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英
摘 要:俗话说的好:“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在我国特为适用,我国的父母都很注重孩子的教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送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学习舞蹈、弹钢琴、回话以及唱歌等等,在孩子的学习阶段,很多家长还会选择送孩子去学习奥数,因此,学生在学习阶段就有很多学习上的压力,而且,大部分的家长都把关注点放在了学生的语数外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孩子的德育与心理健康的教育。因此,本文就来谈谈学生学习阶段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话题。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习阶段,学生主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语文、数学、外语以及其他学科学习任务相对来说不是很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还是建立在掌握学习方法之上,除此之外,义务教育阶段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一点的学习方法,还要求学生培养好的思想道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大多数的教师都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在教育上最重要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下面就来具体谈谈这二者的相关问题。
一、德育与心理健康区别
说到德育和心理健康这两个词汇时,大多数的人都只能模糊地想都到德育与思想道德有关,而心理健康则会联想到心理素质等这些词,由此可见,大多数的人对这两个词的概念都很模糊,所以下面就大致地来说说这二者的联系和区别。
1.德育管理人们的思想行为。
德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化成简称,在义务教育阶段,也有相应的“思想政治道德“课程的开设,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还是以书本的知识为主,教师教给学生最基本的一些道理,比如诚信、有爱互助之类。
2.心理健康引导正确的行为。
心理健康主要指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比如说学生的在学习中遇到了挫折,学生是选择勇敢面对还是畏惧退缩呢?这时教师就应该就心理健康这个问题给出正确的引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说;困难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没有那哪一个人没有遇到过困难和挫折,当我们碰到了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需要平静下心来,不要慌乱,也不要畏惧,应当勇敢的去面对摆在我们眼前的困难,积极寻求父母朋友以及教师的帮助,经过一番努力一定可以克服困难的。“通过教师安慰的言语,可以缓解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的焦以及难过的心理。
3.二者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
说完了二者的区别,下面来说说这二者间的联系,一方面,二者都是抽象的词汇但是却具有比具体意象更有意义的存在;另一方面,将这二者结合起来可以约束、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比如说作为学生在考试中就要强调有关诚的道德,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也不要产生灰暗的心理,应当在考试找到自己的薄弱知识点,之后在针对这些薄弱的内进行仔细认真的学习,又或者说,在考试中若有学生出现考试作弊的情况,那么这个学生就违背了诚实守信的道德标准,同时这个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不过关的,因为该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是错误的,将考试的成绩认为是最重要的,还存在侥幸心理去考试。总的来说,违背了其中的一种,也就违背了另外一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德育与心理健康结合教学
说完了这两者存在的联系和区别之后,下面就来说说这二者在实际教学德育与心理健康的教学方法:
1.开设讲座进行宣传。
首先,要提到的第一个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德育以及心理健康教学方法就在班级里或者是在报告厅内开设“德育与心理健康“的讲座,教师可以自己担任讲座的主讲人或者教师也可邀请高年级的学生进行讲座的宣讲,比如说,教师自己在班级内给学生开设,教师可以和学生分享这些知识:虽然在座的学生大多相关经验比较少,但是我们还是要清楚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不仅仅包括书本的知识,我们还要注重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素质和心里健康的培养,那么我们在思想道德政治课呢,教师也会和我们分享和思想道德教育有关的知识,那么有关心理健康的培养呢,我们就可以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培养我们的心理素质。比如说,我们在体育考试中,有的学生会害怕测试四百米,也有的学生害怕跳远,总的来说呢,这种害怕都是源于我们内心的不自信,我们在测试之前,我们的内心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我肯定不行“,那么这就相当于是一种自我暗示,以至于我们自己真的怀疑自己,其实呢,只要大家都能够保持一份自信心,做什么事都是可以成功的!“
2.师生进行心理测试。
第二种方法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举例来说,就是可以通过问学生问题的方法来测试学生的大致看待事物的观点,比如说教师可以拿一张白纸给学生看,让学生么回答在这张纸上看了哪些内容,如果有人回答什么都没有,就表示该学生至少目前为止缺少一定的想象,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或者引导学生:“同学们在仔细看看,这张纸从形状上来看是什么样的,或者是说他会不会是一场雪后的世界,白茫茫的一片呢?“通过这种引导学生可以开发想像力,并且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教师应当先和学生明确德育和心理健康这二者的联系和区别所在,其次教师还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多多关注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通过开设德育与心理健康的讲座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曾党英.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初中德育工作[J].中学时代,2013(06):199.
[2]郑清.互联网条件下初中生道德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