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娜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学生不断融入城镇,使得城镇学生规模大幅度增长,长此以往,便造成“城挤、乡弱、村空”的现状,带来很多弊端。其一,如此多的农村中小学生涌入城区或乡镇,给城镇学校带来巨大的压力,无论是教育资源还是师资力量都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学生规模;其二,落后的农村中小学在不断推进的城镇化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共同压力下,生源不断减少,众多学校的规模一缩再缩,学校师资也不断流失,校舍资源闲置状况日益凸显。可见,随着农村中小学生向城镇学校的流入,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学校都面临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不合理的难题,使得城乡的教育结构复杂混乱,教育水平停滞不前,这些现象对于地方财政资金有限的地区可谓是进退两难。本文就从对重庆市某县的调查出发,深入思考在城镇化水平不断加快的今天,城乡学校出现的教育资源矛盾问题,希望城乡教育问题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为实现城乡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义务教育;农村
一、城镇化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
城镇化主要是指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村向以二、三产业或者高新技术产业转变的过程。城镇化率是一般情况下衡量是否城镇化的标准。截止到2011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1.27%,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结构都形成了重大的影响。教育和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城镇化在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也对农村义务教育产生了诸多影响:
一是城镇化水平直接影响到农村教育水平。无论是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条件还是教学模式都出现了新的变化。传统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家长们对子女教育的期望,逐渐衰落以及缩小的师资力量也使得众多家长纷纷送子女到城镇接受相对高质量的教育。至此,便出现了农村学生大规模的转移到城镇,农村教育布局也因此而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动。
二是城镇化既促进了学校硬件水平的提升,加快了人口的流动,也使得更科学的教育理念被传播。农村学生流入城镇,使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接受更高质量、更高水平与更公正的教育机会,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从另一方面来看,农村中小学生不断的流出,家长跟随伴读,农村地区人口也在减少,使得农村学校大范围的空闲、撤并,数量不断缩小,给农村就读学生带来了更多交通上的安全隐患,更难以保障他们接受教育的质量。
三是我国城镇化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刻地影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趋势。据教育研究院报告指出,在过去的2000年到2010年间,农村小学数量减少率已达到了52.1%;平均下来每天都有63所小学、3所初中在消失。可见,城镇化给农村教育带来的问题在不断扩大,解决农村教育问题迫在眉睫。
二、保定市唐县的农村义务教育资源现状
唐县自古以来就是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处于太行山东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唐县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在京津冀经济圈的带动作用下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推动其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这在给唐县带来众多经济机遇的同时,也为其教育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1、师资配置矛盾突出
师资力量不足;部分农村学校在职工超编现象突出;部分城镇学校学生人数众多,大班、超级大班现象此起彼伏。
一方面,有些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足,规模小且数量少,可与此同时,学校设定的年级层数与课程远远超过教师的实际接受力,这就导致尽管很多教师已经超编,但学校仍然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教师疲于代课、兼课,难以集中精力提高教学质量;大部分村级小学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只开设了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程,即使有其他科目也是常常由并不专业对口的语数老师代课,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由于学校的财政资金有限,难以为各个班级、各科目配齐老师,在教学设备、教学资料上更是凸显乏力。
另一方面,城镇学校也由于农村学生的流入而应对不足,师资条件难以支撑。这里就以城镇中有“超级大班”的A小学为例,其可容纳学生人数大约1500人,平均班额约50人,可实际学生人数却达到了2300人,几乎每班人数达到了77人左右,可见城镇学校内的师生数量矛盾已经不容乐观。
2、校舍资源供需失衡
一方面,受学生数量大规模减少影响,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中小学规模不断缩减,师资流失,大量校舍被闲置或拆除,出现“供大于求”的现状。就如B小学,从开始的九年制的20个班到2010年,初中已经撤并,且仅剩小学的10个班级。学校为此也做出了些措施,如对空闲教室进行重新改造利用,布置成实验室、活动室或者音乐室等,但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教室或者场地被空置。而村小的实际情况更加糟糕,X县闲置的校舍面积已达到了5万平方米。
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生大规模流入城镇也使得城镇学校直接面对超出实际需要的学生人数,教师分配不均,校舍紧张,出现“供不应求”的现状。另外,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学生人数大幅增长,教育资源矛盾与日俱增。
3、校舍建设进退两难
影响到乡村学校或者村小学生数量的原因还源于它们自身的基础建设不足。很多村小校舍简陋陈旧,有些甚至连安全都不能保证,需要尽快的改建或加强修整;由于村小规模小,学生人数少,教师教学质量低,很多地方的财政部门在进行资金投入时也顾虑重重,往往投入不足,使村小更加难以进行硬软件方面的开发与建设,进入恶性循环的状态。D村小于去年投资了18万元用于学校建设维护,而今年的在校生却仅仅有15人,学校的其他方面建设还未完成,可学校仍然长期面临这样的状况,地方财政教育经费已面临困难,是否再次投入也就成了问题。
4、教学设施配备困难
农村小学的经济状况不理想,可支配教育资金少,因而很多必要的教学设施根本难以保证配备齐全。没有图书室、微机室的农村小学不乏少数,而且很多农村小学的课程设置单一,即使有音、体、美课程也没有相应完整的器材设施,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如果盲目满足农村学校需求,添置教学设备,改建维修学校,也很容易造成财政资金分配不合理的现象,直接影响到地方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合理有效地分配教育财政资金,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仍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本文系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专项课题《河北省农村义务教育积极应对城镇化进程的策略研究——以保定市唐县为例》的结项课题,课题编号:201601806
【参考文献】
[1] 王宇鹏. 新型城镇化下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境与对策[J]. 渤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2] 朱 俊, 刘 茜, 吕印庄. 农村义务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 新西部: 理论版, 2014(21).
[3] 董可静. 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J]. 现代商业, 2015(05).
[4] 刘子辉, 卢佳尉, 杨 维. 城镇化对失地农民收入影响分析——以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 2015(04).
[5] 卢宝祥.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基本矛盾[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