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楷
重温五柳先生的《归去来兮辞》,其中“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委心”,现在多数人的理解是听从内心的安排。诸如“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走红,就是这种心态使然。当今社会有两类人:有些人为所欲为,认为自己“老子天下第一”,随心所欲,想干嘛就干嘛,没有原则底线;而有些人听从内心良知,不违背良心良知做事,志存高远,襟怀坦白,不忘初心。两类人表面看都是“委心”,其结果却相距甚远,为何?
第一种人,“委心”表现出的是自私自利,以个人意志为中心,过于重视自己,想干啥就干啥,是利己主义。但后一种人,懂得在良知面前审视自己,自尊且尊重他人,自爱并推及爱人。比较而言,我们更敬重后者,做到在良知面前学会随心随性!
试着问一问对“自由”的理解,我们得到的答案可能会截然不同。将自由仅当作个人权力的人会潇洒地说:我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干,我干什么是我的自由!这种自由可能就是想打就打想骂就骂,目无法纪,甚至走上犯罪的歧途,最终极有可能失去自由。而那些对自由心存敬畏的人一定会说:听从良知,跟着心儿走,方为自由!这种人的想法与王阳明的“致良知”一脉相承,万事在心,听心安排,走人间正道,必有担当。
陶渊明迷途知返,“委心任去留”,他懂得自己心为形役的处境,为了生存,不得不案牍劳形,最后觉得“今是而昨非”,故而辞官还乡。陶渊明的随心所欲,心之所向,是当时特定社会环境下守身如玉,明哲保身的做法,让自己不同流合污,也因此内心多了一份宁静,多了一份喜悦。周敦颐借莲自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展示了自己在的高贵品格和浩然正气。我想,这种不愿与人同流合污,保持自身高洁,就是最好的随心所欲,他们保留了秉性,名垂千古,受人尊敬!
当前我们青年学子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当如何“随心所欲”?作为学生,我们必须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代主流共振,与社会的要求同频,内心充满正能量,现在随心随性地学习,将来在工作岗位上随心尽兴地工作,做一名勇敢的率真的随性随心的时代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