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6-12-26 00:00聂裕鹏韩爱群
商情 2016年43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策略

聂裕鹏 韩爱群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行业企业参与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诸如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责任机制不健全、保障措施缺乏等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结合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和解决措施,希望能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关键词】行业企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策略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吸引力不强、尚不能很好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问题。由于大多数行业企业看重的是短期和即得的利益,对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较低,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动力不够、参与的积极性整体不高、参与程度不平衡。而缺乏行业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一方面其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导致学生就业竞争力下降,造成人才培养的极大浪费;而另一方面,企业行业发展又面临着对于高技能型人才“技工荒”的两难局面。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针,强化企业参与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关注的重点。但是,现阶段行业企业参与院校校企合作的状况并不理想,存在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保障措施缺乏等问题。因此,如何发挥行业企业的主体作用,构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就成了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之一。

二、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具体有以下五个层面的问题:

(一)企业层面的问题:动力机制不健全

绝大多数企业对自己参与校企合作认识不够,认为培养人才是政府与教育部门的职责,强调参与校企合作的责任是对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内涵的无限扩大,远远超出了现阶段企业可以承受的能力。这种态度,显然难以使企业产生参与校企合作的原动力。同时,目前的校企合作中,企业不仅无法得到明显的实际利益,而且一些浅层次的合作往往还会给企业带来很多麻烦,干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甚至有可能使企业面临一定的风险。如按照有关规定,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如果发生安全事故,企业不仅为此要承担巨额费用,而且要承担社会责任、道义责任,甚至法律责任。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进行的专项调查显示,大多数的企业认为影响企业参与积极性的原因在于企业在参与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过程中激励机制不健全,动力不足。

(二)行业协会层面的问题:自身建设存在问题

我国很多行业协会大多成立时间不长,自身建设不完善,无法完全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同时我国法律当中没有明确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对于参与职业教育的意义和影响政府并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宣传教育,使行业协会参与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参与职业教育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利,更是一项长期投资。有些行业协会虽然认识到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无从下手。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行政干预,导致很多行业协会手中的权力受限,在对相关企业的宏观调控上显得“软弱无力”,无法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在协调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中的主导作用。二是缺少全国或地方性的行业机构进行调控与指导。很多行业协会对于如何联系职业院校,如何参与其各种活动都一无所知。

(三)政府层面问题:政策法规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有关职业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其中也不乏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相关规定。但目前的政策、法规仅仅停留在原则性规定,尚未建立起具有可操作性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首先,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大多停留在“鼓励”或“倡导”上,对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没有赋予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定义务,企业可以参与也可以不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对企业不投入职业教育也缺乏实际的处罚,因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使企业的不作为成本不会超过其作为的成本,企业不可能有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社会层面问题:社会认知偏差

社会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由社会成员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所构成的舆论氛围、文化氛围,以及社会团体、社区等社会组织的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偏差问题。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和教育体制所限,职业教育一直被视为“劳力者”的教育,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也一定是差生,未来就业的方向也是低层次的技术工人,更无发展空间可言。因此,许多优秀毕业生以及对技术感兴趣的学习者都望而却步,不愿进入职业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参与的态度。生源质量势必影响毕业生的质量,导致参与的企业对联合培养存有疑虑。而对于积极参与的企业而言,付出的资本和精力与获得的社会影响、地位的回报不相符,也没有产生预期的社会效应,参与与否对企业并无实质性的影响。

(五)职业院校层面的问题:服务能力欠缺

职业院校的服务能力直接决定着对企业参与的吸引程度。目前职业学校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的服务能力明显不足。课题组对“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职业院校存在的首要问题是“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需求脱节”,其次是“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太差”。三是学生实习实训计划不周,组织不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管理,给企业带来了一些麻烦;四是职业院校市场观念淡薄,与企业文化缺少对接,不能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环境和氛围。五是职业院校自身的技术服务能力与产品研发能力不强,无法解决企业面临的现实技术问题,导致企业缺少实质性参与的动力,联合培养机制也难以建立。

三、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策略及建议

(一)企业层面:提高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较低,企业对职业教育在观念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因而需使企业意识到自身利益与职业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而不是相背离。一方面,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如设立“校企合作示范奖”和“企业教育奖”等,对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并取得成果的企业,在树立企业品牌形象、评估综合实力、评定信用等级上给予倾斜。另一方面,构建行业、企业、政府、职业院校四方的联动平台,增进彼此间的沟通与了解,在观念上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促进企业走“职业教育”之路。

(二)行业层面:注意发挥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

调动行业协会参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发挥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对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至关重要。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行业协会发挥着连接政府、企业、学校之间的纽带作用和连接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桥梁作用。行业协会可参与组织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并指导职业学校资格证书的培训与考试工作,还可承担指导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教材编写、人才需求预测、校企合作程度评估等责任。政府通过对行业协会的引导与管理,使行业协会对本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状况进行监督与评价,把握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建立行业协会参与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机制。

(三)国家层面:出台并完善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有关制度

国家应通过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使政府、职业院校 与企业明确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职责、权利、义务”,对不依法履行职责的地方政府、学校和企业进行责任追究。地方政府应把校企合作工作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加大政策的扶持和支持力度,确保校企合作工作健康、稳定的持续开展。目前当务之急是要考虑和规范以下问题:第一,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第二,制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奖惩措施;第三,建立校企合作的企业资格制度。按照大职业教育系统的理念,校企合作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政府不能被动应付,更不能不作为。既然校企合作是未来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显然早启动早受益。

(四)社会层面:营造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

社会氛围影响行业企业参与成员的心理环境,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社会支持中的不可见因素,潜移默化地对校企合作中的人与事发生作用。由于受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将职业教育看作专门培养技术工人的二流教育。这也源于我国传统社会对科学技术、技能的忽视。转变这一思想现状,需要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职业教育的真正意义,并通过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各项配套措施的落实支持等措施,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院校层面:职业院校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职业院校要通过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了解人才需求信息,为专业设置提供可靠依据,形成具有“地域优势,名牌优势、特色优势”的专业体系,另外,学校应更注重合作意愿强烈并且预期合作效果优异的企业。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行业、企业技术更新、岗位职业需求为依据,紧扣能力本位的教学目标,优化课程设置。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向国内外,高薪引进专业技能教师,鼓励教师与企业开展科技研发合作,对他们取得的科研成果给予奖励,同时,全方位、多途径的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工作,要不断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总之,职业院校只有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才能吸引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策略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