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着合作类型单一、过程简单、期望值低下等多种问题,隐患巨大。层次浅、质量低的校企合作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物流行业的优化升级,因此,必须要从校企协调联动、育训结合的角度出发,将校企合作的重心逐渐转移到“产”上,在物流企业实际的“产”中融入“教”,为物流学生创造在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中学习和磨练技能的机会,采用多学科、多企业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物流学生培养到师资队伍建设,多维度培育现代物流复合应用型人才,挖掘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建、共育,共评、共管的全方位立体化产教融合。

4.3 中职物流专业教学向双轨制靠拢

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建设和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各项政策和措施都相继落地执行,一方面刺激用人市场提高对物流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中职物流专业学生受到相关资讯的冲击,受自身家庭环境不同、知识结构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理解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对物流行业发展认知不同,每个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都存在着个性化差异,从而导致中职物流专业学生毕业离校会面临着直接就业和继续升学两种不同的选择。因此,中职物流专业教育应该以学生本位为教育的出发点,顺应西部陆海新通道带来的新的教育机遇和改变,由单一的就业导向教育逐步向就业和升学双轨式转变,根据物流专业学生个人成长需求和物流行业用工市场和用工要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优化课程设置,调整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的比例,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大大提高中职物流专业教育校企合作和中高职融合的可行性与操作性。

5 结束语

十三五时期的广西迎来了新的西部大开发,开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十四五规划下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步伐会更加铿锵有力,加速迈向纵深,给广西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加充足的养分。中职物流专业教育在面对经济转型的冲击时要牢牢抓住这次机遇,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运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西部地区的教育特点,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线。

猜你喜欢
陆海广西校企
广西贵港
陆海之纵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今年开行破1000班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校企合作五反思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