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瑛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界日益重视教育游戏的开发和运用,教育游戏逐渐在课程教学中得到运用。本文在介绍教育游戏概念的基础上,回顾了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教育游戏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聋校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教育游戏的可行性,并基于知识分类原理,分别对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提出了不同的教育游戏应用策略和积极意义。
关键词: 教育游戏 信息技术 聋生
在我国,最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的理念。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引入合适的教育游戏,能有效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乏味和单调,给聋生提供图文并茂、人机交互、及时反馈的学习环境,聋生可借助教育游戏平台模拟真实情景,进行学科知识的探究和应用,有效调动聋生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有助于培养聋生的信息素养与协作精神。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分析了聋校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教育游戏的可行性,并基于知识分类原理,分别对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提出不同的教育游戏应用策略,希望能为相关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教育游戏的理论与实践
关于教育游戏的概念,《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市场研究室早在2004年“教育游戏产业研究报告”将“教育游戏”定义为能够培养游戏使用者的知识、技能、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计算机游戏类软件[1]。
在将教育游戏应用于学科的实践上,国外起步得较早。他们设计开发并较好地应用各种教育游戏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尤其是美法和日韩等发达国家。在一些国外教育游戏网站上,关于语言学习、数学运算、模拟实验、拓展思维等的培训游戏都非常广泛。近年来国内的教育游戏应用逐渐广泛:一些教育游戏的专题网站陆续出现,如爱海豚、MaMaGame、游戏学堂等;众多教育游戏类APP如雨后春笋般涌现:PBSKids、皇帝的一天、Math Easy,等等。
除了面向普通学科的教育外,教育游戏在特殊教育方面也有着较大的潜质。目前,电子白板、网络辅助教学等新型教育技术已在我国各地聋校教学中得到推广和应用,教育游戏在聋校数学、语文、语言康复等课程中运用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成果陆续出现,2008年由徐州师范大学研发,以训练聋童语言的教育游戏《妙语快车》已成功开发并陆续在我国多所聋校推广使用。
二、教育游戏在聋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与普通学校相比,聋校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无统一的课程设置,无统编规范化教材,教学方法策略灵活多样等鲜明特点,存在许多需要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原理加以认识和解决的问题。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和手段,在聋生教育领域的优点很多。让聋生享受游戏的同时又能获得技能的学习,处于一种享受并欢快的状态和氛围之中,全面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2]。
(一)提高聋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教育游戏有着较强的教育性和娱乐性,能够带给聋生图文并茂、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有效地调动其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使他们自主、自愿地进入到学习中,从而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拓展聋生的多种思维方式
与健听生相比,聋生由于听说功能的损伤,语言发展迟缓,限制了抽象思维的发展。教育游戏能为聋生创建虚拟的学习环境,调动他们除听觉外的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促进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增强适应能力,以此帮助他们发现、探究多学科知识的构建。
(三)有利于增强聋生交流与合作能力
聋生因为听力的缺失,对事物的判断更多地依赖于视觉,久而久之导致缺乏自信,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不少教育游戏的内容是以团体竞赛的形式呈现的,为聋生提供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有利平台。在这种形式下,聋生会轻松愉快地和小组其他成员共同协作学习,在合作中产生自信,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
(四)有利于丰富聋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形式
当前聋校信息技术课堂仍着重单方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存在照本宣科、不灵活等问题,不利于培养主动思考问题。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和手段,拓展了信息技术课程的资源,拓宽了聋生的学习方式,丰富了教学方式,为聋校的信息技术课堂注入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三、教育游戏在聋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实际教学中再好的教育游戏缺少科学的应用方法和具体的应用策略,它的作用也难以发挥出来甚至适得其反。鉴于此,聋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该积极寻求合理有效的教育引导对策,将教育游戏中积极的作用加以有效地利用,以此促进聋生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一)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分类
遵照学习分类理论的基本原理,对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试行)课程目标进行必要分解,有助于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在全纳教育等先进理念的指导下,聋校小学初中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与普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已基本相一致。笔者将2012年颁布的《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试行)课程目标》中与“游戏”有关内容进行了摘录,按照学习分类有关理论,对这三大类教学目标要求对应的知识属性进行了初步的整理与分类(见表1)。
表1 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试行)课程目标中涉及游戏的内容
1.知识与技能目标对应知识点中,以陈述性知识为主、程序性知识为辅。对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是熟练运用技能的基础和前提。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习和掌握基础概念等陈述性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对应知识点中,以程序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能按照无障碍交流的要求,通过电脑、软件等各种手段准确表达信息、交流思想,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应知识点中以陈述性知识为主、程序性知识为辅。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有分析判断信息的能力服务社会,服从于社会交流、信息流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学习者理解和掌握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二)知识分类理论对应用教育游戏的意义
1.知识分类理论有助于正确选择教育游戏。在教学目标指引下,准确分析教学知识类别属性,是提高教学设计质量的关键。对应用教育游戏而言,熟悉和掌握不同知识点教学策略,则是选用教育游戏,正确使用教育游戏的关键所在。
2.知识分类理论有助于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教育游戏。教育游戏只是用于辅助教学的工具,如果不善于结合知识具体类别,科学加以运用,就会造成游戏与教学目标的偏离。
3.知识分类理论有助于正确评价教育游戏。对教育游戏的评价,是困扰教育实践的一个重大难题。知识分类理论对正确评价和合理运用教育游戏都有着积极作用。
(三)知识分类理论指导下运用教育游戏的策略
1.选取切合教学需要的教育游戏。如何挑选有针对性的教育游戏,是教学中理解和运用教育游戏的关键之处。从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目前真正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教育游戏并不多。在小学及初中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选择“扫雷”、“金山打字通”“推箱子”等电子游戏,但这些游戏要么不是专门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而设计的,其作用仅局限于训练鼠标、键盘的操作,要么只是些有利于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发展的益智游戏,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涵盖并不多,而适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电子游戏就更加匮乏。因此,在聋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选择切合教学实际需要的教育游戏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教育游戏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应有一定的基本原则,那就是适当、适时、适度。具体而言,应注重围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挑选适当的教学游戏;在教学实施的适当阶段运用教育游戏;在教学教学中适度运用教学游戏,决不可本末倒置忽视教学目标,只为教学形式的新颖和多样,机械地选用教育游戏。
2.配合形象生动的手语展示促进陈述性知识理解。这一策略是指:选用生动活泼,必要时配有手语的教育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术语、概念、特定细节和元素、分类和类别、原理和通则等陈述性知识的兴趣。按照加涅的观点,学习新的陈述性知识需经过四个阶段,新知识通过一些媒介呈现并得到学习者的理解是其中第一个阶段。与传统手段相比,教育游戏形式活泼,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成为向学习者呈现新知识的有效媒介。在陈述性知识教学中,引入生动有趣的教育游戏,有助于消除学生学习概念等知识的枯燥感。如对信息技术课程中“剪贴板”、“搜索引擎”等部分较难理解的术语、概念等陈述性知识,可以针对性地增配手语视频,方便聋生快速理解和掌握。
3.模拟真实环境迁移习得策略。这一策略是指:基于教学目标对认知过程维度的要求,选用与真实社会环境高度接近的教育游戏,模拟真实环境,促进聋生充分利用原有社会生活的经验,学习和掌握陈述性知识。“要想学习陈述性知识,必须将它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3]。聋教育理论证明,聋生在理解和掌握抽象概念过程中,更加倾向于从既往的社会经验中找到联系后,再逐步用现实生活中经验与新的知识点产生关联。因此,聋校信息技术课程陈述性知识教学中,选用的教育游戏应尽可能与现实社会环境相互贴近,避免选用与聋生社会经验相距较大的游戏环境。
4.模拟练习加深对程序性知识的理解。这一策略是指:适应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运用教育游戏于实践操作练习中,提升聋生参与练习的兴趣,强化辅助练习的实际效果。在聋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和提升聋生信息素养所要求的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等能力要求,具有很强的程序性知识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如在输入法、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等课程教学中,可以广泛运用这一策略,通过游戏化的形式,增强实际操作练习的生动性与高效性。在程序性知识教学中,指导和督促聋生掌握技能,是开展教学的基础和关键。为开发聋生子技能,可以选择2~3个内容相互关联、难度循序渐进的游戏,形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有序训练体系。如在五笔输入法教学中,可以将知识点分解为键盘、字形字根、键位、输入等多个过程,分别交替使用相应的游戏,检验聋生技能,提升对程序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团队协作学习合作提高策略。这一策略是指:利用网络游戏等手段,创造团队学习的条件,引导和鼓励聋生共同参与到信息的收集、运用中,强化聋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聋生健康身心品质。与普通教育相比,聋校教学普遍采取小班教学的形式,这为开展个别化教学、开展团队式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聋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在选用教育游戏后,教师应加强课堂巡查和现场实践环节的指导,及时指导和纠正聋生精力不集中、沉迷游戏等情况。
6.教学导向引导积极行为策略。这一策略是指在程序性知识教学中,引导聋生增强信息免疫能力,培养正确的信息态度。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可用于教育用途的游戏,往往与其他娱乐性强的普通网络游戏同时出现在网络游戏平台中,容易让聋生过度沉溺,产生成瘾依赖症状。在具体知识点教学中,授课教师需注意游戏运营环境的可控性,避免聋生接触与教育教学目的无关的打怪、赛车等无关游戏。
四、结语
将教育游戏合理、灵活地应用于聋校信息技术课程中,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是教学的理想状态。尚俊杰等指出,目前在实践应用上面临的困难表现在人为方面[4]。信息技术教师应进一步反思教育性与游戏性的融合,在知识分类理论指导下选用合适的教学手段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服务,增强课堂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提高聋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市场研究室.教育游戏产业研究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4(22):44-47.
[2]代志明.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16):250.
[3]P.L.史密斯,T.J.雷根.教学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25.
[4]尚俊杰,庄绍勇,蒋宇.教育游戏面临的三层困难和障碍—再论发展轻游戏的必要性[J].电化教育研究,2011(5).