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要:目前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例如心理问题、生存能力问题、创造力低下、道德滑坡、人际冲突、情感淡化等,都在提示我们教育的生态环境正在恶化。我们要把生物教学生态环境与有效教学结合起来。本文就通过笔者所在学校的情况来论述这一问题。
关键词:教学生态环境;有效教学;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109
一、教学生态环境
教学生态环境也叫教学生态场景,是学校教育环境的核心内容与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生态环境,是师生群体和谐共生、互动双赢的生命舞台,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二、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三、笔者所在学校生物教学生态环境与有效教学的结合
经过多年的发展,灵山中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一流办学设施和学习环境、一流师资队伍和一流教学质量的具有重要影响的地方名校。目前全校共有教职工300多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也达到全区一流水平,现有校舍建筑面积94570多平方米,学生都在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里上课;教学仪器装备达全国一类标准,图书馆藏书270000册(含电子图书)左右,教室基本实现多媒体化,学校建有校园闭路电视系统、电脑备课中心、电教资源信息库;学校完善的生活设施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学生全部住上了整洁的公寓楼,宿舍安装有电话、电风扇和热水系统等设施,宽敞明亮、高档次配备的学生饭堂大楼能同时容纳5000人就餐。
我们生物学科全体人员在教学生态环境方面,也为学校努力创建好有关生物教学生态环境的硬件。
1. 协助学校搞好“生物绿化”
我们灵山中学创建于1914年,位于灵山县城西郊著名的三海岩风景区内,占地面积215亩。校园三面奇峰环抱,风景优美,古树成荫,四季如春,素来有“花园式学校”之美誉。学校植物、动物等生物品种繁多。有桃树、牡丹、海棠、金钟、杜鹃花、石榴花、茉莉花、桂花、木芙蓉、山茶花、迎春花、菊花、荷花、睡莲、芍药、万寿菊、水仙、荔枝树、芒果树、铁树等,甚至还有国家级保护植物的银杏。
在校内景区三海岩门口旁边甚至还有野生灵芝。在学校校园内,由于环境保护意识较强,生态较好。经常可以看到县里其他地方不容易见到的松鼠在我们校园的树上跳跃。还有猫头鹰、老鹰等不时在校园内出没。我们在三海岩山脚下还特地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植物园”。学生课余时间可以到这里观赏我们种植的灵山县少见的植物品种。
我们在教室周围开辟园地让学生自己种植,让他们学习种植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豌豆。体会下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验中孟德尔的实验乐趣。由此,从普通的认识生物个体开始,学生进而产生对高中生物课学习的兴趣。不仅喜欢曾经初中了解的花鸟树木,对他们高中阶段的关于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应用也会更感兴趣,从而产生了学好生物的浓厚兴趣。
2. 先进的生物学实验室设备
我们学校生物实验室水平可以达到省级同等学校实验室水平。配备有光学显微镜等一大堆与实验相匹配的先进仪器。对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等有关实验都指导学生参与并完成。
3. 具有多媒体技术教学优势
因为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计算机就可以很方便地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索。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4. 在学校校园和教室内粘贴励志名言
张贴名人名言,读记名人名言,说讲名人名言,抄写仿作名言等。这样,以名人名言为载体,或教师一起来,或让学生独自搞,以“共赏名人、共读名言”,相互交流“我最喜欢的名人名言”“我想推荐的名人名言”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的培育,使他们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走得踏实。
5. 有效的课堂教学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适合采用探究式教学。如“细胞膜的功能”适合采用自主学习。而合作式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随着新课程实施,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切实有效的小组合作。
总之,和谐的生物教学生态环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环境。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设计策略远不止上述几种,应是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的,应是因材而异、因生而异的,有时还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这些都需要我们学校继续摸索和探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编委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3] 张 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4] 余谋昌.走出人类生存的困境[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
[5] 华淑波.挖掘课堂教学中的精彩生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