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理论思想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016-12-23 03:03张红樱
文化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仁学文庙仁者

张红樱

(郑州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河南 郑州 450002)



【传统文化】

孔子的理论思想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张红樱

(郑州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河南 郑州 450002)

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早已超出国界,国际上也给予其很高的评价。孔子关于仁学的理论对我国及世界各国有着巨大的影响,如孔子的“爱人”“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受到中西方有识之士的赞许。研究孔子的“亲”“仁”学理论,对正确认识孔子及其观点,弘扬并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其中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有重要作用。

孔子;理论思想;仁学;人类社会

孔子是世界上十大思想家之首,其思想和儒家学说早已超出国界,传播到世界各地,国际上也给予很高的评价。1985年,世界上荣获诺贝尔奖金的一批著名科学家在法国首都巴黎共同发表了一个震动全球的宣言,其中写道:“人类如果想在二十一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回眸2 465年前的孔子,从他的思想中汲取智慧。”早在1945年的冬天,美国国务卿退丁纽斯在一次广播演说中,郑重提出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发扬人类道德,灌输仁人的道德精神,然道德必须以中国孔子道德为目标”。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深入研究孔子的思想,是弘扬民族文化的工作人员永远的课题。本文主要阐述孔子关于仁学的理论及其在国内外的深远影响,以期给人们以启迪,对人类和平作贡献。

一、“亲”“仁”理论

在《说文解字》中对仁是这样解释的:“亲也,从人从二。臣铉等曰,仁者兼爱,故从二。”兼爱是仁者必须做到的,应该平等,不分厚薄亲疏。《礼记·中庸》中写道:“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庄子·天地》中:“仁,诸德之总称。”《礼记·儒行》:“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孙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变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

孔子所提倡的仁集中反映在《论语》中,是研究仁学理论最真实、珍贵的资料。书中所叙述的仁学理论,是孔子创建的儒家学说的核心理论。那些有关于“礼”“乐”的规范,都是为达到“仁”这一高尚的道德标准。研究仁学理论,可以揭开关于孔子神圣化的面纱,避免无边际的“颂扬”,澄清被误解为“孔老二”的历史,正确认识这位伟大的人物。

二、“爱人”“推己及人”等理论

孔子主张的仁,在《论语》中出现了109次,虽然孔子并没有给仁以十分明确的定义,但从中可以看到其仁学理论的深刻内涵,现从四个方面做如下论述。

(一)仁者爱人

在《颜渊篇第十二》中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所讲的爱人,是他仁理论的重要内涵。孔子主张人们之间不分亲疏、远近,不分等级贵贱,不分贫富,都要爱,即爱所有的人。孔子非常同情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被压迫的奴隶,他反对用人殉葬、祭祀的野蛮风俗,甚至反对用木俑、陶俑殉葬。他曾说,第一个制作木俑、陶俑并用其殉葬的人一定会断子绝孙。孔子在从事教育工作时所收的学生,不论贫富、贵贱和民族国别,他都用心去教育,打破了以前的贵族教育体制在出身、国别、族别等方面的严格限制,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仁者爱人的思想。孔子与弟子们在郑国新郑走散了,相聚后,子贡向孔子说一个郑国人说孔子像丧家之犬,孔子听后不但不生气,反而微微一笑,孔子仁爱之心由此可见一斑。仁学理论应用到政治领域后,逐渐被演化成“仁政”,或者说是德治、德政。孔子认为,统治者要重视和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卫灵公篇第十五》中孔子说:“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在《尧曰篇第十二》中孔子说:“所重:民、食、丧、祭。”当子贡问“何谓惠而不费”时,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孔子告诫从政者要顺着百姓的意愿让百姓获得利益,希望百姓实行仁义而得到仁义,还贪求什么呢?当然,这一点还体现在孔子反对战争、反对苛政等言论中。[1]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卫灵公篇第十五》中,孔子对仁的解释是这样的:“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是儒家伦理范畴,即以仁爱之心待人,这是一个人可以并且应终身奉行的准则。孔子主张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说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施加给别人去做,孔子从“爱人”的原则出发,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受到中西方有识之士的赞许。法国伟大的思想家伏尔泰极为推崇孔子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认识到,“西方民族无论如何格言,如何数理,无可与此纯粹道德相比拟”。2004年,中国赠送给德国一座孔子像,上面刻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回答子贡时说:“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他认为,作为仁人,自己想要立身,就要帮助别人立身;自己想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遇事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展示出孔子的仁爱之心。孔子经过探索,从朴素的自然法则中精心总结出来的人类道德规范,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体现出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

三、孔子关于仁学的理论对我国及世界各国有巨大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时期,自汉代开国皇帝刘邦祭祀孔子之后,隋、唐、宋、元有许多皇帝亲自祭孔或派臣工祭孔,或追封官衔。到了明代,各个县城都建起了文庙,祭孔成为统治者的一项重要工作,清代达到鼎盛。孔子的仁学理论被一批儒学大师改造充实,发扬光大,使之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存在两千余年,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不仅如此,仁学理论伴随着我国的对外交流不断扩大进而影响到世界各国。朝鲜、越南、日本首先受到影响。早在公元前3世纪,儒学便传到朝鲜,并成为朝鲜的统治思想。公元992年,在朝鲜(时称新罗)的首都开城,建起了高大宏伟的文庙,里面有孔子、孟子、颜渊、曾子和子思的塑像。直至现在,儒学中的“仁”学说及许多观念仍在发挥着作用。越南于1010年的李朝统治时期大修文庙,大力提高儒学地位;1428年黎朝时期,扩大文庙规模,儒家思想成为其正统的社会道德规范。现在,河内的文庙仍是东南亚最大的文庙。日本于公元646年,以孔子的仁学为指导,实行“大化革新”,推动其封建社会的改革。[2]15世纪之后,到处广建文庙,其祭孔活动十分隆重。现在,日本尚保存文庙10余座,日本学术界许多学者对孔子思想的研究仍非常火热。

意大利的利玛窦和其弟子金尼阁于16世纪后将孔子思想传入欧洲,法国的思想家伏尔泰经常教育人们要学习孔子的哲学,抑制利已的私欲,建立和平幸福的社会。法国的伟大革命家、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起草的《人权宣言》也引用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仁学理论名言。19世纪初,孔子思想传入英国,他们认为,孔子的仁学的理论体现了他“以最好的和最崇高的身份代表着人类最美的思想”。美国的学术界、政界有许多名人对孔子加以颂扬,学者艾默生说:“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是哲学上的华盛顿”。学者威尔·杜兰说:“在今天,要医治由于知识的爆发、道德的堕落、个人及国家的品格衰弱,以及那使个人糟致那种混乱而起的痛苦,实在没有比孔子的学说和教条这剂药方更好的了。”

四、结语

孔子关于仁学的理论及其思想在许多国家广泛地传播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着众多严峻的考验,许多因素造成国际、国内社会关系非正常化,影响世界和平和人类的良好生存。饥饿、战争使一些国家、地区的人民苦不堪言。怎样达到世界和平、人与人之间真诚友爱,互相帮助?在伟大的孔子思想中,孔子关于仁学的理论,与全人类的人性接近,已经或正在被理解接纳,它必将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惊人的贡献。

[1]徐志刚.论语通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136.

[2]辽宁大学历史系.史书概览[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2.611.

【责任编辑:刘亚男】

汉 千秋万岁13

G05

A

1673-7725(2016)04-0094-03

2016-02-15

张红樱(1972-),女,河南郑州人,馆员,主要从事大遗址及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猜你喜欢
仁学文庙仁者
兄弟草原
仁者爱人
四川省资中文庙的建筑发展史及其修复研究
“祭如在”与文庙祭祀
云南文庙介绍
——巍山文庙
文庙开笔大典
仁者
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之比较分析
浅析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仁者爱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